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是统编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作品,均为古代经典诗文,要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意在感受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人物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本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四人的合传,以蔺相如为本传核心人物,以廉颇的生平遭际为首尾,附叙赵奢、李牧二位名将事迹,将人物命运起伏作为线索,勾勒出战国时期的赵国兴衰史,抒发了作者“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的无限兴亡之感。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了解《史记》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史传散文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大胆假设、全面求证”的史料分析方法;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文章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讨论分析,深刻理解廉颇蔺相如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批判性解读思维。
【教学方法】评点法,提问法,朗读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感受了烛之武以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使郑国在秦晋之战中免于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能臣辈出,纷纷为自己的国家谋划效忠。
而今天我们将走入战国时期赵国的历史长河中,去追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感受其人物时代风采。
二、文本探究《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通用16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1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连续积累文言常用词,连续培育文言文语感。
过程与方法体会擅长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廉、蔺品质珍贵处,培育机灵英勇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老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动措施、同学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课前检测二、导入新课师: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看出?跟上次出访相距几年?明确:官职不同:上次是以舍人充当使者,这次是以上大夫充当国君副手。
∕唯书“相如从”,他人不书;“顾召赵御史”。
∕三年。
三、文本赏析㈠讲解第14至16段(“渑池会”)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⒈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样的背景说明白什么?明确:“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
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在军事上取得成功的状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削减动用武力的代价。
⒉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进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明确: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提问重点字词句。
★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进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诸侯。
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公子卬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
前3XX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
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⒊同学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依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思考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务必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务必有效地利用评点。
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
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能够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能够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
在课时安排上要思考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资料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
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
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能够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
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把握两人的性格特点。
2.分析文本中的对比手法,感受人物形象。
3.领悟文本所传达的忠诚、宽容、勇敢等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
2.分析两人性格特点。
3.感悟文本所传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对比手法。
2.如何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廉颇和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著名人物,你们对他们有什么了解?二、文本解读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找出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
第二课时一、分析廉颇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述廉颇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讨论廉颇在文本中的形象,以及他的优点和缺点。
二、分析蔺相如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述蔺相如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讨论蔺相如在文本中的形象,以及他的优点和缺点。
第三课时一、对比分析1.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廉颇和蔺相如的对比之处。
3.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其作用。
第四课时一、感悟品质1.请同学们谈谈从廉颇、蔺相如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3.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如何将这些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第五课时一、课堂小结二、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廉颇或蔺相如的读后感。
2.搜集廉颇、蔺相如的相关故事,下节课分享。
第六课时一、课堂导入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他们的故事。
二、故事分享1.请同学们分享搜集到的廉颇、蔺相如的相关故事。
2.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廉颇、蔺相如故事感悟的作文。
2.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后延伸1.请同学们关注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了解廉颇、蔺相如所处的时代背景。
