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 格式:doc
- 大小:17.51 KB
- 文档页数:7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化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溶解度表和溶解度规律来描述和预测。
1.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形。
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一些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溶解度会减小。
2. 溶解度表:溶解度表是列出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的表格。
通过溶解度表可以了解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 溶解度规律:常见的溶解度规律有以下几种: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物质,称为热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称为冷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称为中性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无规律的物质,称为理想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降低都有明显变化的物质,称为非理想溶质。
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
溶解度还受到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5.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超过了饱和溶
液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处于不稳定状态,稍微的扰动就会使溶质析出。
6. 溶解度的单位:溶解度通常用摩尔溶解度(mol/L)或质量溶解度(g/L)来表示。
总结起来,化学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的性质。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溶液浓度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溶解度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解过程。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温度不同时可能减小;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应该为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温度不同时可能减小;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应该为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增大,如果改变温度溶液的质量就不变;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D2.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B、在室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为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B、在室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 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B说法正确;C、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故C说法正确;D、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 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D说法错误。
化学九年级溶解度知识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它是研究溶液中溶质溶解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溶解度相关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化学九年级中涉及的溶解度知识点。
一、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在热的条件下,溶质和溶剂的分子活动增强,相互作用力减弱,溶质更容易与溶剂发生相互作用而溶解。
2. 压力:固体溶解度受压力的影响较小,而气体溶解度受压力的影响较大。
常见的例子就是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当瓶子封闭时,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形成气泡;而当瓶子被打开时,压力降低,二氧化碳逸出,气泡消失。
3.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态:通常来说,溶质和溶剂的相态相同的情况下,溶解度较大。
例如,固体溶质通常在液态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当在一定温度下继续向溶剂中加入溶质,溶质不再溶解,溶液中含有最大溶质量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可以用单位体积溶液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质量来计量。
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剂可以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此时称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小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三、饱和溶液的稳定性饱和溶液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溶解度来判断。
当溶剂中溶质的质量小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时,可以继续向溶剂中加入溶质来制备饱和溶液;当溶剂中溶质的质量等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时,饱和溶液将保持稳定;而当溶剂中溶质的质量超过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时,多余的溶质无法溶解,会析出形成固体。
四、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通常在温度变化时发生改变,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来分析这种变化规律。
溶解度曲线通常以质量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曲线上的点表示相应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可以判断溶液的特性。
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时,曲线向上倾斜;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时,曲线向下倾斜;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始终保持不变时,曲线是水平的。
溶解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溶解度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溶剂中溶解物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强和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大多数固体在增加温度下其溶解度增大,但对有些固体的溶解度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2)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呈直接比例关系。
(3)溶剂种类:不同溶剂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3.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情况下,溶解度用溶质在100g水或g溶剂中的溶解量表示,单位是g/100g水或g/100g溶剂。
4.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溶解量随溶剂中溶质溶解比例的关系曲线。
二、溶液的稀释1. 稀释液的定义在化学中,稀释是指将一个浓度较高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减小的过程。
2. 稀释的原理添加溶剂到溶液中时,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从而使溶质分子的浓度减小。
3. 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稀释后的溶液浓度:c1v1=c2v2。
三、溶解的过程1. 溶解的过程溶解是指溶质和溶剂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散布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的过程。
2. 溶解的热效应(1)溶解吸热:当溶解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溶解过程即是吸热的过程。
(2)溶解放热:当溶解过程中释放了热量,溶解过程即是放热的过程。
四、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1. 离子的电解当离子型物质溶于水时,其分子将分解为离子,这个过程被称为电解。
2. 电解实验通过电解实验可以发现,在电解质的溶液中,会在电极上产生气体和发生化学反应。
3. 离子浓度变化(1)阳离子的浓度增加:阴极处发生还原反应。
(2)阴离子的浓度增加:阳极处发生氧化反应。
五、溶液的浓度1. 溶液的浓度定义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2. 溶液的浓度计算(1)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体积分数: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初三有关溶解度计算专题溶解度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S)/100g (理解记忆)溶解度(S)=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100g推论:溶质质量1 / 溶剂质量1=溶质质量2 / 溶剂质量2溶质质量1 / 溶液质量1=溶质质量2 / 溶液质量2溶剂质量1 / 溶液质量1=溶剂质量2/溶液质量2【典型例题精讲】1、20℃时,把5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
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31.6 g)2、20℃时,把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
求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34g)3、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6.4g)※4、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
则:(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84g,266g)(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247g)※5、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
