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doc 8页)
- 格式:doc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6
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的论文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利益驱动对策[论文摘要]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危害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与与市场信心。
本文针对会计信息失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危害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现为虚盈实亏、资产不实、隐瞒负债。
常见的作假手段有:有的单位通过少转成本,少摊费用等手法,将亏损变为盈利;有的违背销售实现确认原则,采取年终突击开票方式,虚增产品销售收入,人为地增大当年经济效益;有的故意延长费用的摊销期限,人为地调节特定会计期间的损益;有的采用不合法凭证,省略必要的核算过程,或者凭证不归档等进行作弊。
《经济日报》2006年12月23日报道了财政部抽审百户国有企业2005年会计报表情况,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
其中,81%的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的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的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27%的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的问题。
这些虚假或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它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虚假或失真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误导政府监管部门,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这样也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和经济生活中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内在原因,也有社会监督不力等客观因素。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摘要]会计信息是市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银广厦、安然、世通等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案的曝光,使会计信息失真愈演愈烈。
本文从会计体系自身和会计体系以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法制、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1、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客观的经济活动的现象。
失真的会计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严重程度已经对国家经济秩序构成了一定威胁。
2、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
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财政部2006年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员办事处对152户企业2005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情况公告如下:本次检查共查出152户企业资产不实85.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38亿元,利润不实28.72亿元。
其中: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15.13%;利润不实比例10%以上的企业82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企业5户,其报表反映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5亿元;虚亏实盈企业有6户,其报表反映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4亿元;有16户企业违规设置账外账。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失真已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值得关注的现象。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下面从会计体系自身和会计体系以外两个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1、会计凭证方面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凭证的真实性。
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并且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它可以对人们的决策产生指导作用。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者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合理决策,预测和评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会计信息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要表现为:原始凭证失真、成本费用核算失真、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税金核算失真等。
在会计实务中,凡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会计信息,都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是指财会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原因造成的报出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而后者是指由于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多年以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涉及到的单位数量多、范围广,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单位。
这些单位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非上市公司;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非国有企业;既包括企事业单位,也包括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等。
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也比较深,涉及到的数额也较大,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例如:在2011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各地财政部门共检查企事业单位23396户,会计师事务所1398户,发现违规问题金额552.29亿元,查补税款9.11亿元。
各级财政部门对检查发现问题依法作出了严肃处理,对单位处以罚款3875.52万元,对193名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了罚款、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行政处罚,移送其他部门处理62户企业。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日益规模化,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真的情况。
本文将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 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在企业内部,管理层常常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进行主观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
为了提升企业股票的市场表现,管理层可能会通过夸大企业业绩来提高企业的投资价值,从而获取更多的融资和资源。
2. 会计政策的选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而不同的会计政策对财务数据的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通过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来进行财务数据的呈现。
3. 财务报表的操纵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对财务数据进行操纵,以达到掩盖损失、掩盖债务、炒作股价等目的。
比如企业可能会以虚增收入或者财务费用、滞后确认费用、利用关联方交易等方式来进行财务报表的操纵。
4. 业绩考核的压力为了达到市场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和操纵,以达到业绩考核的目标。
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往往会因为业绩考核的压力而产生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1. 收入与费用虚增企业可能通过虚增收入或者滞后确认费用等方式来虚增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数据会偏离实际经营状况,虚增盈利能力导致估值失真。
2. 资产负债表的失真企业可能会通过虚增资产或者滞后确认负债等方式来使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呈现出一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状态,导致外界对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和经营状况产生误解。
3. 现金流量表的调整企业可能会通过调整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投资和筹资等方面的数据,以达到美化企业经营状况的目的,比如通过提前收取客户款项和提前支付供应商款项,使得现金流量表呈现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信息内容不真实或不完整,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利益驱动、管理层操纵、内部控制不力、审计不严谨以及信息技术安全漏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以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加强审计监管,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必须加强信息技术安全,防范外部黑客入侵和数据篡改。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分析、经济利益驱动、管理层操纵、内部控制不力、审计不严谨、信息技术安全漏洞、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审计监管、技术防范1. 引言1.1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虚假、不准确的信息,给企业经营和投资者决策带来误导和风险。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经济利益驱动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管理层往往会利用会计政策灰色地带来操纵财务数据,以达到短期目标。
