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9
北师范版本数学初中
北师范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是一套专为初中生设计的教学教材。
这套教材以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中学数学教学经验,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
北师范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主要分为七个年级,每个年级包含若干册教材,涵盖了初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
教材内容既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又注重实际应用的培养,力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材的编排严谨合理,循序渐进,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指导。
北师范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性问题和拓展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许多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北师范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还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材编写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教材的设计也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总体来说,北师范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是一套富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教材,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这套教材在中国的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推广价值。
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问题之我见中小学课程改革以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修订过一次。
编写上不乏优点,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能够整体把握教材,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理解教材,还要根据实际学情处理教材。
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平时的教学几乎都是依本而教,一节课完成课本内容就行,不会站在一个学段的高度天天思考如何处理教材,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
下面就我县使用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教材存在的问题: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使用这么多年的结果显示,学生初中毕业以后,推理能力很差,一届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条理、严谨、规范地写好一题的证明解答过程,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1.几何的编写割离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演绎推理能力很差。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采用了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方式,在初一下的时候把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简单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都探究出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八上最后一章开始才介入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证明,八下第一章进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证明,以此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七下探索出平行线、三角形全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判定等结论干什么用?就是让感知一下吗?学完后要达到什么目标?能够做什么?此时要求会运用有关的性质去进行计算说理,由于没有演绎推理的同步的基础,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去书写过程呢?所以大部分学生只能直接写出一个答案,或者胡乱写几个数字符号。
平行线、三角形是几何的基础,学生学了一年半后才开始进行正式推理训练,学生失去了培养演绎推理的最佳时间,到在八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综合性、时间紧,后面九年级的课程难度大,难点集中,学生学起来更加困难,导致推理能力难以培养,学生无法完整书写推理过程。
教材把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割离了,没有同步培养,因而螺旋式上升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目标也就无法达到。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应对策略□郭应龙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对大量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因此说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在我校已快六年了。
我本人也从七年开始用北师大版的新教材教到九年级了,时常听到同行抱怨:“新教材太难上了。
课本上的不多,可考试考的不少,老师一教就会,学生一考就累……对新教材的褒贬众说纷纭。
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产生很多困惑,引发了很多的思考,现我就对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结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课改理念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同行的老师一起交流,共同提高我们驾驭新课堂的能力,为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一、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编排意图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与研究四个版块,在三个年级中采取交替渗透,螺旋上升的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其中七年级上册共七章46节,一个课题学习;七年级下册共七章36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上册共八章39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下册共六章32节两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上册共六章21节,一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下册共四章24节,一个课题学习;整个学段共38章198节,六个课题学习。
二、第三学段(7~9年级)目标1、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摘自:《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位置的确定;数据的代表。
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
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研究,可以把静止的图形看成是基本图形经过位移而得到,提供了对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新视角,还可以对“几何变换”有直观的感受。
《位置的确定》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
“变化的鱼”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加强了几何变换与坐标表示及坐标变化联系起来,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感受图形变化的数学内涵。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置惩罚数据。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无理数的发现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发,出现在勾股定理之前。
教科书遵循了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顺序,把勾股定理放在实数研究的前面,成为发现无理数的直观背景,自然地表明无理数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对无理数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数集中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说服的办法也是借助几何解释和理性思考。
