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8.93 KB
- 文档页数:10
数值分析课程实验指导书应用科学学院数学系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数值实验报告格式 (1)第二部分数值实验报告范例 (2)第三部分数值实验 (6)数值实验一 (6)数值实验二 (8)数值实验三 (10)数值实验四 (12)数值实验五 (13)数值实验六 (16)数值实验七 (17)第四部分MATLAB入门 (19)前言该实验指导书是《数值分析》课程的配套数值实验教材。
《数值分析》是理工科大学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用计算机解决科学和工程实际中的数值计算问题,因此熟练地在计算机上实现算法是必备的基本技能。
数值实验是数值分析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实验,以消化巩固所学的内容,增加对算法的可靠性、收敛性、稳定性及效率的感性认识,体会和重视算法在计算机上实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通过选择算法、编写程序、分析数值结果、写数值实验报告等环节的综合训练,逐步掌握数值实验的方法和技巧,获得各方面的数值计算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理论分析的能力。
该实验指导书由王希云、刘素梅、王欣洁、李晓峰等老师编写。
第一部分数值实验报告格式一个完整的实验,应包括数据准备、理论基础、实验内容及方法,最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算法的理解,数值实验以实验报告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格式如下:一、实验名称实验者可根据报告形式需要适当写出。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首先要求做实验者明确,为什么要做某个实验,实验目的是什么,做完该实验应达到什么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也可以以实验目的的形式列出。
三、算法描述(实验原理与基础理论)数值实验本身就是为了加深对基础理论及方法的理解而设置的,所以要求将实验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算法原理详尽列出。
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的实施方案、步骤、实验数据准备、实验的算法以及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实验一 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性指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性指标是指土粒比重ds 、土的含水量w 和密度ρ,一般由实验室直接测定其数值。
在测定这三个基本指标后,可以换算出其余各个指标。
二、实验原理和方法 1.土粒相对密度ds土粒质量与同体积的4℃时纯水的质量比,称为土粒比重(无量纲),亦称土粒相对密度,即式中 ρs ——土粒密度,即土粒单位体积的质量,g/cm 3;ρw1——4℃时纯水的密度,等于1g/cm 3或1t/ m 3。
一般情况下,土粒相对密度在数值上就等于土粒密度,11ds w ss w s V m ρρρ==但两者的含义不同。
土粒比重决定于土的矿物成分,一般无机矿物颗粒的比重为2.6~2.8;有机质为2.4~2.5;泥炭为1.5~1.8。
土粒(一般无机矿物颗粒)的比重变化幅度很小。
土粒比重可在试验室内用比重瓶法测定。
通常也可按经验数值选用,一般土粒土粒相对密度参考值见下表。
土粒相对密度参考值2.土的含水量w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称为土的含水量,用百分数表示,即%100⨯=swm m ω含水量w 是标志土含水程度(湿度)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
天然土层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很大,它与土的种类、埋藏条件及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等有关。
土的含水量通常采用“烘干法”测定。
从含水量的定义可知,实验的关键是怎样测得一块土中所含水份质量以及颗粒质量。
所谓烘干法便是为此设计的一种实验方法。
先称小块原状土样的湿土质量,然后置于烘箱内维持100~105℃烘至恒重,再称干土质量,湿、干土质量之差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就是土的含水量。
计算公式为:%1000221⨯--=m m m m ω 式中: W ——含水量(%) m 1——盒加湿土质量(g ) m 2——盒加干土质量(g )m 0——铝盒的质量(g ),按盒号查表可得,由实验室提供。
3.土的密度ρ土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土的密度,g/cm 3。
在天然含水量情况下的密度称为天然密度,即Vm =ρ 测定密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体内部结构的密实情况。
海南大学教学工作量标准和计算办法为准确考核和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确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师承担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任务按本办法计算教学工作量。
教学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具体计算办法参见附件。
二、教师(含实验教师)每学年应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标准为:自然科学204标准学时/学年(每周6课时)、人文社科238标准学时/学年(每周7课时)、大学英语和公共体育306标准学时/学年(每周9课时)、艺术类单独或小组授课396标准学时/学年(每周11课时)。
三、实行坐班制的实验室专职人员承担实验教学工作,在计算超工作量时按其实际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加上100,然后减去相应学科类别的标准工作量进行。
四、专任教师中的教授、副教授人员每学年承担本(专)科教学工作量不得少于54标准学时。
五、各类人员减免工作量标准及超工作量补贴标准仍按原有规定执行。
六、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行。
凡原有规定与此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本办法由研究生处、教务处、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二00六年五月九日附件:第一部分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一、教学工作量1、任务含量:理论课包括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补考等;实验课包括准备实验、讲解、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考查等。
2、计算公式:标准学时(B)=计划学时数(J)×K×R×NK :研究生课程系数理论课K1=1.2 实验课K2=1.1R:学生人数系数按下表取值学生人数40人以下40-80人81-100 人101-120人121人以上1.0 1.1 1.2 1.3 1.4N:课程类型系数公共课0.9 专业基础、专业课为1.0,双语课程1.23、实验课的教学工作量按每指导一名研究生,记1学时教学工作量。
