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 格式:docx
- 大小:23.27 KB
- 文档页数:5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工具、指明途径、打好基础。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为: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首要。
要把许多地理事物尽收眼底,靠我们零打敲碎地观察、识记是不容易做到的。
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人不可能到过许多遥远的地方,从而把地理事物完整的记录下来。
因此通过看地图来知晓天下景物与事物,是人类认识地球与区域的“捷径”。
教材把地图的学习安排在开头,就是源于上述认识。
教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他们站在学校的最高建筑物上俯瞰学校的全貌,分别绘出学校的鸟瞰图(把原有的景物描在纸上)、平面图(用符号表示鸟瞰图中的景观)、地图(加入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地图组成要素)。
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从感性到感性加理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就把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引到了地图的组成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上了。
三、学情分析(一)学生基础薄弱:学生全来自各个不同的小学校点,乡完小的生源好一些,其它村完小的校点很多的学生还不识百字,在中学学习感觉很多很苦很累。
(二)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认为,中考的科目就是主科,地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很低,造成学生无心抓好一般科目的学习,师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三)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要靠老师,家长叮咛才能完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填空式)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 头戴头巾, 这种打扮的原因是遮挡风沙烈日。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4、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 通常采用“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5、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 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 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 比例尺=_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 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现有1:1000和1:2000两个比例尺, 较大比例尺是1:1000, 较小比例尺是1:2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 内容就越简略, 选用比例尺越小,6、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 内容就越详细, 选用比例尺越大。
7、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图例和注记: 判断常用图例: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4.高中低纬度范围划分: 0°-30°为低纬度(气温高);30°-60°为中纬度(一年内有明显的四季变化);60°-90°为高纬度(气温低)。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____%, 陆地占____%, 所以人们常用“___分陆地, __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 其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 _______;南半球哪个面积大? _______4.①从海陆分布看, 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 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我们身边的地理1、地理与日常生活(服饰、民居、饮食、出行)阿拉伯人穿白色宽松长袍、戴头巾的原因:反光、防风沙、散热。
2、地理与生产建设3、地理与风土人情二、我们怎样学地理1、地图的种类①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②社会经济地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农业图、工业图等2、地图三要素:(1)方向(判断方法)①一般情况,看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经纬网时,(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注:并不难,但很容易忽略(2)比例尺①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分子要化为1,单位都是厘米)②形式:数字式1:1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线段式0 1km③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④选择:图幅大小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图例和注记:图例:各种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常用图例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认识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所有纬线互相平行;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特殊纬度: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5)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 30°;中纬度:30°- 60°;高纬度:60°- 90°(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半球为北纬,南半球为南纬。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地球与地图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5)麦哲伦环球航行;(6)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的运动: A 自转与公转的比较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B五带的划分:(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
(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北温带(23.5°N --66.5°N)、热带(23.5°N --23.5°S)、南温带(23.5°S --66.5°S)、南寒带(66.5°S --90°S)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2、地球仪(1)经线、纬线和经线圈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七年级地理书电子版湘教版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就是身着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装扮的原因就是散射阳光、阻挡风沙。
3.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在没方向标的地图上,必须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认定方向。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比例尺分成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地图的三要素就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0.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1.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观点就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12.麦哲伦环球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地球表面积就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就是千米;赤道周长就是4万千米。
14.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5.地球的进动方向就是由西向东,从北极飞过看看就是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飞过看看就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16.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17.赤道的纬度就是0°,赤道以北表示北纬,以南表示南纬,北纬和南纬各存有90°。
18.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19.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
2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21.相连接南、北极并旋转轴纬线的弧线叫作经线。
22.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
湘教版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
湘教版初一地理课程内容广泛,将重点放在初步了解地球、研究区域特征以及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对湘教版初一地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构造:-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陆地圈。
2. 地球的运动:- 自转:自转速度、自转轴倾斜及其引起的季节变化;- 公转:公转轨道、公转周期,以及公转引起的年份、平年和闰年等。
第二部分:地理环境与地理区划1. 自然环境:- 气候:气候类型、气候要素和常见气候带;- 地形: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地形特征;- 水资源: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资源。
2. 中国地理区划:- 行政区划:省、市、县等行政单位的划分;- 地理区域: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征。
第三部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城市与乡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和乡村发展。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农业的类型、农田水利和粮食生产;- 工业:工业的类型和地理分布、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与旅游:- 交通运输:陆路、水路、空路的特点和地理条件;- 旅游资源:我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第四部分:地图阅读与地理实践1. 地图阅读:-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位和图例;- 地图符号:地理要素的图示和标识。
2. 地理实践:- 实地考察:地理实践的重要性及实地考察的方法;- 数据调查: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通过对湘教版初一地理课程核心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理环境与地理区划、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地图阅读与地理实践等内容。
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希望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对初一学生在地理学习上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湘教版地理知识点1. 大陆和海洋: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被大陆和海洋占据的。
