叶部病害锈病
- 格式:ppt
- 大小:5.96 MB
- 文档页数:42
7种茶花常见的病虫害症状及图片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茶花病害概述•茶花虫害概述•茶花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茶花虫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茶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茶花病虫害防治的实践应用•结论与展望01茶花病害概述茶花病害的种类与特征•炭疽病:叶部病害,引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并伴有灰白色霉层,严重时造成提早落叶。
•黑斑病:叶部病害,病斑为褐色小斑,后期有黑色霉层,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
•锈病:叶部病害,受害叶面出现黄褐色或深褐色小斑点,后期破裂散出锈色粉状物。
•赤斑病:叶部病害,病斑为赤褐色或深褐色小点,后期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
•灰斑病:叶部病害,受害叶面出现灰白色小斑点,后期扩大为不规则形,严重时引起落叶。
•褐斑病:叶部病害,受害叶面出现圆形或近圆形褐色小斑,后期扩大成大斑块。
•黑脉病:叶部病害,受害叶脉出现黑色条纹或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萎缩。
茶花病害对植物的影响影响茶花的正常生长病害会破坏植物的生理机能,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降低茶花的观赏价值病害会导致茶花叶片破损、植株变形,降低其观赏价值。
传播病毒部分病害可以传播病毒,影响其他植物的健康。
茶花病害的防治方法防止带菌植株进入无病区。
加强植物检疫科学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改善茶花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
使用杀菌剂等化学试剂来杀灭病原菌。
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02茶花虫害概述如蚜虫、粉虱、介壳虫等,它们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茶花的汁液,造成叶片皱缩、卷曲,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茶花虫害的种类与特征刺吸式害虫如蓑蛾、尺蠖等,它们以茶花叶片为食,使叶片残缺不全,甚至全部被食光。
食叶害虫如天牛、蠹蛾等,它们钻蛀茶花的主干和枝条,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导致植株生长衰弱。
蛀干害虫茶花虫害对植物的影响影响茶花的正常生长害虫吸取茶花的汁液和营养,使植株生长衰弱,叶片萎缩,开花减少。
要点一要点二传播病害害虫在吸取汁液和食叶过程中,可能传播病害,如病毒病、真菌病害等。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山东省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小麦作物,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认真研究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1、叶锈病叶锈病是小麦上最为常见的病害,一般出现在小麦生长初期。
叶锈病主要以斑点和虫斑的形式出现在小麦叶片上,会逐渐蔓延,导致叶片干枯,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防治方法:① 合理施肥,增强抗病能力。
适当提高小麦的肥料用量,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叶锈病的发生。
② 喷施化学药剂。
在小麦叶片出现病斑时,可以喷施合适的杀菌剂,及时控制叶锈病的蔓延。
③ 合理轮作,消灭病原。
在种植小麦前,可以适当轮作其他作物,消灭病原菌,减少叶锈病的发生。
2、白粉病白粉病是小麦上另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以白粉状的孢子堆聚在叶片上为特征,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叶片变黄脱落,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① 及时清除病叶。
定期检查小麦叶片,发现有病叶时,要及时清除,减少病原的传播。
② 喷施药剂。
在小麦叶片出现白粉病时,可以喷施具有杀菌作用的药剂,控制病害的蔓延。
③ 加强排水,保持通风。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保持田间通风,减少病原在田间的传播。
3、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出现在小麦果实上,使小麦籽粒变黑,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小麦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吸食小麦汁液为食,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导致小麦叶片卷曲、干枯。
2、小麦飞虱3、小麦种子螟小麦种子螟是小麦上的一种危害较大的害虫,主要以侵蚀小麦种子为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研工作。
只有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才能更好地保护小麦作物,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冬青病虫害防治冬青(Ilex)是一种常见的常绿植物,其独特的叶片和鲜亮的红色果实使其成为人们喜爱的园林植物之一。
然而,冬青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生长和美观。
因此,冬青病虫害的防治成为园林爱好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冬青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法。
一、病害种类及症状:1.根部腐烂:当冬青长期生长在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根部腐烂。
症状表现为根系颜色变黑,伴有恶臭气味,植物生长缓慢,叶子逐渐枯黄。
2.叶部病害:常见的叶部病害有白粉病和锈病。
白粉病症状为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叶片逐渐干枯,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锈病则表现为叶片背面出现红棕色点状病斑,叶片变黄、枯萎。
3.枝干病害:冬青常见的枝干病害包括溃疡病和座翅病。
溃疡病症状为枝条出现圆形或不规则溃疡,随着病情恶化,溃疡处出现腐烂,导致枝条死亡。
座翅病则表现为枝条底部出现红色小翅膀状的病斑,逐渐扩大并导致枝条枯萎。
二、防治方法:1.改善生长环境:及时修剪植物的枝条,增强通风效果,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过度浇水和积水。
注意定期施肥,保证植物的养分供应。
