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 格式:docx
- 大小:32.95 KB
- 文档页数:20
公共政策简答题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5.2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
简述公共政策研究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矛盾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个案分析、经济分析、制度分析、价值分析。
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答:1.它是有关民主主义的学问。
2.逻辑实证主义是它的哲学基础。
3.它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4.它是学者与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5.它是以社会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试述公共政策的内涵。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其内涵包括:(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利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举例说明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①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政策的条文表现出来;②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③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④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通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答:1.含义: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1、简述政策分析的内涵:(1)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3)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2、简述政策研究的内涵:(1)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3)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3、个案研究的步骤: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实施个案研究;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起草研究4、个案研究证据的来源: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物理人工制品5、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1)线性结构(2)矩阵结构(3)线性一参谋结构(4)职能结构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7、政策群的含义: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8、政策链的含义: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9、政策一般的含义:(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就是政策一般(2)公共政策的概念、命题、理论,通常都是建立在对政策一般的认识之上的(3)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过程,是对政策一般的反映和摹写,是对政策制定和执行一般规律的阐释,因此它只能是一种逻辑过程10、政策系统研究需要重视的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11、决策科学化的含义:这里的“科学化",其一是指择定的政策方案反映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的执行效果与期待效果的一致;其二是指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即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12、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13、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1)内容分析法(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14、简述公共政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15、三论的产生:(1)内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2)思维方式的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3)它提供的基本方法:①系统方法②信息方法③反馈方法④功能模拟方法16、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总结的公共政策学科的特点:(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它是—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合作研究的学问(6)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17、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2)指出了美国政策科学进入新阶段的发展方向(3)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18、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19、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公共政策学的意义:(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2)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20、论述公共政策的内涵: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公共政策的内涵有:(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21、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1)公共问题的形成(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22、近代公共政策转型为现代公共政策的四大表现:(1)公共问题形成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4)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3、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1)在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之间则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2)元政策,或者叫做总政策(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3)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是具体政策的原则化,是联结总政策和具体政策的中间环节(4)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24、简述行政决策的定义与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包含以下形式:①行政法规;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③部门规章25、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3)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26、简述公共政策与法的联系:(1)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都是公共权力机关(2)政策和法都是国家意志的表现(3)法和政策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标准(4)法和政策都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5)在法治国家,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具有相同的程序27、简述法与政策各自强调的重点的不同点:(1)政策注重于“要做什么,怎样做”;法注重于“不能做什么,做了给予什么惩罚”(2)法的执行过程除刑事诉讼和违宪审查外,司法机关一般不主动地加以干预;政府主动地进行政策实施,政策对象是否要求或反对实施政策,政策对象是否请求给予以及请求多少,都不是影响政府行为的根本因素(3)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是不对称的(4)法的适用必须力求统一,因此对法律适用来说,法律明文优于法律精神、不得偏离法律的明文成为公认的原则;政策执行则强调精神优于条文、实质重于形式(5)虽然政策和法都具有强制性,但是政策执行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如果没有法律依据一般不直接动用强制力;法是由国家来保证其执行的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如果越限国家就要依法惩处(6)政策和法都要求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二者相比较,政策更为灵活,能更快地应对客观形势的变动(7)法和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干预。