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饱和(不饱和溶液)(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6、 t℃时,NaNO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 D )A. 溶液质量是230gB. 溶质质量是50gC. 溶剂质量是170gD. 溶质质量是45g解析:此时NaNO3饱和溶液中m(NaNO3)=45g,m(H2O)= 180g,m(溶液)=225g7、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 A )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判断8、现有500g20℃的A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5g)※9、t℃,将一定量A(不含结晶水)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蒸发水,然后冷却至t℃,已知三份溶液分别蒸发水10g、20g、30g,析出A依次为ag、bg、cg,则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B)A. c=a+bB. c=2b-aC. c=2a+bD. c=2a-b解析:由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因此在确定三者关系时应作如下理解:t℃时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3,由以上过程可知:c= a+2(b-a)=2b-a。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精讲【基础知识精讲】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S =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100g②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a.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b.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③溶解度曲线可表示的几种关系:a.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溶解度为多少)b.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c.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d.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压强为101KPa 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1)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2)基本计算公式:若设溶解度为S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 ,溶剂质量为B ,溶液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则有:100S =B A 即:S =BA×100g演变公式有:①C A =S S +100②C B =S+100100【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难点: 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重点、难点解析:(1)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②“在100g 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 ,但并不是100g 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不溶)粗略表示,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而溶解度是从定量的角度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两者的关系为:【难题巧解点拨】例1下列关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时,10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时,把10g氯化钠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100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g℃时,把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分析对溶解度的定义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100g溶剂里;③达到饱和状态.以上三点缺一不可.A选项没提是否达到饱和状态;B选项没提在100g水里;C选项没有指出一定的温度.正确的说法是D.答案 D例2如果用S表示某物质20℃时的溶解度,那么下列式子表示微溶的是( )A.S>10gB.S>C.1g<S<10gD.<S<1g分析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通常把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大于小于1g的,叫做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的,叫难溶物质.答案 D例3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填“大”或“小”).(2)当B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三种方法:①,②,③,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解析曲线交点处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采用降温方法.答:(1)t1;大.(2)①增加溶质B;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说明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应用如下:(1)给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2)给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3)给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5)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6)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任何一点都是不饱和溶液.例4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1)当温度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3)图中P点表示KNO3的溶液.(4)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解析理解溶解度曲线要掌握点的含义:溶解度曲线上的点都表示一定温度下(横坐标)的溶解度(纵坐标);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横坐标所示的温度下,二者具有相同的溶解度(纵坐值);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曲线下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答 (1)等于25℃; (2)小于25℃; (3)不饱和; (4)20g.【课本难题解答】填写下列空白(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来表示.(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极少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3)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分析本题目的在于巩固溶解度定义的内容,以及温度对固体、气体溶解度影响的几种情况.【命题趋势分析】本节课内容在中考中出现的几率很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①有关溶解度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概念解决一些问题.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利用溶解度曲线解答有关问题.③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以上三个内容常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典型热点考题】例1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溶解度概念中规定溶剂的量为100g,所以增加溶剂量不能改变溶解度.答案 D.例2下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2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40℃时,A、B、C的饱和溶液各ω克,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最少的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3)30℃时,a点处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变成30℃时的饱和溶液,每100g水需加溶质g.解析 (1)从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S A=S B>S C.40℃时A、B、C的饱和溶液各ω克,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最少的是B,没有晶体析出的是C.(3)如果是A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水必溶解54gA,现在100g水仅溶解了18gA,所以要使其变成30℃时的饱和溶液,需加入54-18=36gA物质.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gD.20℃时100g水里溶解了30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解析该题主要是考查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在A选项中缺少“一定的温度”这一要素.B 选项错在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绝对化了,事实上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大多数;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等.D选项虽然强调了温度这一要素,但并未指明是否达到了饱和状态.该题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既然有过剩溶质存在,说明溶液中溶解溶质已达到了最大量,该溶液必定是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所以答案应选C.例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2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B.20℃时,把20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克硝酸钾溶解在100gD.20℃时,把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解析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大小的物理量.在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g)来表示.如未指明溶剂,即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要抓住以下四个要素:①必须“在一定温度下”②“必须是100g溶剂”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必须以“g”为单位.所以正确答案应选D.【同步达纲练习】一、填空题,时溶解在水里达到时的气体体积.,随压强的增大而.3.理解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涵义,按题意要求填空.(1)溶解性通常是指把溶解在里的.溶解性的大小跟和里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种物质在同种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室温时,把固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粗略地描述为、、和;(2)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按溶解度概念要素填空:(3)室温时,固态溶质的溶解度与其溶解性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记忆,可用数轴表示:20℃时,固态物质溶解度的几个数据,将数轴粗略地分为4个区域,分别表示物质溶解性强弱:①为,②为,③为,④为.