实验课任课教师和教辅人员工作量之和不得超过计划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一、主要要求通过实验,认真理解和体会数值计算的稳定性、精确性与步长的关系。
二、主要结果回顾:1、算法:电子计算机实质上只会做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一些逻辑运算,由这些基本运算及运算顺序规定构成的解题步骤,称为算法.它可以用框图、算法语言、数学语言或自然语言来描述。
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的算法称为计算机程序。
(如c —语言程序,c++语言程序,Matlab 语言程序等)。
2、最有效的算法:应该运算量少,应用范围广,需用存储单元少,逻辑结构简单,便于编写计算机程序,而且计算结果可靠。
3、算法的稳定性:一个算法如果输入数据有误差,而在计算过程中舍入误差不增长,则称此算法是数值稳定的,否则称此算法为不稳定的。
换句话说:若误差传播是可控制的,则称此算法是数值稳定的,否则称此算法为不稳定的。
4、控制误差传播的几个原则: 1)防止相近的两数相减; 2)防止大数吃小数;3)防止接近零的数做除数;4)要控制舍入误差的累积和传播;5)简化计算步骤,减小运算次数,避免误差积累。
三、数值计算实验(以下实验都需利用Matlab 软件来完成) 实验1.1(体会数值计算精度与步长关系的实验)实验目的:数值计算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求通过本实验初步认识数值分析中两个重要概念:截断误差和舍入误差,并认真体会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问题提出:设一元函数f :R →R ,则f 在x 0的导数定义为:hx f h x f x f h )()(lim)('0000-+=→实验内容:根据不同的步长可设计两种算法,计算f 在x 0处的导数。
计算一阶导数的算法有两种:hx f h x f x f )()()('000-+≈(1)hh x f h x f x f 2)()()('000--+≈(2)请给出几个计算高阶导数的近似算法,并完成如下工作: 1、对同样的h ,比较(1)式和(2)式的计算结果;2、针对计算高阶导数的算法,比较h 取不同值时(1)式和(2)式的计算结果。
实验一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
去除率~沉速曲线(η~u 曲线)。
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的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公式。
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0000)1(P sdP u u P η 其中: η —— 总去除率P 0 、P —— 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 u s 、u 0 —— 沉淀速度 实验用沉淀柱进行,如右图。
初始时,沉淀时间为0,悬浮物浓度为C 0,去除率η=0。
设水深为H (实验时为水面到取样口的垂直距离),在t i 时间能沉到H 深度的最小颗粒d i 的沉速可表示为:ii t Hu =。
实际上,沉淀时间ti 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i s u u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时,颗粒沉速i s u u <的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i s u u <,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柱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 ,则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在 t i 时间,取样点处实验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C i ,沉速i s u u ≥(i d d ≥)的颗粒的去除率:000011i i i C C C P C C η-==-=-,其中,0C CP i i =表示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绘制 P ~u i 关系曲线,可知121212000C C C C P P P C C C -∆=-=-=,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即颗粒粒径有d 1减到d 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径在d 1~d 2间的那部分颗粒的百分比。
当P ∆无限小时,dP 代表了小于d 1的某一粒径d 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数值计算方法与算法第三版答案数值计算方法学习指导书数值计算方法学习指导书是怎么样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数值计算方法学习指导书简介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数值计算方法学习指导书内容简介《数字信号处理学习指导》是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数字信号处理》(唐向宏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教材)的配套学习指导书,内容包括学习要求、例题分析、教材习题解答、自测练习以及计算机仿真实验等。
学习指导书紧扣教材内容,通过例题讲解,分析各章节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需要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全书共有66例例题分析、121题题解、2套自测练习和6个MAT1AB计算机仿真实验。
数值计算方法学习指导书目录绪论第1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1.1 学习要点1.2 例题1.3 教材习题解答第2章离散系统的变换域分析与系统结构2.1 学习要点2.2 例题2.3 教材习题解答第3章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3.1 学习要点3.2 例题3.3 教材习题解答第4章快速傅里叶变换4.1 学习要点4.2 例题4.3 教材习题解答第5章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5.1 学习要点5.2 例题5.3 教材习题解答第6章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6.1 学习要点6.2 例题6.3 教材习题解答第7章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有限字长效应7.1 学习要点7.2 例题7.3 教材习题解答第8章自测题8.1 自测题(1)及参考答案8.2 自测题(2)及参考答案第9章基于MA TLAB的上机实验指导9.1 常见离散信号的MA TLAB产生和图形显示9.2 信号的卷积、离散时间系统的响应9.3 离散傅立叶变换9.4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和零、极点分布9.5 IIR滤波器的设计9.6 FIR滤波器的设计数值计算方法学习指导书内容文摘第1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1.1 学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离散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概念,着重阐述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运算,离散时间系统的性质和表示方法以及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等。
