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9.06 KB
- 文档页数:10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摘要:改革开放的这30 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渐强、从国内走向国际,直至实施海外并购,正一步步不断地发展壮大,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变得令世界瞩目。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一种全新状态的并购,极具代表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融资一般而言,企业的并购过程存在三个主要阶段:调查与评估、谈判与签约以及整合。
并购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忽略了整合这个重要阶段。
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总是难以被精确的测定,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总体上说并购者在并购活动中的成功率低于50%,究其原因是并购方蹒跚而行、临时凑合,没有完整的整合计划,而不是按原先的战略构想和系统的规划来实现公司的整合。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显然也开始了整合,但也存在这很多挑战。
一、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过程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此项交易预计于2010年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
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动因分析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能够带来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整合,降低管理,原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规模大的企业,伴随生产力的提高,销售网络的完善,市场份额将会有比较大的提高.从而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3)取得充足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劳动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大,成为原料的主要客户,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谈判能力,从而为企业获得廉价的生产资料提供可能。
案例分析大赛代表队参赛作品跨国婚姻的背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深层剖析项目小组组长:组员:联系方式:目录第一部分:导论 (4)1.1案例简介 (4)1.1.1 吉利公司介绍 (5)1.1.1.1 公司大事记 (5)1.1.1.2 公司创始人—李书福 (5)1.1.1.3 公司并购前经营状况 (6)1.1.2 沃尔沃介绍 (7)1.1.2.1 公司大事记 (7)1.1.2.2公司总裁—:雷夫•约翰松 (8)1.1.2.3 公司并购前经营状况 (8)1.2案例分析思路及方法 (10)1.2.1 研究思路 (10)1.2.2 研究方法 (11)1.3案例分析整体框架 (11)第二部分:宏观环境分析 (13)2.1政治法律环境 (13)2.2经济环境分析 (13)2.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15)2.4技术环境分析 (15)第三部分:微观环境分析 (16)3.1行业并购浪潮 (16)3.2汽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五力模型 (16)第四部分:并购动因与策略分析 (19)4.1吉利企业SWOT分析 (19)4.2具体并购动机分析 (23)4.3融资策略分析 (25)4.4公共关系策略分析 (27)第五部分:并购整合分析 (28)5.1外部整合 (28)5.1.1品牌整合分析 (28)5.1.1.1 品牌整合的方法 (29)5.1.1.2 具体整合 (29)(1)品牌现状 (29)(2)整合树立新品牌 (32)5.1.2产能整合 (36)5.1.2.1 产能整合的紧迫性 (36)5.1.2.2 产能整合建议 (37)5.2内部整合 (38)5.2.1人力资源整合分析 (38)5.2.2文化整合分析 (40)第六部分:并购评价 (44)6.1成本收益分析 (44)第七部分并购经验总结 (47)<参考文献> (50)第一部分导论1.1案例简介1999年,福特收购了沃尔沃。
但是近十年来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福特继2007年亏损27亿美元之后,2008年亏损竟达到147亿美元,沃尔沃的亏损额也猛增到15亿美元。
高级财务管理会计与实务课程作业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行为,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的,在世界各地的惊呼声中一路走来,吉利就像一个学步孩童,摇摇摆摆,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作为中国并购难度最大的案例,吉利的成功却成为了既定的事实,下面将通过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来探究在跨国并购中究竟有哪些决定成败的因素。
一、案例背景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
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案例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收购企业自身资源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个方面:(1)收购企业自身资源因素。
首先,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信息的把握是影响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而吉利的掌门人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并于2007年敏锐洞察到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开始和福特进行正式沟通,同时要求财务负责人张芃着手研究并购可能性与准备工作,李书福则亲自飞赴福特总部进行协商。
虽被福特多次拒绝,但李书福坚信福特是战略性出售。
然而,海外并购不同于国内并购,是否能够获得熟悉国际并购的专业化人才至关重要,互动因素中,谈判团队是双方沟通的桥梁,高素质的谈判团队能更好地把握双方的优劣势、关键问题和谈判技巧,是成功达成交易并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的关键。
而吉利在继续跟踪沃尔沃时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
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
吉利凭借精心的准备和对并购的熟知程度打了一场有备之仗,最终击败众多竞争者并购成功。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解析 2010 年 3 月28 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 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此项交易预计于2010 年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
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收购历程表1:收购历程收购价格1999 年福特以65 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