内部控制不力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容易导致会计信息被篡改或误报。
审计不严谨和信息技术安全漏洞也会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可乘之机。
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加强审计监管,加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加强信息技术安全防范,保障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也是重要的对策之一。
只有多方面合力,才能有效防范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确保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失。
2. 正文2.1 经济利益驱动经济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公司和个人可能会通过虚报利润、隐瞒损失等手段来操纵会计信息,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5篇)第一篇:会计信息失真多层次探讨摘要: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它的质量对于我国的经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而我国甚至世界现在都存在大量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本文从多方面进行对遇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的探讨,并就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多层次探讨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和危害(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现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许多相关的人员就想着不同的办法来获取一些利益,造假账,编假报表,欺骗人民、国家和投资者,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1.会计信息失真会对企业的管理产生误导,导致决策失误。
2.会计信息失真会严重侵犯投资者利益,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也会影响债权人在企业中的权益与地位。
3.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可能会扰乱经济秩序,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导致经济方面的犯罪。
4.会计信息失真会使得会计工作者的信誉遭受到严重的损害,以致于丧失公众的信任。
5.会计信息失真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削弱了国家相关法律的权威。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多层次探讨国内会计学界对于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了很多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经营者应对会计信息失真承担主要责任,他们认为,会计人员素质低,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利益不完全一致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动因。
有的学者则认为,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会计环境以及法律环境,不良的社会风气、内部控制监督的不够完善以及会计法律制度的漏洞都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一)从产权与治理结构角度看,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利益有冲突从企业自身内部来看,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利益有着不小的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一个企业的真正拥有者是它的投资者,但在实际运营与管理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利益有着一定的冲突,从而使一部分会计信息发生失真的现象。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1、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则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理性所造成的。
因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2、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而为之。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由来已久。
从某种程度上讲,审计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不断取得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
3、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无意而为之。
人类的有限性是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存在的根本原因。
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会计学界的认可。
从具体治理思路上看,三类不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显然是显着差异的。
因为会计规则是一个多重的、系统的“博弈”的结果。
所以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治理首先在于会计规则制定者应能充分兼顾各方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能够尽可能地运用已有存在于所有人头脑中的会计知识以及创新的知识,对会计规则进行准确的表达,使之成为博弈双方愿意执行的具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
而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治理关键在于设计一个合理的责任合约安排,使会计规则执行人的违规行为所带来的成本超过由其带来的收益,从而改变理性的会计规则执行人的行为决策。
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治理措施则主要在于加强会计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及加强会计工作中的核查与验证下作。
二、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必须找出根源所在,只有找出根源所在才好“对症下药”。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1、不健全的法制目前,由于我国保障会计信息真实的相关法制和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尚不完善,结果形成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局面。
具体表现为:一是重罚款,轻刑罚;二是处理造假的直接责任人多,处理法人少;三是法律规定造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没有规定构成犯罪的法律条件,无法操作。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告中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
会计信息失真可能对企
业的经营决策和外部投资者的判断产生重大影响。
了解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
的对策非常重要。
一、原因分析
1. 管理层操纵
管理层可能故意操纵会计信息,以达到其自身的利益目的。
他们可能会通过虚增收入、延迟费用录入、调整资产负债表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财务表现,吸引更多投资者或提高
自身的奖金。
2. 错误记录
会计人员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可能会犯错误,例如录入错误的数字、忽略一些重要的
交易等。
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 不合规行为
企业可能存在违反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行为,例如不按照真实交易进行账务处理、虚构
交易等。
这些行为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4. 盗窃或侵占
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盗窃或侵占资金的行为,这可能会导致账目的不平衡和会计信息的
失真。
5. 隐瞒事实
企业可能故意隐瞒一些重要事实,例如重大诉讼、债务违约等,以避免对企业形象和
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隐瞒行为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对策
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完善的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
职责和权限,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摘要】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危害,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市场稳定性。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准则、加强监管力度和强化会计师责任等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保障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在共同努力下,各方应该共同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各方的密切合作和监督来解决这一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
1. 引言1.1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着虚假、不完整或误导性的情况,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和投资者都会带来严重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价值判断出现偏差,进而引发投资风险。
会计信息失真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声誉,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导致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会计信息失真也会造成税收漏税问题,影响国家税收秩序。
