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足球作为一项普及性强的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案例以一堂足球教学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足球教学中融入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技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动作,如传球、接球、运球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技精神。
三、教学内容1. 传球练习2. 接球练习3. 小组对抗赛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2. 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提高身体柔韧性。
(二)技术教学1. 传球练习:教师示范标准传球动作,学生跟练。
强调传球时脚腕的用力方法和球的飞行轨迹。
2. 接球练习:教师示范接球动作,学生跟练。
强调接球时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每组选择一名队长,负责协调本组成员。
3. 教师设置简单规则,如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数量的传球和接球任务。
(四)对抗赛1. 将场地划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球门。
2. 各小组进行对抗赛,比赛时间为15分钟。
3. 比赛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比赛安全有序。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足球基本技术动作,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对抗赛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如增加足球游戏、比赛规则讲解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六、总结本节课以足球教学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和对抗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我的教育教课微事例微事例:指针对课堂教课中的小问题,所采纳的小策略、小方法、小技术。
一、问题标题:如何培育孩子的独立意识二、问题描述 /体现(许多于 150 字)张利,是一个留守小女孩,她聪慧 , 记性好,爱学习 . 但她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料地体贴入微,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喜爱特别。
老人没有文化。
孩子父亲母亲固然都是在外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少必需的指导。
1、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少儿园,和小朋友交往极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她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2、心理纤弱。
在少儿园,小朋友不当心碰了她,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她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她,她也哭。
3、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她不会叠,也哭;让她学着做值日,她说不会,让她跟小朋友学,她也哭。
三、原由追想老人对孩子照料太多,生活技术方面缺少必需的锻炼,以致她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四周同龄小伙伴少,极少和孩子在一起,使她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旁,她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快乐。
四、方法 /策略选择也许技术应用(依据实质状况选择填写,可以只写方法策略也许技术)1、给孩子权益,让她自己去选择,尊敬孩子的自主选择,培育孩子自己拿想法做决定的能力。
2、采纳合适的教育方式。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觉你在尊敬她。
3、不要包办孩子的全部,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要有意识地培育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她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援。
4、给孩子时间,让她自己去安排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
但假如成人完整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不过去履行,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永久培育不出来了。
5、给孩子困难,让她自己去解决,培育孩子战胜困难的精神在家庭中培育孩子独立做事,最要点的还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己。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
)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初中数学标题:应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郊游经费的分配引言:初中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问题解决能力。
本微案例以初中数学应用题为例,通过一个关于郊游经费的分配问题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描述:初中全校举办郊游活动,经过学生们的讨论,决定以5个年级为一个整体进行郊游,每个年级选择代表同学分别参与计划的制定。
经过多番讨论,同学们决定将经费按照人数比例进行分配。
现在,请你帮助同学们计算出每个年级应分配的经费,以及全校总经费。
二、问题分析:1.已知全校共有800名学生,要将经费按人数比例分配给各个年级。
2.需要计算每个年级应该分配的经费以及全校总经费。
三、解决方案:我们先根据学生人数计算出各个年级的人数,然后根据人数比例计算经费的分配情况。
步骤一:计算各个年级的人数根据年级比例,我们设各年级的人数为:一年级x人,二年级2x人,三年级3x人,四年级4x人,五年级5x人。
根据全校共有800名学生,得出方程:x+2x+3x+4x+5x=80015x=800x≈53.33因为人数必须为整数,所以取最接近的整数为53各个年级的人数为:一年级53人,二年级106人,三年级159人,四年级212人,五年级265人。
步骤二:计算经费的分配情况根据人数比例,我们设全校总经费为y元。
则各个年级的经费为:一年级53y/800元,二年级106y/800元,三年级159y/800元,四年级212y/800元,五年级265y/800元。
全校总经费为:(53y/800)+(106y/800)+(159y/800)+(212y/800)+(265y/800)=y元。
步骤三:计算每个年级应分配的经费以及全校总经费根据以上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每个年级应分配经费的具体数值,以及全校总经费的数值。
四、计算结果:根据第三步的计算,得出每个年级应分配的经费如下:一年级:53y/800元二年级:106y/800元三年级:159y/800元四年级:212y/800元五年级:265y/800元全校总经费为:(53y/800)+(106y/800)+(159y/800)+(212y/800)+(265y/800)=y元五、总结:通过这个微案例,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问题解决能力。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科学探索》课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案例描述《科学探索》课程是一门以探究为主、实践为辅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本案例的具体实施过程: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教学内容以“磁铁的奥秘”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磁铁有什么性质?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探究活动①观察磁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外观、颜色、形状等特征,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②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a. 将磁铁分别靠近铁钉、铜钉、铝钉等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磁铁是否能够吸引它们。
b. 将磁铁分别靠近小磁针,观察磁针是否发生偏转。
c. 将磁铁分别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是否发生偏转。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以及磁铁能够使磁针和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特性。
③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磁铁的性质,如磁性、极性等。
④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
(3)总结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三、案例反思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磁铁的兴趣,为后续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 引导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教育教学微案例,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教育教学中,微案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而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利用数字化工具来设计教育教学微案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一些利用数字化工具设计教育教学微案例的经验和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微案例。
比如,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微案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数字化工具,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数字化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微案例的展示和讲解。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PPT、视频演示等数字化工具,将微案例的内容展示给学生,通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微案例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此外,数字化工具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在线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数字化工具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微案例的评价和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在线测验、作业批改等数字化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价。
通过数字化工具,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数字化工具设计教育教学微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具的优势,设计生动有趣的微案例,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和讲解,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相信随着数字化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教育教学微案例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幼儿张教育教学微案例:幼儿张的成长与发展背景介绍:幼儿张今年3岁,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
他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
他喜欢与其他孩子互动,但容易发脾气并有一定的攻击性。
因为他缺乏安全感,对于陌生环境和人员感到焦虑,导致无法专注于学习任务。
我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张社交技能的发展,并培养他的情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张积极乐观的个性,减少攻击性行为。
2.帮助张建立安全感,增强他的自信心,在陌生环境中更好地适应。
3.培养张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社交技能,增加他的情商。
教学步骤:1.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强调尊重和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设立一个“安全感提醒牌”,用来提醒张当他感到害怕或不安时可以找到老师寻求帮助。
