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全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化指标及公式

最全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化指标及公式

最全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化指标及公式
最全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化指标及公式

最全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化指标及公式

一,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与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相关之量化指标,并尝试以学者专家之建议筛选出重要量化指标,以作为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时,衡量其管理效能之参考.由於每个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故欲建立一般性之量化指标为各企业所通用,有其相当的困难度,所以应先探求影响各项量化指标之因素,以能有效的将不同组织予以分类0组,并研究出各个0组在不同量化指标上之需求.

在研究方法上,拟先采取文件分析法,将现有之相关量化指标资料予以搜集汇编,分析出对企业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效能量化指标.再运用专家问卷之德尔菲(Delphi)方法,探究对其组织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之量化指标,以能选择并发展出该量化指标,并据此发展出量表.当然欲建立精准且广泛应用之常模,仍有待未来长期与大规模之调查研究,本研究期望能踏出第一步,建立适当的研究模式,以作为未来研究之基础.

本研究之预期成果包括:

汇集并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之量化指标.

建立调查研究所需之有效量表.

探求影响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指标之可能因素.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指标

Abstract

The norms for effectiveness indice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very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s in checking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have various patterns driving out different effectiveness indices. In order to build the norms of effectiveness indices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inding the important effectiveness indices is very important.

In research methods, it will use document analysis, Delphi, and layers of random sampling to analyze major and important effectiveness indices, construct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After complete this research, three expected result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To collect and develop the major effectiveness indice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nstructing effective inventory to collect the data of effectiveness indice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inding the influent factors for the effectiveness indice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Key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dices

二,缘由与目的

由於时代的变迁,企业的竞争优势除了依靠土地,资金与设备等有形资产外,更必须仰赖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员工,因此,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议题也愈来愈显重要,企业也唯有充分运用「人」所创造出来的无形资产,才能有效地增加组织绩效,提升企业本身之竞争力(Huselid,Jackson和Schuler,1997; Kleiman,1997;张火灿,民87;吴秉恩,民88;李元墩,民89).

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重要性已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实务界方面,企业在管理上纷纷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技术与原则;而学术界方面,国内外学者亦发表许多研究证实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对组织效能有显著且正向影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重要性不言可喻(Gerhart和Milkovich,1990;Terpstra和Rozell,1993; Delery和Doty,1996; Huselid,Jackson和Schuler,1997; Ngo,Turban,Lau和Lui,1998;Becker,Huselid和Ulrich,2001;林淑姬,民81;王丽云,民84;黄同圳和许宏明,民85;陈哲彦,民86;黄家齐和顾萱萱,民88;张静琪,民89;杨香容,民90;林首毅,民91;周淑仪,民92).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事部门只能扮演被动服从的角色,满足,达成主管交派给予的任何任务;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除处理员工的任用,绩效评估,薪酬,人力资源发展等事项外,进而参与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使其功能由次要的,消极的角色,跃升至高层的积极的角色(张火灿,民87).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即藉由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运作,配合企业的竞争策略,使得组织能在运用人力资源方面获得效率最大化,进而促使企业绩效提升(黄英忠,民84).

因此,企业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首先必须先了解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否有其成效性,所

以如何透过一套机制使管理者明确地掌握组织成员及各种人事活动的绩效高低,变得十分重要.在这方面,陈明裕(民90)认为可以透过绩效评估的方式来掌握员工工作成果与工作基准之差距,以便对低於基准者提出改善对策,对高於基准者提出奖励方案,藉此作为员工升迁,调薪,异动,奖励,调派,解雇,派训等人事决策之依据.另外,Hitt(1979)指出良好的绩效评估标准必须符合下列七项条件(吕传吉,民90):

标准应以组织的目的和目标为基准;

标准应能允许组织具有在不同环境下执行不同功能和营运的比较研究;

标准除了包括生产性的范围外,也应包括其他相关的范围;

标准应包括正面和负面;

决定标准的方法必须包括决定正确权数的步骤,以及它们对组织效率的关系;

决定标准的方法必须是用不同的分析层次;

所求出的标准必须符合组织的独特性.

近几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估机制的研究上,亦有许多学者专家提出相关之评估准则与标准,如Huselid,Jackson和Schuler(1997)提出包含技术性与策略性两构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估制度;邱桂珍(民85)以工作时间管理,员工生涯管理,薪资成本及劳工保险制度等十八项指标作为人力资源绩效的衡量指标;刘明奎(民85)整合国内外学者专家的人力资源绩效指标,发展出人力资源规划,任用,绩效评估,薪酬,教育训练与劳资关系六个构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衡量指标.然而,在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衡量上,大都是采用定性指标来加以评估,此种方式容易因填答者个人主观意识而造成偏误,且在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之相关量化指标上,发现虽然学者及专家对量化指标的看法有其一致性,在实务应用上相对重要之指标亦有相当程度的共识,惟完整性之量化指标研究较为缺乏,且各指标的名称亦有混淆的现象,现有指标的完整性与实用性到底如何亦不很清楚.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完整且具效用性的评估准则或机制,方能有效且适切性地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所产生的效能.

