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测定的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6.65 MB
- 文档页数:5
骨质疏松作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因此,联合国将1999年定为“国际老龄年”,并将每年10月20日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我国政府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列为三大重点攻克的老年性疾病。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因素有很多,日常生活中有些人:1.口重。
食物中加入过量的盐。
2.咖啡与茶。
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咖啡的人,钙的排泄明显增加,其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也增加。
3.吸烟。
主要影响到骨骼的外层也就是皮质骨的密度。
4.蛋白质摄入多。
高动物蛋白质饮食很容易引起钙缺乏症。
5.过量食用巧克力。
6.饮酒。
可能是乙醇能抑制骨形成,同时也抑制肠道对蛋白的摄入,使雄性激素的分泌减少,能够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一般都伴有疼痛症状,很容易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痛风、关节炎等病相混淆,往往到了晚期发生骨折时才被发现。
这里有几个误区,必须予以澄清:1.老年人腰背痛,除了腰椎间盘病变外,一般都是骨质疏松。
2.血钙正常时也会得骨质疏松。
3.骨质疏松一直以来被认为不是病、不必太在意。
但是会影响生活质量,有时甚至影响生命。
4.不少人认为这是年龄老化、绝经而发生的正常现象,身材变矮、驼背是必然现象。
其实,如果从儿童、至少从中年起开始预防,到了80岁,我们走路照样能腰杆笔直。
康奈尔骨密度检测仪用于检测人体骨骼骨矿物质含量并获得各项相关数据的医疗检测仪器,称为骨密度检测仪。
骨密度检测仪测试的结果数据以T值为主,还包括Z值,骨密度,骨量等数据。
目前市场上骨密度检测仪有多种,超声波骨密度检测仪是国际卫生组织采用的骨密度金标准。
一般认为,女性应在绝经前期(45岁左右),男性在50岁左右,到医院做一次骨密度测定。
老年人应每年或两年检测一次骨密度。
骨密度测量学的临床应用意义:1.诊断。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诊断分类,T(或Z值)标准判断骨骼状况;2.预测。
进行骨折风险评估;3.监测。
判断骨量的变化以及对疗效的确定。
骨密度测定的意义及办法骨密度测定的意义:1.检测骨矿含量,协助钙等养分缺少的诊断,指点养分干涉.治疗.2.在儿童阶段与年纪相对应骨密度的状况,猜测骨养分状况及发展速度;3.在中老年骨质松散症的诊断,应用骨密度测量断定是否患有骨质松散症.4. 也用于骨折风险评估骨密度(BMD)可以或许在必定程度猜测骨折风险.骨密度检测介绍: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资密度”,是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经由过程扫描的方法,对受检讨者骨矿物含量进行测定,供给有价值的可比性数据,对断定和研讨骨骼心理.病理和人的年轻程度,以及诊断全身各类疾病对骨代谢的影响均有很重要的感化.是一种无创面,无苦楚的检讨项目.(1)单光子接收测定法(SPA):应用骨组织对放射物资的接收与骨矿含量成正比的道理,以放射性同位素为光源,测定人体四肢骨的骨矿含量.一般选用部位为桡骨和尺骨中远1/3接壤处(前臂中下1/3)作为测量点.一般右手为主的人测量左前臂,“左撇子”测量右前臂.该办法在我国应用较多,且装备简略,价钱低廉,合适于风行病学普查.该法不克不及测定髋骨及中轴骨(脊椎骨)的骨密度.(2)双能X线接收测定法(DEXA):经由过程X射线管球经由必定的装配所获得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种光子峰穿透身材后,扫描体系将所接收的旌旗灯号送至盘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资含量.该仪器可测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准确度高,对人体伤害较小,检测一个部位的放射剂量相等于一张胸片1/30,QCT的1%.不消失放射源衰变的问题,今朝已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开展,远景看好.(3)定量CT(QCT):近20余年来,盘算机机层(CT)已在临床放射学范畴得到普遍应用.QCT能准确地选择特定部位的骨测量骨矿密度,能分离评估皮质骨的海绵骨的骨矿密度.临床上骨质松散激发的骨折常位于脊柱.股骨颈和桡骨远端等富含海绵骨的部位,应用QCT能不雅测这些部位的骨矿变更,因受试者接收X线量较大,今朝仅用于研讨工作中.(4)超声波测定法:因为其无辐射和诊断骨折较迟钝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存眷,应用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能反应骨矿含量若干和骨构造及骨强度的情形,与DEXA相干性优越.该法操纵轻便.安然无害,价钱便宜,所用的仪器为超声骨密度仪.。
・24・黑龙江医药科学2400年4月第44卷第2期骨密度测定在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中的应用①丁度宇,林木贵,吴君宇(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内科,广东佛:528007)摘要:目的:探讨骨密度测定在2型糖尿病型合养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骨密度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人群防控骨质疏松合并症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病史、血糖水平、骨密度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0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组(观察组,=60)、2型糖尿病非骨质疏松组(对照组,n=60)及非糖尿病组(正常组,=60)。
比较其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UA1C)、空腹C肽(CP)等糖代谢指标的差异并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左股骨近端骨质下降明显高于腰椎;单因素分析显示3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绝经、FBG、HUA1C、CP均存在差异(P<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FBG、HUA1C、CP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P<4.05)。
结论:以股骨近端作为骨密度检测的主要部位,可更为敏感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骨质下降。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FBG、HUA1C、C P,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干预对于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型糖尿病;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24(2201)40-0022-43糖尿病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均明显升高。