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公共政策学》(蓝色斜体字为历年考过)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一般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一般是研究报告,但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3).经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P113-P114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公共社会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
(3)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作出的选择行为。
(4)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答:(1)特点:①阶级性。
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②目标性。
③强制性。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
(2)功能:第一,分配社会资源。
第二,规范社会行为。
第三,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促进社会发展。
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调控、分配功能?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4.戴维·伊斯顿关于公共政策的含义?答: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所谓“价值”就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财富、技能、知识、安全、声望等。
“权威性分配”是指政治系统经由政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成员;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这样的社会公共权威,其分配的影响力则是权威性的,即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1、简述政策分析的内涵:(1)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员(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分析,即基于政策、政策⽬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案并从中选择能最⼤限度地实现该⽬标的最优⽅案,以对政策结果进⾏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政策质量的过程(3)政策分析的⽬的或⽬标是为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并达到预期的效果2、简述政策研究的内涵:(1)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3)研究的⽬的或⽬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法,推动学科发展(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3、个案研究的步骤:明确个案研究的⽬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实施个案研究;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起草研究4、个案研究证据的来源:⽂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物理⼈⼯制品5、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1)线性结构(2)矩阵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4)职能结构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就⾏为取向⽽⾔,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组织的决策⾏为,涉及⼀部分⾮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为(2)就结果取向⽽⾔,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7、政策群的含义:国家、政府和⼀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8、政策链的含义:国家、政府和⼀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政策问题⽽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系列政策9、政策⼀般的含义:(1)从⽆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就是政策⼀般(2)公共政策的概念、命题、理论,通常都是建⽴在对政策⼀般的认识之上的(3)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过程,是对政策⼀般的反映和摹写,是对政策制定和执⾏⼀般规律的阐释,因此它只能是⼀种逻辑过程10、政策系统研究需要重视的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11、决策科学化的含义:这⾥的“科学化",其⼀是指择定的政策⽅案反映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的执⾏效果与期待效果的⼀致;其⼆是指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段的要求.即在既定的政策⽬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12、⼀⼿资料收集的主要⽅法:(1)⽆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13、⼆⼿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法:(1)内容分析法(2)⼆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14、简述公共政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2)决策科学的形成(3)⾏为科学的形成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15、三论的产⽣:(1)内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2)思维⽅式的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3)它提供的基本⽅法:①系统⽅法②信息⽅法③反馈⽅法④功能模拟⽅法16、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总结的公共政策学科的特点:(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它是—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5)它是⼀门须和政府合作研究的学问(6)它是⼀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的学问17、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1)分析了⾏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些误区(2)指出了美国政策科学进⼊新阶段的发展⽅向(3)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18、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阶段上的主要成就:(1)⽅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较研究开始起步19、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公共政策学的意义:(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政策质量(2)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政策争取和保护⾃⾝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组织提出政策建议(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20、论述公共政策的内涵:公共政策是公共权⼒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案公共政策的内涵有:(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机关的基本的活动⽅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机关的权⼒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进⾏⽅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4)公共问题、公共⽬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要素(5)公共政策是⼀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21、公共政策产⽣的初始条件:(1)公共问题的形成(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22、近代公共政策转型为现代公共政策的四⼤表现:(1)公共问题形成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越来越⼤(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的⼤规模扩展(4)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3、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1)在