对企业内部管理层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可能导致管理混乱,使企业无法有效运作,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不容小觑,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其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进一步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难题。
通过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预防会计信息失真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研究还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市场稳定。
本研究旨在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管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和社会都具有严重的危害,可能导致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做出错误决策,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信誉,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会计环境谈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引起重视。
本文从会计环境角度探讨了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在现阶段会计环境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监管不力、信息披露不透明等。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包括管理人员道德缺失、制度不完善等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会计人员培训等对策。
加强会计信息管理被认为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关键,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推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提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和信任度。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环境,会计监管,信息披露透明度,会计人员培训,管理,问题,原因,对策,培训,透明度,环境。
1. 引言1.1 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引起重视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记录、汇总和报告,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准则的不确定性、管理层意图等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
这种失真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被歪曲,给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造成误导,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和企业的稳定性。
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财务报表不真实、违规操作等方面。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经济的秩序。
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当前会计管理和监管领域的紧迫任务。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深入分析我国现阶段会计环境存在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2. 正文2.1 我国现阶段会计环境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独立的审计监管机构:当前我国的审计监管机构并不独立于政府,审计过程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影响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二、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事务所和审计机构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容易造成审计结果不准确。
1.引言上个世纪末期,我国的会计造假丑闻频繁上演,深圳原野、红光实业、银广夏和黎明股份等不胜枚举。
本世纪初,美国的安然、施乐、世通和默克制药等巨头企业的财务丑闻更是举世震惊。
这些财务丑闻的一连串发生,使得如何面对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度成了全球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被关注程度达到有史以来最高。
2007年爆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则让全世界为之心惊胆战,通过世界各国政府近些年的不懈努力,虽然使得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酷考验有所收敛,但是每个国家仍然将其作为他们最为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重点和难题。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看似己不再如之前那么受到关注,但综观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无论会计领域或者社会经济领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始终存在,甚至随着世界发展脚步的加快,对经济及社会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也会日益扩大和加深。
2.会计信息失真的概述2.1 会计信息的含义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从信息学角度看,会计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利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手段,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情理部门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数据资料,是对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活动中以货币计量反映的价值运动的一种客观表达。
2.2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处理)不符。
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表现,归纳起来看,不外两种类型。
从横向看,信息流向失实;从纵向看,流量失实。
会计信息失真是困扰会计界多年的问题,会计信息,尤其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短期利益,故意篡改会计信息,使其失真,以实现某些不当的目的。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报表信息失真: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常常进行虚假记账、资产负债表虚增、利润表虚减等手段,使得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与企业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2. 成本和费用失真: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和费用,常常在成本和费用的核算上进行假冒虚假,使得成本和费用的核算失真,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准确。
3. 税收信息失真: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收监管,会故意篡改自己的税收信息,以减少纳税额,并且可能对外提供虚假税收信息,使得税收管理部门无法准确监管。
4. 股东利益失真:企业为了蒙骗股东和投资者,有可能故意美化企业经营成果,虚增盈利,使得股东和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失真问题的原因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1. 利益驱动: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故意歪曲财务信息。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追求高速增长和高利润,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 人为因素: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企业中,财务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认识不够,缺乏责任感,故意出于自身利益或部门利益篡改财务信息。
3. 缺乏监管:一些地区、行业或企业的监管不到位,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使得企业失去了诚信意识,将会计信息利用起来追求不法利益。
三、对策建议1.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现状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记录中所表述的事项与实际情况不符,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我国目前存在着以下几种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1. 误报收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虚假销售、虚假借款、虚构业绩等。
这种情况的后果是企业收入被高估,从而导致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偏差,投资人基于错误的财务数据做出的决策也会变得不准确。
2. 资产负债表失真资产负债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描述的一种方式,而资产负债表失真主要指企业的负债被低估而资产被高估。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被误导至实际情况相反的地方。
3. 虚假会计记录企业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在会计记录中故意隐瞒实际情况,甚至制造虚假的会计记录,以欺骗投资者、监管机构等。
虚假会计记录不仅让企业资金流向不清,还会降低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提高内部各种欺诈的风险。
成因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的会计法规刚刚起步,各类规章制度尚未完善,存在漏洞容易被一些不良企业利用。
2. 内部控制不完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容易产生会计信息失真。
3. 监管力度不够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很多漏洞,而监管机构的力量又有限,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缺乏有效的威慑力。
4. 企业文化失范一些企业和企业家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比较歧异,缺乏社会责任感,容易出现追求短期利益,无所顾忌地操作会计信息的现象。