因为在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有定性指标的评估偏误及计量指标的缺乏完整.因此,本研究旨在搜集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指标之文献,分析汇整现存量化衡量指标,并以现今企业需求为前提,提

出适合时代潮流且具代表性及完整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量化指标,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藉由文件分析方式,汇整现有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之量化指标.

应用德尔菲技术,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之重要量化指标.

发展,修订符合现今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量化指标,并统一指标名称与重新清楚定义.

三,相关文献之文件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之定义与构面

由於企业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愈来愈重视,且渐渐将人力资源的性质从以往的消费性项目,转视为有价值的资产.所以,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已不再是过去被动,听命行事的传统人事行政工作,而是参与企业策略的重要角色及提供专业知识的服务者.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定义如下:

Beer,Spector,Lawrenece,Miles和Walto(1985)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乃是所有会影响组织与员工关系本质的管理决策行为,而人力资源管理和外在环境间是互相联结,影响的,进而形成一个开放性系统,依次可分为四种不同的政策领域:人力资源流动(Human Resource Flow),工作系统(Work System),报偿系统(Reward System)及员工影响(Employee Influence).

Dessler(1994)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执行与员工或相关人事管理工作中所必需具备的观念与技术.Milkovich和Boudreau(1994)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有关影响员工与组织效能间劳工关系的一连串整合性决策(integrated decisions).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是以组织整体为考量点,要求组织内部之决策必需具备一致性.黄英忠(民84)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的价值理念为中心,来探讨人与人,人与事的群体互助关系,并及於群体所创造的组织与制度等多边关系,透过有效的模式,使其对於组织整体的创造力发挥有所挹注,以求得丰蕴的人类社会.

张火灿(民87)亦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主要为「人」,但其影响的层面却是整个「组织」,而其功能也随组织的扩展而日显重要.简言之,人力资源管理即藉由遴选人才,培育人才,运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等方式,来达成提高生产力,提升工作生活品质及符合法规要求之目的.吴秉恩(民88)将人力资源管理视为工作组织中价值活动之一,旨在运用「计划,执行与考核」的管理程序於人力活动中,将人力供应发挥至「适时适地,适值适量与适才适所」的效果,以达到提升组织成员现有工作绩效及未来发

展潜力,进而强化组织的核心竞争优势.Noe(2001)觉得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员工行为,态度与绩效之政策,活动措施或系统,而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必须在影响整体组织绩效最大的策略前提下进行,才能创造最大效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构面上,国内外学者对其涵括项目与分类,有不同的见解,分别说明如下:

Tichy,Fombrun和Devanna(1982)则认为著重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构面有下列三点,分别为:

人员任用:包含甄选,升迁,配置,促使组织内工作与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能互相配合;

酬偿制度:各种形式(有形与无形)的酬偿;

训练与发展:工作技能发展,生涯规划,接班人计画等.

Cascio(1995)於「Managing Human Resources」书中,提出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分为四个构面来探讨,分别为:

人力配置(Staffing):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募,测验,面谈,体检,绩效评估,员工背景调查;

维持(Retention):薪资制度,津贴制度,员工关系,安全,健康,员工服务;

开发(Development):绩效评估系统之发展,士气调查鼓励,技术训练,组织发展,生涯规划,个别辅导,人力资源研发;

调节(Adjustment):抱怨处理,离职服务,退休辅导.

Delery和Doty(1996)经由整理过去学者的相关研究后,将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分成七种主要项目,分别为:

内部生涯机会:是否使用内部劳动市场及有无内部生涯机会;

训练系统:接受正式训练机会,训练量的多寡;

绩效评估:采用行为或结果为评估基础;

利润分享计画:薪酬是否与组织绩效互相连结;

工作保障:员工权利保障的程度;

发言机制:有无良好的申诉系统及正式,非正式的参与决策机会;

工作定义:组织是否有具体的工作说明与责任划分,工作内容是否明确.

黄英忠(民86)综合许多学者的意见与看法,於其著作「人力资源管理」中,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务分为四个体系,各体系分别为:

人力确保管理:人力规划,工作研究,任用管理;

人力开发管理:教育训练,绩效考核,人力异动,前程发展;

人力报偿管理:薪资管理,福利措施,劳动条件制定;

人力维持管理:人际关系,劳资关系,纪律管理,离职管理.

Noe等学者(2001)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可分为四项主要的架构,分别为:

人力资源环境:企业目标,法律规范,工作设计;

人力资源获得与筹画:人力资源规划,招募甄选,训练;

评鉴与发展:绩效衡量,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关系;

薪酬:奖酬,福利.