然而事与愿违,沃尔沃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里让它伤透了心,2008 年沃尔沃税前亏损额高达16.9 亿美元。
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根据洛希尔综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可比交易倍数、可比公司倍值等估算方法对沃尔沃资产进行的评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沃尔沃估值,合理价位在20 亿-30 亿美元之间。
其中,合理收购资金15 亿-20 亿美元,运营资金5 亿-10 亿美元。
正是根据洛希尔作出的这一估值,吉利提出的申报收购金额为15 亿-20 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确定为18 亿美元。
吉利花费18 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沃尔沃,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
这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汽车行业重新洗牌下的意外收获。
从沃尔沃的品牌、已有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网络和它的技术来看,我们认为还是物有所值的。
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的沃尔沃,其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堪称世界一流。
吉利收购沃尔沃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典范。
交易架构此次收购将以在国内及海外设立特殊目的项目公司的形式进行。
为便于收购,吉利成立了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万源)和北京吉利凯旋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凯旋)来作为国内的收购主体。
吉利收购沃尔沃1.动因分析1.1吉利企业扩张的动因分析选择的扩张方式是收购。
吉利的战略定位从成本优势转向了技术和品牌。
1.1.1技术2022年5月,吉利明确提出战略转型,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为技术优势。
在3月10日北京召开的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上,李书福指出:“在知识产权的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
”一语道破吉利垂涎沃尔沃技术的天机。
众所周知,在安全和环保领域,沃尔沃的技术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
1.1.2品牌目前,吉利旗下有三大品牌,其中全球鹰品牌代表个性、时尚、年轻、梦想;帝豪品牌主打大众化车型,旗下产品将以中高端公商务用车和家用轿车为主;英伦则向经典、豪华发展,主要是高端汽车。
吉利还缺乏一槌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沃尔沃正好可以完善品牌体系。
固然,企业的发展不能违背行业的规律,碰巧,暗合吉利并购案的,是汽车行业品牌发展的两个普适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多子品牌发展。
福特,丰田和大众等,都是多子品牌战略的典范。
不同的子品牌很好地实现了不同的市场定位,因此,只要彼此之间实现定位差异化,子品牌与子品牌的矛盾并不多见。
相反,高端子品牌还往往对低端子品牌有提振作用。
第二个规律是品牌从低端往高端走。
典型的案例是1988年雷克萨斯的推出。
在此之前,丰田在美国是小车、低档车的代名词,雷克萨斯的横空出世扭转了事态,丰田如愿进入高端豪华车市场。
而在汽车业,通过并购运作高端品牌的实例也不少见,兰博基尼就是大众收购来的超级豪华跑车品牌。
品牌进化理论认为,品牌完成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演进的一个生命周期,至少需要12年时间。
常规的品牌进化策略包括品牌强化、品牌延伸和品牌促进。
从2022年开始,吉利推出进军中高端品牌的计划后,试图通过常规的品牌进化实现转型升级:借反映香港回归的电视剧《岁月风云》加大品牌宣传,突出自主研发和民族情感元素;利用360万元全球征集新标活动,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召开“吉利汽车品牌求证大讲坛”,遍邀专家为吉利品牌把脉;2022年7月吉利还推出了高端品牌——帝豪。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案例——结合投资银行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摘要:本文结合投资银行学相关知识,从吉利的收购动机、沃尔沃的出售动机、吉利的并购方式、支付方式,以及投资银行在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案例中发挥的作用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案列。
帮助分析了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过程,对投资银行在并购中发挥的作用予以了肯定。
关键词:企业并购,投资银行,成功。
一.案列回顾2010年3月18日,吉利控股集团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了最终的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福特汽车旗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8月2日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上一次最大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一个仅有十五年汽车制造经验经验的民营企业能够成功收购具有沃尔沃这样拥有八十二年汽车制造经验的世界级品牌。
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除了吉利集团自身的努力外,吉利控股集团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离不开罗斯柴尔德投资银行支持与帮助。
二.并购双方介绍(一)吉利控股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于1986年,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二)沃尔沃轿车公司沃尔沃是一个很大的集团,该集团不但生产汽车(轿车和载货汽车),还生产工程和农用车辆、飞机及船用发动机等,在北欧是最大的企业集团。
1979年该集团将轿车制造部分独立,命名为沃尔沃汽车公司(V olvo Car Corporation)。
1999年初,该公司被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买下。
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企业并购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详细分析,我们将探讨吉利集团如何成功实施这一跨国收购,以及这一收购对吉利集团自身、沃尔沃品牌乃至全球汽车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章将首先概述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介绍收购过程,包括收购背景、交易结构、关键条款等。
接下来,文章将分析收购的动因,包括吉利集团的战略意图、沃尔沃汽车的价值潜力等。
文章还将评估收购的绩效,包括收购后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经营状况、市场份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