2.病虫害防治剂:冬青病虫害的防治剂有农药和生物防治剂两种。
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指导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对植物造成伤害。
生物防治剂则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或昆虫来控制病虫害,具有环境友好性和生物安全性,但效果需要一定时间积累。
3.合理修剪:定期修剪冬青植物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及时剪除患病枝条和叶片,减少病害的扩散。
同时,经常修剪也可以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生长。
4.病害预防:定期观察冬青植株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注意植株的营养平衡,加强植物的自身抵抗力。
避免病害传播,减少植株间的接触和交叉感染。
5.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植物的病虫害问题。
在发现虫害时,可采用手工捕捉或喷洒环保昆虫特效剂进行控制。
三、注意事项:1.防治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避免接触农药和有毒化学物质。
叶锈病防治技术症状病害初期在竹柳叶上呈现淡黄色段斑,在段斑上集生多数针尖状小突起,即病菌性孢子器,其顶部分泌有数根黄色细丝状蜜露,数天后在段斑上出现多数桔黄色微隆起的椭圆状或长条状锈孢子器。
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锈孢子。
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而脱落。
在转主寄主竹柳叶片上,病斑不规则形,杏黄色,在病叶背面集生很多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头状,桔红色,色泽鲜艳,基部有一根淡黄色菌丝束梗。
病原病原菌为祁连金锈菌(Chrysomyxa qilianensis Wang,Wu et Li),其发育阶段[0]、[Ⅰ]在树叶上,[Ⅱ]产生在树叶背面,其生活史为中缺夏孢子型。
性孢子器瓶状,淡黄色,150~216μm×115~150μm,埋生于叶表皮下,其孔口突出表皮。
锈孢子器口径0.2~0.3mm,包被膜质,淡黄色,破裂后呈白色,包被细胞长椭圆形,矩形,49~54μm×27~34μm,内壁厚5μm,外壁1.7μm,内外壁均平滑。
锈孢子器半埋于叶组织内,器内串生多数锈孢子,锈孢子淡黄色,近圆形或近椭圆形,26~34μm×17~24μm,孢膜厚3.5μm左右,无色,表面有密而短的疣点。
冬孢子堆头状,外围有一层拟蜡质保护物,桔红色。
基部束梗淡黄色,长0.2~0.5mm。
冬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17—26μm×10一14μm,多数为4~5个一串,串长100~135μm。
发生规律病菌冬孢子6月中旬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到竹柳幼嫩树叶上侵染。
在平均气温14~16℃条件下,潜育期8~11天,6月底至7月初发病,产生性孢子器。
3~5天后产生锈孢子器,7月中、下旬锈孢子陆续成熟,由气流传到转主寄主竹柳上侵染,受侵植株的当年生叶不表现症状,次年5月底出现病斑。
只有少数病斑在6月初产生冬孢子堆,大多数在第三年6月初才产生大量冬孢子堆。
此病害循环中缺少夏孢子阶段。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苹果锈病又称赤星病,是一种常见的转主寄生菌真菌病害,发病后,会造成叶片发黄、枯黄、早落,出现丛毛状物,树势衰弱,果实畸形早落,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制约苹果产业的发展和果农的经济收入。
本文对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一、苹果锈病发生1、发病症状。
苹果锈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细锈菌目,主要危害苹果叶片、嫩梢、幼果果实和果柄。
(1)叶片染病。
发病初期,叶面产生油亮橙黄色、有光泽的病斑,边缘常呈红色,病斑直径大小为1.3cm左右。
随病情逐渐加重,发病1至2周后,一般到6月中旬左右,病斑背面开始隆起,隆起处丛生淡黄色圆筒细管状物,呈黄色纺锤形凸起,即锈孢子器,呈多角形,点状分布,单胞,栗褐色,膜厚,有瘤状突起,大小为19.2至25.6μm×16.6至24.3μm,并产生绒毛锈孢子。
(2)幼苗、嫩枝染病。
幼苗、嫩枝病斑为梭形,橙黄色,接近叶柄部位,发病严重时,一片叶片出现几十个病斑,发病后期,叶柄与嫩梢病部凹陷皲裂,易折断。
(3)幼果染病。
幼果染病后,果面产生近圆形黄色病斑,着色由原来的黄色逐渐变成褐色,最终病斑凹陷,形成黑色木栓化硬疤,果实染病后,一般靠近萼洼部位,产生小黑点,还有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生长停滞,多为畸形果。
2、发病因素分析(1)气候条件。
苹果锈病病害流行和春季降雨关系密切,病菌的流行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降雨次数多、雨量较大,病害严重。
例如:立夏之后,4至5月期间,若连续多日降雨,果园湿度增大,气温变化幅度较大,降水量达到50mm以上,就会满足冬孢子传播条件,引起病害。
(2)转主寄主多。
一般情况下,苹果锈病病菌越冬,会寄生在桧柏、塔柏、圆柏、龙柏、刺柏等树上,苹果锈病的发生与桧柏距离果园的远近有一定关系,通过风传播到苹果树上,传播距离可达2到5千米,孢子落在果树上萌发后直接从叶片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形成苹果锈病,若距离果园2至3公里内,苹果锈病诱因明显,发病愈重。
河南农业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农业植物病害防治》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写出下列病原物的拉丁学名或英文缩写(每小题1分,共5分)1.稻纹枯病菌Pyricularia oryzae2.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3.玉米瘤黑粉病菌Ustilago maydis4.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5.黄瓜花叶病毒CMV二将下列病原物的拉丁学名或英文缩写译为中文(每小题1分,共5分)1. 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 小麦白粉病菌2.Bipolaris maydis 玉米小斑病菌3.Ceratocystis fimbriata 甘薯黑斑病菌4.Venturia pirina 梨黑星病菌5. MRDV 玉米粗缩病毒三比较下列植物病害的症状(每小题6分,共18分)(写在答题纸上)1.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2.小麦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3.苹果炭疽病和轮纹病四、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 小麦“三锈”分别是指:条锈病、叶锈病和杆锈病。
2.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途径主要是伤口和水孔。
3. 玉米丝黑穗病属系统侵染,瘤黑粉病属局部侵染。