综合各学者观点,人力资源管理即是应用选才,育才,用才与留才四项活动,并配合策略来增加工作绩效,以提升组织於产业界之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之指标与范畴

「效能(effectiveness)」乃指达成目标的程度(Hitt,Middlemist和Mathis,1986;吴清山,民81;Robbins,1994),与效率(efficiency)的意义不同,效率强调在输入(input)与产出(output)的关系(Robbins,1994),按照韦氏大字典对效能的定义是「达成所要或目标的效果」(引自苏国桢,民89),故效能的定义在於达成所欲目标或计画目标的程度,至於是以较少或较多资源的投入(即效率)而达成目标,并不是效能所界定的范畴.

因此,本研究配合人力资源管理之定义与构面,汇整国内外相关绩效指标之文献描述如下.以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方面为主:

Phillips(1988)将产业划分为八大类,并从中抽取七十一家公司为样本,以「人力资源效率指数」(Human Resource Effectiveness Index HREI)为衡量工具,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代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六个比率:(1)人力资源总成本0营业费用总额;(2)总薪资成本0营业费用总额;(3)总福利成本0营业费用总额;(4)训练发展费用0总员工人数;(5)缺勤率;(6)离职率. Huselid,Jackson和Schuler(1997)以机构化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Human

人力资源部绩效考核指标量化实施方案

人力资源部绩效考核指标量化实施方案1 人力资源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化实施方案

姓名出勤 迟到事假病假旷工岗位招聘专员 奖惩 事项 加分事项减分事项 序号量化考核指标权重评分标准数据来源得分 1 招聘渠道开拓数量15% 每少1项,减____分人力资源部 2 招聘计划完成率30% 低于目标值____%,减____分人力资源部 3 招聘空缺职位平均时间15% 高出目标值___天,减____分人力资源部 4 人员适岗率15% 低于目标值____%,减____分 用人部门 人力资源部 5 试用期合格率15% 低于目标值____%,减____分 用人部门 人力资源部 6 招聘费用10% 高出预算____%,减____分 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考核得分 被考核人签字:日期:考核人签字:日期: 岗位名称:招聘专员 所属部门:人力资源部直接上级:人力资源主管目标1:收集相关信息,开拓招聘渠道 岗位基本信息岗位工作目标 岗位目标分解 目标2:按时完成招聘任务,提高招聘效率 目标3:提高招聘质量,确保人员适岗 目标4:把招聘费用控制在预算内

姓名出勤 迟到事假病假旷工岗位培训专员 奖惩 事项 加分事项减分事项 序号量化考核指标权重评分标准数据来源得分 1 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提交及时率 10% 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减____分 /次 人力资源部 2 培训计划完成率30% 低于目标值____%,减____分人力资源部 3 培训参与率15% 低于目标值____%,减____分人力资源部相关部门 4 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提交及时率 10% 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减____分 /次 人力资源部 5 员工培训档案 归档率 15% 低于目标值____%,减____分人力资源部 6 员工投诉次数10% 每发生1次投诉,减____分人力资源部 7 培训费用10% 高于预算____%,减____分 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考核得分 被考核人签字:日期:考核人签字:日期: 岗位名称:培训专员 所属部门:人力资源部直接上级:人力资源主管目标1:及时调研培训需求,进行培训分析 岗位基本信息岗位工作目标 岗位目标分解 目标2:按时完成培训计划 目标3:合理组织培训,控制培训费用 目标4:整理培训资料,及时归档相关文件

人力资源基本公式

1.人事费用率 概念: 人事费用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 出关系。人事费用率是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之一。它的主要含义: 1)说明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例; 2)说明从业人员报酬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 3)说明从业人员人均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对比关系; 4)可以方便地用于国际比较。 计算公式: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100% (报告期:年/季/月) 2.人工成本 概念: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人工成本的构成: 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3.人均人工成本 概念: 人均人工成本表示用人单位雇用一名职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费用水平。这一指标可以用于一个企业,也可以用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工成本水平。即行业平均人工成本 或社会平均人工成本。 计算公式: 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 /平均在职人数(报告期:年/季/月) 4.人工成本含量 概念: 反映劳动效率状况,是企业、行业、国家间商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主要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其中价格的竞争主要是成本费用的竞争。而成本费用的竞争 又主要是人工成本的竞争。 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总成本(报告期:年/季/月)

