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
- 格式:docx
- 大小:60.89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清江镇南塘小学黄德安最近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
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
我想前面四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绪论名词解释1,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和解决小学阶段数学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
2.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是按照一定的理论假设,人为地改变教学过程的某些因素,进而论证因果关系的过程。
第一章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取向,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培养下一代所制订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方案。
2,探索:探索是独立或与他人合作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是求解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挽筝 :第二章名词解释,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根据一定目标确定的某一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愿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
2.数学思维方法:第三章名词解释1、感知: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是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步的区分和认识。
2、学习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第四章名词解释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且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数学规律、运用教学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
第五章名词解释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数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2.课堂教学:第六章名词解释1、教学手段是指: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和学的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的体一工具或设备。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送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第七章名词解释1、日常检查是指:通过包括口头提问、板演、作业、课堂练习或检查、课堂观塞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论[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第一节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和联系一、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二、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选取的三大依据(一)、选择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二)、适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制和小学课程计划设置教学内容二、信息随需进行内容选取的四个兼顾(一)兼顾当今与未来(二)兼顾“幼小”与“小中”的衔接(三)兼顾必要与可能(四)兼顾统一与灵活三、小学数学内容的确定(1)调整的主要方面:1、删去部分的主要内容;2、精简大数目的计算;3、降低应用题难度;4、部分内容改为选学或只学不考;5、加强代数、统计初步知识第三节小学数学体系、结构和编排原则一、小学数学教材的体系二、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三、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原则(一)以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以及四则运算为主线,以数形结合为重点,把各部分内容按其彼此的内在联系进行编排;(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数、螺旋上升;(三)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置于教材中心地位,注重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四)寓教学方法于教学编写中,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五)把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结合起来第四节国内外小学教学材料的改革一、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演进(一)、清末民初到1949年以前(二)、新中国成立后二、我国义务教育教材改革的决策(一)提倡“一纲多本”;(二)实行“编审分开”;(三)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三结合教材编写队伍(四)大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三、国外小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趋势(一)精选传统的四则运算,增加近代、现代数学知识,提倡广而浅;(二)重视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1、变换思想;2、模型方法;3、坐标方法(三)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四)重视运用计算机(器)进行辅助教学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概论(一)第一节数学学习的含义第二节认知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第三节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与过程第四节小学数学学习迁移第四章小学数学学习概论(二)第一节数学知识学习的基本形式第二节数学技能学习的基本形式第三节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形式第五章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对主要矛盾第三节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第六章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第一节启发式是确定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三节小学数学基本的教学方法第四节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第七章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第一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第二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类型第三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准备第四节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第八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第三节小学数学学习的考查与评价第九章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节数学思维概述第二节数学思维的分类第三节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第四节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第五节初步形象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第六节初步直觉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第七节数学思维品质及其培养第十章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一节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意义第二节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第三节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十一章概念数学第一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三节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的几种表示方法第四节影响教学概念学习的因素第五节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第十二章计算教学第一节计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第二节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第三节培养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第四节关于培养计算能力的思考第十三章应用题教学第一节应用题教学的意义第二节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心理特征第三节应用题的分类第四节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第五节关于改革应用题的思考第十四章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第一节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心理特点第三节培养初步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第四节几何求积的教学策略第十五章小学数学教师第一节素质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提要:恩格斯“数学是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第一节数学发展简史概述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变量数学时期,近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一)萌芽时期逐步产生自然数、分数及四则运算;形成常见的几何概念特点:仍是片断的、零碎的、缺乏逻辑的,没有严密的体系(二)初等数学时期希腊:1.塔利斯,开始尝试对命题的证明;2.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特点:数学从具体的实验阶段过渡到抽象的理论阶段,数学逐步成为独立的、演绎的学科中国:1.公元前1世纪,《周髀算经》有勾股定理的记载;2.在1世纪,《九章算术》有一元方程组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的内容,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在3世纪,刘徽“割圆术”、5世纪,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誉满数坛。
