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word版可直接打印)
- 格式:doc
- 大小:16.77 MB
- 文档页数:75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课堂练习1.D 2.A 3.D 4.C 5.B 6.D7.(1)水星、金星(2)火星木星木星(3)质量体积小行星带8.A G D B F H E C(从左至右,从上而下)能力提高1.(1)水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2)A H G F(3)略(4)略(5)地月系地球银河系2.(1)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高低大小第二节课堂练习1.C 2.C 3.D 4.B 5.D 6.B7.(1)光球温度耀斑 11 (2)增多正负(3)开始正相关,然后负相关8.(1)B (2)电离磁暴(3)A (4)C 日冕层能力提高1.C 2.D 3.C 4.D 5.C第三节(1)课堂练习1.C 2.B 3.B 4.B 5.D 6.AD 7.B 8.A 9.C 10.A 11.C能力提高1.(1)A(2)DA(3)CD(4)A(5)BC2.(1)B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享有偏转(2)长江中上游山区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泥沙量增加,长江口泥沙沉积加剧。
(3)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北汊流量、流速小,泥沙沉积多(4)C D将位于新的北汊附近,汊口岛屿、沙洲阻挡水流,泥沙淤积多(5)崇明岛汊将要消失,现南汊流量更集中,且位于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不易沉积,因此上海港前途更好第三节(2)课堂练习1.B 2.B 3.C 4.B 5.B 6 .C 7 .D8.(1)6 22 5 (2)83°26′ 8 (3)C (4)顺(5)东南9.(1)夏至 23°26′N,180°(2)晨 4(3)8 24(4)B(5)A10.(1)180° 60°E (2)22 4能力提高1 C2 B3 D 4.(1)略(2)7 1 (3)10 40 12 05.(1)多 12 (2)0(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一个回归年第三节(3)课堂练习1.AC 2.C 3.C 4.D 5.A 6.D7.(1)6 22(2)180°昼(3)CD、AB(4)11°43′N 0° 78°17′以北(5)6 30 18 333338.(1)12 22(2)略(3)23°26'S南回归线南北两侧昼最长、夜最短12 0 24 A 点能力提高1.(1)图略昏线(2)23°26′S 90°E 90°W(3)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23°54′ 34°47′2.(1)略(2)散射(3)A C (4)两地球第四节1.C 2.B 3.D 4.A 5.D 6.B 7.B8.(1)横纵(2)地壳地幔地核(3)33 莫霍界面(4)消失骤减古登堡(5)状态不同(固、液)能力提高1.(1)太平洋(2)北海道九州岛(3)横滨东北(4)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B5、B6、D7、C8、B9、D(二)综合题1、(1)B 白天云层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很高;夜间云层使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降得很低,故日较差小。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从容说课本节涉及到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谈“天”是为了说“地”,讲述天体是说它们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强调宇宙的物质性;讲天体系统是为了说明宇宙有序、有层次,也是有结构的物质世界,要从天体层次中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太阳系的组成和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是为了证明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这些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
教学中要围绕地球这一主体,通过录像的放映和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带往神秘的宇宙探索,站在宇宙的某一个角度来审视地球,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即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
教学中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日地距离和地球本身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准确的认识,理解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课时2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台风和寒潮的定义、源地、影响地区、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基础梳理三、台风灾害1.定义:台风是在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多发海域: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等。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4.我国的台风灾害(1)源地: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
(2)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区,多发于季节。
四、寒潮灾害1.定义: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地区:主要发生在地区的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3.危害(1)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4.我国的寒潮灾害(1)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2)寒潮源地:主要发源于地区。
(3)影响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自主测评1.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 )2.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 )3.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这些现象主要发生在( )A.台风眼B.漩涡风雨区C.外围大风区D.台风中心4.寒潮天气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时段是( )①秋末冬初②冬季③冬末春初④春季和秋季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课堂探究探究点3 台风灾害『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8年9月,受当年第22号台风“山竹”影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出现大暴雨。
截至18日17时,5省(区)受灾人口近300万,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60.1万,一般损坏房屋3 5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74 400公顷。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全册学案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 1 -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 50 -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 87 - 第四章水的运动................................................................................................................ - 137 -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185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
(地理实践力)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综合思维)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综合思维)1.地球自转的运动特征是什么?2.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是什么?3.黄赤交角的含义及影响是什么?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目录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2)第1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6)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9)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12)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16)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19)第2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22)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28)第2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36)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44)第3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51)第3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57)第3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62)第4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67)第4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案 (75)第4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81)第5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87)第5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92)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必修1全套教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 航天器发射路径◆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 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 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二.新知学习 1、宇宙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全册精品版教学设计1《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篇的组成部分。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为后续“自然环境”篇的学习打好基础。
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
是学生从地理事实上升到地理科学的一个平台。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接下来的地理天体计算等的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学好这一课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有信心学好地理。
2.学时:一课时(45′)3.教材结构:概念周期恒星日地球的自转太阳日方向速度线速度角速度4.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产生的自然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
教学难点:自转的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的理解和区别。
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1.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的年龄只有16、17岁,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
其认知水平正由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入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
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具体事例及直观的表象信息,来呈现学习的内容。