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之间则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与被衍⽣、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2)元政策,或者叫做总政策(总路线、总⽅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3)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是具体政策的原则化,是联结总政策和具体政策的中间环节(4)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24、简述⾏政决策的定义与当代中国⾏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政决策是指国家⾏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和职能范围内,按⼀定程序和⽅法做出的决定;包含以下形式:①⾏政法规;②⾏政措施、决定和命令;③部门规章25、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政策⽅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3)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26、简述公共政策与法的联系:(1)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与法的制定和执⾏主体都是公共权⼒机关(2)政策和法都是国家意志的表现(3)法和政策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标准(4)法和政策都是国家进⾏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具(5)在法治国家,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具有相同的程序27、简述法与政策各⾃强调的重点的不同点:(1)政策注重于“要做什么,怎样做”;法注重于“不能做什么,做了给予什么惩罚”(2)法的执⾏过程除刑事诉讼和违宪审查外,司法机关⼀般不主动地加以⼲预;政府主动地进⾏政策实施,政策对象是否要求或反对实施政策,政策对象是否请求给予以及请求多少,都不是影响政府⾏为的根本因素(3)法规定了⼈们的权利和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体;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是不对称的(4)法的适⽤必须⼒求统⼀,因此对法律适⽤来说,法律明⽂优于法律精神、不得偏离法律的明⽂成为公认的原则;政策执⾏则强调精神优于条⽂、实质重于形式(5)虽然政策和法都具有强制性,但是政策执⾏是以国家强制⼒为后盾,如果没有法律依据⼀般不直接动⽤强制⼒;法是由国家来保证其执⾏的最低限度的⾏为规范,如果越限国家就要依法惩处(6)政策和法都要求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者相⽐较,政策更为灵活,能更快地应对客观形势的变动(7)法和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化各领域都有⼴泛的⼲预。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答:(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1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作用.2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涉及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领域。
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政,二是实行政策咨询.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答:作为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的公共权力机关,就在这些组织里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个人而言,经常成为某项公共政策的对象系统中的一份子。
鉴于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方案,中专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相对性是需要研究者给予特别关注的.另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其内的所有公务人员所拥有的直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全部权力,在法理上都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的权力,而人民在民主制度健全的政治体制中能够通过政治参与而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但是在民主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中以及在人民对政治参与持冷漠态度的情况下,他们就仅仅是政策的对象或者客体。
人民一方面是国家主权的拥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公共政策的对象或者客体,这一对矛盾只有在公共政策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争取的解决。
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公共权力机关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定无疑的,但是科学决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增加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后者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
在对重大政策的研究中,探究二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互动是很有意义的。
美国学者埃齐奥尼指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握有权力,而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创造知识,“这两种社会职能-—两种专业、两种精英人物的群体,具有互补性”.因此,应当重视“权力在知识的创造者与政策制定者之间互动中所起的作用",而“二者的结合是在知识和决策之间架设桥梁的最佳途径”。
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机关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简述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内涵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利机关经由政治过程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基本内涵: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利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或者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利机关权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拟定、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和公民的关系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简述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1.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2. 提出公共问题3. 影响公共政策制定4. 改变公共政策环境5. 填补政策主体系统所无法达到的空间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生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和专家学者的预测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察觉机制和过程政策方案设计的原则1、紧扣政策目标 2. 规划多重方案 3. 方案彼此独立4. 方案要有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1.目标的向导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手段的强制性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2.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控,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4.政策评估是重新分配政策工具和政策环境的基本前提5.政策评估是构建良好社会环境的有效策略6.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保证简述学习公共政策的必要性或基本意义1.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2.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和公共的利益。