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骨骨折的发生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1.5倍7〕。
骨折疏松性骨折对于中老年人危害巨大,尤其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⑵。
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早期的筛查,明确其 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0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为结局指标,运用多因素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为其干预提供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骨密度检查500例临床分析【摘要】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骨质疏松为全身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量的不断丢失以至于最终导致骨折的发生,早期诊治早期治疗,骨密度测定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骨量,是评价骨质丢失,进行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及监测治疗的重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骨密度;超声骨密度仪;骨质疏松【中图分类号】r580;r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98-01人体骨密度能够体现人体的很多信息,如:骨质疏松、骨折、骨龄等,近年来,由于人口寿命的延长,作为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并发的骨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随着人们对骨质疏松的了解,骨密度检查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主要指标。
是反映评价骨质疏松症及预测骨折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自2008年8月20日开展了检查,抽取500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20-70岁,其中20-45岁占176 人,以孕妇居多,46-55岁占192人,以更年期女性居多,56-70岁占132人,为老年女性。
身高150-170cm,平均158cm,无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
1.2 仪器与方法多年来,许多医疗临床专家、科研部门都在研究分析骨质疏松的成因、预防及治疗。
与之相关的测量仪器及技术也在各项科技、工业发展的带动下不断完善和提高,其测量精度、可靠性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超声骨密度检测技术与其它骨密度测定技术相比,具有无辐射、重复性好、体积小等优点。
是无损检验的最重要的一种手段,而且因其价格便宜,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我院应用sonost3000型骨密度超声仪来测定足跟反映骨密度,骨密度仪会根据患者资料自动算出t值和z值数据,t值是将检查所得到的骨密度(bmd)与正常年轻人群的bm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sd)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数值,z 值是将检查所测得的bmd与正常同龄人群的bmd比较而得出的值,虽然z值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意义不大,但可反映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
骨密度的临床应用1.引言1.1 概述骨密度是指人体骨骼组织中单位体积的骨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g/cm³)表示,它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和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
骨密度的正常水平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骨质疏松症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会明显降低骨密度,导致骨骼脆弱易碎,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因此,及早检测和评估骨密度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
骨密度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摄影(QCT)。
其中,DEXA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并且辐射剂量相对较低。
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系统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结构异常,从而导致骨组织的易损性增加。
骨密度的降低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测量骨密度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临床应用方面,骨密度的评估广泛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过程中。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骨骼健康状况,评估骨折的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另外,骨密度的临床应用还涉及到骨质疏松症相关疾病的筛查和监测,如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骨密度监测等。
总之,骨密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骨密度的临床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保障人们的骨骼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1.概述:简要介绍骨密度作为一项临床指标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发对骨密度临床应用的兴趣。
2.文章结构:介绍全文的章节安排和内容分布,以让读者对文章整体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3.目的: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探讨骨密度在临床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骨密度检测方法概述骨密度检测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骨骼的健康状况和预测骨质疏松风险。