此年龄段学生还具有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特点,因此,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时地改变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2.知识技能基础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的自然现象,并且也有小学初中学过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零散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并通过借助适当的辅助教学的过程,指导学生参与动手演示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这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非常有效。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2.掌握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别3.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区分恒星日与太阳日4.掌握地球自转的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计算方法和规律【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分析图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体验地理学习的思维过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本章概述〔课标导航〕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核心素养〕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天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宇宙、太阳、地球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宇宙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包括四节内容,前两节围绕地球的宇宙环境展开,介绍了天体、天体系统、太阳系、生命的存在条件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重点讲解地球的历史,涉及地质年代表及地球的演化历程;第四节简单介绍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生涯规划〕项目专业或高校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1.天文学、2.地球概论学、地球物理学、3.古生物学、4.地球科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1.北京大学、2.南京大学、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中学科学院大学、5.北京师范大学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含义,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2.能够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了解太阳系结构及各大行星的特点。
4.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区域认知:在图中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综合思维: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人地协调观:妥善处理太空垃圾,保护宇宙环境。
地理实践力:用语言形象地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本节要点1.地球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自主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中__物质__存在的形式连同星际空间物质。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高考预测本节知识常以天文现象和航天工程为载体,考察地球的普通与特殊性。
重点放在利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来分析问题。
二、自学自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物质组成、、、、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的现象,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图(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运动特征:性、性、性。
(3)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有相同之处。
2.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的宇宙环境,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适宜的、适合生物呼吸的、的存在。
三.考点讲解考点一: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成因分析(1)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就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
在太阳系中,太阳及大小行星的运动特征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具体表现如下:(2)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四、堂内练习1.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大多都是()A.星空 B.恒星 C.行星D.彗星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D.已发射到宇宙中的人造卫星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东方天空上演了一幕“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由高到低排列。
由于天文学家对这一奇观作了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大饱了眼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3~5题3. “众星捧月”这一天文奇观中,能体现出______级天体系统。
()A.1B.2C. 3D. 44.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5.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6.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合生命居住,与地球相比,该行星()①质量与地球相似②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③有卫星环绕④离中心恒星的距离适中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7. 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五、课后练习1.地球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它的特殊性在于()A.与太阳的距离合适 B.体积大小适中C.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陨星②恒星③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④蟹状星云⑤哈雷彗星⑥狮子座流星雨⑦总星系A.①④⑥⑦B.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新人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具器材地图导学过程批注(一)新课引入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
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汇编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的组成。
4.地球的普通性与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彗星、卫星等。
2.天体系统(1)形成: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2)层次: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2.八大行星(1)运动特征①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
②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③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2)分类: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八大行星分为以下三类:①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②巨行星:木星、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条件(2)自身的有利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温度适宜,利于生命形成和发展。
②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1.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2.总星系就是宇宙。
(×)3.月球不属于( D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4.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知识点一天体与天体系统[问题探究]结合天体系统示意图和材料,探究问题。
2015年7月13至14日,“新视野号”宇宙探测器飞临冥王星,并对冥王星进行了详细观测。
一年后,“新视野号”探测器将飞出太阳系,与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齐名。
探究1目前,能不能把“新视野号”归类为天体?当初发射时的“新视野号”算不算天体?提示:宇宙中各种存在形式的物质均为天体,目前“新视野号”正运行在太空中,并有独立的运行轨迹,因此可以归类为天体。
但发射时的“新视野号”因为仍在地球上,未进入宇宙,不是独立运行,还不算天体。
第二节土壤学习目标1.观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
2.掌握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重点)3.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
(重难点)知识梳理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能够生长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矿物质、、水分和。
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比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
②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通气、透水性,保肥性能好,但质地,不易耕作。
(3)土壤的剖面构造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也是最的因素。
为土壤提供,通过使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和与温度、降水量呈。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层、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
(2)湿地地区的土壤发育快,但往往比较贫瘠。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和的关键环节。
(2)为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
2.利用与保护(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的能力。
自主诊断(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 )(2)黄土高原的土壤名称是黄土。
( )(3)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
( )(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 )(5)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A.江南丘陵红壤B.青藏高原寒漠土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D.东北平原黑土合作探究探究点土壤的形成因素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第三节防灾减灾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结合重大灾害事件,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综合思维)2.运用视频、图文资料,分析不同的自然灾害在发生前后人们采取的自救和互救手段,培养学生的防灾避灾能力。
(地理实践力)一、防灾减灾手段1.指导方针:“以为主,相结合”。
2.主要手段(1)灾害监测建立自然灾害系统,对灾害进行监测。
(2)灾害防御⎩⎪⎨⎪⎧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3)灾害救援与救助(4)灾后恢复①恢复灾区群众的。
②促进灾区和的恢复和发展。
③帮助重建区增强。
二、自救与互救1.概念⎩⎪⎨⎪⎧地位: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2.灾前准备(1)对可以较准确预测的灾害,做好灾前准备,对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2)对于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的灾害,做好灾前准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灾中救助(1)灾害发生:按预先设计好的 进行撤离。
⎩⎪⎨⎪⎧洪涝来袭―→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地震发生―→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遭遇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2)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 或向他人求救。
4.灾后自我保护: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自主诊断(1)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能避免发生自然灾害。
( ) (2)确定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 ) (3)泥石流多发区应储备的救生物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
( ) (4)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是政府无偿救助。
( ) (5)建设地质环境监测站,可有效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 .台风B .洪涝C .干旱D .滑坡合作探究探究点1 防灾减灾手段与防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