人力资源量化分析

人力资源量化分析 -支持人力资源战略转型与科学规划的坚强后盾 摘要:在全球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企业的持久核心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的竞争。如何将人力资源从成本转变为资本,如何开发、保持并传承企业优势人力资源,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转型和科学进行人力资源规划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对于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传统的定性分析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越来越少,而人力资源的量化分析将用铁证如山般的事实数据来作为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坚强后盾,推动人力资源的角色转变,为企业开发优势的人力资本,创造更大的价值。本文基于此,从人力资源的业务指标、运营指标和金额侧分析指标三个角度构建量化模型,并运用模型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量化、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规划 当你问某一个企业负责人他企业有多少员工,可能他只能告诉你一个大概数。如果你进一步问他企业的人工成本、培训经费,也许他只能请你去问问人力资源经理了。令你更吃惊的是人力资源经理也不能准确的回答你的问题,只能敷衍地说去找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人。结果负责招聘、培训、薪酬的人哆哆嗦嗦,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只能说一些大概、估计、也许之类的数据。质问他们为什么?答案大体是人员变动太快,统计口径不一致,没有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统计量太大等等。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很多天天嚷着“以人为本”的企业,连自己的人才“家底”都不了解的时候,怎么去谈人力资源的规划?怎么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怎么去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正如部队打战,作为统帅,你要知道你手里有多少兵,有多少将,有多少可用之才。这些人员如何配备,如何才能充分利用人才提高战斗力。要随时掌握部队的人员变化,作战部队有多少,后勤部队有多少,人员是否配备合理。作为企业负责人,你首先要了解本企业员工的总数及变化情况,每个月人员的变动情况要及时通报。各部门的人员编制是否合理,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更加紧密的结合等。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也是一样,在制定战略和规划之前,我们需要有充足的准备,而且这些准备是有根有据,豪不动摇的。作为人力资源战略转型和科学规划的坚强后盾,人力资源的量化分析为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事实,而基于此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将更具准确性和说服力。

人力资源计算公式

(1)人力资源离职率 人力资源离职率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的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的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以公式表示: 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离职人数包括辞职、免职、解职人数,工资册上的平均人数是指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然后除以2。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之所以离职率常以月为单位,乃是由于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因素。 (2)人力资源新进率(EmploymentRate) 人力资源新进率是新进人员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用公式表示: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3)净人力资源流动率(Netlabor TurnoverRate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用公式表示: 净流动率=(补充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4)招聘成本的考核数值。公式是: 1、年人均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录用总人数(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 2、年人均有效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签约人数(不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其中“年招聘总投入”中应包含以下内容:1、直接招聘成本:(1)招聘会、广告、网络信息发布等用来传播招聘信息的媒体、场所使用费;(2)图片、文字等信息制作费;(3)付给猎头公司的中介费; (5)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6)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2.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7)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除以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8)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

人力资源工作的量化指标

人力资源工作的量化指标 招聘模块: 许多公司经常会草率地做出有关招聘的决定,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招聘一个新员工是十分昂贵的,稍不留神,许多“隐性成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到底“招聘”贵在哪?该怎样量化衡量“招聘”效果?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不得不提。 成本: 1、内部招聘成本=(内部广告成本+内部推荐奖金+内部差旅成本+内部重新安置成本+内部招聘人员成本)/内部雇佣人数 2、外部招聘成本=(外部广告成本+外部代理成本+外部推荐奖金+外部差旅成本+外部招聘人员成本)/外部聘用人数 解释:通过这两个公式,可以对“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这两种招聘方式进行比较,清楚了解每个选择的各自成本,为招聘决策提供依据。 3、面试成本=(面试总成本+面试管理总成本)/面试应聘者总数量 注:面试总成本=每小时标准成本*每次面试时间*面试数量 面试管理总成本=每小时标准劳动成本*每次面试时间*面试数量 解释:面试是招聘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此公式可以掌握平均每次面试所用的时间、人力及花费。 时间:1、职位空缺填补时间=收到招聘申请的日期-聘任书接受的日期 2、新员工工作开始时间=收到招聘申请的日期-新聘用员工开始工作的日期 3、平均面试时间=用于面试的总时间/面试总人数 解释:时间是对招聘进行衡量的最直观的指标,类似的统计公式还有很多,HR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选择你认为有意义的关键点进行记录,对整个招聘过程进行跟踪,及时把握招聘各环节的工作状况。 数量:1、发布职位聘用比率=雇佣人数/发布职位的数量 解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公式,HR可以在此基础上演变出许多衍生公式,比如,面试数量/收到的申请数、雇用人数/收到的申请数、推荐人数/雇用人数等,通过这些公式对招聘人员筛选标准的有效性进行考核,避免在招聘过程中投入不恰当的时间与人力。 质量:1、招聘质量=(新聘员工的平均工作表现分数+新聘员工中一年内被晋升的百分比+新聘员工中服务时间超过一年的百分比)/使用的参数数量 解释:每个公司衡量员工绩效表现的标准不同,所以HR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参数,在与历史数据的比较中评估招聘质量。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

