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832.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一)定义 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 是由马拉色菌在毛囊内过度生长引起的毛 囊及其周围炎症病变。
致病菌及易感因素

正常情况下毛囊内有少量马拉色菌存在但不发病,当各 种因素引起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内细菌被抑制,马拉 色菌过度增长即可发病。从皮损毛囊内分离的主要为球 形马拉色菌(80.25%),其次为合轴马拉色菌 (18.15%)。本病在皮肤科门诊患者中占1%~1.5%
致病菌及易感因素(二)

易感因素包括机体免疫状态受抑制、接受糖 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严重烧伤、营养不
良、出汗过度、慢性感染等。

绝大多数患者卫生状况良好,已婚夫妇中的
发病率并不高于一般人群,提示本病不是接
触传染。
致病菌及易感因素(一)

皮损镜检可见菌丝态和酵母态,但分离的菌种报道不
一,分别以合轴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或球形马拉
排除细菌感染等所致的毛囊炎。

治疗

去除诱因,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 治疗原则与花斑糠疹相同,轻者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 用2%酮康唑香波或硫化硒香波洗澡,先保留15~20分 钟后再清洗。外用药包括50%丙二醇、咪唑类、三唑类 及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等 皮损数目多、严重者可内服伊曲康唑(200mg~ 400mg/d),疗程4~6周,以后可改为每月服一次伊 曲康唑(200mg~400mg),每周用2%酮康唑或硫化 硒香波洗一次,或每月外用5天咪唑类、丙烯胺类或吗啉 类霜剂或溶液,保持培养阴性状态可防止复发
糠状鳞屑,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旺盛处如胸、背、颈、
上臂、腋窝、腹部好发,会阴、臀部也可受累,热带 地区可累及面部及头皮。婴儿常以额面部首发。

部分患者有痒感,出汗时加重。皮损冬轻夏重,有可
能自愈或经治疗后痊愈,但易复发。陈旧损害为色素 减退斑,又称寄生性白斑。
诊断标准

典型临床表现; 真菌学检查:

疗效评定标准

药物治疗只是将菌量抑制到发病阈值之下,而 不能永久清除即“根治”。避免促发因素有利 于减少复发 由于毛囊从炎症反应状态恢复至正常需要相当 时间,故皮损治愈一般需1至2个月,毛囊才 会逐渐变平,遗留的色素沉着则会持续更长时 间
分布,数十至数百个,数目多者较密集而不融合,
可有小脓疱。面、颈、肩、上臂、腰腹部也可发 生。均有皮肤油腻。不同程度瘙痒。可伴有面部 痤疮、花斑糠疹、多汗、表皮囊肿等。
诊断标准

典型临床表现; 挤出毛囊角栓做真菌学检查阳性和(或)培 养分离到马拉色菌(应鉴定到种);

病理检查:必要时做。取病变毛囊,经雪氏 过 碘 酸 染 色 ( PAS ) 和 / 或 氯 胺 银 染 色 (GMS)可见大量出芽孢子位于扩张的毛 囊内;

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年10月第 41卷10期639页

执笔人:冉玉平教授
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属真菌(Malassezia spp.)是 一组常驻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皮肤表面的 嗜脂性酵母,在人头皮、面部、外耳道、 胸背部等皮肤表面均可分离到,可引起 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与脂溢性 皮炎(头皮屑)和特异性皮炎密切相关, 还可引起系统感染等
真菌培养和鉴定

将鳞屑(或粘帖皮损的胶带)或毛囊角栓接种 在含橄榄油或菜子油的培养基,32℃~37℃ 孵育,3天后开始长出乳酪色酵母样菌落,表 面光滑,随培养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变黄、褐黄 色,镜下可见单极出芽的圆形或/和卵形出芽 孢子。进一步经镜下形态、生理生化(土温实 验等)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到种。
色为主,此差异可能与患者人种和地域不同有关。

本病在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和高温潮湿环境中易发 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虽好发于青壮年,但婴儿及 老年人也可发病。有明显家庭内聚集性,发病取决与
遗传倾向(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临床表现

皮损特征为黄豆大的圆形或卵圆形色素沉着和(或) 减退斑,雨滴状或融合成片,表面覆盖淡棕褐色细薄
浅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简介
浅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规划
甲真菌病诊治指南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 手足癣诊治指南 体股癣诊治指南 头癣诊治指南