(4)在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时,则碳酸钙的溶解性为;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则硝酸钾的溶解性为.,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1℃时,b的溶解度为;t2℃时a的溶解度b的溶解度(填“小于”、“大于”或“等于”).6.依据图中给出的固体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物质的溶解度与相应温度的互查.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约为g;当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时,相对应溶液的温度为;(2)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说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0℃~20℃,在图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最大的是,变化最小的是;(4)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80℃时,所涉及的6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70℃时,溶解度相同的物质是.℃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它表示在60℃时,硝酸钾g溶解在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该溶液的质量为g.0℃,大气的压强为101kPa时,1mL水最多能溶解0.049mL氧气,则在该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是.9.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1)80℃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在℃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数值为g;(3)在温度℃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C>B>A;(4)M点表示在℃时,在g水中最多能溶解gA物质,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g;(5)将8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20℃,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6)把40gC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此时的温度是℃.10.下图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二、选择题1.打开汽水瓶,气体从瓶中逸出的原因是( )A.气体蒸发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随之减小2.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3.下图是A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情况属于30℃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是( )A.30℃时,5gB.50℃时,80g水中溶有的AC.30℃时,30g溶液中溶有的AD.30℃时,65g溶液中溶有15g的A4.现在有五种物质:①氢氧化钙;②氧气;③食盐;④二氧化碳气体;⑤硝酸钾,这五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5.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是( )A.改变温度B.增加溶质6.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该物质( )100g水中溶解的克数D.在相应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所溶解溶质的最多g数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时,下列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10g水中达饱和2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50g水中达饱和10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20℃时,将某物质的溶液蒸发60g水后,温度再降到20℃,析出溶质5g,再蒸发60g水,温度仍降到20℃,又析出溶质6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补充1g溶质B.将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补充6g溶质C.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gD.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硝酸钾B.氯化钠C.氯化铵℃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A物质;20℃时,8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B物质,则20℃时,A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A.A>BB.A<BC.A=B20℃时,A、B、C、D四种物质在下列四种情况下分别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其中最易溶于水的物质是( )gA溶于1mL水中1L水中13.g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时将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下列因素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15.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A.a点B.b点C.c点【素质优化训练】1.水中尽可能多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是( )A.高压、低温B.高压、高温C.低压、低温D.低压、高温2.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 )A.增加压强B.升高温度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正确理解是( )A.20℃时,100g溶液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B.20℃时,100g水中溶解36gNaCl,溶液达到饱和状态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36gNaClD.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C.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D.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溶液∶m溶质=4∶1溶液∶m溶质=5∶1溶剂∶m溶质=4∶1溶剂∶m溶质=5∶1℃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0g.现用50g水配制30℃的氯酸钾饱和溶液,需要氯酸钾的质量是( )A.15gB.10gC.5gD.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表示的意义是.8.在应用固体溶解度概念时,必须注意四点:①指明;②溶剂的质量一定是;③溶液必须是;④溶解度的单位是.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2)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3)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生活实际运用】NaCl易溶于水,一般可选择什么来贮藏NaCl?【知识验证实验】填表:20℃溶解度>10克10克~1克1克~<溶解性可溶实例NaCl KClO3Ca(OH)2CaCO3【知识探究学习】要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一般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强的方法.请分析原因,并举出实例.[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101千帕 20℃ 1体积饱和2.减小增大3.(1)溶质溶剂能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溶剂溶剂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一定温度下饱和 100g g(3)①难溶②微溶③可溶④易溶(4)难溶易溶4.增大不变减小减小大于6.①150g38℃②增大③硝酸铵氯化钠④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硝酸钾和硝酸钠100g210g9.①A>B>C ②40℃50g③<40℃④80℃100g100g200g⑤C ⑥80℃10.①A、B、C ②AC、B ③15g2g【素质优化训练】1.A2.CD3.BD4.D5.D6.C℃8.①温度②100g③饱和④g9.①t2②减小③A>B>C。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化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量,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质量来表示。
对于溶解度这个概念,同学们可能早就接触过了,而在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中涉及了一些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
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加深对溶解度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温度、压强和溶质浓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但对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来说,有些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是放热的。
压强对气体的溶解度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
而溶质的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一般来说溶质浓度增加,溶解度也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溶解度减小的情况。
2. 饱和溶解度与过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例。
饱和溶液有一个固定的溶质质量。
而过饱和溶液则指在同样温度下,溶质的质量超过了饱和溶液所允许的最大溶质质量。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可以通过加热、振动等外界条件来使其结晶。
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来确定溶液是否饱和。
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当质量分数等于饱和溶度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4.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所不同。
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称为正溶解度曲线。
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时,称为反溶解度曲线。
5. 溶解度的应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肥料中溶质的浓度来控制肥料的效果。
在医药生产中,了解药物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节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附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最大量溶质的性质。