骨密度是指骨骼中单位体积的骨量,是评估骨骼强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EXA)、量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QCT)、超声骨密度检测(US)及骨量测定法(BMD)。
一、双能X线吸收法(DEXA)DEX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骨密度检测方法,它利用X射线的吸收特性来测量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
患者躺在检查床上,一台X 射线发射器从上方发射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经过骨骼后被探测器接收。
通过比较两种能量的X射线被吸收的程度,可以计算出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
DEXA检测结果以T值和Z值表示,T值用于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Z值用于与同龄人群比较。
二、量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QCT)QC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重建图像的方法来测量骨密度的技术。
患者躺在检查床上,X射线发射器绕着患者旋转,并且发射出多个不同角度的X射线。
计算机根据接收到的X射线信息,重建出骨骼的三维图像。
通过分析图像中不同区域的灰度值,可以计算出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
QCT可以提供骨骼的三维信息,对于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和位置有更准确的定量分析。
三、超声骨密度检测(US)超声骨密度检测是一种无创的、无辐射的骨密度检测方法。
它利用超声波在骨骼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来评估骨骼的质量和密度。
检查时,医生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上,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测量超声波在骨骼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评估骨骼的质量和密度,并判断骨质疏松的风险。
四、骨量测定法(BMD)骨量测定法是一种通过直接测量骨骼质量来评估骨密度的方法。
常用的骨量测定法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磁共振成像(MRI)。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然后用探测器测量骨骼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从而计算出骨骼的质量和密度。
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观察和测量骨骼的信号,通过分析信号的强度和形态,可以得出骨骼的质量和密度。
骨密度测定在早期诊断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中的应用与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骨密度测定在早期诊断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中的价值。
方法对198名儿童进行骨密度测定,采用GBD-928单光子骨矿物质密度测定仪测定尺、桡骨骨密度。
同时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X线片。
结果晚发性佝偻病患儿的骨密度测定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
结论骨密度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儿童晚发性佝偻病。
【关键词】骨密度;晚发性佝偻病;早期诊断晚发性佝偻病是儿童多发的常见病,以多汗、乏力、关节或肌肉疼痛为临床表现,该病病程长,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为了研究骨密度测定对儿童晚发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应用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研制的GBD-928单光子骨矿物质密度测定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测定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X线片,进行对比,为骨密度测定对儿童晚发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对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具有乏力、多汗、膝部疼痛或腿部疼痛等症状的儿童98例,其中男47例、女51例。
同时选择同年龄、性别的健康体检儿童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对照。
对所有儿童排除其他疾病。
1.2 方法骨密度测定应用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研制的GBD-928骨矿物密度测定仪分别测定尺、桡骨的宽度(BW)、线密度(BMC)、和面密度(BMC/BW),与正常值比较[1]。
同时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和X线1.3 诊断标准X线有佝偻病表现血清改变:Ca<2.0 mmol/L、P<0.71 mmol/L、ALP>210 u/L。
2 结果2.1 病例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病例组骨密度结果低于正常值的92例、正常的6例。
对照组低于正常的9例、正常的91例。
见表1。
2.2 骨密度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X线检查的异常检出率比较:骨密度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各项比较差异显著,与文献报道一致[2]。
骨密度测量及其临床应用骨密度是描述骨骼强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骨密度可以评估个体骨质状况,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在临床上,骨密度测量已经成为常用的诊断工具,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及预防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骨密度?骨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钙盐和无机物质的多少,是衡量个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最低限度。
通常以克/立方厘米或毫克/立方厘米来表示。
正常情况下,年轻人的骨密度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二、如何测量骨密度?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1. 双能X线吸收法(DXA)双能X线吸收法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
通过低能和高能两种X射线的吸收情况,计算出对应于骨组织的骨密度数值。
它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辐射剂量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断层扫描之外。