文章将总结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的启示,为其他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吉利与沃尔沃概况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吉利汽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旗下拥有多个子品牌和产品线,覆盖轿车、SUV、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吉利汽车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努力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沃尔沃汽车公司(简称沃尔沃)是瑞典的一家知名豪华汽车品牌,创立于1927年。
沃尔沃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创新的汽车技术而闻名于世。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沃尔沃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豪华汽车品牌之一。
沃尔沃一直坚持对汽车安全和环保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
吉利和沃尔沃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吉利汽车的快速崛起和沃尔沃汽车的品牌影响力,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事件,不仅是两家企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收购过程与动因分析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案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此次收购不仅标志着中国车企开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显示了吉利对于自身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1.企业背景1. 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 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资产总值超过 2000 亿元,员工总数超过 7 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 500 强。
2. 福特沃尔沃: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
1999 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2010 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2.并购原因1.大企业创新理论(最为重要的原因):吉利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走出国门的技术资本,于是便关注了国外沃尔沃,希望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了解沃尔沃的知识产权,从而获取操控的核心技术和中高端车型的技术体系能力。
2.全球经济一体化:由于国内市场的领先地方使得吉利的目光放到了国外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他们想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品牌,来获得研发到制造再到国际市场渠道等价值链,以此来打开吉利在国外的市场。
而收购之前的沃尔沃在 2007 年曾实现 45.83 万辆的全球销量纪录,并且有着2000 多个全球经销商、供应商体系在国际渠道方面绝对是吉利所需要的。
3.国际品牌效应: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提升吉利的国际品牌地位,利用沃尔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4.福特汽车亏损: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福特的汽车销量下降了21.8%,亏损 146 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 15 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沃尔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的战略决策之一。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2010年8月2日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李书福出任沃尔沃轿车的第一任华人董事长,中国诞生第一家跨国汽车集团、拥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名车品牌,中国民营制造业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海外并购。
至此,吉利收购沃尔沃大功告成,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成功收购国外豪华汽车企业和品牌第一宗,也是中国踏上汽车强国之路的重要一步。
(一)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基本情况吉利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于1999年被福特公司以64亿美元收购。
然而,10年过去,沃尔沃并没有给福特带来预期中的利润,销售额不断下滑。
7月26日,商务部正式批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沃尔沃的交易。
福特向吉利交割资产,标志着吉利收购沃尔沃完成了所有法定程序,开始全面管理沃尔沃。
7月中旬,吉利宣布了新的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和副董事长人选,李书福出任董事长,沃尔沃轿车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斯担任副董事长。
吉利2日宣布了其他董事会成员。
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际化运营团队已经形成,以确保沃尔沃未来的成功。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沃尔沃的营运收入将纳入吉利集团。
由于沃尔沃的销售收入远高于吉利的国内销售收入,吉利集团无疑将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公司。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并购种类此次并购属于收购。
收购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被收购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来控制该目标公司的法律行为。
收购的种类有三种:1,控股式,指收购公司通过购买目标公司一定的股份而成为目标公司最大的股东,从而控制该目标公司的方式;2,购买式,指收购公司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全部股份而使目标公司成为其附属的全资子公司;3,吸收式,指收购公司通过将该目标公司的净资产或股份作为股金投入收购公司而使目标公司成为收购公司的一个股东的方式。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一.企业背景1.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
2.福特沃尔沃: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
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二.并购原因1.大企业创新理论(最为重要的原因):吉利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走出国门的技术资本,于是便关注了国外沃尔沃,希望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了解沃尔沃的知识产权,从而获取操控的核心技术和中高端车型的技术体系能力。