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利机关提出政策建议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政策研究的取向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1.客观事实或者问题情境2. 问题察觉3. 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 政府或公共组织必要的政策行为简述政策无效执行的因素1.执行机制或执行者的素质缺陷2.利益群众或压力集团的影响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4.政策环境的影响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公共政策的终结的策略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5.试点试探先行,避免矛盾激化6.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简述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1.政策信息沟通2.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3.稳定公共秩序4.角色替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4.回应性和普遍性的统一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与本质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低效或失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简述个案研究的步聚1.明确个案的目的和内2. 规划个案研究计划3.实施个案研究1.整理分析资料形成结论2.起草研究报告简述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1.重科学分析的价值2. 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3. 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4. 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政策监控的主体2. 政策监控的对象3. 政策监控的目的4. 政策监控的过程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简答题(50 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1、阶级性: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
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 ,必须建立动态模型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5、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包含的内容。
公共政策简答题简答题01?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1)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阶级力量的变化(2)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02?试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引导功能(2)协调功能(3)控制功能(4)分配功能(5)象征功能03?试析公共政策快速分析的必要性?(1)分析人员所面临着约束(2)分析人员有局限性(3)行政标准的迫切性(4)在研究基础上开发快速分析的技术04?试析政策分析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素质?(1)专业素养:政治头脑?总体观念?创新?洞察力?悟性?未来导向?富有弹性(应变)?其他;(2)知识素质:选择标准的知识?选择分析工具的知识?明确分析工作边界的知识?使用直觉思维的知识(隐含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政治知识?更新分析工具的知识?目标与结果关系的知识?价值知识等?05?试析政策问题的特点?(1)客观性:客观存在(2)主观性:主观感受与思维加工(3)人为性:人类行为结果与利益诉求(4)依存性:问题系统(5)动态性:多样解决方案?政策问题与方案?时效性06?试析建立公共政策议程的策略?(1)政府有限介入策略(2)政府主动介入策略(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4)政府?社会团体与个人都有限介入07?简述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式政策规划的缺陷?(1)政府本身也有自利性和价值偏好,因而单纯的政府规划不能确保公正性;(2)政府对一些问题的理性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单纯由政府做出的规划也难保科学性;(3)单一式政府规划将各方利益主体排除于规划过程之外,这种政策桂花明显缺乏民主型?08?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政策环境的变化?人们认识的深化?政策偏差的产生?政策负作用的产生?09?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因素:(1)目标的不确定性;(2)影响的广泛性;(3)资源大的混合与政策重叠;(4)主体有关人员的抵制;(5)评估者主观动机的错误;(6)信息系统不完备;(7)获取经费不易;(8)意识形态的影响?对策:高层领导重视;建立多种评估信息收集渠道和长效机制;讲究政策评估时机;明析评估的多重价值;保持评估者的价值中立;把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适当运用政策评估分析工具: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风险分法?系统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等;发挥公共政策评估结果的多种用途:与资源分配?公共部门绩效等结合起来?10?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容?(1)广义的合法性: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前提)?途径(不作要求):a:合法?合理的形式取得政权;b:社会的传统习惯取得政权;c:超凡魅力领袖取得政权;d:革命或战争的形式取得政权?(2)狭义的合法化:a:合法的决策主体;b:合法的政策内容;c:合法的过程(程序);d:政策的法律化?(a: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b;具有长期稳定的政策;c;较成功的政策)11?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标准;后续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12?绝大部分政策变动采取渐进调整的原因(1)利益刚性的限制(2)现行政策的制约(3)公共意志的趋中(4)变革成本的约束(5)人类理性的局限(6)社会稳定的需要?13?政策终结的作用(1)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2)有利于促进政策的优化(3)有利于提高政策的绩效14?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及表现?含义: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本质是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背离,现象是各种各样的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1)?象征性政策执行;(2)?附加式政策执行;(3)?残缺式政策执行;(4)?替代式政策执行;(5)?观望式政策执行;(6)?照搬式政策执行;(7)?规避式政策执行?15?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1?为政策方案提供指导;2?为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16?简述政策议程及其建立条件?在发现公共政策问题后,政策主体选择某个或某几个政策间题作为急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这一选择的过程就是建立公共政策议程?条件:大众传播媒介对政策问题强烈反应;政策问题已经在相当范围内成为共识;受政策问题影响的利益群体产生诉求;政治精英和专家学者产生预测性发动?17?具体政策的含义?特点和功能含义:为解决社会发展中某个领域某个区域中具体问题而制定特点:a:涉及面广;b:针对性强,内容强尽;c:时效性强,变动性大;d:执行性强,操作性强;功能:a:切实保障总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b:直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c:直接调节公共利益,实现政策目标18?公共政策过程?广义的公共政策过程指的是:政策问题构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控制与政策终结?狭义的公共政策过程是指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社会问题的产生—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建立—政策规划—政策的合法性?19?简述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1)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说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则有效执行的作用则占90%?(2)它是政策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3)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20?中美公共政策横向构成上的差异美国: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中国:公共政策构成=人大决策+行政决策+党的政策2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客观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察觉;现实与利益期望的冲突性?团体与组织的活动;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必要的政策行动?22?政策方案评估择优的标准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能最大限度实现有关政策目标;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实现政策目标风险尽可能小;政策实现的副作用尽可能小?23?