这样处理须注意在研究勾股定理时,边长的数据应暂时在有理数范围内选取,在此两章学完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在实数范围内重新讨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在我们讨论一个平方等于2的数时,发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进一步引出无理数的定义。
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标教材的认识及建议摘要数学学科是抽象化的,它将形成的方法和理论抽象的概括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数学学科的存在为社会创造了许多价值,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更好的探索世界的发展规律,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
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下,教材也在“更新换代”,本文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研究背景,深入了解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并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通过分析探索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认识;建议一、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一)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的教材第一,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情况而进行制定和修改的,课程标准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家要求,是国家针对某一具体领域而设立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课后评价的基本依据[1]。
第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不能完全的代表课程,课程的安排离不开教材的使用。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载体其编写内容必须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教材的编写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提高难度,其内容应该难易均衡;教材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更好质量的学习。
(二)以“理解至上”为目的的教材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的处理是依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为基础的[2]。
国家教育部门试实行的《基础课程改革纲领》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发展主体,注意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知识传递和提高能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是必然存在的,也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教师在对教材的阐述过程中应该重视教材的传递方式,维护与学生良好的氛围。
(三)以“特色传递”为主打的教材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呈现出了特有的特色,其中有几个特点最为显著[3]:第一,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注重素材的填充,这些素材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等特点,通过素材的填充将学生引入要学习的主题,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价值积极探索,力求富有情趣的教学。
2024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老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
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
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
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
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____分钟效率(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
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的时七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由于今年教材改动,我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学无止境,学生在进行不断的接收新知识,在变化。
老师也需要学习,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思想,不断的解放自己的思想,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
迎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适当把握教学的进度与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共有55人,学生较多,成绩基础也有所不同。
有的同学基础好点,会提前预习课文,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不良习惯。
需要得到纠正。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基础。
我思考原因,可能是初中的数学学习难度大了一些。
学生还停留在小学的数学学习思维。
我将会与学生共同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做好数学教学工作。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初一数学上册教材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教学重难点1、感悟,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整式的概念,并用于分析具体问题,提高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3、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4、在大数据时代,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处理数据,从中获取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
五、教学进度安排。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北师大版)1. 引言初中数学动点问题是数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点,它涉及到点在平面内移动的问题。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图形变换等数学概念。
本文将重点介绍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动点问题的内容。
2. 动点问题的基本概念动点问题是指一个点在平面内以一定的规律进行移动的情况。
这个点可以在平面内的不同位置上,可以沿直线、曲线等路径运动。
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条件,确定点的运动轨迹、速度、方向等。
解决动点问题需要运用坐标系、直线方程、参数方程等知识。
3. 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动点问题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使用坐标系:通过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将点的位置用坐标表示,便于进行计算和分析。
- 利用直线方程:当点在直线上运动时,可以通过直线方程来确定点的位置,进而求解相关问题。
- 应用参数方程:对于复杂的轨迹,可以使用参数方程来描述点的位置,通过确定参数值来求解问题。
- 运用速度概念:当点的位置随时间变化时,可以利用速度概念来描述点的运动,并解决相关问题。
4. 例题分析下面通过例题来具体说明解决动点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例题:一条船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顺水航行,沿江下游行驶,下游距离为96公里。
一条狗站在江边,见船过去需0.5小时,它就跳入江中追船,每小时游5公里。
试问,狗游完全程需要多少时间?一条船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顺水航行,沿江下游行驶,下游距离为96公里。
一条狗站在江边,见船过去需0.5小时,它就跳入江中追船,每小时游5公里。
试问,狗游完全程需要多少时间?解答:首先,设狗追船的时间为$t$小时,则船运动的时间为$t+0.5$小时。
根据题意可得:船的位移 = 船的速度 ×船的时间狗的位移 = 狗的速度 ×狗的时间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可列出方程组:$$12 \times (t+0.5) = 96$$$$5 \times t = 96$$解方程可得:$t=\frac{192}{17}$因此,狗游完全程需要$\frac{192}{17}$小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与特点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该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章节内容与重点本册教材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