4. 甘薯安全贮藏的最适温度应控制在10-14℃。
5. 我省棉花苗期根部病害的主要种类是红腐、立枯和炭疽病。
6.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最适温度应控制在:44-46℃。
7. 我省造成苹果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有轮纹病、炭疽病和霉心病。
五选择题:(每小题分别给出A、B、C、D四个答案,请你选择一个正确的,并在其前面的字母上打‘√’,每题1分,共10分)1.防治水稻纹枯病那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A 多菌灵B 井冈菌素C 三唑酮D 百菌清2. 小麦赤霉病菌的侵入途径是:A 皮孔B 花器C 伤口D 气孔3. 防治棉苗根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是:A 种子处理B 轮作和中耕C 抗病品种D 田间卫生4. 玉米粗缩病的传毒介体是:A 蚜虫B 灰飞虱C 叶蝉D 禾谷多黏菌5.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适宜气候条件是:A 高温高湿B高温干旱 C 低温干旱 D 低温高湿6. 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的侵入途径主要是:A 直接侵入B 气孔C 伤口D 皮孔7.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A 气传病害B 种传病害C 土传病害D 人为传播病害8. 枣疯病的病原是:A 细菌B 植原体C 病毒D 真菌9.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因素B 树势强弱C 品种抗性D 施肥多少10. 番茄蕨叶病的病原物是:A TMVB PVYC CMVD BYDV六简答题(1,2,3题任选两题,4,5题必做,共27分)1.试述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条件?(5分)2.如何区别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6分)3.怎样防治烟草病毒病?(6分)4.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如何,怎样控制该病害。
小麦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小麦病虫害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纹枯病、黑穗病、蚜虫等。
1、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它是一种真菌病害,还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
2、小麦白粉病: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
3、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这几种,是一种气传病害。
一、小麦病虫害有哪些1、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它是一种真菌病害,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
小麦扬花灌浆期如果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存在大量病菌时,病害就会发生。
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小麦赤霉病是因为这一特征才得名。
表现症状: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烂、秆腐和穗腐,其中最严重的是穗腐。
2、小麦白粉病该病可危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一般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小麦的颖壳和芒也会受害。
危害症状:初发病时,叶面会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然后会逐渐扩大为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会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时就会立即飞散。
后期病部霉层会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还会散生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
3、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主要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它是一种气传病害。
症状表现:小麦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受侵染叶片或茎秆上会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褐色的夏孢子堆,后期病部会生成黑色的孢子堆。
该病会影响小麦的发育和灌浆,使麦粒秕变瘦,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4、小麦叶枯病小麦叶枯病主要在小麦抽穗期开始发生,叶枯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初发病时叶片上会长出卵圆形淡黄色至淡绿色小斑,慢慢的会迅速扩大,形成不规则形黄白色至黄褐色大斑块。
发病时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枯死,逐渐向上发展,严重的全株叶片都会变黄枯死。
5、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就会逐渐明显。
危害症状: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会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种类和防治措施一、病毒性病害(1)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发病部位会出现褪绿,并逐渐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叶片畸形(扭曲、线叶),植株长势变弱,例如菊花花叶病。
(2)发病规律由病毒汁液或是蚜虫等昆虫传毒,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病害易发生。
(3)防治措施①要加强检疫,采用无病繁殖材料或是无病苗。
②要及时防治传毒昆虫,主要是防治刺吸式害虫,可用八方尚猛、冠呀、快彪、三彪等。
③要及时清除病株,发生时可用光合素+绿展喷雾,间隔5天,连续2-3次。
二、真菌性病害(1)炭疽病类病害①症状:炭疽病是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其主要危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也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会呈暗绿色,好似开水烫伤状,后期会呈褐色至黑褐色,然后病部会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症状则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颗粒。