政策变通的含义及合理政策变通的原则含义:是原则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原则: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这是衡量合理变通的标准;摸清实际情况,这是合理变通的实践基础;上情?下情有机结合,这是合理变通的关键24?政策评估的标准含义:依据政策目标设立的可供比较的准则,包括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两类?事实标准:政策效率?政策效能?政策效益?回应的充分性和执行力;价值标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正?25?谈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研究对象:(1)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阶级力量的变化?(2)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学科性质:(1)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2)具有准科学的特征,崇尚理性又不拒绝非理性思考,强调定量与定性的结合;(3)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既是描述性学科,又是规范性学科;(5)软科学的重要分支?26?试述公共政策的分类?(1)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科专门将公共政策作为自己的全部研究内容,并且将公共政策的理论构建?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公共政策的规划分析以及具体公共政策的实践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是描述性学科,又是规范性学科;是软科学的重要分支?27?政策问题的特点?相互依赖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28?试析公共政策主体含义及其基本构成?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在整个公共政策的运行周期中,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等阶段上对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政策目标群体主动施加影响的人员?公共政策主体的基本构成:(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体;(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包括官方思想库?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29?试析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1)组织功用--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2)知识结构--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3)体制构成--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组结合--矩阵体制(4)组织运行--研究?教学(培训)?开发(咨询)三位一体(5)道德与价值--实事求是?科学性(6)组织环境--尽可能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相对独立性30?简析政策合法化的特点?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所有的政策,包括中央制定的政策和地方?基层制定的政策,都必须经过合法化过程?其特点:(1)公共政策合法化有其特定的主体?即不是随便哪个国家机关都可以使一项公共政策合法化,它必须是享有权力的国家机关?(2)公共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方案规划存在相似性?政策合法化决不是简单表决和通过政策,而是要进行严格的审议,而审议实际上是新一轮的政策方案规划,只有在重新修改?补充政策方案后,方案才能获得批准,成为具有合法性?权威性?普遍性的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性十分鲜明?要使一项政策方案成为合法的政策,必须要经过一道道的程序,缺少任何一道,都难以实现政策的合法化?31?简述政策终止的实质?公共政策终止是指一项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在正面效用已经完全失去的情况下,公共部门制定出新的政策强制性地对其加以取代?具有强制性?衔接性?多样性特点,具有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的作用?32?简述政策终止的障碍?(1)相关者的心理抵触:政策受益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制定者;(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机构惯性?机构生命力?机构动态适应性;(3)行政机关联盟:内部人;(4)利益集团的阻碍;(5)法律障碍:法律程序的复杂性?法律的滞后性;(6)终止的成本障碍:高昂的成本---终止行为本身的成本?沉积成本;(7)社会舆论的压力:第四种权力?。
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共政策的主体通常是:A. 个人B. 企业C. 政府D. 非政府组织答案:C2.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政策分析的内容?A. 政策目标的确定B. 政策方案的设计C. 政策效果的评估D. 政策的宣传推广答案:D3.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政策执行是政策制定的延续B. 政策执行与政策制定无关C. 政策执行是政策制定的开始D. 政策执行是政策制定的结束答案:A4. 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B.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C. 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操作指导D. 为公众提供政策信息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特点?A. 权威性B. 普遍性C. 强制性D. 灵活性答案:D6.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来源于:A. 政策制定者的个人魅力B. 政策制定者的专业知识C. 政策制定者的权力地位D. 政策制定者的法律依据答案:D7.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哪些阶段?A. 政策问题识别、政策方案设计、政策选择、政策实施B. 政策问题识别、政策方案设计、政策选择、政策评估C. 政策问题识别、政策方案设计、政策实施、政策评估D. 政策方案设计、政策选择、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答案:C8. 公共政策的执行机构通常是: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监督机关答案:B9. 公共政策的评估通常由以下哪个机构进行?A. 政策制定机构B. 政策执行机构C. 第三方评估机构D. 政策监督机构答案:C10. 公共政策的调整通常基于:A. 政策制定者的个人意愿B. 政策执行者的个人意愿C. 政策评估的结果D. 公众的舆论压力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A. 指导功能B. 调控功能C. 服务功能D. 保障功能答案:ABCD2.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包括:A. 合法性原则B. 公平性原则C. 效率性原则D. 可持续性原则答案:ABCD3. 公共政策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A. 资源不足B. 信息不对称C. 执行者能力不足D. 政策目标不明确答案:ABCD4.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包括:A. 成本效益分析B. 目标达成程度分析C. 政策影响分析D. 政策过程分析答案:ABCD5. 公共政策调整的依据包括:A. 政策评估结果B. 社会环境变化C. 政策目标变化D. 政策执行效果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
简答题目录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
1.7.简述“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1.9.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1.10.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
2.1.公共政策的定义所提示的内涵有哪几点?2.2.简述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
2.3.简述政策实践的重要性。
2.4.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2.5.简述公共性如何内含于公共政策。
2.6.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可以分为哪几类?3.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3.2.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3.3.简述政策支持系统中的政策咨询系统与政策监控系统。
3.4.简述政策系统一般环境中的政治法治环境。
3.5.简述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
3.6.简述决策体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
3.7.简述首长制的优缺点。
3.8.简述加拿大学者莱斯利·雅各布在《民主视野》一书中总结的关于公共利益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3.9.简述大众传播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1.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4.2.简述机构一制度模型。
