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课程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32
《护理学基础》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理论和护理技能两部分,其中护理学基础理论包括护理学概述、人体结构与功能、护理伦理、护患沟通等;护理技能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常见疾病的护理、急救与危重症的监护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2.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3. 具备分析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4.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周:护理学概述、人体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 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史和现状;2. 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3. 护理工作的基本范畴和要求。
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讲授+PPT展示;2. 实验教学:参观医院或模拟实验室,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第二周:护理伦理与护患沟通教学内容:1.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2. 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3. 患者的权利和护士的职业责任。
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讲授+案例分析;2. 实践教学:模拟练习护患沟通技巧。
第三周:基础护理技术(一)教学内容:1. 生命体征监测;2. 饮食与排泄护理;3. 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PPT展示+示范;2. 实验教学: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第四周:常见疾病的护理(一)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2.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3.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教学安排:1.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讨论和学习;2. 教师总结:对重点和难点进。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Fundamental Nursing总学时:160讲授学时:80 实训学时:80学分:7.5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舒适与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是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法及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理解:(1)护理学的发展(2)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工作方式(3)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4)意义及教学要求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环境(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环境”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环境的含义和分类,环境与健康、环境与护理的相互关系以及病人单位的构成教学要求及所需设备。
明确医院环境的特点、分类以及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
教学要求:识记:(1)环境的分类(2)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及其分类(4)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理解:(1)环境的含义。
(2)为满足患者的需要医院环境的调控应用:(1)论述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2)评价医院环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担架运送患者的方法;明确患者入院和出院的程序及方式以及住院患者的分级护理内容。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为致力于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现代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员能运用科学的临床决策方法进行患者管理。
课程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护理专业概况、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护患沟通等内容为主,强调以护理程序作为进行临床决策和护理实践的思维方法。
第二部分以介绍满足患者需要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术内容为主。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护理学基础》是衔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的重要课程。
其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专业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1.描述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护患关系,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护患沟通。
3.阐述满足患者需要的基本护理知识。
4.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
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同时也要求学习者与各级教师积极互动,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各地教学点,应根据自己教学点辅导教师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本教学点的课程实施。
要使学习者了解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组织要求,对学习者上网学习、参加集中辅导、参加小组讨论、参加见习、完成形成性作业应有具体的要求、组织和检查措施;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对外聘辅导教师的资格应把关,特别是对每年新聘任的辅导教师应使其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和辅导要求。
五、媒体的选择与配合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提供文字、录像和网络课程。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 集护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人文精神于一体, 是在学生具备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 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打基础的衔接课程, 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是护士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和社区基本需要所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护士执业考试四个考试单元(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中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考试项目。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护理和各专科护理的基础, 贯穿于护理对象对健康需求的始终。
课程内容按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序化,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条件, 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中, 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进行训练, 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每项技能中强调职业素养的养成, 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护理对象的综合能力。
同时,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 帮助学生认识作为一名护士的自身价值, 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专业态度, 发展护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为学习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临床护理课程, 及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 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 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一)知识能力1.描述基础护理技术中的主要概念。
2.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3.能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运用护理基本知识, 联系实际, 应用于病情观察, 护患沟通, 健康教育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中。
4.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查对制度、节力原则、限度隔离制度。