人力资源分析图一、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评估 截止至10月31日止,公司拥有员工97人。以10月份员工数据作分析为基础。 1、员工学历结构 大多数员工文化层次较低,86%的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只要集中在生 产操作岗位,具本科学历者只有一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很薄弱。 2、男女比例 3、员工省籍分布 四川和重庆、广东、广西省籍员工占全厂员工比例65%,容易滋生小团体,产生不稳定因素; 4、员工年龄结构分布 18岁以下员工占6.18%,青少年用工易给公司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5、员工司龄情况 新老员工比例失衡。新员工占68%,对公司发展趋势、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公司简介不太了解,给团队建设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岗位配置与招聘管理 ◆无明确的工作或业务流程,导致组织结 构不明确,部门职责不清晰,岗位工 作任务不明晰。 无完整的岗位描述,导致人与岗不 匹配、岗位重置、人员效率低下。 无法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上,不是因岗设人,而是因人设岗。 人员配置不明确。因为没有对岗位 进行工作分析,无法确定工作性质、 复杂、难易程度,这样导致岗位人 数无法配置,招聘过程中相关人员 对招聘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不一 致、不统一。 招聘工作无规范化、制度化、流程 化,随机性和口头化现象严重。 招聘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从 市场招聘现状来看,求职者找不到 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才的现象特别严重。从我公司需求 方来看,公司市场知晓率较低,应 聘人员对公司及行业了解不足,公 司难以招到合适人才。 三、培训与开发 系统化、建立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和体系,明确在 培训各环节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要求。 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员工培训,包括 岗前培训、岗位技能、企业文化培训、拓展训练、 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等内容。 确定岗前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公司《员工手册》 要求和公司各种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行政人事部 组织安排岗前培训,用人部门协助进行专业性较 强的专业知识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业务要求规范和在职 人员情况,分批分阶段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主要 是内部培训。 把培训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员工培训积极 性。

合格HR必须知道的人力资源公式

合格HR必须知道的人力资源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最全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化指标及公式

最全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化指标及公式 一,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与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相关之量化指标,并尝试以学者专家之建议筛选出重要量化指标,以作为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时,衡量其管理效能之参考.由於每个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故欲建立一般性之量化指标为各企业所通用,有其相当的困难度,所以应先探求影响各项量化指标之因素,以能有效的将不同组织予以分类0组,并研究出各个0组在不同量化指标上之需求. 在研究方法上,拟先采取文件分析法,将现有之相关量化指标资料予以搜集汇编,分析出对企业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效能量化指标.再运用专家问卷之德尔菲(Delphi)方法,探究对其组织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之量化指标,以能选择并发展出该量化指标,并据此发展出量表.当然欲建立精准且广泛应用之常模,仍有待未来长期与大规模之调查研究,本研究期望能踏出第一步,建立适当的研究模式,以作为未来研究之基础. 本研究之预期成果包括: 汇集并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之量化指标. 建立调查研究所需之有效量表. 探求影响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指标之可能因素.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指标 Abstract The norms for effectiveness indice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very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s in checking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have various patterns driving out different effectiveness indices. In order to build the norms of effectiveness indices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inding the important effectiveness indices is very important.

人力资源基本公式

人力资源基本公式

1.人事费用率 概念: 人事费用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 产出关系。人事费用率是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之一。它的主要含义: 1)说明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例; 2)说明从业人员报酬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 3)说明从业人员人均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对比关系; 4)可以方便地用于国际比较。 计算公式: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100% (报告期:年/季/月) 2.人工成本 概念: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人工成本的构成: 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 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3.人均人工成本 概念: 人均人工成本表示用人单位雇用一名职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费用水平。这一指标可以用于一个企业,也可以用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工成本水平。即行业平均人工成 本或社会平均人工成本。 计算公式: 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 /平均在职人数(报告期:年/季/月) 4.人工成本含量 概念:

反映劳动效率状况,是企业、行业、国家间商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主要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其中价格的竞争主要是成本费用的竞争。而成本费用的竞 争又主要是人工成本的竞争。 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总成本(报告期:年/季/月) 5.劳动分配率 概念: 劳动分配率指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 净产出关系的指标。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 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 计算公式: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 附加价值×100% (报告期:年/季/月) 6.人工成本利润率 概念: 反映人工成本占利润的比重,属于人工成本创利能力指标。人工成本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基本可以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环境的变动趋势。如果人工成本利润率下降就应分析其原因,如果 由于产品卖不出去,就应尽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如果是因为原材料涨价或人工成本过快增 长,就应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物耗成本或人工成本。 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利润率 = 利润总额 /人工成本×100% (报告期:年/季/月) 7.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 概念: 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是人事费用率的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人工成本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 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人事费用率的倒数 8.人工成本产出系数 概念: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的指标。 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附加价值/人工成本(报告期:年/季/月)

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指标.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 】