大陆是指陆地,占地球表面的29%,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海洋是指广阔的海域,占地球表面的71%,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大陆和海洋之间有海岸线。
2. 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行星。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固体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3.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
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特征。
4.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和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交互关系。
5.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使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的运动,使一年分为四季。
6. 气候和天气:气候是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条件。
气候受纬度、海洋、大陆、海陆风、地形等因素影响。
而天气是指短期内的气象变化,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7.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澳门、香港和台湾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8. 湖泊和河流:中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河流。
如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湖泊和河流是重要的水资源。
9.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分布不均匀。
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人口较多,而西部地区和农村人口相对较少。
10. 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学习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
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状况;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点。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等高线地形图;海陆变迁的相关知识。
重难点:经纬网,世界地形,等高线地形图。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把握重难点,记住重点内容,及时巩固。
自主预习:第一章认识地球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_____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_____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与_____、______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___、___两个半球。
4、纬线的特征:a 都指示______方向;b 形状都是____(极点除外);c 长度_______,其中最长的纬线是_______;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长度越来越_____。
5、纬度的划分:①赤道的纬度是____,赤道以北称为____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____纬(用字母S表示)。
②北极的纬度是_____N,南极的纬度是_____S。
③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度数逐渐_____(增大、减小)。
6、低纬度范围是_________;中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高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
7、经线的特征:a 都指示_____方向;b 形状都是_____;c 长度都_______,8、经度的划分:①把经过英国伦敦________________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又叫____________线,其经度为_____度。
②从0°经线向东的180°称为_____经(用字母___表示),以西的180°称为____经(用字母___表示)。
③经度变化规律: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________9、一个经线圈由____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______的。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7篇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篇1(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板书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提问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板书 1.气候复杂多样提问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板书 2.大陆性特征明显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6-10图”,并在上面点出利物浦、华沙、赤塔、漠河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赤塔、漠河,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洲第⼀节亚洲和欧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图6-1):①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②半球位置: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洲为邻,东北隔⽩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欧洲的地理位置(图6-1):①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部分在寒带,⽆热带。
②半球位置:全部在北半球,⼤部分在东半球;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西洋,东与亚洲相连,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洲相望。
3、亚洲的地形(图6-3):①地形以⾼原、⼭地为主,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②地势中部⾼、四周低;⾼原、⼭地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陆边缘;③地⾯起伏⼤,⾼低悬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湖⾯。
④特⾊地形:⼤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这⾥地壳不稳定(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4、欧洲的地形:①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②地⾯起伏⼩;③⼭脉多呈东西⾛向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分布在中部,所以地势南北⾼、中间低;④特⾊地形:冰川地貌——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的湖泊、东欧平原上的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脉挺拔的峰峦,都是冰川作⽤的产物。
5、亚洲的⽓候(图6-9,熟练掌握每种⽓候的分布地区,按序号):①复杂多样(原因:跨寒、温、热三带,纬度⼴,地形⼜复杂多样),⽆温带海洋性⽓候,温带⼤陆性⽓候分布最⼴。
②⼤陆性特征显著;(亚洲⾯积⼤,各地距海洋远近不同)③亚洲各地⽓温差别显著(北半球的寒极——奥伊⽶亚康)④季风⽓候显著(原因:海陆差异显著);季风⽓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6、欧洲的⽓候(图6-9):①欧洲⽓候以温带⽓候为主,⽆热带;②⽓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③温带海洋性⽓候和地中海⽓候分布最典型。
注:课本P9活动题5,了解,清楚!7、亚洲的⽔系特点(图6-3):①⽔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低)向东注⼊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等;向南注⼊印度洋——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等;向北注⼊北冰洋——鄂毕河(中国境内被称为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②内流流域⾯积⼴⼤,内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形闭塞的⼭间⾼原、盆地和低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一、二章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60分)1.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指节水、节电、节油、节气。
下列叙述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D )A.洗涤衣服让其自然晾干,少用洗衣机甩干B.夏天少穿西装C.坚持户外锻炼,尽量少用跑步机D.使用电动牙刷代替传统牙刷2.2023年3月11日,印度尼西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喷发,火山附近的居民纷纷离开,这说明了( C )A.地理对生产建设的影响B.地理对风土人情的影响C.地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D.地理对地区规划的影响3.下列叙述中对学习地理不利的是( A )A.直接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地图是多余的B.从多种媒体中去获取地理信息C.生活中多观察,通过调查、考察,把地理知识学活D.多提有关地理的问题,敢于质疑地理理论假设有如下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回答4~5题。
①北京市政区图②北京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图③北京大学校园平面图④北京在中国的位置示意图4.四幅图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C )A.①B.②C.③D.④5.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A.①③④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②④①③读某地平面图,回答6~8题。
6.要判断图中方向,我们应该用( A )A.指向标定向法B.一般定向法C.经纬网定向法D.指南针定向法7.根据选择的正确定向法,小学在医院的( D )A.西北方B.东北方C.正南方D.西南方8.“”是地图基本要素中的( C )A.比例尺B.指向标C.图例D.方向《熊出没》主要讲述了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的故事。
以下是根据《熊出没》及相关地理知识编写的题目。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有一天,光头强异想天开去地球另一端伐木,于是他从赤道某地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行并穿越地心到达地球另一端。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以下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地球仪: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2. 经线和纬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叫做纬线。
3.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4. 地图的方向: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绘制的。
5.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三种表示方法。