4.3.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4.4.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精英理论的梳理,概括总结出的一组命题是什么?4.5.简述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原因。
4.6.简述如何实现决策的民主、科学化。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5.2.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
5.3.简述假设分析法的特征。
5.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的七个步骤。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目标的分类。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调整。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②超前性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
从其对社会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
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
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连接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2)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政策的超前性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3)层次性。
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还有主次之分(4)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5)合法性。
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不能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导向功能。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的负导向作用(2)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3)分配功能。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
3、哪些人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1)政策问题。
(2)政策目标。
(3)政策方案。
(4)。
模型。
(5)资源。
(6)评价标准。
(7)效果。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公共社会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
(3)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作出的选择行为。
(4)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答:(1)特点:①阶级性。
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②目标性。
③强制性。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
(2)功能:第一,分配社会资源。
第二,规范社会行为。
第三,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促进社会发展。
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调控、分配功能?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4.戴维·伊斯顿关于公共政策的含义?答: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所谓“价值”就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财富、技能、知识、安全、声望等。
“权威性分配”是指政治系统经由政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成员;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这样的社会公共权威,其分配的影响力则是权威性的,即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学简答和论述题公共政策学简答和论述题公共政策学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一、简答题(也可出选择或论述,注意有些题目的问法不一样,但是答案是一样的)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作用(一)含义: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二)作用:(1)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2)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3)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2、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或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1)作为辅助决策的咨询机构,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为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信息、集中意见并进行表达的系统功能(2)作为政策学知识的应用者和创造者,提供新的观念、理念和方法,探寻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决策者的思想与知识更新(3)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实践的信息,并从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改进政策的实施程序和工具,起着一种诊断社会机能和运行状态的作用(4)作为人才成长、储备机构,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5)作为思想和知识传播机构,政策研究组织通过传播其思想和观点,对公众进行政策教育,使大众对公共政策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
3、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4、公共政策下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如何按照程序作出研究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5、简述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一)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二)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1)内容分析法(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6、简述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劲:(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7、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 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调整。
(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②超前性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
从其对社会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
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
①决策者不必企图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其只要着重于那些与现存政策只具有渐进性的差异者就可以了。
②决策者只要考虑几个有限的政策方案就行。
③决策者对每个方案,只评估几个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而已。
④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一直在重新的界定。
渐进主义斟酌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调适,其结果使得问题较易处理。
⑤社会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透过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永无休止地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指正。
⑥渐进决策是补救性的,其适应于减轻现行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但较少着重于将来社会目标的增进。
5、传统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成就与局限:(1)过程模型的主要贡献首先,过程模型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
其次,过程模型带来了众多关于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第三,过程模型为全面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运用于实践之中。
第四,对于政策过程的强调,使研究不再严格地依附政治科学中逐渐增多的公共行政和制度的研究,以及在经济学偏好中的准市场研究。