(二)职业能力1.熟练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铺床法、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各种注射法及药物过敏试验、静脉输液、导尿术、心肺复苏等操作。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和目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其护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掌握护理过程、护理技术和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护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护理学的定义、范畴和基本原则,讲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引导学生对护理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护理过程:介绍护理过程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内容,培养学生进行系统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评价护理效果的能力。
3. 护理技术:介绍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心肺复苏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4. 护理管理:介绍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人员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护理团队的能力。
5. 护理伦理学: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护理伦理规范,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模拟和临床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
3.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与护理学相关的论文,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
四、考核方式和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40%。
4. 通过该课程的要求:平时成绩需达到60分以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需达到60分以上。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作者:李晓红。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是学习临床课的基础,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和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采用“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将护理程序有机地贯穿始终,并在护理操作中融入相应理论与实践,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法:笔试(100分)、操作(100分)总学时:190学时,,其中理论课示教100学时,实训课90学时理论(示教)授课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及要求(练习课时)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
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掌握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
二、技术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各种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学要求。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情感,热爱护理事业。
【教学内容】一、护理学的发展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三、护理学的概念【重点难点】培养专业情感。
【实施建议】理论讲授,结合临床实例,增加学生的专业荣誉感。
第二章护理相关理论与护理理论【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掌握系统、需要、压力、压力源、适应、成长及发展的概念;系统的基本属性,基本需要层次论的内容,二、技术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各种护理相关理论,进行具体个案分析及临床实践。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情感,热爱护理事业。
【教学内容】一、护理相关理论二、护理护理理论。
【重点难点】护理相关理论。
【实施建议】理论讲授,结合临床实例,增加学生的专业荣誉感。
第三章护理程序【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掌握护理程序的概念、基本步骤;收集资料的目的、来源、种类、内容及方法;护理诊断的概念、组成、类型及陈述方式。
二、技术目标: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护理计划的步骤及护理诊断的排序原则;护理评价的方式和步骤;制定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的要求。
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说课设计一、课程基本情况2.课程性质:高职通识课程3.学时数:36学时,2学分4.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大一新生5.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科目,是学生入门的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对护理学的起源、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实践模式等进行了全面介绍,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体系和相关基本概念。
(2)了解护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3)熟悉护理学的实践模式和相关规范。
(4)掌握护士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对患者的责任。
2.思想与情感(1)增强学生对护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学生的护士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护理学概述(1)护理学的定义、意义和历史(3)护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2.护理学术语及规范(1)护理学术语的基本概念和用途(2)护理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作用3.护理实践(2)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护理记录的要求和方法4.护理伦理(2)对患者的尊重、隐私和安全保护(3)对患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和维护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授护理学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加深对护理学科的认识。
2.案例教学法结合实例,讲解护理实践的实施和记录要求,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3.讨论交流法开展小组讨论和学生报告,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经验,提高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重点1.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认识护理学术语及规范。
2.掌握护理实践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护理计划和记录要求。
七、教学评价1.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和作业情况,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2.开展实践演练和操作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参考资料1.《护理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护理学基础》课程说明《护理学基础》课程说明护理学基础是电大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课,6学分。
护理学基础课程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供应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意整体化护理的须要。
护理学基础分为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实践的中相关理论与概念:护患关系与沟通;护理理论与模式:护理程序: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第7~18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医院环境;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病人舒适的须要:病人清洁卫生的须要:生命体征的视察与护理:病人饮食与养分的须要;胃肠及排尿活动的视察与护理;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给药;愉液与输血:一般急救技术:临终病人的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护理人员应能做到: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须要: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说明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运用所学学问为病人及其家庭供应维持身心健康所须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护理学基础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护理学基础》课程老师介绍主讲老师:赵秀萍电话:67247564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课,是中心电大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内容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供应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意整体化护理的须要。
本课程6学分,108学时,电视课18学时,复习课2学时。
二、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包括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6学分,108学时。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为致力于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现代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员能运用科学的临床决策方法进行患者管理。