例如,代数式与方程、函数与图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都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章节。
在每个章节中,教材都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清晰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学习难点与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和挑战。
例如,代数式的化简、方程的求解等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针对这些难点,学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多做练习题、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等,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五、习题解析与拓展教材中的习题是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习题的解析和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拓展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分析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并注重反思和总结。
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
在本册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应用。
例如,函数与图像可以应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以应用于实际调查和研究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勾股定理及其意义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定理之一,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背景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就是在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编写的教材。
它注重创设情境和探究发现,注重联系实际应用和创新,注重学生兴趣和实际操作,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材贯穿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认真研究、领会,悉心钻研新教材,及时转变角色,真正融入到新课程中去,发现与旧的版本及其他出版社的教材相比,有其自己可取的地方,当然教材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地修饰和完善。
新教材的特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以下简称《教材》),和其他初中数学教材比较而言,既删减了许多繁难偏旧的知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非常注重学生通过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本套教材在编排体系,情景创设,例题设计,习题选配等方面的优点:一、螺旋式编排:本教材体系在难度方面,螺旋式编排,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为学生提供探索、交往的时间与空间教材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如“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方式,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描述概念、总结学习内容等。
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数学技能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意志力得到培养,自信心得到不断发展,科学精神逐渐形成.新教材中有些内容呈螺旋状安排,它有利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如统计内容分散安排在各阶段课本中,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四、例题选择巧妙例题设计精炼,有很强的基础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应用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二、学情分析本期我继续授八(二)班数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基础很差,问题较严重。
在上学期镇组织的期末统考中,本班数学只是位列中上游,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师生需加倍努力,补缺补差,注重方法,夯实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本章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算术平方根概念的抽象与扩展。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____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几种特殊的四边形,通过对图形的操作或度量,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的性质,通过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和逻辑推理的证明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几种图形的判定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基本知识,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简单应用。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
本章是学习函数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缩小两极分化,尽力使后进生能迎头赶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一)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1.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有理数及其运算、字母表示数、一元一次方程;丰富的图形世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生活中的数据、可能性。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通过数系的拓展形成“有理数”的概念。
由于负数的引入,自然地将有理数的“运算”及“运算律”提升为关注和学习的对象。
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重要特征,方程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是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为后面无理数的发现及实数系统的建立埋下伏笔。
初中阶段的几何知识学习以平面几何为主。
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中,从对三维空间实物的观察开始,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背景经验,在实物、几何体、直观图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表示与转换中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水平,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积累数学经验,感受到学平面图形的必要性和简单图形的基础性,体会基本图形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学习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现实生活可以带来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
在《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中,突出对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及突出合情推理的作用。
《生活中的数据》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重要作用,理解数据的处理及其所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
在《可能性》一章中,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通过试验体会随机现象中隐含着规律性,初步形成随机观念。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不难体会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形成有理数概念的合理性。
数轴的建立给出了有理数的一种直观解释和表示形式,可以作为工具配合现实情境加深对有理数运算意义的理解。
绝对值概念将有理数与非负数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便于对正负数运算的规则作出清晰的表述,它的几何意义是有理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有理数的运算,特别是乘、除法的规定,不属于因果性的解释,而是希望“正数的性质负数也有,……这是在因袭数性”(付种孙),是一种合乎理性的选择。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王晓晓一、教学容分析:l、本册书的主要容主要有:二次函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圆;统计与概率。