小学数学教学论1(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晋庙铺小学李良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
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
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
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体悟”教学。
一、猜想创编,于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
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
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
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
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60÷3= 15÷3= ”有了“好算”的体验后,再把学生组织在猜想编好算的除法题“80÷4= 60÷2= 90÷3=40÷2=24÷3= 18÷6= 12÷4= 48÷6= 72÷8= ”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中。
在学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并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
从而使学生发现“75÷3= 65÷5= 84÷4= 42÷3=”的多种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提要:恩格斯“数学是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第一节数学发展简史概述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变量数学时期,近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一)萌芽时期<公元前600年以前>逐步产生自然数、分数及四则运算;形成常见的几何概念特点:仍是片断的、零碎的、缺乏逻辑的,没有严密的体系(二)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17世纪中叶>希腊:1.塔利斯,开始尝试对命题的证明;2.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特点:数学从具体的实验阶段过渡到抽象的理论阶段,数学逐步成为独立的、演绎的学科中国:1.公元前1世纪,《周髀算经》有勾股定理的记载;2.在1世纪,《九章算术》有一元方程组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的内容,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在3世纪,刘徽“割圆术”、5世纪,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誉满数坛。
特点: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三角逐步成为独立学科(三)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19世纪20年代>恩格斯《反杜林轮》中数学的转折点:笛卡尔的变量变量数学是以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建立为起点的(四)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二战>俄罗斯:罗巴契夫斯,非欧几何;阿贝耳、伽罗瓦,近世代数的研究;古典代数以讨论方程解法为中心,近世代数的回想扩大为向量、矩形,转向对代数结构本身的研究(五)现代数学时期<二战后>一,原子能的利用(1945年美国原子弹的爆炸);二,计算机的发明(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三,空间技术的兴起(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综上看出:数学的发展从来是和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水平密切相关联。
数学的发生和发展归根结蒂是生产实践决定。
第二节数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地位: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数学看作科学和技术的语言。
“三位一体”基础课,工具课,文化课作用:基础课,工具课和文化课。
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序论一、为什么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如何学数学?首先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民发展的需要。
第二也是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三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二、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的主要理论认知心理学与建构主义学说构成是小学数学学习理论的重要基础。
1.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觉运动阶段,从初生到二岁间的儿童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从二岁到七岁之间的小孩属于这一阶段。
儿童开始了解到简单的符号象征真实世界的事物。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大约从七岁到十二三岁左右。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思维一般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十岁或十二岁以后。
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形式思维,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等。
2.柯普兰的《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儿童数学认知发展表在学习过程方面,柯普兰重视数学概念知识的作用,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儿童理解数学概念及其分类,要验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
他提出儿童对数概念的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儿童学习。
他认为数学操作活动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具有重要作用,他介绍了数学实验室的具体做法,目的是打破传统课堂的呆板模式和严肃的气氛,给儿童更多的活动与交流的自由。
3.布鲁纳的认知序列学说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将儿童的理解能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动作阶段。
第二,表象阶段。
第三,符号阶段。
他认为,动作—表象--符号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程序,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序列。
他建议,应该按照学生理解能力发展的程度来组织数学课堂学习,尽量举例以便解析复杂的数学概念。
如:加法结合律可以经过三步。
第一步,可以用小棒、积木来演示;第二步,以数字来表示如(1+4)+5=1+(4+5);第三步,用符号来表示。
一、填空题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2、数学活动水平知识技能目标包括:。
3、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等。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
5、小学数学中有三种计算方式。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
7、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划分有:。
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成分:。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0、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为。
11、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按照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
1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简答题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4、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三、论述题1. 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
2. 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3.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
4. 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特长及教学风格。