课程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护理学专业概况、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护患沟通等内容为主,强调以护理程序作为进行临床决策和护理实践的思维方法。
第二部分以介绍满足患者需要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术内容为主。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护理学基础》是衔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的重要课程。
其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1.描述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护患关系,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护患沟通。
3.阐述满足患者需要的基本护理知识。
4.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不是没有要求的自由学习。
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教学点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同时也要求学习者与各级教师积极互动,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各地教学点,应根据自己教学点辅导教师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本教学点的课程实施。
要使学习者了解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组织要求,对学习者上网学习、参加集中辅导、参加小组讨论、参加见习、完成形成性作业册应有具体的要求、组织和检查措施;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对外聘辅导教师的资格应把关,特别是对每年新聘任的辅导教师应使其了解电大的教学模式和辅导要求。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二〇一二年九月《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属性1.课程的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非师范类)专业必修课,它包含护理学导论部分与基础护理学部分,该课程是一门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2. 课程定位本课程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
在护理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链接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其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其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3. 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课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评判性分析临床基础护理有关问题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基础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实现护理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1. 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2. 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具备基本的临床护理技能,包括观察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等;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素质目标: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护理学基本理论: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护理学基本概念等。
2. 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
3. 护理技能操作:包括基础护理技能,如生命体征监测、给药、输液、输血等;以及专科护理技能,如手术前后的护理、分娩室护理、新生儿护理等。
4. 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表现、操作考核、理论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评估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和素质表现等方面。
五、教学条件与支持1. 师资队伍: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 实验设备: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
3. 教材选用: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
一、《护理学基础》课程指南二、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包括《护理学导论》和《基础护理学》(二)选用教材选用的三本教材《护理学导论》吕广梅主编、《基础护理学》周更苏主编和《基础护理学实训指导》翟小平主编,均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7月。
三、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高职护理专业最基本的的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护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基本工作方法,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于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和护患沟通等工作过程中。
本课程教学在为社会输送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基本作用。
(二)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士与病人、护理程序、护理伦理与法律、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医院与住院环境、护理安全与防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入院与出院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病案管理与文案书写、休息与活动(活动包含病人卧位变换的护理和移动运送病人的护理)、饮食与营养的护理、病人的清洁护理、排泄护理、冷热疗技术、药物疗法、药物过敏试验、输液及输血、标本的采集、危重病人的护理与抢救技术、临终护理等。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全面的护理基础知识、娴熟的护理实践技能、敏锐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并适宜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
(四)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护理职业防护的知识3.熟悉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能力目标】1.能熟练、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2.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3.能独立思考,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素质目标】1.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3.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敬业精神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
《护理学基础》课程说明护理学基础是电大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课,6学分。
护理学基础课程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足整体化护理的需要。
护理学基础分为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实践的中相关理论与概念;护患关系与沟通;护理理论与模式;护理程序;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第7~18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医院环境;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病人舒适的需要;病人清洁卫生的需要;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病人饮食与营养的需要;胃肠及排尿活动的观察与护理;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给药;输液与输血;一般急救技术;临终病人的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护理人员应能做到: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护理学基础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师介绍主讲教师: 赵秀萍电话:67247564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课,是中央电大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内容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足整体化护理的需要。
本课程6学分,108学时,电视课18学时,复习课2学时。
二、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包括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第7~18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将能够:1、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
2、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
3、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
4、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5、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
6、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本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使学生明确教学的具体要求,本课程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目标以外的内容不做考核要求。