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指标 离职增加率=(本年度离职人数-上年度离职人数)十上年度离职人数X (7 )奖金率。 该指标用于测算奖金占工资总额的比率,具体的合理水平应当视具体行业和具体企业而论。 计算公式如下: 奖金率=奖金总额十工资总额X 100 % (8 )福利费与销售额比率。 该指标表示福利费与销售额的对比情况, 用以判断福利水平是否恰当, 具体的合理水平视具 体企业而论。计算公式如下: 福利费与销售额比率=当年福利费总额十当年销售总额X (9) 平均工资。 该指标用于评价企业工资水平高低,具体的合理水平视企业成本而定。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工资=工资总额十员工总人数 (10) 人均管理费。 该指标用于评价管理费水平,指标越小越好。计算公式如下: 人均管理费=当年管理费用总额十当年员工总人数 ( 11)出勤率。 该指标反映员工出勤情况好坏,指标应在 85%以上才基本正常。计算公式如下: (1) 员工比率。 该指标用于测验员工结构状况, 通常是非生产人越少越好,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计算公式如 下: 员工比率=非生产人员十生产人员X (2) 员工增加率。 该指标用于测验每年员工增加情况, 算公式如下: 员工增加率=(本年度员工数—上年度员工数)十上年度员工数X (3) 工资增加率。 该指标用于测算工资增长情况,应略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计算公式如下: 工资增加率=(本年度平均工资-上年度平均工资)十上年度平均工资X (4) 加班工资率。 该指标用于测算加班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率,具体的合理比率视情况而定。计算公式如下: 加班工资率=加班工资总额十工资总额X (5 )离职率。 该指标用于测算离职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离职率=当年离职人数十员工总人数X (6)离职增加率。 该指标表示离职人员增加情况,不宜超过 100% 该比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视发展情况而定。 100 % 该指标不宜超过 100% 100% 100% 10 %。计算公式如下: 10%。计算公式如下: 该计 100% 100%

人力资源量化工具

需求比率: RER=M TR NR / RER :招聘需求比率 NR :一个月中新增加的招聘需求数 TR/M :月初的总招聘需求数 单位招聘成本: CPH=H NC RC RE TC RB AF AC ++++++ AC :广告成本 AF :代理成本 RB :推荐奖金 TC :差旅成本 RE :异地安置 RC :招聘人员成本 NC :主动提供的无成本简历,无费用招聘 单位雇用渠道成本; SCPH=H NC RB AF AC +++ 对于校园招聘或全国招聘活动: SCPH=H MT ST RE TC RB AF AC ) (+++++ ST :招聘时间 MT :管理人员时间 时间成本: CTI=I MT ST + I:面试应聘者总数量 单位招聘渠道成本(每次面试): SCPH=H NC RB AF AC CTI ++++ 签约奖金参数: SBF=HS SBC SBC :签约奖金成本 HS :接受该奖金的人数 反应时间: RT=RD-RR

RD :推荐第一个合格的应聘者进行面试的日期 RR :收到招聘申请的日期 职位空缺填补时间: TTF=RR-OD OD :聘任书接受日期 工作开始时间: TTS=RR-SD SD :新聘用的员工开始工作的日期 推荐参数: RF=O R R :被推荐参加用人部门经理面试的应聘者数量 O :职位公开的数量 职位发布反应比率: JPR=PJ A A :得到回应的职位发布的数量 PJ :发布的职位空缺数量 发布职位聘用比率: JPH=JP H H :雇用内部应聘者的数量 JP :发布职位的数量 内部聘用比率: IHR=H IA IHR :内部填补空缺职位的百分比 IA;空缺职位被内部应聘者填补的数量 H :总聘用人数 职业路径比率:晋升和工作调动 CPR/P=T P P +或CPR/T=T P T + CPR/P :职业路径比率/晋升 CPR/T :职业路径比率/工作调动 面试时间: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指标库

一、人力资本能力 1.人员数量指标 【定义】是指反映报告期内人员总量的指标。 1.1 期初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最初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初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1.2期末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1.3统计期平均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 【公式】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备注】服务未满一年的按员工入职工作月份折算 1.4员工增长率 【定义】是指新增员工人数与原有企业员工人数的比例。 【公式】员工增长率=本期新增员工人数/上年同期员工人数*100% 【说明】员工增长率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将员工增长率与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结合起来,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均生产效率。 1.5新员工入职人数 【定义】是指现有员工人数减去原有企业员工人数。 【说明】该项指标可以帮助企业考虑是否需要对基础职位的设置进行调整。同时,还与培训需求有较大关联。 1.6新员工转正人数 【定义】是指获得转正的员工人数与新员工入职人数的比例。 【说明】对比新员工入职人数和新员工转正人数,可以看出员工招聘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对培训、薪酬、岗位设置等工作提供指导性数据。 2.员工人数流动指标 【定义】是指企业内部由于员工的各种离职与新进所发生的人力资源变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2.1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考察企业组织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报告期一般为一年 【公式】流动率=(一年期内流入人数+流出人数)÷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流入人数指调入和新进人数,流出人数指退休、内退、调出、辞职、辞退和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工作情绪,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若流动率过大,一般表明人事不稳定,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以及增加企业挑选,培训新进人员的成本。若流动率过小,又不利于企业的新陈代谢,保持企业的活力。但一般蓝领员工的流动率可以大一些,白领员工的流动率要小一些为好。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2.2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统计期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 【公式】净流动率= (补充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分析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时,可与离职率和新进率相比较。对于一个成长发展的企业,一般净人力资源流动率等于离职率;对于一个紧缩的企业,其净流动率等于新进率;而处于常态下的企业,其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新进率、离职率三者相同。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花名册 2.3人力资源离职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离职总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其中离职人员包括辞职、公司辞退、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终止合同)的所有人员。不包括内退和退休人员。 【公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辞职人数+辞退人数+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离职率常以月、季度为单位,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

