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总论含病理导读
- 格式:ppt
- 大小:10.77 MB
- 文档页数:74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 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 HCC 占到 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 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对于40 岁的男性或50 岁女性,具有 HBV 和/或 HCV 感染,嗜1/ 11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 6 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一般认为,AFP 是 HCC 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 持续升高是发生 HCC 的危险因素。
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 AFP 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 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 AFP 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 HCC 大多与 HBV 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 HCC 致病因素不同(多为 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 HCC 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 AFP。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我国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中国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二分册原发性肝癌》(1991年)制定的诊断标准为:1.病理诊断(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2.临床诊断(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µ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AFP≥200,﹤400µg/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LP 或GGT明显升高;④远处有明显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记阳性的肝硬变。
3.临床分期Ⅰ期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征者;Ⅱ期超过Ⅰ期标准而无Ⅲ期证据者;Ⅲ期有明显恶病质、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治疗原则】对肝癌特别是小肝癌进行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进行多模式的综合治疗和二期切除、对复发癌进行再手术等积极治疗可提高肝癌的生存率。
1.手术切除手术治疗仍为能实际延长肝癌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法,其适应证为:(1)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黄疸、腹水、下肢水肿或远处转移者。
(2)肝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
(3)不伴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能耐受肝脏手术。
(4)病变局限于半肝以内,未侵及肝门及下腔静脉。
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左三叶和右三叶切除术等,采取何种术式应根据肿瘤大小、生长部位、肝硬化程度以及病人的全身状况决定。
2.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外科治疗(1)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HAL+HAD):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可插入一导管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通常可合并结扎相应的肝动脉分支,术中或术后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物,使肿瘤坏死、缩小,争取获得二期手术切除。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要点1 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 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2.2.1 超声检查(US):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实时无创、移动便捷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2.2.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CT和多模态MRI扫描是肝脏超声和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是一种侵入性创伤性检查,多主张采用经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进行DSA检查。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 全身显像(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PET/MRI):2.2.5 穿刺活检: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证据等级1)。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地、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 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3.1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3.2 AFP: (a-fetoprotein) 甲胎蛋白3.3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3.4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3.5 ICG15: (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3.6 HBV:(hepatitis B virus)乙肝病毒3.7 HCV:(hepatitis C virus)丙肝病毒3.8 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动脉介入治疗3.9 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经动脉化疗栓塞术3.10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3.11PEI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经皮无水酒精注射3.12MWA:(microwave ablation)微波消融3.13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3.14 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4 诊治流程图1 肝癌诊断流程a.AFP≥200ng/ml而肝脏未发现占位者,也应密切随诊监测,诊断困难的病例建议转上级医院b.对高度怀疑恶性患者可考虑缩短复查间隔时间,间隔1月复查AFPc.动态显像检查包括超声造影、CT及MRI增强扫描d.细胞学穿刺不作为常规推荐,诊断困难的病例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
诊疗质量控制指标(试行)》
一、肝炎病史,初诊肝癌日期,治疗经历(方法、次数、疗效等),复发或新发生的日期以及治疗经过等。
二、手术、局部治疗、化疗或放疗前签署完善的知情同意书。
三、手术、局部治疗、化疗或放疗前明确病理学或临床诊断、肿瘤的定位与临床分期。
四、手术、局部治疗、化疗或放疗前完成患者临床基本情况的记录、Child-Pugh分级等肝功能评估和肿瘤标记物(AFP、CA199、CEA)检测。
五、手术中探查并记录肝脏质地,肿瘤部位、大小、胆管和血管侵犯情况;有无腹水,有无腹腔、盆腔转移及腹腔内大血管、淋巴结浸润情况;肿瘤切除方式;有无肝血流阻断;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的并发症。
六、切除标本的处理及病理报告符合规范:10%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标本;病理报告应包括有无肝硬化,肿瘤直径和数目、分化情况、包膜、切缘是否有肿瘤累及、脉管浸润,有无有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七、肝移植治疗肝癌的适应症、方案选择及治疗记录符合规范,并及时上报中国肝移植登记注册网(CLTR)。
八、局部治疗(射频、微波、高功率聚焦超声、酒精注射等)的适应证、方案选择及治疗记录符合规范。
九、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案选择符合规范,治疗后有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
十、放疗应记录靶区、技术和剂量。
十一、为患者提供肝癌的健康教育。
十二、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特制定本诊疗规范。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症状通常不明显,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性质。
对于直径小于 1 厘米的病灶,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能有限。
2、 CT 检查CT 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和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增强 CT 检查有助于鉴别肝癌与其他肝脏疾病。