2.全球经济一体化:由于国内市场的领先地方使得吉利的目光放到了国外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他们想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品牌,来获得研发到制造再到国际市场渠道等价值链,以此来打开吉利在国外的市场。
而收购之前的沃尔沃在2007年曾实现45.83万辆的全球销量纪录,并且有着2000多个全球经销商、供应商体系在国际渠道方面绝对是吉利所需要的。
3.国际品牌效应: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提升吉利的国际品牌地位,利用沃尔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4.福特汽车亏损: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福特的汽车销量下降了21.8%,亏损146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沃尔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的战略决策之一。
吉利收购沃尔沃PEST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PEST分析案例:北京时间2010年3月28日21:20,当地时间15:20,瑞典哥德堡,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
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包括了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2400多个全球网络,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吉利并购沃尔沃这段酝酿已久的“跨国联姻”终于尘埃落定。
吉利并购沃尔沃交割仪式8月2日中午在伦敦进行,吉利已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业务单元的收购。
用PEST分析法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如下:一、政治环境(Political)1.国际关系①瑞典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中瑞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
②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2.政策干预①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 国务院推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②我国实行海外并购都要在发改委备案的政策,不允许自相残杀。
沃尔沃认识到要走出困境,眼下最大的机遇就是借助中国市场。
所以回过头来看,当吉利在发改委备案时,沃尔沃如果要选择中国,就只能选择吉利。
③国内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境外投资支持力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在我国外汇储备存量较高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后,放宽了对外投资,这也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经济保证④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有多种形式,不仅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并购海外的汽车企业。
吉利收购Volvo的案例分析金融张斌33一、收购背景: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还是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创立于1927年,1999年4月1日,沃尔沃轿车被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收购。
2008年美国遭受了1933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福特汽车出现巨额亏损,不得不卖掉那些不挣钱的品牌。
在把捷豹和路虎两个品牌卖给印度塔塔汽车集团后,去年12月福特汽车又决定出售沃尔沃业务能缩减生产成本,能全力保证福特品牌的开发及运营工作。
到2008年底,福特公司汽车业务债务为258亿美元,即使减债成功,仍然有100多亿美元的缺口,卖掉沃尔沃能迅速回笼资金,避免福特进一步陷入困局。
这也是福特汽车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连续五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本来已经严重亏损的福特汽车公司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而吉利则是新兴发展起来的汽车公司,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也极力想要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国外的高端产品技术。
二者不谋而合,恰好促进二者达成收购协议。
最终吉利在2010年11月27号成功收购V olvo的汽车制造部分的大部分车型、三个生产平台、V olvo汽车品牌、境外的工厂工厂和研发人才、全球2000多个经销商和供应商网络和福特汽车提供的技术支持等。
二、案例过程1、 收购的起因: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福特汽车遇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不得不卖掉V olvo 来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使原有的核心产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2008年1月,吉利向美国福特提及收购沃尔沃的意向。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一.企业背景
1.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
2.福特沃尔沃: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
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二.并购原因
1.大企业创新理论(最为重要的原因):吉利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走出国门的技术资本,于是便关注了国外沃尔沃,希望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了解沃尔沃的知识产权,从而获取操控的核心技术和中高端车型的技术体系能力。
2.全球经济一体化:由于国内市场的领先地方使得吉利的目光放到了国外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他们想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品牌,来获得研发到制造再到国际市场渠道等价值链,以此来打开吉利在国外的市场。
而收购之前的沃尔沃在2007年曾实现45.83万辆的全球销量纪录,并且有着2000多个全球经销商、供应商体系在国际渠道方面绝对是吉利所需要的。
3.国际品牌效应: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提升吉利的国际品牌地位,利用沃尔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4.福特汽车亏损: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福特的汽车销量下降了21.8%,
