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一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5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起于鲁()
2、公输盘不说()
3、再拜()
4、不可谓知类()
5、然胡不已乎然:()胡:()已:()
6、胡不见我于王()
7、子墨子九距之()
8、子墨子守圉有余()
9、公输盘诎()10、吾知所以距子矣()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1.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文填空:
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______________”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但结果是墨子胜利了。“________”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___________”则说明墨子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公输盘并不死心,反而想加害墨子。两个“___________”说明此时两人心照不宜,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最后墨子揭穿了公输盘的阴谋,并宣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使楚国侵略宋国的企图完全破产了。
3.文章开头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这说明墨子为了阻止这一行径,不辞辛
劳。这充分表现了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思想。
三、深入探求:墨子这种主张和他为实行自己政治主张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对我们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一、词语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委而去之委()去()
人心所向,()故曰()七里之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以()池非不深()亲戚畔之()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革()多助之至()()
二、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三、重要问题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人恒过()傅说举于()衡于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是()而后作()苦其心志()征于色()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喻()空乏其身()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所以动心忍性()动心使┅┅惊动;忍性使┅┅坚韧;
二、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行拂乱其所为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中心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
2、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答: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答:
《鱼我所欲也》――《孟子》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辟:( )。
3、贤者能勿丧耳( )
4、蹴尔而与之( )
5、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
6、万钟于我何加焉( )
7、妻妾之奉( )
8、是亦不可以已乎( )
9、乡为身死而不受(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
与:( )11、此之谓失其本心(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呼尔而与之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而取义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