甲真菌病诊治指南

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年12月
第41卷12期844页

执笔人:郑岳臣教授
定义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指由皮肤癣菌酵 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甚至甲床所 致的病变 其中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病变原称为甲癣
治疗


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 去除病甲
坚持基本疗法和个体化相结合
系统治疗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氟康唑 以上药物均需要在肝功能正常时服用, 建议在治疗前和(或)治疗中检测肝功 能,也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问题

伊曲康唑
抗菌谱广、患者依从性好、疗效高及安全的特点,
适用于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甲真菌病9-12周
氟康唑
该药广泛用于念珠菌病,故对念珠菌引 起的甲真菌病,可用氟康唑治疗


每周0.15~0.3g,顿服,指甲真菌病3~ 6个月,趾甲真菌6~9个月
坚持基本疗法和个体化相结合

在下列情况应适当延长疗程
-合并甲沟炎及甲母质损伤
-甲生长慢(指甲<4mm/月,趾甲<2mm/月)
-近端甲下型、全甲损毁型 -病甲显著增厚形成真菌瘤者 -伴有糖尿病者 -70岁以上老年患者

镜检阳性和(或)培养出马拉色菌(应鉴定到种)
滤过紫外灯(Wood灯)照射皮损可见黄色荧光

病理检查:必要时做。

经雪氏过碘酸染色(PAS)和/或氯胺银染色 (GMS)可见角质层中有大量的孢子和菌丝。

排除单纯糠疹、白癜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 疹、色素性毛发性表皮痣等。
治疗
1.外用治疗: (1)咪唑类、三唑类及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如2%酮康 唑乳膏(ketoconazole)等,每日1~2次,连用2~4 周。 ( 2 ) 2% 酮 康 唑 香 波 ( ketoconazole ) 、 硫 化 硒 香 波 (selenium sulfide)、吡啶硫代锌等,常用长柄刷涂 擦以产生泡沫,数分钟后再淋浴,每晚一次,连用2周 (3)先搽40%硫代硫酸钠溶液,稍干后再搽4%稀盐酸溶 液 ; 外 用 5% ~ 10% 硫 黄 软 膏 ; 外 用 50% 丙 二 醇 (propylene glycol)均有效,因药物来源和使用不方 便,临床已不常用。

同时治疗伴发疾病(全身和/或局部性)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时间:指甲真菌病停药后6个月, 趾甲真菌病停药后9个月
疗效标准:
痊愈为病甲消除90%以上,真菌清除 显效为病甲消除50%~90%,真菌清除 有效为病甲清除25%~50%,真菌未清除 无效为病甲清除25%以下,真菌未清除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


病甲中酵母菌的分离率与环境的湿、温度、感染 部位以及患者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指甲的酵母菌感染比趾甲更为常见,尤其是在家 庭妇女中,她们的双手经常浸泡在水中,故容易 出现酵母菌感染 霉菌在甲真菌病的致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发病率

国外文献报告自然人群的发病率为2-18%, 70岁以上的老人为50%; 国内自然人群发病率为15%,香港报告为 17—21%; 甲真菌病占浅部真菌病的30%,占甲病的50 %,趾甲发病率是指甲的4倍以上;


也可一次顿服氟康唑(400mg)。
疗效评定标准
1.本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而马拉色菌是人体 皮肤常驻菌群,药物治疗只是将菌量抑制到发病阈 值之下,而不能永久清除,故本病难以“根治”, 改变环境因素如穿透气性好的衣服,出汗后立即擦 干、勤洗澡和换衣有利于减少复发。 2.即使将菌短暂清除,但因皮损中的黑素细胞已经受 损,皮肤色素难以恢复至正常,此陈旧损害的色素 减退斑(寄生性白斑)可判断为临床治愈。 3.为防止复发,可每周洗1次2%酮康唑洗剂。外用 药物过敏或不便外用药物者,可每月服1次酮康唑 400mg,或伊曲康唑400mg,或氟康唑400mg。
马拉色菌