2.深入研究廉颇、蔺相如的事迹,探讨他们的品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学习古今异义的有关知识。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三、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重点理解文言字词、文言句式)(一)导入课文在必修二中我们学习过《鸿门宴》,它的选自那个史学著作?作者是谁?以提问形式,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史记》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记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如果说之前我们通过《史记》认识了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等一系列秦末英雄的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来自战国的两位豪杰——廉颇与蔺相如。
(二)战国形势(重点在秦与赵)公元前284年,长期与秦国对峙的东方强国——齐,在六国的联合围攻下一败涂地。
齐国破败之后, 西方强国——秦,自然地成为七雄之首,而赵在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国内实力大增,加之赵惠文王信任贤能,其弟平原君赵胜善能延揽天下人材。
赵国背后的燕国与赵维持着巩固的同盟。
所以,地广兵劲又无后顾之忧的赵国, 已成为东方六国中最为强大的力量。
当然赵国也就成为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秦赵对立从此拉开了帷幕。
在四年的对抗里,秦军虽然占了上风,但赵的基本国力尚属完整,要想决出胜负,就必须诉诸于双方的主力决战。
而就在此时,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是齐人经过五年苦战,奇迹般地转变了战局。
即墨守将田单以火牛阵打垮了燕军主力,齐国本土70余城尽皆收复。
齐国君臣视燕赵为仇敌,企图把燕赵所占河北、河间之地尽数夺回。
面对齐军的席卷之势,燕人几失招架之功,赵人也惊骇万分,急欲与秦妥协,回身对付复兴的齐国。
无独有偶。
饱受秦军重压30多年的南方大国——楚,乘秦赵胶着之际,在公元前279年派军向秦反攻, 很快夺回黔中郡,并乘胜追入秦之巴郡,攻取了旧巴国的都城枳。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时)1、教学目标[研究目标]1.了解XXX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2.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3.研究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学情分析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较难理解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研究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研究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研究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2、3)西汉史学家XXX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劈面临是耻辱的生照旧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挑选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此,XXX才对那些在顺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入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
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仗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本日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出示研究目标(幻灯片4)(一)了解XXX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二)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知识。
(三)研究本文通过典范事例和细节描述施展阐发人物性情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情。
三、作者及《史记》简介(幻灯片5-8)(一)XXX(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度文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前108),XXX承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厚实的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2.分析文本中的故事情节,领会其中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哲理。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欣赏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提炼历史智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吗?他们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等人物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他们是如何化解矛盾的。
四、课堂小结2.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廉颇和蔺相如?二、课文分析1.分析廉颇、蔺相如的矛盾冲突。
2.分析廉颇、蔺相如如何化解矛盾,以及他们的高尚品质。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的处理方式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廉颇、蔺相如的智慧。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廉颇、蔺相如的短文。
2.深入思考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廉颇、蔺相如的矛盾冲突和化解方式,你们有什么收获?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三、课后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强调团结协作、宽容大度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觉得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廉颇、蔺相如的智慧。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8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的历史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
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起来学习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导语1、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3《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史记》和司马迁有关的文学常识。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过程与方法: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文中通过矛盾冲突和传神的语言、细节刻画人物的手法。
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态度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2.分析文中的细节和语言描写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内在联系,体会蔺相如“智"“勇”的表现。
教学方法:赏读法、诵读第一课时导入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化名人,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奠基人和伟大的文化使者。
他创立了纪传体的史学体例被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他被称为“史圣"。
他是谁?他写了什么著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史记》中的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少年时随父司马谈读书,并从董仲舒受学《春秋》,向孔安国问疑《尚书》。