对策针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和成因,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问题: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我国会计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监管机构功能,提高处罚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和诚信评价体系。
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严格执行化内控条例,完善会计核算的管理制度,对重要财务账目进行科学的评估。
3. 加强监管加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对违法者进行有效打击,使其无法获得非法收益,从而起到打击违法行为的震慑作用。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对企业危害甚大。
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程度和失真原因的分析,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会计信息的现状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对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决策的语言,也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它构成了整个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而社会经济的平稳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核算目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而会计一般性原则当中的第一条就是真实性原则,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
可以这样说,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力。
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经成为较突出的问题。
财政部曾多次进行大规模大范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财政部正式公告显示,中国80%以上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
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百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了抽查,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如虚列资产、所有者权益不实、损益不实等。
另外,被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些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范、账账、账实不符等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明显松懈,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还未形成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许多法律、法规尚未建立。
已建立的法律、法规不严密,法律、法规之间互不协调,执行起来有很多漏洞可钻。
会计信息失真现状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一)原始凭证失真。
很多企业据以入账的原始凭证审核流于形势,对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的原始凭证仍据以入账,还有的甚至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二)财务账目失真。
有的企业不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和使用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三)会计报表失真。
利用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的缺陷,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这是一种较为泛滥的会计信息作假方式,其危害性也最大。
(四)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
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表现在少计、漏计成本费用或虚列、多列成本费用。
(五)企业业绩失真。
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粉饰业绩,逃避责任的现象,费用、资产损失等潜亏挂账。
(六)私设“小金库”、账外账。
对账外账、“小金库”已检查多年,国家三令五申,仍屡禁不绝,手段也愈加隐秘。
形成账外账、“小金库”的渠道主要有:各种手续费收入、房租收入、大额存单的利息收入、资产变价收入、虚列费用套取现金等。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一)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国家的宏观调控会计信息失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
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决策的失误。
比如目前普遍的虚增利润,就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
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的制定政策解决,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虚增成本,多列费用,截留收入是企业惯用的偷税漏税手段,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国家每年损失巨额的税收收入,不利于国家以税收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也阻碍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doc 8页)计规范不完善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会计规范下生成的会计信息能否绝对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二是会计规范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是否达到了目前供给能力的顶点。
由于会计理论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绝对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往往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追求。
另外,由于会计信息供给者的自我保护倾向、规范实际制定者有限理性的限制,制定出来的规范也总会存在着种种不足。
这种原因造成会计规范的不完全性,即便会计人员完全遵循了规范要求,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也不可能100%地达到目前供给能力的要求,存在着失真情形。
(二)技术性失真。
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技术性失真是否会发生依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在英、美等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国家,因技术性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概率一般较小,而在我国由于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很多人难以达到准则要求和实际会计工作的需要,技术性原因也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会计信息失真。
(三)违法性失真。
违法形式真实指有关企业或个人故意违反法律规章制度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计信息造假。
此种行为虽然并不都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但具有欺诈的倾向,以蒙蔽股东、债权人或政府部门等。
最终会破坏会计的真实性,使利益关系人的判断和决策错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
从以上三类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规范性和技术性失真主要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且这类信息失真由于没有明确的利益导向,所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小,也容易被发现和纠正。
违法性失真即会计信息造假则主要是由会计信息披露者主观因素造成的,有着通过操纵会计信息以便从中牟利的明确利益导向,其舞弊手段很难被发现,结果往往误导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决策,所造成的危害极大,也是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关于我国情况的分析就主要是针对违法性失真而言的。
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历史及现状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问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
据调查,92.9%的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质量不满意。
根据国家审计署2001年下半年组织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32份上市公司2000年的年报中,有23份严重失真,造成的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金额高达71.43亿元。
中国证监会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主管机构,负责对证券市场举报或抽查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加以调查,从1996年起针对多家会计信息严重虚假的上市公司做出了处罚决定,其披露的舞弊金额之大、手段之多样、利益关系之复杂无不令人震惊。
从表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存在着虚构利润的现象,大部分公司将巨额的亏损报告称良好的盈利或缩小亏损的程度,在资本市场上树立“美好”的形象。
此外,财政部自1999年起,依据《会计法》对国有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若干次质量抽查,先后公布了第1、3、5、7号质量抽查结果公告。
结果显示,会计信息造假已发展成为我国企业的一个较普遍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表1)根据以上调查不难看出,当时,我国上市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具有普遍性,能够达到可靠性和公允性两个基本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披露较少,而与此同时,会计造假在金额上不断扩大,参与主体不断增加,出现了管理层、董事会甚至社会中介部门联合造假现象,社会危害程度极其严重。