②发病规律。
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是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进行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
在通风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下容易发病。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也有差异。
③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光合素+炭科800倍液。
(2)叶斑病类病害①症状:叶斑病是植物病害中最为庞杂的一个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以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就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和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是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黑色小点,例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都属于此类。
②发病规律。
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是土中越冬,会随风雨传播,多数会在高温条件下发病。
在多雨、多雾、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长势弱等条件下也均易发病。
③防治措施a.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b.加强栽植管理,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以采用滴灌,要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浇;并需要保持通风透光。
一、中抗白粉病的研究和应用1. 白粉病概述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能够侵害多种植物,造成叶面覆盖着白色粉末状的病斑,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针对白粉病的防治,一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农民关注的焦点。
2. 中抗白粉病的研究成果在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部门在抗白粉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对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出了一系列中抗白粉病的作物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对白粉病有较高的抗性,而且保持了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3. 中抗白粉病品种的应用中抗白粉病品种的推广应用,为农民提供了有效的防治白粉病的途径,不仅可以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对农药的依赖,而且能够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中抗白粉病品种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中感叶锈病的研究和防治1. 叶锈病的危害叶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对小麦、大麦、玉米等作物的危害较大。
病变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小而散在的斑点,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上的斑点逐渐扩大并出现污渍,最终会导致植株的凋零和逝去。
2. 中感叶锈病的研究成果为了有效防治中感叶锈病,农业科研单位加大了对抗性品种的培育力度。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选育,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中感叶锈病的高产抗病品种,而且这些品种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下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病性和产量稳定性。
3. 中感叶锈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农业部门在防治中感叶锈病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技术。
包括引进抗病品种、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加强病害监测预警、科学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等综合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叶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条锈病在我国的研究与防治1. 条锈病的病情条锈病是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植株叶片上会出现长条状的病斑,导致叶片变黄、凋零,进而影响小麦的灌浆和籽粒发育。
2. 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对小麦条锈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功培育出多个抗病品种。
这些品种在不同地区的试验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性和高产性,为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根据病虫害得性质与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
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与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此类病害得病原就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得种类有:(一)炭疽病类1.症状炭疽病就是植物上最常见得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得叶片与新梢, 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得典型症状就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得典型症状就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得黑小颗粒。
