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使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
..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准确的一组是( )(3分)
A.恪.尽职守(gé)喑.哑(yīn )妖娆.(ráo ) 诓.骗(kūang ) B.舔.犊之情(shì) 襁褓.(bǎo) 骈.进(pián) 休祲.(qìn)
C.强聒.不舍(guō) 扶掖.(yè ) 怫.然(fú) 鸿鹄.(hú) D.孜.孜不倦(zī) 间.令(jiān) 缟.素(gǎo) 征.铎(tuó)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润如油膏田圃征引亵渎 B.重踏覆辙旁骛陨落睿智
C.怒不可接忐忑修身诘难 D.根深蒂固滞碍篝火加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能够事倍功半
....。
B.重庆永川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
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
....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四书”分别是《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
C.《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编者为西汉的刘向。
D.培根的随笔具有语言隽永、说理透彻的特点。
5.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闾左/谪戍渔阳。
6.下面文字中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①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印发并制定的《中小学展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
②中小学展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③协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④让所有中小学生全部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①句中语序不当,应将与对调
②句成分残缺,应在的后面加上
③句用词不当,应将改成
④句词语累赘,应该删去的词是。
7.仿写。(4分)
微笑是和煦的春风,抚慰你失败的感伤;微笑是清纯的水,滋润你干枯的心灵;微笑是,。
8.综合性学习。(8分)
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展开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我的座右铭:
活动二:探寻读书方法——怎样读书
读书还得讲究方法,你有哪些读书方法呢?请介绍一种并说明使用这种读书方法的理由。(3分)
我的读书方法:
我的理由:
活动三:走进书的世界——名著推荐
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初中教材附录中的名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3分)
我推荐的名著:
我的理由: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9.默写填空(10分,每空l分)
⑴力尽不知热,。
⑵,,人比黄花瘦。
⑶《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
⑷《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陈胜年少时就具有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⑸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⑹紧张而繁重的初三生活虽然让很多同学意志更坚、信心更足,但的确也让一些同学感到身心疲惫、心灰意冷,请你用古诗词中表达乐观、豪迈之情的句子来鼓励他们:,。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常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⑴徒.以有先生⑵祲.降于天
⑶秦王色挠.⑷寡人谕.矣
1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面语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
①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13.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9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个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以前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能够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能够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不过,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个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4.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2分)
15.从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几类人中任选一类,列举其中的一位古人的一个简要事例(4分)
______是____________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于是有人
..慨叹曰:中国人
...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
...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是什么?(3分)
17.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3分)
18.作者通过度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分)
19.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20~24题。(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