常见应用包括腰椎、髋关节和前臂等部位的测量。
2. 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基于X射线技术的三维成像方法,可以直接测量骨密度值。
相比DXA,QCT还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如骨质分布、骨体积等参数。
但是,由于需要进行放射性物质注射以及设备昂贵等原因,QCT在临床上使用较少。
三、骨密度测量在临床中的应用1. 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测量是诊断和评估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手段。
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如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高龄人群和更年期妇女来说,骨密度测量尤为重要,能够及早发现骨量减少,并采取干预措施。
2. 预测骨折风险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之一,也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伤害。
通过测量骨密度,可以评估个体的骨折风险。
根据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低骨密度与骨折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因此,在个体具备较高骨折风险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
3. 指导治疗效果评估在治疗过程中监测骨密度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及调整治疗方案。
骨密度测定的意义及方法骨密度测定的意义:1、检测骨矿含量,协助钙等营养缺乏的诊断,指导营养干预、治疗。
2、在儿童阶段与年龄相对应骨密度的状况,预测骨营养状态及生长速度;3、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利用骨密度测量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4、?也用于骨折风险评估?骨密度(BMD)能够在一定程度预测骨折风险。
骨密度检测介绍: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主要指标。
通过扫描的方式,对受检查者骨矿物含量进行测定,提供有价值的可比性数据,对判断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诊断全身各种疾病对骨代谢的影响均有很重要的作用。
是一种无创面,无痛苦的检查项目。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利用骨组织对放射物质的吸收与骨矿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为光源,测定人体四肢骨的骨矿含量。
一般选用部位为桡骨和尺骨中远1/3交界处(前臂中下1/3)作为测量点。
一般右手为主的人测量左前臂,“左撇子”测量右前臂。
该方法在我国应用较多,且设备简单,价格低廉,适合于流行病学普查。
该法不能测定髋骨及中轴骨(脊椎骨)的骨密度。
(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通过X射线管球经过一定的装置所获得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
此种光子峰穿透身体后,扫描系统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
该仪器可测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高,对人体危害较小,检测一个部位的放射剂量相等于一张胸片1/30,QCT的1%。
不存在放射源衰变的问题,目前已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开展,前景看好。
(3)定量CT(QCT):近20余年来,计算机机层(CT)已在临床放射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QCT能精确地选择特定部位的骨测量骨矿密度,能分别评估皮质骨的海绵骨的骨矿密度。
临床上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常位于脊柱、股骨颈和桡骨远端等富含海绵骨的部位,运用QCT能观测这些部位的骨矿变化,因受试者接受X线量较大,目前仅用于研究工作中。
骨密度(BMD)测定的应用评价发表时间:2013-03-20T17:14:20.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曹健[导读] 但是,QUS技术需要介质凝胶做偶联,衰减较多,而且受骨骼自身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得检查精确性降低。
曹健(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目的对照和比较现有骨密度(BMD)测量技术的准确性(accuracy)。
方法放射吸收法(RA)、双能X线吸收仪(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QCT)、定量超声波测量仪(QUS)测量骨密度(BMD)的应用。
结果放射吸收法(RA)、双能X线吸收仪(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QCT)、定量超声波测量仪(QUS)测量骨密度(BMD)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现有骨密度(BMD)测量技术的准确性。
【关键词】BMD RA DXA QCT QUS 外周骨中轴骨【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83 -02 近些年来,利用放射吸收法(RA)、双能X线吸收法(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法(QCT)、定量超声波测量法(QUS)等方法对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进行定量测定,对骨质疏松的预防、预测、诊断和疗效判断上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
骨质疏松(fosteoporosis,OP)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使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健康。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骨密度测量有很多分类方法。
按不同的性能和测量部位可分为外周骨和中轴骨密度仪测量。
其中中轴骨骨密度测量方法多为DXA和QCT,外周骨骨密度测量方法多为RA、QUS。
骨标志物OC、CTX—1、BAP、tP1NP的检测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异常,从而导致骨脆性及骨折易感性增加的疾病。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本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目前估计,在英国每年因为这样的骨折花去的医疗费用超过20亿磅,由于骨质疏松多发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因此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医疗负担成倍增长。