四、课程衔接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五、媒体的选择与配合本课程的主媒体是《护理学基础》及《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辅助媒体是18学时电视课,网上教学辅导;考试辅导资料有考核说明、期末复习提要。
六、教学方法多种媒体教学,学生以自学为主,结合学习指导教材、音像教材及辅导课、实习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主教材《护理学基础》郑修霞主编,辅导教材《护理学学习指导》郑修霞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课外参考书:《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第二版)邹恂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现代护理诊断手册》邹恂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护理学基础》殷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护理学概论(7学时)教学内容一、护理学发展概况(一)中国护理学发展简史(二)世界护理发展概况(三)影响护理专业发展的因素(四)护理学各领域的发展趋势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护理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二)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三)整体护理的概念三、护理学的范围与护士的专业角色(一)护理的专业特征(二)护理学的任务和研究范围(三)护士的专业角色(四)临床护理服务方式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陈述护理和整体护理的概念。
2、描述影响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因素。
3、描述专业的特征。
4、列出专业护士的多种角色。
5、描述人、环境、健康和护理的概念。
6、阐述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的相互联系。
7、说明护理四个基本概念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第二章护理实践中的相关理论与概念(7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系统理论(一)概述(二)一般系统理论(三)一般系统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一)概述(二)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三)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中的应用三、成长与发展的理论(一)概述(二)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三)影响成长发展的因素(四)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四、应激与适应的概念和理论(一)应激及其相关内容(二)Selye的应激学说(三)适应与应对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描述一般系统理论的要点。
2、按照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列出各发展时期个体的各种需求。
3、描述成长与发展两个概念的区别及其影响因素。
4、陈述心理社会发展的六个规律。
5、列举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学说的八个发展阶段。
6、举例说明应激原、应激、适应和应对概念。
7、叙述Selye的应激学说的主要内容。
8、举例说明一般系统理论、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成长与发展理论以及应激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护患关系与沟通(4学时)教学内容一、护患关系(一)护患关系的性质(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与条件(三)护患关系的分期二、沟通的概念与技巧(一)沟通的概念(二)沟通的形式(三)有效的沟通及沟通(四)治疗性沟通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够:1、复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意义。
2、陈述沟通的概念和理论。
3、举例说明影响沟通的因素。
4、陈述治疗性沟通的特点。
5、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沟通技巧。
第四章护理理论与模式(5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基本概念(二)护理学理论与模式的发展史(三)护理理论和模式的重要意义二、Orem的自理模式(一)概述(二)自理模式中的护理学基本概念(三)自理模式的三个理论结构(四)Orem的自理模式与护理程序(五)自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三、Roy的适应模式(一)Roy适应模式中的主要概念(二)Roy适应模式中的主要观点(三)Roy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能够:1、复述Orem和Roy对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的定义。
2、叙述Orem自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3、叙述Roy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自理模式和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章护理程序(7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护理程序的概念(二)护理程序与护理理论(三)护理程序的特性(四)护理程序的发展史二、评估(一)资料的收集(二)资料的组织(三)资料的记录三、护理诊断(一)概述(二)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三)统一护理诊断名称的意义(四)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五)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六)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七)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四、计划(一)排列优先顺序(二)制定目标(三)制定护理措施(四)护理计划成文五、实施(一)实施前的准备(二)实施(三)实施后记录六、评价(一)收集资料(二)比较资料与目标并作出判断(三)修定护理计划七、护理程序对护理实践的影响(一)从护理专业角度看护理程序的意义(二)从病人的角度看护理程序的意义(三)从护士的角度看护理程序的意义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描述护理程序的概念及步骤。
2、复述护理诊断的定义及分型方法。
3、按正确格式书写护理诊断。
4、用正确的陈述方式制定护理目标。
5、为具体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第六章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6学时)教学内容一、病人对疾病的反应(一)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二)病人对疾病的行为反应(三)病人对疾病的心理适应过程二、影响病人心理社会反应的相关因素(一)疾病的性质(二)病人的因素(三)社会因素三、焦虑(一)焦虑的定义(二)焦虑的诊断依据及分级(三)焦虑病人的护理四、疼痛(一)概述(二)疼痛的发生机理(三)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四)疼痛病人的评估(五)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五、病人的心理社会评估(一)心理社会评估的目的和特点(二)心理社会评估的方法(三)心理社会评估的主要内容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够:1、描述病人对疾病的心理、行为反应及心理适应过程。
2、陈述影响病人心理社会反应的有关因素。
3、描述焦虑的定义、诊断依据及分级。
4、描述疼痛的定义及护理诊断标准。
5、举例说明疼痛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
6、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疼痛的评估方法。
7、在护理实践中为焦虑病人和疼痛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8、在护理实践中对病人进行心理社会评估。
第七章医院环境(5学时)教学内容一、环境与健康(一)概述(二)影响健康的一般环境因素二、医院环境(一)医院的物理环境(二)医院的社会文化环境(三)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三、出入院病人的护理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复述以下定义:环境、生物环境、物理环境。
2、描述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一般因素。
3、叙述护士与环境关系的内容。
4、举例说明住院期间人际关系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5、复述医院适宜的物理环境标准及调节法。
6、复述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原则。
7、描述隔离的概念、意义、目的及隔离种类。
8、能正确执行各项隔离技术操作。
9、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出入院病人的护理。
第八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5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杠杆作用(二)平衡和移动原理二、正确姿势及身体平衡的方法(一)正确的站立姿势(二)移动中保持身体平衡的原则(三)不正确使用力学原理可能造成的问题三、介绍各种体位(一)仰卧位(二)侧卧位(三)半坐卧位(四)端坐位(五)俯卧位(六)头低脚高位(七)头高脚低位(八)胸膝卧位(九)截石位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1、复述下列定义:重力、重心、支撑面、重力线。
2、举例说明力学原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3、正确运用力学原理站立、行走、蹲下、起立、持物、拾物。
4、陈述体位种类、适用范围。
5、协助病人保持配合检查、治疗的各种体位。
6、复述移动及搬运病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病人舒适的需要(5学时)教学内容一、舒适(一)舒适的概念(二)影响舒适的因素(三)不舒适病人的护理二、休息与睡眠(一)休息(二)睡眠三、活动(一)活动(二)运动障碍病人的活动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复述舒适、休息、睡眠的定义。
2、列举影响舒适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3、陈述睡眠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