-定期组织户外游戏,并鼓励张参与其中,逐渐培养他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设置一个专门的角落,供学生们自由选择参与不同的玩具和游戏。
2.培养情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习中鼓励张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绘画、游戏或与伙伴们交流的方式。
-引导他认识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并教他如何用言语和行为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强调情感的转移和控制,教他通过深呼吸和正面思考来应对压力和挫折。
-在每天末尾,与张共同回顾一天所经历的事情,帮助他发现自己的情感变化和应对方式。
3.培养友好相处的社交技能:-帮助张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阅读来展示不同角色的情感。
-教张如何分享和合作,鼓励他主动与其他孩子玩耍,并关注他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
-定期组织小组活动,鼓励他与其他孩子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鼓励张与其他幼儿制定游戏规则和解决分歧,培养他的谈判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评估方法:1.观察张在课堂和户外活动中的行为变化,包括他的合作和分享行为,情绪管理和攻击性行为的减少。
2.定期与张的家长交流,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和评估他的行为变化和成长。
第1篇一、背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不断探索和实践,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我的一篇教育教学实践案例。
二、案例描述1. 学生情况案例中的学生名叫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但学习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
在数学、物理等理科科目上,他的成绩尤为突出,但在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上却表现平平。
此外,小明的课堂纪律较差,经常上课玩手机、睡觉,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2. 教学目标针对小明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针对小明的薄弱科目,加强辅导,提高成绩;(3)改善小明的课堂纪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教学策略(1)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小明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②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小明体会到学习的实用性;③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加强辅导针对小明的薄弱科目,我采取了以下辅导措施:①针对小明的数学、物理等理科科目,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巩固知识点;②针对小明的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提高语言能力;③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辅导效果。
(3)改善课堂纪律为了改善小明的课堂纪律,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课堂纪律;②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其上课玩手机、睡觉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③鼓励小明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4. 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小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改善:(1)学习兴趣提高:小明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2)成绩提升:小明的语文、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数学、物理成绩继续保持优势;(3)课堂纪律改善:小明上课不再玩手机、睡觉,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我的教学案例(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我的教学案例《窗》教案设计教学设想:《窗》是一篇小小说,设计时主要抓住小说情节、人物与环境三方面,去探究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性格。
对小说精巧的构思及精练的语言也要加以学习与运用,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此外,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根据他们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及知识结构,理解此篇小说不成大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用已知的分析小说的方法,在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学生、文本与教师三者的交互对话,能够正确把握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两个病人形象,看清人性的美与丑;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品味小说精练含蓄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领悟到做人要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学习重难点:1、理解人性的美与丑;2、学会在作文中有波澜起伏的构思及精炼的语言。
学习方法与手段:朗读法与讨论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窗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体,但透过窗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透过教室这扇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适时的评论。
我透过这扇窗,我想到了高中的莘莘学子们在埋头苦读,为了自己的未来打拼,我也仿佛看到他们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脸庞。
今天我们一起推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那一扇窗,透过他那扇窗,我们可以看到或想到什么?板书课题作者二、把握小说情节过渡语:课前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找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提示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情节的完整。
小说内容梗概:《窗》讲述的是两个重病人的故事,一个病人靠窗,抬头能看见窗外的景色,一个病人不靠窗,也动弹不了身子,靠窗的病人每天为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
有一天,不靠窗的病人产生嫉妒的心理“为什么靠窗的位置不属于我?”终于有一天,靠窗的病人病危,不靠窗的病人不按铃,不呼救,看着病友死去。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教育教学微案例: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一、案例描述在一所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上,教师常发现学生往往对于团队合作缺乏兴趣,各自为战,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决定设计一堂有关"合作与分享"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具备合作的意识。
2.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3.学生能够培养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态度,发展团队精神。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意义,并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合作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2.学习内容(20分钟)a.介绍合作与分享的定义和重要性。
b.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什么是合作?-合作有什么好处?-合作时需要注意什么?3.合作活动(30分钟)a.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和教师一起制定合作游戏规则,如"团队接力"和"拼图合作"等。
学生根据规则进行合作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b.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记录每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总结(15分钟)a.学生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合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b.教师点评:教师通过表扬每个小组的合作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合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1.以问题导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对合作的思考和兴趣。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3.合作活动:通过设计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4.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学生分享:通过学生分享合作经验和心得,鼓励学生彼此学习交流,并激发学生继续发展合作能力的动力。
五、课程评价1.学生表现: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积极参与,体现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教育教学微案例,我的亲身经历。
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微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教学的本质,也让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我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第一个微案例是关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我尝试了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后来,我意识到这位学生是一个视觉型学习者,于是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增加了更多的图表和图片,让他通过视觉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
结果,这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个性化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
第二个微案例是关于课堂管理。
曾经有一节课,学生们的注意力一直无法集中,我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我突发奇想,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竞赛,让他们在竞赛中学习,结果课堂秩序明显好转,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
这个微案例让我意识到,课堂管理不只是要依靠纪律,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微案例是关于家校合作。
有一次家长会,我发现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不了解,于是我主动与家长沟通,告诉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家长们听后非常感激,也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微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亲身经历的微案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教育教学的本质,也让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希望我的这些微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微案例,让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