亏损146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沃尔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的战略决策之一。
但此时金融危机已经使得全球大型车企无力竞标沃尔沃,因而福特不得不考虑吉利。
5.沃尔沃价值低估:沃尔沃自从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销售额连年亏损。
2008年沃尔沃全球销量374297辆,同比下降10.6%,税前亏损额高达17亿美元。
2009年,沃尔沃全球销量334808辆,同比下降18.3%,税前亏损9.34亿美元,导致了它的价值被低估。
三.并购大致方式流程
1.项目耗费时间:2007年年中吉利成立“V项目”到2010年8月完成收购耗时3年。
2.大致流程:福特开价60亿美金→尽职调查后投标35亿美金→因为研发费用减少导致再减17亿美金→最终双方决定为18亿美金全资+9亿美金的运营资金100%收购沃尔沃股权。
(其中投标中有两支基金和北汽控股加入竞争)。
3.收购方式:杠杆收购
能实现的。
所以他们采取的是杠杆收购,是指公司或个体利用收购目标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此公司的策略,由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量及收益作担保并用来还本付息。
如果收购成功并取得预期效益,贷款者不能分享公司资产升值所带来的收益(除非有债转股协议)。
因为杠杆收购的主体需要金融投资公司,所以吉利成立了北京吉利凯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嘉尔沃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成都,上海,大庆政府进行了借款,其中
成都和大庆为30亿人民币,上海为10亿人民币,大致地资金架构为:
资金注入全部到位后与2010年正式达成协议,吉利以27亿美元的代价全资100%收购了沃尔沃汽车集团。
4.收购评价:吉利并购沃尔沃是杠杆收购的范例,外界融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危机使得许多海外资产被低估,通过海外并购,吉利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到梦寐以求的汽车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
但是成功并购只是第一步,在众多的杠杆收购案例中,大多数的杠杆收购失败最终都归因于杠杆收购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的风险。
作为一种以小博大的并购方式,在成功并购目标企业后,并购方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运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四.并购后吉利运营财务分析
1.偿债能力和破产风险分析
在2008年吉利汽车表示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达到了18.06和17.64的最高值,这也是由于并购沃尔沃积累资金和利润,导致流动资产增加的原因,在并购完成后这两项指标都下降到正常范围。
但是表示长期偿债能力的长期资产负债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表明:吉利汽车的长期偿债能力在下降。
并且资产负债率在2011年达到65.3%,这说明吉利汽车利用财务杠杆的程度在加深,公司的财务风险在增加。
Z-score模型分析:
Z=1.2*a+1.4*b+3.3*c+0.6*d+0.999*e
a=流动资本/总资产
b=留存收益/总资产
c=息税前收益/总资产
d=优先股和普通股市值/总负债
e=销售额/总资产
因为z值在2015年前有着一定的波动,并且在2010年并购完成后有着较大的跌落,持续了三年到四年的低于1.8时期,说明这段时间破产的可能性很大,这与举债融资收购有着较大的关系,并且这个时候双方的企业磨合还未完成,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并没有整合完成,预想的盈利还未出现,有着较高的破产可能性;但是在2015年后逐渐回升,破产的可能性降低,偿债能力逐渐上升。
2.盈利分析:
2010-2017年吉利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在2010年收购完成后,从上述的表格看,在2011年的现金流量减少外,,和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润率都有小幅下降,这种小幅下降也持续到了2011年,在2011年到2014年波动之外,之后几年都是稳定增长因此,以目前数据为依据,从长远来看收购后吉利汽车的盈利能力是逐步上升的。
3. 综合财务分析(杜邦分析法)
从此表的数据来看,吉利在并购沃尔沃后,财务指标显示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波动,但波动不大,短期来看前景并不是十分好。
从资产周转率这个指标来看,从2010年并购到2015年都没有明显的改善,说明收购后两者的之间的运营效率比较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较慢,还处在磨合期,到了2016之后有了改善,资产的运用率得到了提升,销售能力得到了增强。
从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来看,2个指标的数据在2010年后都呈下降态势。
这是由于并购后的整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财务上并没有迅速地表现出净资产报酬率的增长,但是在2016年开始就有了飞速的增长。
从权益乘数这个指标来看,2010年到2012年指标数值明显过大,直到2014年才降到了最低。
这说明并购后,公司负债程度高,公司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而在2015年后的指标有明显上升,与吉利的新一轮并购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间接表明吉利已经有着更加强大的盈利能力。
总的来说,净资产报酬率在2014年前呈下降趋势,虽然吉利在并购沃尔沃后扩大了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但并购整合吸收过程艰难重重,在短时间内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并没有发挥的十分明显,但根据2015年至2017年开始,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逐步回升,并且前面两者几乎涨了一倍。
作为分界点的2015年,我们看从之后的数据看出,在长期角度上,吉利通过杠杆收购沃尔沃是正确的决策。
五.并购后吉利发展现状
并购之后吉利与沃尔沃相互融合,交叉持股,技术共享……这样的结果是吉利、领克、沃尔沃所需要的,也是媒体和消费者所希望的,同时还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所推崇的。
吉利这几年的崛起,与沃尔沃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沃尔沃直接输出技术给吉利,而是吉利在消化、吸收沃尔沃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打造出了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如果我们将吉利前面这些所做所为比作“试婚”的话,那么成立合资公司则可以看成是“修成正果”,这场“跨国之恋”是时候功德圆满了。
2017年7月20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宣布,将与吉利控股集团建立一个合资技术
公司,该合资公司将共享汽车技术,并将携手开发电动汽车技术。
同年12月27日,吉利宣布收购沃尔沃集团8.5%的股权,成为沃尔沃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2018年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69%的股份,成为奔驰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经历多轮收购和并购,目前吉利控股已形成吉利汽车、领克、沃尔沃、伦敦出租车、宝腾和路特斯(莲花)六大汽车品牌矩阵,覆盖中低端品牌、豪华品牌的完整产品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