在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过程中,在锐角函数值与边的比值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概念,并用数学符号做出表示,便于说明和解决许多涉及三角形计算与测量的实际问题。
教材把解三角形的知识融入到现实背景中,可以结合比、比例、图形相似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说理证明,加深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作好理论准备。
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在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的认识、研究函数的方法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通过学习,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领会研究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探究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特性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也感受数学与数学的其他容、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关注用从函数的角度考察问题,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领悟函数的应用价值。
二次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讨论为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思想奠定基础。
对于圆的学习,则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用对称的观点观察图形,以“变换”为工具深入探索,获得一批几何事实。
关注圆与直线形之间的在联系,形成对圆和几何图形的整体性认识。
探索活动中关注识别复杂图形中几何要素和基本图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关注图形的整体结构和运动变化(图形的位置关系),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说理,确认有关结论。
《统计与概率》一章中,主要目的是对前面学过的容进行回顾与整理,进一步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和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重新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试验操作与理论计算之间的关系和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在联系。
2、教材设计与容组织的考虑(1)为了能够准确刻画物体的倾斜程度及对坐标平面中直线“斜率”几何意义的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先引入“锐角的正切”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接下来讨论正弦、余弦及“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这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一. 教材分析本教案为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的全年级教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剖析每个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编写。
本教案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故事等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教案、PPT、黑板、粉笔等。
2.教学资源:互联网、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问题探究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本名为《图形与几何》的教材。
这本教材主要是针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图形和几何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下面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效果三个方面对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进行探究。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各个知识点。
其中平面图形的内容包括:点、线段、射线、直线、平行线、垂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立体图形的内容包括:球、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体、棱锥体、正多面体等。
这些内容通过图形的绘制、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对立体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全面,充实,符合初中生的学习需求。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并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和几何观念。
教材还创设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科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图形和几何的知识。
创设的问题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教学的引导和辅助,学生对图形和几何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不仅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还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图形和几何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全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本教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为他们往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议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使用之困惑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张喜【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好多年了,但究竟执行情况如何?是否实现了课改的初衷?教材作为一种资源是否适合任何地方的校情、学情?教师们是否都能适应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调研和考证。
是阅读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更是阅读让我找到了改变的方法,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我有个习惯,就是边阅读边思考边质疑。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阅读新教材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想法、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希望与同行交流一下。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北师大编写教辅读物2011年初中新一轮教材改革至今已开展3年多了,甘肃省初中不同的地区选用不同的教材版本,张掖市初中数学延用北师大版教材。
作为从教以来经历过两个版本教材———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并接触过苏教版教材的一名编委,总觉得北师大版教材用的不得心应手,总觉得“难教”,可能是本人的领悟水平和潜移水平有限,不能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但就这几年来的使用想谈谈对北师大版教材与教辅材料的感受与困惑。
一、教材的编写是否考虑了地区差异性问题不敢评论教材编写前期的调查如何,但说的是教材出来之后主要在哪些地方推广使用,而推广使用的地区的意见调查、反馈信息、学生水平、教育水平与教者能力等掌握了多少?就这个问题与人讨论过,说是“教材出来推广使用,通过实践才能做调查,进而反馈改进”,此言差矣,坐在办公室、编辑室里沉于一系列的参考书中编出一些教材,拿去在一些地区先期试行个三五年再继而调查、总结、反思、改进等,那么这三五年老师不要说,三五年的学生不成牺牲品了吗?作为教材这一特定物,我们应是先调查还是先实践我也不便多论。
就课本中几处提出异议:九年级数学下册第153页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登山缆车问题作为西北地区的学生对此情境非常陌生,老师见过的又有几何?西北地区尤其是农村学生缺少这方面的场景知识和东西,有时教师对这方面的东西也是一头雾水,不免给施教者在教学中带来不便。
二、教材的编写上,刻意追求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使得教材内容难以把握比如九年级上册41~43页,这一节内容实质有两个重点、两个难点,细细琢磨容量其实较大,而教材只设计了一课时,教师难于把握,最终这节课上的一课时不像一课时,两课时不像两课时,就这节课某校搞了一次教师间的说课活动,几位教师也是各说不一,有分为两课时的,也有一课时就要想办法弄完的。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背景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就是在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编写的教材。