2、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3、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模拟法、探究研讨法(从中任选五个即可)4、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实施、活动总结5、口算、笔算、估算6、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8、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型和方法9、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10、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形式运演阶段11、全班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1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13、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二、简答题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第一,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第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应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第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绪论作为课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二、教学过程§0.1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的科学。
具体地说,小学数学教学论是以一般教学论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出发,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总结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历史经验,揭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规律,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物质条件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和形成教学技能,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开展科学的评价。
本课程是为适应培养高学历、专业化、学者型小学数学教师的需要,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因此,它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0.2 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人类对于教育理论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世界各国都有关于教学方面的理论。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就从事过大量的教学活动,并且对于教学现象作过许多非常精辟的论述。
他的关于学与思关系的言论、他所用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至今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国末年的《学记》一书,对于教学现象又作了全面的总结。
书中所提出的"教学相长"的思想以及所论述的几个教学原则,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作业考核《小学数学教学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1.发觉法答:是指教师别直截了当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依照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考虑,独立地发觉相应的咨询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办法。
2.课程内容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办法和咨询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个儿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一般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同意,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同意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
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妨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思考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进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要为社会进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思考社会进展对学生将来数学素质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
学校的重要功能算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将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质。
(2)儿童进展的需要。
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进展的需要动身,从儿童将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动身。
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具趋势算是重视学生的进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
(3)数学科学进展的需要。
现代数学的进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别断变化。
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往常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
现代数学差不多有了非常大进步,再也别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
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具突出的标志算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进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进展,与教学内容相习惯的教具和学具相继浮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具标志。
这些材料要紧包括三类。
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
小学数学教学论绪论一、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课。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一)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斯托利亚尔:教什么和怎么教。
即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苏以学定教:教什么由学什么决定;怎么教由怎么学决定。
‚教什么‛和‚怎么教‛哪一个更重要,案例1:生:‚老师~我发现有的三角形没有稳定性:‛师:同学们想体验一下三角形的稳定性吗,生,齐,:想——:师:在每张课桌的抽屉里各藏了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木架~请拿出来~同座之间相互拉一拉。
大家正玩得高兴~突然一位学生叫起来:‚老师~我发现有的三角形没有稳定性:‛兴奋的叫声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只见学生手中拿着由四根小棒钉成的三角形木架。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学生手上的木架是三角形的。
所以它应具有稳定性。
‛这似乎是一个严密的三段论。
可事实上~学生手上的三角形木架却不稳定。
这该如何解释呢,,对于‚三角形稳定性‛~教材中是这样描述的:‚用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用力拉这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不会改变。
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具体内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规律、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综合性、边缘性;实践性、理论性;发展性、创造性。
三、怎样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论1.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小学数学教材2.研读国外的儿童数学学习心理著作,如皮亚杰理论,3.重视案例分析4.重视教学设计1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第一节数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数学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一) 数学有利于人的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二) 数学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1.数学是思维的工具2.数学活动是训练思维的最佳途径(三) 数学有益于人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1. 数学有益于陶冶人们美的情操2. 数学有益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二、小学数学课程的公共基础性地位(一)小学数学课程应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二)小学数学课程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三)小学数学课程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概述(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1.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必须符合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2.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必须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3.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构成与特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如图1.1,13页, 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分析(一)总体目标1.使学生获得必须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学段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2.数学思考方面3.问题解决方面4.情感态度方面第三节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一、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概述(一)作为学科的数学学科数学的主要特点:1. 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实物~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等方式直观具体地学习。