目前骨密度检查(BMD)是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但是由于其敏感性低,如果单独使用,潜在的骨折可能无法检出。
过去的10年里,在代谢性骨病的生化标记物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检测性能,快速、可靠,且具有非侵入性,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骨吸收治疗开始之前测量骨吸收标志物是有用的,并且可以在3~6个月后复查以监测治疗反应并坚持治疗。
同样的,骨形成标记物可以用于监测骨的形成。
骨转换指标也可用于患者治疗期间的监测,并且有于决定何时进行重新治疗。
现将骨吸收的特异性标志物CTX-1、骨形成标志物tP1NP、BAP及骨代谢标志物OC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标签:骨质疏松症;骨转化标志物;临床应用骨骼是一种专门的结缔组织,主要由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组成。
骨纤维主要是由Ⅰ型胶原蛋白形成,含大量的矿物质(羟磷灰石)。
骨架功能的完整性和强度是通过骨纤维高度交联的结构来维持的。
骨代谢的速率、小梁连接的程度、皮质及骨膜骨大小及骨骼形态均参与形成骨的质量[1]。
骨代谢活跃,不断地修复和重建,高度同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
正常情况下骨形成和骨吸收通过各种调节信号紧密相连。
当骨吸收增强导致骨组织的骨量减少、微结构变化时,骨质疏松便发生了,最终导致骨的易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风险性[2]。
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多种疾病,比如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口服抗惊厥药或糖皮质醇类药物及酗酒等。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据报道,由于受雌激素缺乏影响,在女性绝经后的最初几年骨流失更快[3]。
刑事技术2018年第43卷第5期·综 述· DOI:10.16467/j.1008-3650.2018.05.011骨密度测定及其法医学应用白 洁 1,马文静 1,*,冯维博 2,刘敏 3,李彩霞 3(1. 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北京 100192;2. 第四军医大学学员旅,西安 710032;3.北京通达首诚司法鉴定所,北京100192)摘要: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实际工作中时常遇到骨折的伤者,而伤者本身所患有的骨质疏松症常需要法医工作者对其伤病关系重新思考和鉴定。
目前的鉴定标准中对这一伤病关系的鉴定尚没有统一标准和要求,易引起上访和投诉,致使立案、侦查、审判等司法程序无法正常进行。
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骨的单位体积(面积)中所含的骨矿物含量,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
骨密度是预测骨折风险性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临床法医学伤病关系分析,为司法审判提供更加客观公正的科学依据。
目前国内外法医学者对应用骨密度分析伤病关系尚未提出比较有效的方法。
本文就骨密度的测量方法、骨折阈值及其法医学应用作一综述,希望对法医同仁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临床法医学;骨密度;骨折阈值;骨质疏松中图分类号: DF7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50(2018)05-0396-05Bone Mineral Density Testing and Its Forensic SignificanceBAI Jie1, MA Wenjing1,*, FENG Weibo2,LIU Min3, LI Caixia3(1. Forensic Medical Center of Beij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Beijing 100192, China;2. Cadet Brigade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3. Beijing Tongda Shoucheng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Beijing 100192, China) ABSTRACT: The fractural injurers are often met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jury degree, usually requiring forensic examiners identify and thin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jury and diseases the injurers suffered, e.g., osteoporosis. However, there is no standard and requirements to evaluate this relationship in the present appraisal norm, thus prone to cause petition and complaint such that the judicial proceedings involving with case-filing, investigation and trial cannot carry through smoothly.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s the mineral content in per unit volume (size) of the bon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bone quality reflecting the degree of osteoporosis. BMD is crucial to predict fracture risk, able to help the relationship analysis between injury and disease for clinical forensics to provide a more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justice. Aiming to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effective method to apply BMD into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jury and disease until pres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of BMD, the threshold on judging fracture and the relevant forensic applications, hoping to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forensic colleagues.KEY WORDS: clinical forensic medicin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fracture threshold; osteoporosis第一作者简介:白洁(1976—),女,山西五台人,硕士,副主任法医师,研究方向为法医临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