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84 KB
- 文档页数:12
虞美人李煜阅读答案
【篇一:虞美人历年中考阅读鉴赏试题】
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
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
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
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
滔春水滚滚东流。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
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
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
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
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
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
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
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
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
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
强烈和无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
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理解性阅读。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将“离愁”写
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
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
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
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5)找出本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
8.“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答:春花秋月——春花美,秋月亮,但丝毫也唤不回亡国之君欣赏
的兴趣。春花秋月是美景,面对美景更触发了诗人内心的悲苦和对
自己当前处境的慨叹何时了——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之意味着这种
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请说
说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答:含蓄地显示出郁结已久的愁绪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并且将要
达到迸发奔放,纵横恣肆的程度。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
10.“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对往事的愧悔;对亡国的痛心。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历来是词中名句,
请加以赏析。
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
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
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1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
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
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13.选择题。
下面对李煜《虞美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a.“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
为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亡国之君屈辱生活的延续,并
引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慨叹。
b.在前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则指向人事之沧桑无常。
c.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不仅显示出愁思的
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思的汹涌翻腾,形象地传达出词人的故国
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和感慨。
d.结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
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
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篇二:有答案《虞美人》教学文稿——虚实结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具体研读,能说出这首诗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2、能通过具体诗歌的赏析学会虚实结合手法的解题技法。【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结合诗句解读正确的思想情感;
难点:能学会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阅
读导航:(一)了解作者
李煜,(937-978),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
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
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
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
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二)了解背景
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李煜死的很惨,死时
年仅四十一岁。【活动1】课前诊断 1、在通读全诗后,最能体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