(完整版)⼩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第⼀章关于⼩学数学课程⼀、⼩学数学学科的性质(⼀)数学的产⽣及其研究对象1、数学的产⽣2、数学的研究对象(⼆)⼩学数学的学科性质1、⽣活数学观2、⼉童数学观3、现实数学观⼆、⼩学数学学科的任务(⼀)发展公民数学素养精英数学⼤众数学数学素养:⼀是指个⼈在⽇常⽣活中具有运⽤数学技能的能⼒,能够满⾜个⼈每天⽣活中的实际数学需求;⼆是能正确理解数学术语的信息。
(⼆)培养数学思维(三)将数学运⽤于现实情景的能⼒⼆⼩学数学课程⽬标课程⽬标:是对某⼀阶段学⽣所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阶段的教育⽬的。
⼩学数学课程⽬标:回答⼩学数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影响⼩学数学课程⽬标的因素(⼀)社会发展因素1、⽣活的变化2、社会发展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童发展因素:(三)数学科学的发展经典数学现代数学三、我国⼩学数学课程⽬标的演变与分析(⼀)问题辨析1、“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与“培养初步的思维能⼒”,两个⽬标是否⼀样?有何区别?现在:培养学⽣基本的数学思想⽅法和必要的应⽤技能;初步学会运⽤数学的思维⽅式,增强运⽤数学的意识。
2、“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两个⽬标有何区别?(1)强调学⽣解决问题是⼀个探索的过程(2)探索的过程是⼀个数学化的过程。
(⼆)我国数学课程⽬标的演变1、清末算学的⽬标1903年《奏定初等⼩学堂章程》:算学,其要义在使⽇⽤之计算,与以⾃谋⽣计必需之知识,兼使精细其⼼思。
1912年《⼩学校教则及课程表》2、1920—1948年五次修改《⼩学算术课程标准》3、1949——现在:九次修定⼩学教学⼤纲(课程标准)(三)⼩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过程与⽅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章⼩学数学课程内容⼀、⼩学数学课程内容⼆、⼩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数学课程⽬标(⼆)满⾜学⽣需要,促进学⽣发展(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的发展三、我国⼩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验的《全⽇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课程内容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
小学数学教学论一、填空选择1.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科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征。
3.桑代课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把准备律和练习律看成是效果律的从属性原则。
)4.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为三个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5.数学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掌握三个环节。
6.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教学中介。
7.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教学、班内个别教学、大班教学、小班教学)。
8.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组织形式: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教学、班内个别教学。
9.班级授课制的变式有两种: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10.练习课的一般结构:复习、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11.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归纳整理、重点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12.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根据学习的深度划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根据学习的方式划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1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考查课与实践活动课等基本类型。
14.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5.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学的不同的领域,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活动。
16.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影响),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17.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就可以理解为:儿童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18.布鲁纳的四条学习原理:构建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关联原理。
19.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20.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
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重要组成部分。
21.数学问题的结构--波利亚认为问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已知数、未知数、条件。
小学数学教学论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期末作业考核《小学数学教学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1.发现法答: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
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
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
(2)儿童发展的需要。
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
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
(3)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
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
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具和学具相继出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
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
如学习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小棒、插板等,几何形体模型等。
二是有结构的、适用性强的教具和学具,如奎逊耐彩棒、逻辑块、几何拼板等。
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计算机、录像等。
3.结合《标准》,谈谈数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答:《标准》对数感的说明是“能用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数的意义,能运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理解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关系,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选择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
”4.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的两种变式是什么答: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的变式有两种:一是“复式教学”,一是“现场教学”,它们在我国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占有一定地位。
(1)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主要适合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对于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有重要意义。
(2)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也是班级授课的一种变式,它对于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5.简答第一学段“概率”学习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学段“概率”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初步体验有些是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这一项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的结果,有确定的与不确定的两种情况。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本目标的重点是学会简单的试验,懂得试验的操作方法,并会进行记录。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4)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三、论述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20分,共35分)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将统计的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答:引导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例子学习统计知识的,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简单的数据过程中学习统计的概念;由他人收集或在课本上呈现的数据信息必须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以便使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发表他们对数据信息的理解、推理和判断。