1.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这是因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解过程中的熵变,从而促进溶解;(2)压力:对固体和液体溶质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气体溶质有很大影响。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3)溶剂类型:不同类型的溶剂对不同的溶质有不同的溶解度。
溶剂可以分为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倾向于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倾向于溶解非极性溶质。
2.饱和溶解度和过饱和溶解度:(1)饱和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溶解了最大量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情况。
当向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溶质时,溶质会沉淀出来,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状态;(2)过饱和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溶解了超过饱和溶解度的溶质。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稍微的扰动就会引发溶质的沉淀。
3.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曲线图:(1)溶解度曲线:用来表示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呈正相关,即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相应增加;(2)溶解度曲线图:以温度为横轴,溶解度为纵轴绘制的曲线图。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溶解度曲线图,用来分析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特性。
4.难溶盐溶解度的规律:(1)阳离子效应:在溶质为阳离子的情况下,随着阳离子的半径增大,溶解度增大;(2)阴离子效应:在溶质为阴离子的情况下,随着阴离子的电荷数目增多,溶解度减小;(3)其他因素:摩尔质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影响难溶盐的溶解度。
5.共沉淀和共沉淀反应:(1)共沉淀:在溶液中,两种或多种不溶于溶液中的物质共同沉淀,形成一个固体混合物的过程。
常见的共沉淀物有沉淀、胶体等;(2)共沉淀反应:导致共沉淀的反应称为共沉淀反应。
共沉淀反应往往涉及到溶质浓度、温度、pH值、还原剂等因素的改变。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2.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1)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相转化的。
(2)其次,要明确“某一溶质的”饱和还能溶解KNO 3,此时的溶液是NaCl 的饱的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1)一般规律:此转化条件适合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液(2)特殊情况(如氢氧化钙):极少数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溶液时,要升高温度;若把饱和溶液转化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地,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未溶解的溶质二、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里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的四个要(1)条件:一定温度。
因为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溶液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理解一定量的溶剂”。
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时,饱和溶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的饱和溶液,对KNO 3来说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了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化条件 的溶液,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此类物质转化成不饱和溶液,要降低温度。
少量原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该溶不饱和溶液。
或者在一定温度下,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的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固态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四个要点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互不能再溶解NaCl 的溶液,可能液了。
因此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溶解度一、溶解度的概念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
2. 溶解度通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质溶液的摩尔浓度表示。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 大多数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还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 溶剂的种类-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化学性质相仿的话,通常溶解度较大,反之溶解度较小。
3. 溶质的种类- 溶质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结晶度也会影响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4. 溶解度的动力学因素- 搅拌速度、溶解过程中的晶体碰撞等均会影响溶解度。
三、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的特点-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剂中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以结晶或沉淀的形式存在。
- 在饱和溶液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质的浓度是不变的,称之为饱和溶质的溶解度。
2. 饱和溶液的准则- 饱和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是确定的,可根据实验来确定。
- 饱和溶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溶质,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中总质量不变。
四、饱和溶液中的平衡1. 反溶质的沉淀平衡- 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溶度是稳定的,但溶质颗粒始终在与溶质溶解的过程相互平衡着。
2. 溶解和析出的平衡-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颗粒在自发地溶解和析出过程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五、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 溶解度曲线一般用温度为横坐标,单位量溶剂中的溶质质量为纵坐标。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均为上升曲线。
- 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可用于实验方法中溶质溶解度的研究与测定。
- 溶解度曲线可用于反应热力学研究与计算。
- 溶解度曲线还可用于在溶液中进行不同溶质组成的晶体提纯等工业生产中。
溶解度知识讲解以及经典例题(精心整理)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概念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只有在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一定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称其为溶解度)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把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就是10克B、20 ℃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C、20 ℃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D、20 ℃时,36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B、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D、食盐的溶解度是136克3.60 ℃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C、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4.把90克1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了40克硝酸钠固体,则硝酸钠在10 ℃时的溶解度是( A )A、80 克B、80C、44.4 克D、44.45. 20 ℃时,将20克某物质溶解在5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B )A、20 克B、40 克C、20D、40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②外因:温度(与溶剂量无关)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例题:固体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D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性质C、温度高低D、溶剂的质量3、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物理性质)溶解度: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大小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1. 已知20℃ 时,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A )A 、易溶B 、难溶 C、微溶 D 、可溶2. 已知20℃ 时, 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C )A 、易溶B 、微溶C 、可溶D 、易溶4、气体的溶解度: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随压强增大而增大A )A .温度升高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小B .温度升高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大C .压强增大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小D .压强增大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大5、固体溶解度曲线(中考必考)(1)t3o C 时A 的溶解度为_80g(2)P 点的含义在该温度下,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3)N 点为t3o C 时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N 点也为t3o C 时B的饱和溶液)(4)t1o C 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 溶液中获取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7)t2o C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1o C 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 p="">(8)除去A 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 和B (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1、(2011?株洲)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C、把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液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2、(2011?烟台)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2011?衢州)如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 )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t2℃时,a、b的溶解度相同,均为40克D、t3℃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要求:一种物质可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2)结晶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要求: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中考化学溶解度考点总结(大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更多关于中考化学溶解度考点的内容请看下文。
