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87.00 KB
- 文档页数:9
初中语文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案例综述——初中语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案例1. 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韵美、意象美和壮阔自然的意境美。
2. 评析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会诗歌诗中有画、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 知人论世,体会王维人生及诗歌情感变化。
(二)教学目标反思1. 案例中的目标设置较为合理,但教师需注意——如何将目标知识点有序自然地落实于教学过程中。
2. 知人论世教学思考了解作者文字,走近作者内心,从而产生共鸣,这是诗歌整体解读探索的重要部分。
引导学生了解王维,教师先要熟知学情——八年级学生已学习王维的多首诗歌。
教师可引导学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了解了王维的少年才华,十七岁便得蒋仲舒“诗不深苦,情自蔼然,叙得真率,不用雕琢”的评价。
《送元二使安西》千古送别诗道出了故友间的深厚情谊,“足传当时而名后世。
" 《鹿柴》是其修禅领悟到的一种光明幽深的象征性境界。
《鸟鸣涧》一动一静间,尽显王维的禅心禅趣,尽享风景的宁静幽美。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其隐居蓝天辋川,半官半隐。
诗中景情声色相映成趣,直至清幽高雅之境。
将以上作品对应王维少年成名,学成致仕,左迁边塞,归而参禅的经历。
学生既温故知新,又生动地理解了诗人生平,且不难意识到唯独还未学习王维仕途失意,被排挤出长安时期的作品。
而《使至塞上》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难点案例反复诵读,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变化。
(二)重难点教学思考教师可以在明确本诗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主要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不要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点,设计系统合理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框架和独特的解读能力。
三、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学及解读(一)颈联教学案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这首诗最值得称道的两句话,也是学生争论的焦点。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模式:1+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
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师:了解作者;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生: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3、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生:(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
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我们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5、请同学们把颈联的美画出来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刚才幻灯片中的问题活动4【讲授】展示提升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由排挤的抑郁到慷慨悲壮之情体现英雄本色“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在边疆的孤独和寂寞。
(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含蓄表达情感的手法。
2、难点(1)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的妙处。
(2)领悟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边塞的壮丽景色。
(2)提问学生对边塞诗的了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使至塞上》。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重点突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出使边塞的原因和心情。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语气和情感。
4、诗歌解读(1)逐句解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展现的景象。
5、重点赏析(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让学生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分析“直”和“圆”这两个字的妙处,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准。
探讨这两句诗所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
(2)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变化,从孤独寂寞到豁达开阔。
6、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边疆的所见所感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7、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
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使至塞上》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孤独、寂寞之情,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同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含蓄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关于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如沙漠、长城、烽火台等,让学生感受边塞的辽阔和荒凉。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与边塞有关的诗句或故事?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介绍王维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重点强调他在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方面的创作。
讲解《使至塞上》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察访军情。
途中,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边塞诗。
3、朗读诗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朗读错误。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4、诗歌解读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如“单车”“属国”“征蓬”“归雁”等。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像“征蓬”和“归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作者及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教师范读自由读男女pk读全班pk 教师读四、赏析诗句: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欲问边:出使目的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九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3. 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难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情感教育。
6. 作业布置(1)背诵《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诗文感悟的短文。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 与《使至塞上》相关的图片和背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3. 参考译文和解析,以便学生参考和理解。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辨析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分析。
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文注释,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和比喻。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分享个人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四、作业布置:(1)背诵《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边疆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对比教学:与其他描写边疆的诗作进行对比,突出《使至塞上》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古诗《使至塞上》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这首古诗。
2. 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了解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和背诵。
2. 分析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意义和理解。
2. 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讲解。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王维和《使至塞上》这首诗。
2.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步骤二:诗句学习(10分钟)1. 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步骤三:背诵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诗句的背诵练习。
2.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来加深记忆。
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分享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或者赏析文章。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这首古诗,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了解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进行测试或者作业检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或者赏析文章,可以包括对诗句的理解、对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以及对自己感受的描述。
2. 要求学生进行《使至塞上》的背诵练习,可以通过朗读和默写来加深记忆。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或者赏析文章的质量和背诵的熟练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
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不一样。
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篇一】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教案冯济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见闻写成了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成了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学生自读这首诗注意字的读音单车(dān)候骑(jì)..三、学生了解作者及诗作背景王维,字摩法,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
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开元25年(737年)春,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是被排挤出朝庭)。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四、学生再读这首诗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五、研读赏析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明确诗人经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过居延”,山高路远,像“征蓬”,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着难言的情感。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见到了侦察兵,可将官还在前线。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而诗歌却戛然而止。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诗人传神刻画了奇特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维《使至塞上》教案适用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王维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王维及其作品《使至塞上》。