例如,积木是学生熟悉的材料,这种直观材料有利于学生直接操作、观察和比较。
教师可以给学生若干块积木,让学生根据某种规律对积木进行排列。
学生可以根据大小、颜色、轻重、厚薄、宽窄等多种规律进行排列。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每个学生先独立对积木进行排列,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让每个同学都说一说排积木的规律,让每个同学认真地去听其他同学的讲话,了解不同人不同的排列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素材的形式要多样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用学过的相应理论分析下列案例,回答相应问题。
(1)案例中都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5分)答:启发式谈话法。
(2)教学方法是如何应用的,做具体评析(15分)答: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形式是师生对话,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
在此具体实例中,教师先由“判断一个较大的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的问题出发,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确定突破口。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得出“在解决有些问题时,按照某一合理想法如果一次或一时还不能解决时,我们继续重复使用这一方法,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或者变得有希望得到解决”的方法。
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才导出新课“圆的面积”,通过反复的精心设问,开启学生的思维,从而掌握的改节课的内容。
其中,教师精心设问是本案例最突出的特点。
设问是能否成功运用谈话法的关键,因为在这里全部教学过程和结果都是由分析、解决问题而发生、展开和达到目的的。
首先,教师的问题明确、有针对性。
比如教师提问的:“圆有特殊线段吗半圆有特殊线段吗”这些都是针对具体的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的。
其次,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
为达到教学目的,教材的重点、难点都是提问的关键,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本质。
比如在剪拼圆的时候,教师说:“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事实上,我们第一次由四个扇形拼成的图形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只是那个图形比较粗糙,特点不够明显。
当我们把圆八等分后,拼成的图形就比较接近于平行四边形了,所以大家才能观察出来。
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这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再次,问题具有启发性,能够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他们思维积极性,产生一种强烈的解答问题的求知欲与迫切感。
比如当学生对得出的扇形比较陌生的时候,教师就提出:“显然这些扇形我们仍然无法计算它的面积。
但是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扇形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所提问题具体准确,难度适宜,使学生能确切掌握教师的要求。
最后,问题具有系统性。
整堂课的提问都是根据数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顺序精心编排问题,组成问题系列,诱导学生去发现和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与方法系统化、模式化。
圆的面积公式教学过程:师:我们知道,判断一个较大的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
只要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否被3整除就可以了。
但当这个和仍然比较大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再看这个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否被3整除。
师:这一做法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怎样的一种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讨论答道:在解决有些问题时,按照某一合理想法如果一次或一时还不能解决时,我们继续重复使用这一方法,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或者变得有希望得到解决。
在出示了课题“圆的面积”后,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重要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着重指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关键是沿着其一条特殊线段——高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后,重新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关键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正一倒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教师问学生:对于圆,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问题发现:按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把两个圆拼在一起显然不行。
因此他们自然想到,按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方法,沿着一条特殊线段把圆剪开。
师:圆有特殊线段吗生:有,直径!师:若按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剪开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沿着一条直径把圆剪开!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用电脑演示把圆沿一条直径剪开。
剪开后每一部分是一个半圆,它不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也无法把两个半圆拼成已经学过面积计算的某个图形。
因此,学生的思维陷入了困境。
这时教师点拨:课始,由被3整除数的判断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按照这一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把两个半圆再沿着其一条特殊的线段剪开。
师:半圆有特殊线段吗生(稍加思索):有,对称轴。
电脑演示把每个半圆沿它的对称轴剪开,成为四个扇形。
师:显然这些扇形我们仍然无法计算它的面积。
但是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扇形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生:像三角形!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把这些图形一正一倒拼起来!师:你是怎样想到这样做的生:因为我们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是通过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正一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的。
现在,这些扇形既然像三角形,且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并且有四个,自然想到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把它们一正一倒拼在一起。
师:回答得非常好!电脑演示剪拼过程。
显然,拼成图形的面积仍无法计算,此时,学生的思维又陷入了困境。
教师继续点拨:刚才我们把圆剪成两个半圆后做不下去了,那时我们是怎样做的生:利用前面的方法,继续重复这一做法。
生:我知道了,再把每个扇形二等分,即把圆八等分后再拼!电脑显示拼成的图形。
师:大家看,现在拼成的是什么图形生:像个平行四边形!师:为什么说它像平行四边形,而不说它就是平行四边形呢生:因为有一组对边是曲形!师:就是说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事实上,我们第一次由四个扇形拼成的图形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只是那个图形比较粗糙,特点不够明显。
当我们把圆八等分后,拼成的图形就比较接近于平行四边形了,所以大家才能观察出来。
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生:把圆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
师:据此。
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把圆继续细分后去拼。
教师用电脑演示:把圆十六等分后拼,三十二等分后拼,六十四等分后拼,……果然,电脑显示出把圆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而且接近的还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师:电脑证实了我们的猜想,确实把圆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而且还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如果我们把圆无限等分下去,拼成的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生:长方形!电脑显示想象出的长方形。
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的长方形与圆的关系:长方形的长源于半圆的弧长,宽源于圆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