【溶解度相关概念】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中考化学核心考点: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酸的溶解性】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化学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
Fe(OH)2)
【化学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溶解度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重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注:(1)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上面这个转换关系对大多数实用。
但熟石灰[Ca(OH)2]例外, Ca(OH)2的溶解量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加水或降温。
(2)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但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3、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4、结晶方法(1)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写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
(2)结晶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大致过程如下食盐→氯化钠海水→储水池→蒸发池→结晶池母液→化工产品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固体物质。
如从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KNO3晶体,就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5、固体的溶解度【重点】(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注意:概念中的四个条件,①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用NaCl的例子还说明。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题干中强调一定温度下,可见在选择方法时不可以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详解】A. 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则解析:B【解析】【分析】本题题干中强调一定温度下,可见在选择方法时不可以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详解】A. 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大,也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小,所以溶液质量不一定变小,选项A错误;B. 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也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选项B正确;C.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果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小,选项C错误;D.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如果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如果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选项D错误。
故选B。
2.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里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则()①硝酸钾晶体不溶,②硝酸钾晶体溶解,③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变,④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减小,⑤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增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稳定下对一种溶质来说的,若该加入其他的溶质仍能够继续溶解,即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由于硝酸钾的溶解,而使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稳定下对一种溶质来说的,若该加入其他的溶质仍能够继续溶解,即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由于硝酸钾的溶解,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食盐的质量分数要减小,②④是正确的,故选C。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知识点总结】
本部分内容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内容,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学习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特点,注意去理解概念的内涵,要注意对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学习,如对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对比去理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的含义: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5、溶解度曲线:
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6、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
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
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的大小。
④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常见考法】
通常进行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程度的考查,对影响溶解度因素的分析和认识的考查,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认识与利用能力以及看图、识图能力的考查。
要把握住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意义,知道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要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理解曲线的陡、缓反映的是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误区提醒】
1、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的伸展方向),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
3、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温度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压强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4、四点理解溶解度概念:
①一定温度。
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②100g溶剂。
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③饱和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④单位:g[严格地说应该是g/100g(溶剂)]。
5、二角度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
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
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②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
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可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加以比较。
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典型例题】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
排列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一定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因此50g水中最多可溶解a25g,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的75g。
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因此降温时析出晶体最多,t2℃时C的溶解度最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降温到t1℃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
答案:
(1)t1℃时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g(2)75(3)cba(4)a,c
2、下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当A、B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下列哪种方法使两溶液都能达到饱和( )
A.降低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出一部分溶液
解析:
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具体而定,而加溶质可以使任何不饱和溶液变得饱和。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不同,因此改变温度一定不能同时使A、B变为饱和;加入溶剂只能使溶液更不饱和;加入溶质可以使A、B都变得饱和;倒出溶液,溶液的不饱和状态不会改变。
故选C。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