2。
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与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得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得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得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与病枝,保持良好得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
症状叶斑病就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得类群,凡就是叶部产生斑点得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就是在植物得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得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
发病规律该病得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
锈病的分类
锈病是植物病害的一种,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
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锈病菌寄生的植物部位不同而分为三类:叶锈病、茎锈病和菌核锈病。
叶锈病是指锈病菌寄生在植物叶片上,导致叶片出现黄色、红色或棕色斑点,最终形成锈色斑点。
这种锈病主要影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
茎锈病是指锈病菌寄生在植物的茎部,导致茎部出现红色、棕色或黑色的锈斑,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这种锈病主要影响小麦、大麦、燕麦等作物。
菌核锈病是指锈病菌寄生在植物的花或果实上,导致花或果实出现黄色或棕色的锈斑,最终导致植物结实不良。
这种锈病主要影响葡萄、苹果、桃子等果树作物。
除了以上三种分类方式外,锈病还可以根据锈病菌的形态、寄主植物的种类、流行地区等方面进行分类。
无论是哪种分类方式,锈病都是令农民头疼的植物病害之一。
因此,预防和治疗锈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
- 1 -。
【引用】林木叶部病害防治【引用】林木叶部病害防治一、白粉病类(一)白粉病概述1.白粉菌的主要性状白粉菌隶属于子囊菌亚门,是白粉病的病原。
几乎全部为外寄生菌,专性寄生,菌丝体无色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无性繁殖多数形成分生孢子,子囊果为闭囊壳。
多数白粉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从闭囊壳中释放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在热带地区,其分生孢子终年起作用,如橡胶白粉病。
除球针壳属的白粉菌由气孔进入寄主外,多数均由寄主体表的角质层直接侵入。
白粉菌在相对湿度很低时孢子也能萌发。
所以,干旱季节白粉病仍能流行。
在温暖、荫蔽、低氮缺钾条件下有利白粉病发生。
2.白粉病的症状与危害白粉病发生在柞、桦、杨、梭梭和大叶相思等230多种阔叶树的叶片及枝梢等部位上,发病期间病部布满白粉层,为分生孢子;有的种类秋冬季节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褐色至黑褐色针尖大小粒状物,为闭囊壳。
叶片及嫩梢出现皱缩变形、发黄,严重的出现焦枯、落叶。
3.白粉病的控制原则(1)清除病源冬春季节树木萌芽前剪去病梢,扫除落叶,集中烧毁。
(2)营林措施栽植不宜过密,及时修枝或间伐,通风透光。
合理施肥,低氮高钾可以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在树木萌芽发叶前喷1次3~5°Be石硫合剂,在生长期,防治药剂应选择三唑酮、三唑醇和甲硫菌灵等进行喷雾。
(二)代表种类1.板栗白粉病分布及危害分布于板栗种植区,为害板栗叶、嫩梢,常造成苗木早期落叶,嫩梢枯死,影响生长。
症状病叶初期有不明显退绿斑块,后在叶背面出现灰白色菌丝层及粉状分生孢子堆。
秋天,在病叶上可同时看到许多黄色、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有性阶段子实体,称闭囊壳。
受害严重的嫩芽,常皱缩变形而枯死(彩图5-1)。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榛球针壳菌Phyllactinia corylea (Pers.) Karst.(图5-6)。
发病规律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枝、叶越冬,次年春天以子囊孢子由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
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1年中再侵染的次数可以很多。
蓝莓叶部病害都有什么蓝莓叶部病害防范措施蓝莓叶部病害种类繁多且危害较大,常常给种植户们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详细总结了蓝莓叶部病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应的防治方法,旨在帮助大家能准确诊断蓝莓的叶部问题,做到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总结了蓝莓叶部常见病害,以及蓝莓叶部病害防范措施治疗方法。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生理性叶部问题1、蓝莓缺氮症老叶先呈现均匀淡绿色,逐渐整株黄化;先叶脉间黄化,最后叶片发红、脱落;当年生枝条生长量小,生长缓慢,产量降低。
2、蓝莓缺磷症叶片小,发红、呈褐紫色;老叶边缘和叶尖发紫,叶片有坏死斑点;叶片与枝条的夹角小,紧贴枝条生长。
蓝莓需磷较少,土壤pH值高于5.2时,容易出现缺磷状况。
3、蓝莓缺钾症枝条停止生长,老叶边缘似烫金状,叶边缘逐渐干枯,枝条中部叶片会出现不规则坏死斑点,后期新萌发的枝梢叶脉间黄化。
沙质土壤容易出现缺钾症状。
4、蓝莓缺铁症新叶黄化,叶脉间失绿,叶片不干枯,新梢上部叶片黄化较重。
土壤pH值高于5.2时,蓝莓吸收铁元素能力降低,叶绿素合成受阻,易发生缺铁症。
5、蓝莓缺镁症一般酸性土壤易发生,缺镁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
初始症状为叶脉之间黄化,逐渐转为亮红色,并出现红色斑点。
一年生枝条下部的叶片,最先出现症状。
枝条上端的嫩叶,很少受到影响。
6、蓝莓缺锌症叶片细小,叶边缘扭曲变形、有褶皱,出现白条、脉间失绿等症状。
防治方法:针对蓝莓缺素症,应根据不同的缺素表现,在缺素初期相应的选择肥料进行叶面喷施,快速补充树体所需营养元素,及时缓解缺素的状态,使植株能健壮的生长。
蓝莓适宜的土壤pH值在4.5-5.0之间,土壤pH值高于5.5的可通过垄面撒施硫磺粉或施入酸性肥料来调节,pH值低于4.0的可施入碱性肥料或石灰来调节。
二、侵染性叶部病害1、蓝莓灰霉病感病嫩梢枯死,长出灰色霉状物;感病叶片叶尖出现“V”字形褐色病斑。
2、蓝莓炭疽病感病叶片出现棕红色或黑褐色边界明显的病斑,病菌子实体同心轮纹状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