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 格式:ppt
- 大小:508.50 KB
- 文档页数:22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本课通过三个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的概况,从而认识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特点、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主张,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与影响2.难点:多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时空背景和历史影响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右图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设在印度的鸦片仓库。
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与鸦片战争的爆发有何联系?中国又有哪些因应?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的形势如何?自主学习1、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的格局。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6课)的开篇章。
本节课上承第四单元清朝前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君主专制不断走向顶峰。
下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篇,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一子目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外经济、思想、政治、军事状况冲突,即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子目意在说明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大致经过、战败的结果与影响;最后一子目则体现了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出的诸多努力。
三个子目逻辑联系紧密,以唯物史观透视当时的世界形势,说明中国落后挨打的必然性。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学生储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是高中历史难度变大,侧重的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
虽然难度变大,但历史学科的知识富有魅力,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历史学科还是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的。
关于本课,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鸦片战争的内容,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经过以及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理论理解能力,但阅读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有限。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进行启发和点拨。
同时学生对战争史比较感兴趣,初中阶段应该对鸦片战争比较了解。
但是在对鸦片战争的前的中国和世界(背景)不是特别了解。
而这与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很有必要,同时注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注意史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失败原因分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时空观念】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第16课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背景,以唯物史观透视当时的世界形势,说明中国落后挨打的必然性。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使学生能够将鸦片战争置于当时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思考,培养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数据图表、文献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简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对外国侵华历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通过学习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不平等性质、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入] 直到今天,还不乏有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一定剃阴阳头,扎辫子,一脸菜色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跟还喜欢抽鸦片,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人会有如此偏见呢?第二步:讲授新课[问] 鸦片战争爆发前,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清政府的统治者还活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对外界缺乏了解,盲目自大。
那么,当时中英双方在社会背景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们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去思考总结。
[学生回答]略。
[讲] 首先看欧美世界,政治方面: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美国发生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随着资产阶级代议制度逐渐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逐步确立起来。
经济方面: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外交方面: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高中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项目英国中国政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君主专制顽固,停留在封建社会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思想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传统科技落后军事船坚炮利,热兵器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冷兵器外交殖民扩张闭关自守文明先进的工业文明落后的农业文明二、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①原因:外国商人逐年扩大对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加剧了政府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人民负担。
②经过:1839年6月3日,湖广总督林则徐将呈缴的英美商人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经过: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
1842年,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内容危害《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五香税银)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中英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中英《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获得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战争过程侵略力量英国英法两国为主,美俄帮凶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战争危害和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开放五口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开眼看世界1、背景: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