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
- 格式:ppt
- 大小:5.21 MB
- 文档页数:4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
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
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
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
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
(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
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
(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______∙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分数:1.00)A.B. √C.D.解析:2.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分数:1.00)A. √B.C.D.解析: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______∙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分数:1.00)A.B. √C.D.解析:4.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______∙ A.s2/m=0∙ B.s2/m=1∙ C.s2/m显著大于1∙ D.s2/m显著小于1(分数:1.00)A. √B.C.D.解析:5.dN/dt=rN(K-N/K)这一数字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______∙ 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分数:1.00)A.B.C.D. √解析:6.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______∙ 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分数:1.00)A.B. √C.D.解析:7.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______∙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分数:1.00)A.B.C.D. √解析: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______∙ 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分数:1.00)A.B.C.D. √解析:9.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______∙ A.种群大发生∙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大爆发(分数:1.00)A.B. √C.D.解析:10.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 A.K/2∙ B.K∙ C.K/4∙ D.K/3(分数:1.00)A. √B.C.D.解析:11.土壤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______∙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分数:1.00)A.B. √C.D.解析:12.在下列哪种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______∙ A.干扰性∙ B.资源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分数:1.00)A.B. √C.D.解析:13.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______∙ 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分数:1.00)A.B. √C.D.解析:14.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______∙ A.地衣∙ B.菌根∙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分数:1.00)A.B. √C.D.解析:15.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______∙ A.社会性寄生∙ B.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分数:1.00)A.B.C. √D.解析:16.稳态的英文是______∙ A.homeostasis∙ B.homeotherm∙ C.homogenons∙ D.homologous(分数:1.00)A. √B.C.D.解析:17.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______∙ 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分数:1.00)A.B.C. √D.解析:18.下列哪项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______∙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分数:1.00)A.B. √C.D.解析:19.蜜蜂螯敌时,会释放出一种外激素,促使其他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A.种间斗争∙ B.种内斗争∙ C.捕食∙ D.种内互助(分数:1.00)A.B.C.D. √解析:20.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mm、85~89mm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下列哪项解释______∙ A.Betgman规律∙ B.Allen规律∙ C.Jordan规律∙ D.Gause假说(分数:1.00)A. √B.C.D.解析:21.年龄锥体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______∙ A.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差异∙ B.各年龄组的死亡率不同∙ C.各年龄组的出生率不同∙ D.各年龄组的性比不同(分数:1.00)A.B.C.D. √解析:22.若λ=R0,则该生物种群可能为______∙ A.种子植物∙ B.动物∙ C.一年生植物∙ D.高等动物(分数:1.00)A.B.C. √D.解析:23.衡释效应或许可以解释猎物的______∙ A.利他行为∙ B.集群行为∙ C.领域行为∙ D.合作行为(分数:1.00)A.B.C.D. √解析:24.遗传漂变通常发生在______∙ A.小种群∙ B.大种群∙ C.隔离的大种群∙ D.岛屿化种群(分数:1.00)A. √B.C.D.解析:25.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在______∙ A.极地苔原∙ B.热带雨林∙ C.寒温带森林∙ D.温带草原(分数:1.00)A.B. √C.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8,分数:16.00)26.次级种群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分布型等。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2.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3.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4.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5.等位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
6.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
7.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8.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9.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
10.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
11.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12.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13.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数据编制的生命表。
14.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15.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16.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r m。
17.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