二、陆地和海洋1. 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约为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约为3795米。
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的29%。
2. 海陆的分布:地球表面的海洋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平均水深约为3795米。
在大洋中,有五个大洋和两个南北极洋。
3. 七大洲和四大洋: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是世界上的七大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世界上的四大洋。
其中,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4.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三、天气与气候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期内在某一地点所经历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大气状况。
2. 温度带:根据气候特征,可以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基本温度带。
3. 降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可以用降水量、降水概率等指标来描述。
4. 风向风速: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风向和风速也是描述天气的常用指标。
5. 气候类型: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024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湘教版)学习资料。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再到现代通过卫星照片确证地球的形状。
2. 地球的大小。
-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这些数据是研究地球相关知识的基础,例如计算距离、面积等。
(二)地球仪。
1. 经线和纬线。
- 纬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相互平行。
- 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其经度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反,例如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 经度和纬度。
- 纬度:- 划分: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
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低纬度地区是0° - 30°,中纬度地区是30° - 60°,高纬度地区是60° - 90°。
- 意义:纬度是确定地球表面某点位置的重要依据,不同纬度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地理现象等。
例如,热带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即23.5°N - 23.5°S)终年炎热。
- 经度:- 划分: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分180°。
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
- 意义:经度主要用于确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位置,在划分时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地图。
1. 地图的三要素。
- 方向:- 一般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向方法。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课件标题: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课件一、课程概述欢迎来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学习。
本课程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学习,你将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和价值,掌握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培养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了解地球的结构和运动是理解地理现象的基础。
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第二章: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演变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最直观的表现,对其形成和演变的理解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
我们将学习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不同地形地貌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第三章:气候的形成与变化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和影响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学习气候的形成原理、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了解地球上主要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类型。
第五章: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相互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我们将学习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了解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课程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旨在通过实践和互动,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评估评估你的学习进度和成果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小组讨论和期未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以便了解你的学习状况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五、课程资源为了方便你的学习,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包括课堂讲义、电子图书、在线视频、参考书目等。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
(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xx》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美洲》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是作为第六章“认识大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介绍了美洲的地理概况,将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差异做对比介绍,使学生对美洲大陆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完善本章的内容,促使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世界观。
2.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了解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界线和范围。
2)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学会运用比较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3)观察大洲的地形特点,学会绘制其他地形简图。
4)能独立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并形成熟练的技能。
前四点是对教材内容的基本把握,第五点是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其中第三点与第四点为本节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我将着重的解决这两个目标的教学。
二、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南北美地形特征,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南北美地形特征,才能理解和掌握南北的气候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南北美地形差异的比较,难点的依据是该知识点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整理,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归纳水平。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感知观察以及实践能力的更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直观教学法,并辅之以学生自主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
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5分钟)
由一段简短的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的依据:视频的播放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一定的兴趣,从而有助于教学的开展。
2.讲授新课:(35分钟)
知识点一:xx的位置
我将在PPT上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说出美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并在PPT上表明。
知识点二: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拉丁美洲的辨识与拓展这前四个名词的教学我将结合书本P21—22页的阅读材料,我会从知识点一的世界地图中将这四个名词带领同学们在图中一个一个的标出,每标出一个我会带着学生更加详细的去了解该地方:
1)白令海峡部分是提出一个趣味性思考性比较强的问题,让同学们去小组讨论,推选代表进行解答。
2)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的国家和语言的知识点则是展示我在PPT上准备好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地图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相关材料并对照PPT上的地图自主形成答案,几分钟后请同学回答,我将在他们给出答案后带领他们校正答案,并在书本上画出相关重要内容。
3)拉丁美洲的概念则是在讲美洲国家和语言知识点中带出,并把拉丁美洲的具体范围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在PPT上使同学们更加明确,在图上分辨拉丁美洲和南美洲两个概念范围。
知识点三:xx的地形特点
这个知识点是本课时的重难点问题,我将着重的讲解这一部分。
我将这一部分知识点分成南北美两部分分别讲解。
首先会先给出北美的地形图,然后请同学来描述在图中他所看到的地形,根据他的答案,引导他将这些地形分类,并带领同学们试着归纳出这些地形形成了北美洲的三条纵裂带,通过以北纬40°这条纬线形成的地形剖面图来验证答案,并在PPT上明确知识点,带领同学们进一步强化。
然后在北美地形图中标出格陵兰岛以及五大湖地区,让学生明确格陵兰岛和五大湖重要的地理意义。
关于南美洲的地形教学和北美洲相似,同样给出南美洲的地形图,带领请同学说出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和平原(引导他们按照方向说出),在PPT上用不同颜色的线标出不同的地形,让学生就线段形成的图形来总结特点,由此引出南美洲地形的特点并在PPT上明确知识点。
最后为了进一步使同学巩固南北美地形的知识点,我会让同学们完成P24页活动T1和T2的前两个小问,重点在于T2的第二个小问的解答从第一个小问归纳总结,形成第二个小问,问题和答案都会在PPT上展示。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3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xx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