二十岁出游,历经长江、湘江、沅江、淮水、泗水、黄河等流域,沿途考察名胜古迹,访问历史遗事,调查社会风俗。
后为郎中,曾随汉武帝出巡西北诸郡县。
元鼎六年(前111),奉命出使西南。
元封元年(前110年)父死,遗嘱继志著史。
三年,任太史令,阅读皇室所藏典籍,开始搜集史料。
太初元年(前104年),倡议并主持改革历法工作,与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典星射姓、治历邓平、方士唐都、落下闳等数十人,共同制订了以正月为岁首的新历,名为“太初历”。
此后即着手著史。
天汉三年(前98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武帝,获罪入狱,处以腐刑。
太始元年(前96年)出狱,任中书令。
受刑之后,忍辱发愤,艰苦撰述,根据《尚书》《春秋》《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史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官府所藏的典籍档案以及亲身考察访问得来的资料,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影响极为深远。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4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在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突出特点,仔细分析,对我们的写作和理解文章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笔者就高中语文第六册节选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谈谈它的八类对比。
一、廉颇和蔺相如的对比这是课文开始就有的对比。
一个是上卿,一个是舍人,地位差别非常大,从而为下文的将相不和埋下伏笔,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廉颇骂蔺相如“素贱人”的原因。
这一对比表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巧妙安排。
如果没有地位差别的对比,下文中将相不和时,就不可能有廉颇目空一切的话语。
正是蔺相如的出身低贱,为廉颇攻击对方找到了自以为是的理由。
从将相不和到将相和的对比文字中,我们先是看到了廉颇的急躁冒进、不计后果的鲁莽;接着我们又看到了蔺相如的沉稳、老练、胸怀宽广;最后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蔺相如——不计前嫌,也看到了一个同样伟大的廉颇——知错就改。
性格上的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蔺相如和缪贤的对比为了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司马迁为我们安排了一个材料:蔺相如巧计救缪贤。
文章通过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不同认识的对话——到底应不应该“亡赵走燕”,表现了蔺相如的聪明、周到和细致,而作为主人的缪贤却远不如蔺相如高明,真正的上不如下。
三、蔺相如和诸大臣的对比一个秦国易璧的难题让赵国的大臣们进入了二难推理:“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真正的无可奈何了。
但是蔺相如一来就有了办法,他告诉赵王:“不可不许。
”语言斩钉截铁,痛快淋漓。
和诸大臣的对比之中,优劣高下,不言自明。
四、蔺相如和赵王的对比当蔺相如告诉赵王秦人易璧“不可不许”后,赵王仍然战战兢兢地问:“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最后,还是在蔺相如保证完璧归赵后,他才放了心。
一个胆小怕事,一个胆大心细,对比写来,栩栩如生。
这样的对比,在后面的渑池会前到底去不去的讨论中,文章作了同样精彩的描写。
先是赵王“畏秦,欲勿行”,后来是在廉颇和蔺相如的鼓动下的“王遂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12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1【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把握文中重点虚词、实词的用法及意义;2、特别句式的特点及推断;2、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以及本文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组材上的【重点】实、虚词用法【难点】句式特点及推断一、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1、秦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3、且庸人尚羞之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归璧于赵6、怒发上冲冠7、舍相如广成传舍。
8、左右欲刃相如。
9、大王必欲急臣。
10、秦王恐其破璧。
11、毕礼而归之。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二、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指示古义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左右:古义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别句式有A推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5、徒见欺6、以士气闻于诸侯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四、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详细内容。
1、请奏盆缻秦王2、相如闻不忍与会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5、今君乃亡赵走燕五、下列词有多种解释,依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1、拜:叩拜、授官、(1)拜为上卿。
(2)拜送书于庭。
2、见:观察、接见、被、受、显现、(1)欲予秦,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3)才美不外见。
3、徒:步行、党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召令徒属曰……(3)徒见欺。
4、因:依靠、凭借、借助、顺着、趁此、于是、由于、(1)不如因而厚遇之。
(2)相如因持璧却立。
(3)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谢罪。
5、幸:幸运、侥幸、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盼望、(帝王的)宠爱/宠幸。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教案我说课的题目是《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评价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我选用的是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的古文课。
本单元是古文阅读单元,阅读主题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单元重点是古诗文诵读。
通过诵读古文,可以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味。
本篇古文也是浅易文言文的经典之作。
(二)教学目标:我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制定了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史记》的基本知识,感知司马迁史作的特点。
(2)学习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积累文言常用词以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课本剧创作,培养学生课本剧写作能力、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充分感受理解“和”文化,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1、初中已接触过本篇古文2、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女生为主体3、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重4、喜欢轻松的学习方式5、好胜心较强(二)为了保证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我把教学重、难点安排如下:1、教学重点:文言文诵读2、教学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三、教法学法(一)设计及安排:任务引领-自主实践-分层展示-多元评价教学模式分小组分层竞赛,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展示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对文本充分解读,布置分层活动任务,指导并划分各小组,给出建议。
需要时间2个课时(利用自习课)。