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的量化管理

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的量化管理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的量化管理 当你问某企业负责人他企业有多少员工,可能他只能告诉你一个大概数。如果你进一步问他企业的人工成本、培训经费,也许他只毕业论文网能请你去问问人力资源经理了。令你更吃惊的是人力资源经理也不能准确的回答问题,只能敷衍地说去找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人。结果负责招聘、培训、薪酬的人也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只能说一些大概、估计、也许之类的数据。质问他们为什么?答案大体是人员变动太快,统计口径不一致,没有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统计量太大等等。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很多天天嚷着“以人为本”的企业,连自己的人才“家底”都不了解。某企业(以下简称A 企业)在人力资源的量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适合本企业的量化指标,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人力资源数据支持,探索出了一条人力资源量化管理的新思路。 人员总体及异动指标 正如部队打战,作为统帅,你要知道你手里有多少兵,有多少将,有多少可用之才。这些人员如何配备,如何才能充分利用人才提高战斗力。要随时掌握部队的人员变化,作

战部队有多少,后勤部队有多少,人员是否配备合理。作为企业负责人,你首先要了解本企业员工的总数及变化情况,每个月人员的变动情况要及时通报。各部门的人员编制是否合理,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更加紧密的结合。A 企业每个月都会由人力资源部对上个月的人员异动情况做一个总结并在月度工作会上进行汇报。 有了这张表,就如在作战地图上标注了各驻点部队的信息。总数是多少,各部门的人数目前是多少,与编制有多少偏差,为配合公司战略的实施,人员配备是否合适。每月新增与减少人数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表格中可以清晰的显示是那些部门增减了人员。针对这张表,各部门负责人可以发表意见,需要增加编制或人数可以当场提出需求,说明理由。没有异议的可以当场作出决策,不能达成共识的可以作为专题研究。 通过每个月总结人员异动的形式,可以让各部门负责人清楚的知晓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趋势以及与业务的匹配度。并且随时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避免了产生冗员,对新增加的人员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同时让人力资源部门以外的部门负责人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能对人力资源管理倾注更多的关注。 人工成本分析指标

人力资源的五大指标

人力资源的五大指标 2013-05-15 1、品质(Quality)类指标 N年以下员工自动离职率=N年以下员工自动离职人数÷员工总数×100% N是由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决定的,某500强企业希望新员工至少服务4年,N 就是4;某民营企业希望新员工至少工作2年以上,N就是2. 导向意义:设法把新员工(我们称之为新鲜血液)至少留住N年 2、成本(Cost)指标 人工费率=人工费用÷产值×100% 导向意义:研究加班效率(一般加班时间效率极低无人管)、研究间接人员比例3、交期(Delivery)指标 招聘工作周期=接到招聘申请到招到员工为止的时间 导向意义:研究确保人才的各种办法,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4、安全(Safety)指标 劳资纠纷次数=各种劳资纠纷(罢工、劳动仲裁等)的统计数字 导向意义: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做好离职或犯错员工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它。 5、员工积极性(Moral)指标 员工改善提案参与率=当月提案人数÷员工总人数×100% 导向意义:引导员工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仔细思考以上几个管理指标,我们可以发现,要想让管理指标持续向好,不动脑筋不想办法是做不到的。而且,这些管理指标的持续向好,对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实现以及员工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企业都有离职率这个指标,如果不问离职时间,那么这个数据往往有很大的欺骗性。设想一下,某企业老员工铁板一块(因为既得利益,不想离开!抑或因为二次谋职困难,不能离开),而新员工受现有文化或老员工的排斥,觉得没机会,来了就走。另一家企业,人员有序流动,老员工工作了数年之后觉得技能得到了足够提升,时机成熟可以另谋高就或者可以获得高得多的待遇,而新员工来了之后觉得有许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这样两家企业,即便有相近或相同的离职率,但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定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说,后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很成功,已经形成了一种人才辈出,人才有序流动的良好局面。丰田、理光等成功的企业都为自己能够不断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