它注重创设情境和探究发现,注重联系实际应用和创新,注重学生兴趣和实际操作,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材贯穿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认真研究、领会,悉心钻研新教材,及时转变角色,真正融入到新课程中去,发现与旧的版本及其他出版社的教材相比,有其自己可取的地方,当然教材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地修饰和完善。
新教材的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以下简称《教材》),和其他初中数学教材
作图(根据作图工具——安排在两个阶段学习,尤其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学习,前阶段着重从感性方面认识它们的特征(性质),后阶段侧重从理性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深谙应用。
新教材中有些内容呈螺旋状安排,它有利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如统计内容分散安排在各阶段课本中,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根据作图工具——安排在两个阶段学习,尤其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学习,前阶段着重从感性方面认识它们的特征(性质),后阶段侧重从理性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深谙应用。
二、问题情景创设生动
几乎对所有新知的学习,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认知水平出发,创设有趣的或有价值的实际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增加了反映时代要求的内容内容的更新,删除了旧教材不少老、旧的内容,增加了许多有数学价值的题材,贴近了生活实际,体现了学科的发展。
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
新教材强调应用,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减少了繁琐的计算,增加了观察和动手实验通过动手、动脑、感知体验数学知识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
“新”在数学生活化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新”在例题与习题上新教材的专题形式的章节安排,既有利于创设学习环境,又有利于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引入问题、开展数学探究. 尤其是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有百分之九十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 新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需要数学. 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
三、习题选配适当
习题选配数量适当,大部分习题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有些习题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
既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也激发了部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
还有些拓展习题,为一些
学习优秀的学生补充了一点知识食粮,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获。
四、例题选择巧妙
例题设计精炼,有很强的基础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应用性。
例题中大部分数据简单易算,重在体现方法。
有些例题具有弹性,可以进行变式或加深难度。
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去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四、教材内容生动
新教材图文并茂,兴趣盎然新教材中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精美的图片和一些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
丰富的图形世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点、线、面,展开与折叠,几何体的切与截等。
在外观设计方面比旧版本的教材更能吸引学生,避免了以往纯文本的呆板、枯燥乏味。
“新”在活跃了课堂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 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了. 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
新课程的问题探究
一、知识的螺旋式编排不当
教材体系螺旋式编排,本意是想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和证明意识、空间观念等。
但事实上,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知识的讲授跳跃杂乱,把本该是一体的知识分得支离破碎。
七年级上第四章讲了线段和角,这里不讲用尺规作线段和角,最后一节还要学生设计图案。
学习的连贯性对学习的效果非常重要,如这个学期就学那么一两课时的内容,再过大半年才继续加深,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当然不好。
知识是有一个体系的,这个体系被肢解了。
学生思维探究的精神就弱了。
新教材中的“螺旋式上升”处理有些内容上很成功,但对所有的内容都用这个办法,值得商榷。
在使用过程中,对教材的编排意图,过渡衔接,例题与习题之间的难
度、层次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困惑:教材体呈螺旋式编排,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但是在教材的系统性方面有些欠缺。
分散与整合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代数、几何的分科,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编排,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综合,不断深化。
但有些知识在结构上表现为松散、跳跃,给教和学带来了困难。
缺乏分散,学习将使人不堪重负;缺乏整合,知识会变得支离破碎。
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举重若轻,厚积薄发的教学境界。
二、课堂活动的课操作性差
教材适用的局限性教学条件要求较高,但农村边远山区的学校的设施设备都太差,根本没办法按照教材的要求去操作,有点不符合实际。
新教材中的“做一做”,老师们操作起来很困难。
老师没有教具,学生没有学具,很多实验在不少学校都无法做。
就是许多装备很好的重点中学,老师在操作上都存在很多的困难。
没有学生真真正正地“做一做”,教材上“议一议”也只能“想一想”了。
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是本次新课改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处理数学教材的基本要求就是削弱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成分。
但一线老师希望数学新教材能在增加可操作性成分的前提下增加教材的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
创设大量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索,但有部分问题情境却要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才能完成探索任务。
由于广大农村中学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因而无法利用这些问题情境,使得这些问题情境形同虚设。
如《教材·八年级上册》§5.3《变化的鱼》,如果不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而用手来作图,那么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还不够画图,更不要说上课了。
因此,建议尽量地不要创设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才能派上用场的问题情境。
“阅读材料”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整套《教材》六册书共使用了78篇“阅读材料”,其中就有25篇“阅读材料”和操作计算机有关,偏离了编排“阅读材料”的目的,因此,建议作必要的修改。
三、课后习题设置欠妥
学生负担问题和教学体系问题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作业量少了,似乎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但事实上是隐藏的知识点多了,信息量大了,考试难考了,做作业的难度、弹性增加了。
老师讲的内容越少、上面考的试题越刁,学生的负担越重。
因此学生数学课外辅导用书比学生用教材多,家长、学生、老师都有意见,拿到数学新教材后老师们无所适从。
经验丰富的老师只好拿着过去的数学教材或大量的数学课外辅导用书多讲题。
有的家长找老师给学生补数学课,老师就补数学旧教材,做数学课外辅导用书上的题,穿新鞋走老路,反而大大加重了学生与家长的负担。
关于教材中的学生负担问题和教学体系问题,并不只是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出现的问题,而是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数学新教材的一个共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