实施阶段分别指导诵读组、剧本创作组、课本剧表演组,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完善本组活动任务。
适时跟进各小组,给予相应的帮助,鼓励学生有效利用自修时间,在此期间不断完善。
需要时间15天(利用自习及课余)。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一、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
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
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缪贤舍人(mi#224;o)西河渑池(miǎn)秦王不怿(y#236;)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去亲戚(内外亲属)约束(信约,限制)宣言曰(公开扬言)请指示王(指出来,给人看)从此以往(往那里)因而厚遇(趁此)前进缶(上前,进献)明年复攻赵(第二年)以示美人(妃嫔)不过三十日(不超过)鄙贱之人(知识浅薄,地位低下)独畏廉将军哉()3、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②④⑤请允许我)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⑤/①③三、课文分析。
(一)完璧归赵。
1、这篇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
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答: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10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目的1)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
2)学习古人的博大胸怀、协作精神。
3)学习词类活用:使动、意动,掌握虚词用法。
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重点、难点1)写作技巧、波澜、刻画、悬念、虚实,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在古文中分析体会,为写人物小传铺垫。
2)巩固已有的词类活用知识,在翻译文句中体会上下文意,准确辨识其语法特征,并翻译准确活用的词。
3)结合课后练习的短文:王渔洋、李晚芳的文章,学习质疑的方法,找疑点,如何质。
4)掌握虚词用法:耳、乃,者、所、而。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关于司马迁和《史记》(见课后韩兆琦文)(二)关于本文背景的介绍。
一、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
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又一说,六国地连南北,故六国联合抗关中之秦为合纵;秦居关中,六国居山东,六国服秦曰合纵。
本文是说合纵之势中的。
二、据课文内容,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距秦灭六国前220年差63年。
此时,秦经百余年变法强国,已相当强大。
于前312年败楚军百万之众于重丘。
又于前299年拘囚楚怀王。
于战国期间,秦已成为最强的诸侯国。
战国期间有纵横家——士,进行“合纵连衡”,秦以“连衡”攻山东六国,六国以合纵对付西方的秦国。
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合纵连横以公孙衍、张仪、苏秦、庞煖等纵横家始谋,成为两种敌对战略)。
战国时的士,是各种人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蔺,都是当时的士。
秦孝公于前356和前350年(迁都咸阳)两次任用商鞅变法“内修法度务耕织,外连衡而斗诸侯。
”秦国变法以后,使得国家制度改进,士、民都有了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又向外扩张领土,国力日益强大,前283年,秦军伐魏,兵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撤去,秦人怨赵,由于当时尚有齐楚燕魏赵等大国首尾相救,所以不能以主力对付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学习和掌握古代列传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4.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写出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评论。
二、教学重点1.掌握《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和意义。
2.理解和运用古代列传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评价《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学价值。
2.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写出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评论。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本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和观点,培养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阅读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 引入《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 激发学生对古代列传文体的兴趣。
2.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和意义(30分钟)- 介绍《廉颇蔺相如列传》描写了两位古代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探讨了君臣之间的忠诚、信义、权衡等价值观念。
- 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意义和影响。
3.教学重点详解(30分钟)- 解读古代列传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 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4.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深入讨论。
- 引导学生探索《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意义。
5.学生展示和总结(20分钟)- 要求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
-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导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进行评价和评论。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2.检查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3.评价学生对古代列传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4.评价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评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读后感,简要总结《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和意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时)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2.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3.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学情分析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较难理解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2、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
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一)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二)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知识。
(三)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作者及《史记》简介(幻灯片5-8)(一)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承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二)《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的先河,是24 史的第一部。