人力资源量化分析

人力资源量化分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人力资源量化分析 -支持人力资源战略转型与科学规划的坚强后盾 摘要:在全球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企业的持久核心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的竞争。如何将人力资源从成本转变为资本,如何开发、保持并传承企业优势人力资源,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转型和科学进行人力资源规划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对于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传统的定性分析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越来越少,而人力资源的量化分析将用铁证如山般的事实数据来作为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坚强后盾,推动人力资源的角色转变,为企业开发优势的人力资本,创造更大的价值。本文基于此,从人力资源的业务指标、运营指标和金额侧分析指标三个角度构建量化模型,并运用模型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量化、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规划 当你问某一个企业负责人他企业有多少员工,可能他只能告诉你一个大概数。如果你进一步问他企业的人工成本、培训经费,也许他只能请你去问问人力资源经理了。令你更吃惊的是人力资源经理也不能准确的回答你的问题,只能敷衍地说去找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人。结果负责招聘、培训、薪酬的人哆哆嗦嗦,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只能说一些大概、估计、也许之类的数据。质问他们为什么答案大体是人员变动太快,统计口径不一致,没有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统计量太大等等。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很多天天嚷着“以人为本”的企业,连自己的人才“家底”都不了解的时候,怎么去谈人力资源的规划怎么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怎么去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正如部队打战,作为统帅,你要知道你手里有多少兵,有多少将,有多少可用之才。这些人员如何配备,如何才能充分利用人才提高战斗力。要随时掌握部队的人员变化,作战部队有多少,后勤部队有多少,人员是否配备合理。作为企业负责人,你首先要了解本企业员工的总数及变化情况,每个月人员的变动情况要及时通报。各部门的人员编制是否合理,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更加紧密的结合等。

人力资源计算公式方法大全 【最新】

人力资源计算公式方法大全 01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Netlabor TurnoverRate)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用公式表示: 净流动率=(补充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02 人力资源离职率 人力资源离职率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的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的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以公式表示: 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离职人数包括辞职、免职、解职人数,工资册上的平均人数是指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然后除以2。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

程度。之所以离职率常以月为单位,乃是由于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因素。 03 人力资源新进率(EmploymentRate) 人力资源新进率是新进人员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用公式表示: 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04 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05 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 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 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06 招聘成本的考核数值 1、年人均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录用总人数(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指标

XX 集团人力资源部 数据分析指标体系详解 人力资源评估中心 目 录 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 前言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1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2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说明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在现有人力资源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能力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效率目标。因此,在此前提下某某集团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人力资本能力层面、人力资源运作层面和人力资源效率层面。 人力资本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与人力资本能力相关的人力资源数量、学历、流动性、年龄、职称等方面的指标; 人力资源效率层指标 HR 运作能力层指标 人力资本能力指标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框架

人力资源运作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本运作流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考核评价——薪酬——劳动关系等反映各个环节运作能力的基本指标; 人力资源效率层面指标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效率指标,也是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效果反映。 一人力资本能力 1人员数量指标 【定义】是指反映报告期内人员总量的指标。 期初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最初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初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期末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统计期平均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 【公式】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 员工人数流动指标 【定义】是指企业内部由于员工的各种离职与新进所发生的人力资源变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考察企业组织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公式】流动率=(报告期内流入人数+流出人数)÷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人力资源分析图 一、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评估 截止至10月31日止,公司拥有员工97人。以10月份员工数据作分析为基础。 1、员工学历结构 大多数员工文化层次较低,86%的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只要集中在生 产操作岗位,具本科学历者只有一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很薄弱。 2、男女比例 3、员工省籍分布 四川和重庆、广东、广西省籍员工占全厂员工比例65%,容易滋生小团体,产生不稳定因素; 4、员工年龄结构分布 18岁以下员工占6.18%,青少年用工易给公司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5、员工司龄情况 新老员工比例失衡。新员工占68%,对公司发展趋势、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公司简介不太了解,给团队建设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岗位配置与招聘管理

◆无明确的工作或业务流程,导致组织 结构不明确,部门职责不清晰,岗 位工作任务不明晰。 无完整的岗位描述,导致人与岗不 匹配、岗位重置、人员效率低下。 无法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上,不是因岗设人,而是因人设 岗。 人员配置不明确。因为没有对岗位 进行工作分析,无法确定工作性 质、复杂、难易程度,这样导致岗 位人数无法配置,招聘过程中相关 人员对招聘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不 一致、不统一。 招聘工作无规范化、制度化、流程 化,随机性和口头化现象严重。 招聘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从 市场招聘现状来看,求职者找不到 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才的现象特别严重。从我公司需求 方来看,公司市场知晓率较低,应 聘人员对公司及行业了解不足,公 司难以招到合适人才。 三、培训与开发

人力资源计算公式最全汇总

人力资源计算公式最全汇总 01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就是补充人数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就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得人数。用公式表示: 净流动率=(补充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02 人力资源离职率 人力资源离职率就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得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得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以公式表示: 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0% 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预算员工人数×100% 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100% 离职人数包括辞职、免职、解职人数,工资册上得平均人数就是指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然后除以2。 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得稳定程度。之所以离职率常以月为单位, 乃就是由于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因素。

03 人力资源新进率 人力资源新进率就是新进人员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用公式表示: 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04 员工数量指标得统计 1、期末人数。就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就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得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与÷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与)÷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与)÷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与)÷4 05 员工人数变动指标得统计 1、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06 招聘成本得考核数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