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实施,特别是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形式上来看,师生关系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场面都是热热闹闹。但透过现象的背后,不难发现过浓的作秀成份,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都是在演戏,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内化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重建师生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仅仅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表面化展现的一种形式。课堂的教学气氛,有很多教师只能追求场面的热闹,而没有顾及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没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依然落后的教育环境
一方面是学校的软环境,这里所谈的软环境,主要是制度环境。在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现行学校的管理评价制度体系,几乎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校现已形成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集体舆论,都是为传统的教学管理服务,与新课改提倡的精神很难相适应,其至出现冲突。现行的中考体制,考题大多被吹棒为“考能力”的题,但这种“能力题”是考生按常态的教学难以解答,必须经过“题海战术”的磨练才能拿到高分。实验题也被称为考考生实验操作的的考题,其实“纸上谈兵”才是拿高分的捷径。考分几乎成为学生升学、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这种观念层的改变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磨合,这要成为学校现代制度建设优先考虑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硬环境,硬环境是指办好学校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支撑去空谈新课标的实施,有如建空中楼阁。特别是化学学科,它的知识体系要经过实验的论证、分析和归纳,而所有这一切,靠的就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现实中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物质设备。随着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问题日趋严重,城村差距不断扩大,落后学校办学资源匮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象我们这类学校,连新课标要求的最基本的办学条件仍不具备。
(三)教师角色转换难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对新的课程改革,其作用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角色转变的成败,决定新课程改革的最终走向。然而,在传统模式上培养成长起来的教师队伍,无论是教育观念层,或者教育行为上,与新课改的要求,都是大相径庭。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实现新课程中教师教师角色的转换,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师专业化的要求,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教师群体,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行为根深蒂固、相沿成习,形成短期难以根除的痼疾。这种角色行为的转变
绝对不是一蹴而就,它必然是一项相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已经意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但力度远远不够。目前教师新课标培训体系,明显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师参加的一些培训学习,都是一些零敲碎打、只接触毛皮、没有内涵的活动,教师难以感悟新课改精神的内核。要使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广泛认同,实行教师的角色转换以及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化,确实任重而道远。
二、新课标课堂教学策略
要改变目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我们的教学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和依据,构建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习惯形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注意解决好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学科专业水平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块基石,是教师文化素养的一项重要标志,体现教师对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体系非常深刻的理解,对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准确把握,对各分科内容的衔接与联系的精熟程度,对高考动态、考纲考题的研究了解。但这些远不是能力要求的全部,现代的科学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手段的优化,提供了技术的支撑,随着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现代物理教学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整合与运用成为评价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又一重要的标志,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也成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从学科的特点来看,化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化学思想的形成,化学知识的掌握,要体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照本宣科、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必将化学教学导入歧途,现在中考出题的特点,就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大量的题目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貌似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通过化学知识得到满意的解释。因此,作为化学教师,除了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功底外,要注意跟踪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追踪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尽可能做到博览群书,注意生活经验的积淀,典型事例的存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常教常新,创设化学情景才能生动有趣,便于问题化解于无形。
(二)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选择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因人而异,就是因教师个体教学技能的差异,扬已之长,因学生年龄特点,智力发展阶段,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如初中二年级的《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一课,教师选择探究教学法,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