2. 诗歌朗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使至塞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对《使至塞上》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一些与《使至塞上》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三、作业布置1. 背诵《使至塞上》。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诗歌主题的思考。
3. 收集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评价学生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认识。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一些与边塞风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中的景象。
2.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验诗中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中的某一主题或意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创意写作:教师引导学生以诗中的某一景象或情感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现代诗。
使至塞上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使至塞上》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王维在诗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体会其豁达的胸怀和爱国之情。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分析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相联系,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2、提问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关于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至塞上》。
简单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错误。
请个别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3、理解诗意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可以小组讨论或向教师请教。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单车”“属国”“征蓬”“归雁”等重点字词的含义。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全文;(2)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和平;(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诗句的背诵和默写。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2)诗人的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3)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内容,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课件、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使至塞上》,提问学生对“塞上”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翻译;(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分析(1)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
4.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探讨诗人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6. 课后作业(1)背诵《使至塞上》全文;(3)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王维的诗歌创作。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word 版 整理
潦河坡镇中学课时计划
八 年级 科目 语文
教学内容 使至塞上 主备人 简怡乐 课型 新
教学目的
1.理解并背诵诗歌,品味诗中的佳句。
2.结合具体内容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交流(3分钟) 1.你知道哪些边塞诗人? 2.你知道哪些边塞诗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 益)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二 学习目标(1分钟)
1.理解并背诵诗歌,品味诗中的佳句。
2.结合具体内容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初读 预习检测(5分钟)
导入语:
同学们,边塞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一朵瑰丽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
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号角。
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王维的《使至塞上》,继续感受边塞诗的魅力。
(可省去) 板书题目作者
装
订
区
域
1、了解作者(2分钟)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后世称其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2、熟诵诗歌(3分钟)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蓬(péng)塞 (sài)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骑(jì)燕(yān)
四再读自主探究理解诗意(8分钟)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
小组内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意。
(5分钟)
首联叙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颔联抒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学生代表诵读
注意易错字音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播放音频
齐读
熟背诗歌
第页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颈联绘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尾联叙事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遇到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2、概括诗歌主要内容(3分钟)
描绘了诗人出使塞上的途中所见和边陲大漠风光的壮阔雄奇。
五析读合作探究一(10分钟)
结合背景,抓住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历史背景:吐蕃发兵攻打唐朝的附属小国。
节度使崔希逸将军战胜吐蕃军。
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了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2分钟)
1、“征蓬”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这里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背景谈谈。
(4分钟)
“蓬草” 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诗人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慨,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的忧愤。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的颈联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word版整理
情? (4分钟)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一幅极其奇特壮观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景色。
•对祖国边塞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总结感情:(2分钟)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边塞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六品读合作提升二名句赏析(12分钟)
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赏析角度示例:
•一练字(大、孤、直、圆等)
•二写景(画面、构图、色彩等)
•三情感(情景结合等)
小组合作任选一角度赏析,紧扣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1分钟)
练字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哪些词你认为用得好?试选一个谈一谈。
(4分钟)
示例一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
“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
“孤”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意的心情。
第页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2、“诗中有画”,从图画美的角度赏析这一句。
(5分钟)
示例二构图美:
大漠烽烟长河夕阳——苍茫辽阔
线条美:
直烟曲河圆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青烟碧水红日——鲜艳优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极其奇特壮观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画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愧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1分钟)
七当堂检测(3、4号)(8分钟)
(一)本诗从题材上看是()诗,从内容上看是()诗。
本诗叙述了()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也流露出作者去国离乡的()和在朝中受到排挤后的()情绪。
(3分钟)•五言律边塞
•作者出使边塞
•奇美壮丽
•飘零之感失意(抑郁、忧愤等)
word版整理
(二)、理解默写(3分钟)
1、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透露内心感
情的句子是:
2、诗中与李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的
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诗中描写了塞外壮丽雄浑的风光,被后人称为“千
古壮观”名句的是:
八抽查清(3、4号)(课下进行)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诗人用“征蓬”“归雁”
比喻自己,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微难言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2、本诗的末尾写到的“燕然”,暗用一个什么典故?
有什么作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
诗句一则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
3、对比阅读《出塞》(3、4号选做)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页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着笔,把眼前边塞战争的失利与秦汉时期跟匈奴斗争的胜利联系起来,反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心情?
长期戍边不得回归的抱怨心情。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人们什么愿望?
希望有李广那样的飞将军来抵御外敌,安定边疆。
使至塞上王维
首联叙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颔联抒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颈联绘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叙事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word版整理
2、“诗中有画”
示例二构图美:
大漠烽烟
长河夕阳
——苍茫辽阔
线条美:
直烟曲河圆日
——层次丰富第页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word 版 整理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 反思 1、 亮点赏析:
2、 缺憾探析:
3、 整改措施:
说明:教学过程运用“双分五步教学”模式,必须体现当堂训练练习题,如果不够写时可附
页。
色彩美:
黄沙青烟碧水红日
——鲜艳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