舞弊、失真、造假、信用危机等已成为人们对资本市场和会计界最为普遍的看法,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纷纷质疑,整个市场的信用关系陷入了低谷。
针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监管部门也采取了相应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于2002年颁发实施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框架性文件,同时财政部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对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完善,证监会也从多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约束,从公司内、外部治理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进行了约束与治理,从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制度性保证。
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得到了较有效的治理,但由于公司治理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还是存在的,并且继续影响着投资者的利益。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如前所述,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的效率有着天然的联系,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系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外部监督等机制能够有效地遏制管理者的会计造假行为,而如果公司治理存在问题,那么出于各种因素考虑,会计信息造假就不可避免,例如“内部人控制”、企业产权界定模糊等情形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已逐渐在企业中建立起来,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从公司治理角度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
1、对以国有产权为主体的上市公司来说,产权主体的缺位将导致公司内部利益主体的合谋造假。
作为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其真正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而股东大会只是受托者,这就导致国有上市公司产权主体的虚化,由于产权模糊,使其产生不了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
在特定环境下,代表所有者、管理者、职工的各类利益集团,为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目标,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就有可能合谋造假。
所以说,明晰产权将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任务。
2、“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许多企业不仅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甚至连董事长和总经理也合二为一,使得公司内可能既无制衡的动因,也无制衡的机制安排,当所有者利益与管理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发生冲突时,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将难以体现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必然低下。
3、对管理者激励和约束的不对称。
激励约束机制是代理关系中最有效的保障措施,而我国对上市公司管理者(主要指总经理)的激励主要是政治上,而物质激励普遍较低且与企业效益挂不上钩。
这就使得管理者通过玩数字游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而且往往官做得越大,所受的约束就越小,造假就越严重,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长期低下。
4、外部市场缺乏竞争机制。
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导致上市公司缺乏被接管或兼并的压力,从而降低了经理层的努力程度,也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成本,提高了经理进行会计信息舞弊的动机;而经理市场竞争的匮乏则弱化了市场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外在需求及约束。
5、独立审计未发挥应有作用。
在我国,股东大会并未真正行使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利,实际权力掌握在管理当局手中。
有些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因为某些原因或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有意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而本应是会计信息质量重要保障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了在竞争中争取到客户,迁就上市公司,甚至与管理当局勾结,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另外,政府监管制度不健全以及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利益而对本地上市公司的“帮助”,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四、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真实性博弈分析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上文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委托-代理制的条件下,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进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的结果。
换句话说,也就是公司利益各方在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博弈的结果。
通过研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博弈过程,可以找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
博弈所研究的是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博弈理论的基本假设有两个:一是强调个体行为理性,假设当事人在进行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他所面临的局面,并能够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二是假设博弈各方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函数,能够选择使自身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从社会生活实际看,这两个假设是符合人们的心理规律的,因为在各种情况下,个性为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或目标函数,都面临着选择问题,在客观上也要求他选择最佳策略。
因此,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决策问题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博弈问题。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司内部治理博弈分析。
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在经营者的控制下编报出来,而后受到所有者的约束查验,即企业的经营者先行动,而所有者后行动,所以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进行的是一种动态博弈。
动态博弈中又一个中心问题是“可信性”问题。
这是指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一方是否该相信后行为的一方会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或不利的行为,后行为方将采取对先行为方有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许诺”,而将来会采取对先行为方不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威胁”。
因此,我们将可信性分为“许诺的可信性”和“威胁的可信性”,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真实性这一动态博弈中,威胁是指经营者对会计信息造假被所有者发现,而许诺则是指造假未被所有者发现。
在完善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经营者被发现造假给自己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包括承担责任、失去现有工作、对未来就业造成恶劣影响等等。
我们现在将经营者不造假时的得益表示为A,将其被发现造假的得益表示为C,且满足CA;与之相对应,我们将所有者在这三种情况下的得益分别用B、D、F表示, B>D>F。
则这一博弈过程可用图1表示。
(图1)显然,因为E>A>C,且B>D>F,当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会计造假行为能够发现是具有威胁的可信性时,公司的经营者是不会选择造假的,而此时所有者的得益也是最大的。
一个充分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着严密的内部制衡关系,这一整套制度安排能够保证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被及时发现并受到惩罚。
因此,建立其完善的现代企业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将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在公司内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司外部治理博弈分析。
合理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设计能起到有效防止失真会计信息生成及披露的作用,但就我国实际情况来说,这种保障机制缺乏对造假者的实际惩罚,效力往往有限。
而且当造假能够带来预期收益时,代表所有者、管理者、职工的各类利益集团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还存在着共同舞弊,向外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
因此,要杜绝会计信息失真,外部治理惩罚机制的威慑力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会计信息生产者造假成本超过其造假收益,会计操纵的剩余收益小于0,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对此进行分析。
博弈的双方分别为会计信息生产者和外部监管者,会计信息生产者有造假和不造假两种战略选择;而监管者也有两种战略选择:监管与不监管。
(表2、表3)由模型中可以得出博弈双方在选择不同战略时的收益函数如下:(1)外部监管有效的预期收益为:(C-D)×P+(-D)×(1-P)=P×C-D监管机构不监管或监管无效的预期收益为:0×P+0×(1-P)=0很显然,只要会计信息生产者造假的概率P与监管造假行为带来的收益C的乘积大于监管成本D,那么,外部监管就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