(2)对过程模型的主要批评第一,“阶段模型并非真正是一个因果关系模型”,也就是说,它并不适合预测,或者甚至指示一个阶段怎样导致另一个阶段。
第二,“ 段模型并没有假提供一个明确的基” ,因此,它不适于、改善和虚构。
第三,“ 段法会受条文主和自上而下关注等困”。
第四,“启法的段在构建一系列的段存在描述不的”。
第五,“ 段法不适当地将政策周期的分析元。
” 句,它忽了政府关系系的概念。
6、公共政策系模型的基本内容与价:( 1)基本内容:伊斯,政治系的政治决定源于境的要求与支持,而公共政策的制定正是政治系要求和支持的反。
公共政策作用于境,而境又会政治系提出新的要求与支持,政治系必此作出反。
⋯⋯因此,公共政策上就是政治系与其境中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反映。
同,公共政策制定系与境的作用,是一个互影响的程,在两者的循中生公共政策。
(2)价:极价:1)了公共政策程各个的相互作用。
2)了境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
3)了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程。
系模型受到的批:1)伊斯于政治系的理概括,看成是政治系运作方式的准确描述是的。
2)它程和决策黑箱的重要性,但是与要求和支持的尽分析相比,程的关注相少。
3)系尤其是在黑箱中程生的方式,可能本身就是政治行的目的。
7、公共政策方案划的基本原:公共政策制定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p116-120(1)目性原:(2)明确性原:(3)筹兼原:(4)预测原则:(5)评估原则:(6)合法性原则 :(7)集体决策原则 :(8)连续性原则 :(9)信息原则 :(10)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11)可行性原则 :(12)择优原则 :8、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的影响:p70(1)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要素是指制定与实施某一项具体政策时,可能面对的和能够加以利用的总的经济状态。
它包括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与运行状态,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总和。
(2)社会经济状况或发展水平是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依据。
政府要想制订出合理的政策方案,并使它取得预期效果,首要的和根本的原则是从本国或本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
任何超越或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经济环境因素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第二,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第三,经济环境会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向;第四,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依据。
9、当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性因素:巴拉克和巴拉兹将扼阻性决策定义为:“当意图改变既得利益者之分配,以及社群中之特权者时,可能在手段尚未提出之前即遭受阻碍或被隐藏,或是在进入相关决策过程之前加以封杀,甚至在上述方法皆失败时,可以在政策过程之决策执行阶段加以破坏。
”—— James P lester, Joseph Stewart. JR. 《公共政策——演进研究途径》当前我国政策执行阻滞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第一,敷衍性执行政策。
第二,曲解性执行政策。
第三,附加性执行政策。
第四,替换性执行政策。
第五,截留性执行政策。
当前我国政策执行中导致政策执行阻滞的原因也是多重的:第一,政策本身的原因:(1)政策缺乏科学性( 2)政策缺乏稳定性( 3)政策缺乏公平性第二,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1)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驱动( 2)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不高(3)政策执行机构的不合理化。
第三,政策环境的原因:(1)政策执行资源不足(2)政策执行对象的负面影响(3)政策监控机制的不健全。
解决政策执行阻滞问题的几点对策: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第二,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第三,完善政策执行的管理体制第四,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第五,优化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10、公共政策议程设定中的多元流分析模型(金登):金登认为,一项政策议题的设定是问题流(problem strem )、政策流( policy strem )、以及政治流( political strem)汇集的产物,只有当这三者汇合,并借助于政策企业家(policy entrepreneurs)的运作,政策之窗( policy window)才会打开。
金登多源流分析理论的建构是建立在阶段式政策模式基础上的, 尽管金登的理论是以“垃圾桶模式” 为蓝本 , 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否定政策的多阶段, 而是将主要的分析集中在问题界定、议程提出以及方案选择这三个阶段上。
金登在对政策议程进行分析时提出, 问题的界定与政策议程的建立都是在民主政府的前提下完成的。
多源流分析的另一个前提就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大多数政策, 并不是由政府组织和计划 , 而是由公共政策的子系统来完成 , 这个子系统是由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甚至个人组成的多元集合。
金登的政策议程的多源流分析理论在很多地方值得称道。
首先,他非常重视偶发因素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其次,他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拓展细化了政策过程中的行动主体的范围, 他不仅包括当选官员、任命官员、利益集团、研究机构和大众媒体, 而且还有总统和国会的办事人员、竞选者、政党和公共舆论。
最后 , 多源流分析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性。
当然 , 多源流分析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 而且这些问题多与其最具特色的分析有关。
首先 , 多源流分析对政策缺乏预测。
其次 , 政策议程设定过程中的模糊性既是其理论的一大特色 , 也成为其他政策学者们批判的一个焦点。
再次 , 多源流分析中问题、政策以及政治溪流的彼此独立也值得怀疑。
金登的政策理论不仅适应于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及政治体制 , 而且对中国的政策制定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 , 在对偶然性事件或者突发性事件的态度上, 政府可以更为开明。
其次 ,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 多元的政策参与既有利于群策群力从而保证政策的合理性 , 同时也有利于政策各方利益的均衡与妥协 , 保证政策为各方所接受从而提升政策的合法性。
再次 , 要重视政策的“软化”过程。
最后 ,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平衡政策被采纳的各种标准。
11、新闻媒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政策问题提出阶段:大众传媒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在引起公众关注的同时,也促使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制定阶段:媒体促使公众议程走进政府议程。
政策决策执行阶段:大众传媒为决策执行创造良好的舆论支持,舆论是传媒影响决策的途径,也是决策者利用传媒的重要原因。
此外,决策者还可以使用媒体对基层组织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12、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p184①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现实中由于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变动性以及政策制定者的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政策目标常常难以明确,因而也很难测定。
②公共政策影响的广泛性:在所有影响之中,有些因素难以测定,甚至是根本无法测定的,同时各种影响因素也难以用同一个计量标准来进行衡量,这就给政策评估带来了障碍。
③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性和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性: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性,是指投入到不同公共政策的资源彼此纠结在一起,分不清某项资源的支出究竟是属于哪一项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性,就是指不同的政策系统基于各自的权责或利益,对相同或相似的政策问题都制定并实施政策,造成各项相关的政策同时作用于某一政策对象。
④政策对象的抵制:政策运行的各有关人员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而阻挠或反对政策评估的进行。
13、广博理性模型基本观点及其评价:( 1)基本观点:在选择政策时,决策者必须做到:1)知道社会上所有的价值取向及其各自分量;2)知道所有可行的政策选择;3)知道每一项政策选择产生的社会后果;4)对每一项政策选择计算成本受益比;5)选择最有效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