3、 MRI 检查MRI 检查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于小肝癌的诊断具有优势。
4、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肝脏肿瘤的血供情况,对于手术治疗的评估有一定帮助,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三)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包括胆红素、白蛋白、转氨酶等指标。
2、肿瘤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AFP)是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非 100%。
部分肝癌患者 AFP 可能正常,而其他一些良性肝病患者AFP 也可能升高。
此外,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等指标也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四)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
二、分期原发性肝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TNM 分期等。
BCLC 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数目、有无血管侵犯、肝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期,分为 0 期、A 期、B 期、C 期和 D 期。
TNM 分期则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分期。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致死率最高、负担最重的恶性肿瘤之一。
综合分析表明,缺乏系统的诊疗规范和临床规范化诊疗策略,是原发性肝癌防治效果与后果不良之间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将结合原发性肝癌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诊疗规范及其实施策略,以改善原发性肝癌的诊治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诊断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右上腹部胀痛、腹痛、恶心、排出血、发热、乏力等症状,故应进行检查以确诊并排除其他疾病。
2. 体检:原发性肝癌患者首先应进行检查,其中肝脏按压检查能发现肿块,针对病灶进行B超可以确定其肿瘤性质,CT可以定位肿瘤位置,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肿瘤标志物以便把握肿瘤发展情况。
3.理检查:如果有足够的实质,可以进行病理检查,以配合其他检查精准诊断原发性肝癌。
三、治疗1.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最佳方法,经过肝癌切除术可以完全去除癌细胞而不损伤肝脏,从而使患者得到根治。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也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肝癌的规模大小及定位可以进行化疗、放疗、消融介入治疗,以减少肝癌的转移。
3.物治疗: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可以使血清肿瘤标记物降低,延缓肝癌的进展。
四、预防1.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以降低发病风险。
2.种疫苗:乙肝病毒(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应主动接种疫苗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3.意饮食健康:正常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结构可以提高免疫力,从而抵抗原发性肝癌。
4.期体检:定期接受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肝癌并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五、总结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肿瘤,其病情严重,诊治复杂,缺乏系统的诊疗规范及其实施策略阻碍了原发性肝癌防治效果有效提高,本文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简单介绍,力争通过提出有效的诊疗规范及其实施策略,改善原发性肝癌的诊治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空生置渔处型苤鲞!!!!生!旦筮!!鲞箍!塑堡!也』鱼塑!!垡:垒!耻坠垫!!:y!!:!!:堕!:§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解读高杰朱继业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
据2008年最新统计,每年全球新患肝癌人数为74.8万人,因肝癌死亡者高达69.6万人,位居全球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和第7位,而死亡原因高居第2位和第6位…。
全球新发肝癌病例中有50%发生在中国悼J,我国的肝癌诊疗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肝癌死亡率在各种癌症死亡率中居第2位。
国际上有多个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指南,例如,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美国肝病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s,AASLD)、巴塞罗那肝癌小组(Barcelona—ClinicLiverCancerGroup,BCLC)、亚太肝病学会(AsianPacific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APASL)、日本肝病学会(JapanSocietyofHepatology,JSH)制定的治疗指南等,但由于中国肝癌患者的特殊性,这些指南没有一个能被我国医生完全接受"・。
为规范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行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总体疗效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卫生部组织专家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讨论,2011年9月制定并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的筛查监测及诊断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细胞癌一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
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规范中所指的“肝癌”丰要是指HCC。
卫生部关于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规范之内科治疗(全文)卫生部推出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内科治疗规范首先强调,我国肝癌高发,应重视早期筛查和早期检测,常规检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肝癌患者有自身特点,肝细胞癌(HCC)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TACE、射频消融、化疗以及索拉菲尼单用或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上述治疗方法均在超出指南范围的情况下普遍使用。
国际上现存的HCC治疗指南在中国没有一个能被完全接受,中国医生作出的治疗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临床经验,而非循证医学。
鉴于此,符合中国特色的肝癌诊疗规范就此出炉。
卫生部推出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内科治疗规范首先强调,我国肝癌高发,应重视早期筛查和早期检测,常规检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规范指出,多数情况下患者在确诊肝癌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并具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而且多失去手术机会。
对于严重肝功能不全(Child-PughC级)的患者,采取最佳支持治疗(BSC)是常用和唯一的治疗选择;对于肝功能基本正常或接近正常(Child-PughA级或B级),而无外科手术治疗指征者,可以进行系统治疗。
现有证据已经表明,对于没有禁忌症的晚期肝癌患者,系统治疗优于BSC;可以减轻肿瘤负荷、改善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延长生存时间和其它获益,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般认为,系统治疗主要适用于合并有肝外转移的晚期患者;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治疗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者;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者。
应用多学科综合治疗(MTD)模式,最大幅度控制肿瘤,也是规范所倡导的。
规范指出对于合并有肝外转移的患者,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治疗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者以及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者,建议采用系统治疗为主,包括分子靶向治疗(索拉菲尼)、系统化疗(FOLFOX 4方案或亚砷酸注射液)和中医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