通过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将菌种鉴定 为合轴马拉色菌(M. sympodialis)、钝形马拉色菌 (M. obtusa)、糠秕马拉色菌(M. furfur)、球形 马 拉 色 菌 ( M. globosa ) 、 限 制 马 拉 色 菌 ( M. restricta)、斯洛菲马拉色菌(M. slooffiae)、厚皮 马拉色菌(M. pachydermatis)、皮肤马拉色菌(M. dermatis)、纳娜马拉色菌(M. nana)、日本马拉 色 菌 ( M. japonica ) 、 大 和 马 拉 色 菌 ( M. yamatoensis )、羊马拉色菌( M. caprae )、马马 拉色菌(M. equina)等13个种。 除厚皮马拉色菌在不含油脂的培养基中转种也能生长 外,其余各种都必须在含油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南方热带和亚热带炎热潮湿地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青壮年。常见促发因素有系统或局部应用糖皮质 激素、系统或局部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局部封包等, 由于毛囊均同时受到促发因素的作用,故皮损发生的时 间、大小、炎症程度和变化过程趋于一致。

临床表现
在毛囊皮脂腺丰富的胸背部出现红色毛囊性丘疹, 半球状,有光泽,直径2mm~4mm,散在对称



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为26.2%,是正常人的 2.77倍。
临床表现

根据甲真菌病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五型:

浅表白斑型 远端(侧缘)甲下型 近端甲下型 甲板内型 全甲损毁型
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 若培养出酵母性或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则
重复再培养2次,或者采用平皿多点培养,10 个生长点中有6点为同一种菌且同时直接镜检 有同样的阳性发现可判断为病原菌。
内服治疗

药物有咪唑类(ketoconazole,酮康唑; fluconazole,氟康唑)及三唑类(itraconazole,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200 mg/d~400mg/d),治疗应坚持 到真菌培养阴性为止(7d至14d),以后可改为每 月一次服伊曲康唑(200mg~400mg),每周用 2%酮康唑香波洗一次,或每月外用5天咪唑类或丙 烯胺类制剂,保持培养阴性状态可能防止复发。
病理检查
诊断标准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真菌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阳性
3、病甲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成分
具1、2、3条或1、2条或2、3条Baidu Nhomakorabea可确诊为某菌
性甲真菌病。若具1、3条或1条和镜检阳性则 诊断为甲真菌病,但未确定致病菌。甲真菌病 应与其它甲病相鉴别,如银屑病、湿疹、扁平 苔藓等引起的甲改变以及甲营养不良症等
用法:
冲击疗法:
每天2次,每次0.2g,餐时或饭后即服,服药7天,停药21天 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2~3个疗程,趾甲真菌病3~4个疗程 连续疗法: 每日服药0.2g,连续服药2-4个月
特比萘芬

特比萘芬同样是高效安全的广谱抗真菌药 物,特别适用于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


用法:每天0.25g,指甲真菌病6-9周,趾

若未做培养或没有鉴定到种则只能统称为马拉 色菌(Malassezia spp.)。
花斑糠疹
(一)定义 花斑糠疹(pityriasis versicolor)俗称 “汗斑”,是由马拉色菌(Malassezia spp.)累及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慢性浅部真 菌病。本病传统上曾称为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因致病菌不是皮肤癣菌, 故学术上不再使用该病名。
取材和镜检




对光滑皮损处用钝手术刀刮取鳞屑涂片; 对鳞屑较少或婴幼儿不适宜刮取鳞屑者可用透 明胶带直接贴于皮损表面,数分钟后揭取下; 对毛囊炎性皮损用镊子将毛囊角栓小心挤出后 压片; 加10%氢氧化钾后镜下观察可见孢子和菌丝。 孢子直径约3~8μm、圆形至卵形、厚壁、单 极出芽,出芽处有颈圈样结构,芽颈较宽;菌 丝粗短,呈腊肠样,有分隔。用派克墨水加等 量20%氢氧化钾混匀后染色后菌体为深蓝色。

病原菌

甲真菌病的病原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 皮肤癣菌最常见,在我国约占65%以上 酵母菌约占10~30%,主要为念珠菌属中的白念珠菌 霉菌约占3~12%,有短帚霉、镰刀菌、枝顶孢、曲霉、柱顶孢等, 近年来,酵母菌和霉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

皮肤癣菌具有亲角质性,是甲真菌病主要的致病 真菌 足癣患者容易继发甲真菌病,且与趾甲外伤有一 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