《史记》的体例和创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纪(12 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
(如《项羽本纪》)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
(如《陈涉世家》)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
分三种: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②合传,有二人合传,也有三五人合传,(《廉蔺列传》)③汇传,记同一类的若干人,篇名中并不举出人物姓名,如《仲尼弟子列传》,《酷吏列传》。
表(10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书(8篇):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的发展和现状。
四、时代背景介绍(幻灯片9)公元前三——四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
七雄并峙,战火频燃。
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
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物。
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五、浏览课文,检测预习(一)检测字词。
(幻灯片10)找学生读出下面画横线的字。
1.臣等不肖(ào)2.刎颈之交(wéǐ)3.广成传舍(àn)4.缪贤舍人(ào)5.见臣列观(àn )6.相如虽驽(nǔ)7.臣语曰(yù)8.使人遗赵王书(wèi)9.睨柱(nì)10.秦王不怿(yì)(二)讲故事,理结构。
(幻灯片11、12)1.找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本文故事,其他学生作评判,看谁讲的全面、连贯。
明确: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
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
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
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几个小故事。
找学生概括,选出其中最佳。
示例:(1)完璧归赵(2)渑池之会(3)将相和3.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推荐学生回答。
(幻灯片13、14)问题一: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按时间顺序。
问题二: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明确:“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
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
学习这篇课文要始终抓住这个重点。
完璧归赵——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辱赵与尊赵的矛盾将相和——私怨与国事的矛盾问题三:“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张弛有度,极具跌宕之美,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了怎样的矛盾?)明确:全文贯串了互相交织的两种矛盾:一种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一种是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
一开始,秦恃强讹诈,赵国处境危急,矛盾十分尖锐。
廉蔺二人一切为了自己的国家,彼此间并无私人恩怨。
而后,随着赵秦间的矛盾几经缓和,紧张,缓和,蔺相如地位的不断上升,廉颇同他的矛盾便日益紧张。
蔺的退让忍辱感动了廉颇,二人终于成了刎颈之交,矛盾消除,共同为国效劳,赵、秦间的矛盾也趋隐伏。
第二学时分析人物性格教学活动六、分析课文,把握人物性格。
(一)分析开头两段。
(幻灯片15、16)1.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我逐字逐句翻译,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
2.分析课文。
问题:课文的前两段是介绍本文的两个主人公。
传记的一般写法,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人物的出身之类。
本文开头对二人的介绍与一般传记相同,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到其用意不仅如此,还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更重要的是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以后矛盾的引线。
(二)完璧归赵:梳理矛盾,把握人物(幻灯片17-21)1.学生默读,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讨论,共同解决。
老师强调重点字词。
2.分析课文。
提出下列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讨论后形成连贯的语言后回答。
问题一: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
虎狼之秦以城求璧,城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问题二: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明确: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
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
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辞谢”割城。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
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延斥秦王。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
3.我们现在看看在“廷斗秦王”这个环节上,作者在哪些细节上使用了对比手法。
学生浏览课文,划出重点句子,并归纳总结。
(1)秦王和相如的处事态度:秦王得璧是轻狂不己——“得璧,传之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得意忘形;相如则是冷静沉着——“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不动声色将璧取回。
(2)秦王得璧与失璧前后的态度变化:前是轻狂,后是惊慌。
(3)相如取璧前后的神态变化:取前不动声色,取后怒发冲冠。
(4)蔺相如的叙述中所体现的赵之群臣和相如对秦的评价和信任程度也是一个对比。
4.小结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相如的大智大勇。
问题一:相如的这种品质,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讨论后明确:①直接描写(如: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复习巩固第二部分。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体会本部分描写人物的手法。
(三)渑池之会:品味语言,把握人物。
(幻灯片22-28)1.齐读后,指名学生试译重点句子,教师予以必要的纠正与补充,然后讨论问题。
2.划分层次。
问题:这一部分可以分几个层次?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层意。
”明确:分三层。
第14段为一层:赵王赴会;第15段为第二层:渑池斗争。
第16段:斗争结果。
3.讲析第一层(第14段)。
问题一:“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行的?明确:是在秦国攻打赵国一再获胜的形势下举行的。
(要求学生翻译画线词:其后(以后)秦伐(攻打)赵,拔(攻下)石城。
明年(第二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问题二:秦王在节节获胜的情况下,为何欲与赵王“为好”,举行“渑池之会”?明确:军事斗争辅以外交斗争,从外交上进一步迫赵投降。
问题三:赵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准备?明确:一方面相如随从保驾,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讲析第二层和第三层(第15、16段)问题一: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明确:从“秦王饮酒酣”“令赵王鼓瑟”中的“酣”和“令”两个字可看出来。
“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注意:秦与赵同为诸侯,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且要写进秦的史册,这是明目张胆对赵王的侮辱。
问题二: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明确:首先,蔺相如上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