初高中化学实验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根据化学实验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并解决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2. 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实验内容,并介绍今天的教学目标。
2. 提出一个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二、示范计算方法
1. 以一道实际的示例开始,介绍如何使用公式和数据计算实验结果。
2. 结合实际数据进行演示,让学生跟随计算过程。
三、练习与巩固
1. 让学生自行完成几道计算题目,巩固所学方法和技巧。
2. 提供实验数据和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计算,并分享解决思路。
四、拓展应用
1. 设计一个更复杂的实验计算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多解决方法。
2.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化学实验计算问题并解答。
五、总结与反思
1.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鼓励他们在实验中勇于尝试和探索。
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计算练习和实验设计,评价他们对化学实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考察学生对实验计算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材料:
1. 化学实验数据表
2. 计算题目练习册
3. 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要求:
1. 学生应具备初高中化学知识基础。
2. 学生应熟练掌握数学计算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为了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合理安排教师工作,确保教学任务完成,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师工作量的内涵1、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和非教学工作量两部分。
2、教学工作量是指直接用于从事教学的工作量,主要由备课、实践准备、实践指导、授课、批改作业、批改实践报告、课外辅导等组成。
3、非教学工作量包含:教学法研究(观摩教学、教研活动等)、编写教材、教学资料、实验室建设、参加校内外教学与科研学术活动等。
二、教师工作量定额1、专职教师每周额定教学工作量为10课时(每学期平均),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可按照本院的薪酬方案计发岗位工资。
原则上每周教学工作量最高为16节,确因教学工作需要,经教务处批准,周课时可超过16节。
专职教师超额定工作量计发课时津贴。
2、教学任务未满额定教学工作量者,按照其实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根据本院的薪酬方案计算岗位工资。
3、因公众节假日及学院统一活动导致的停课,不计减教师工作量。
4、对在任专职教师,男满55周岁以上,女满50周岁以上,每学期补贴10课时。
三、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1、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理论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授课、课外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每完成一节授课按以下办法计算:(1)已开课:每节按1.0课时系数计算;(2)新开课:每节按1.3课时系数计算;同层次、同教学内容但不同班级只计算一个班为新课。
(3)单班级上课:以45人为标准班,系数为l;45人以上,每多1人加O.02,30人(不含30人)以下,每少1人减0.01,最多减0.1。
(4)合班课:以45名学生为基数,系数为l,每增加10名学生,每节课系数增加0.2。
人数系数最多为:两个班为1.6;三个班为2.2;四个班为2.8。
(5)业余时间上课:指晚上、双休日等时间,系数加O.15。
(6)教学层次系数:中专/技校1.O;高职/大专1.3;本科1.4。
确定当量法当量法(equivalence method)是一种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计算试剂用量和反应结果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物质之间化学计量关系的理论,通过确定各参与反应的物质的当量关系,进行试剂配平和反应结果预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当量法的原理和应用,并提供相关的参考内容供读者学习和参考。
一、当量法的原理和基本概念:1. 物质的当量:当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各参与反应的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所处的相对用量关系。
例如,对于反应A + B → C,物质A和物质B的当量关系为n(A) / n(B) = a / b,表示在反应中物质A的用量相对于物质B的用量的比例。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物质的当量关系,可以调整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使得反应中各物质的当量关系符合实验条件。
配平化学方程式有助于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相对用量。
3. 化学计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各物质的当量关系,可以计算反应中各试剂和产物的质量或体积。
这种计算方法基于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预测实验中的试剂用量和反应结果。
二、当量法的应用:1. 浓度计算:利用物质的当量关系,可以根据已知试剂用量和反应产物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反应物质的浓度。
这对于化学实验中需要控制试剂浓度的情况非常有用。
2. 反应物质计量:当量法可以确定反应物质的相对用量,在制备实验中非常有用。
例如,要制备一定量的反应产物,可以根据其化学方程式和当量关系,计算所需反应物质的用量。
3. 确定反应限度:当量法可以帮助确定反应的限度,即使反应完全进行的最大程度。
通过计算产物的生成量和理论最大生成量的比值,可以评估反应的有效性和纯度。
4. 质量分析:当量法在质量分析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根据已知反应物质的当量关系,计算待测物质的用量,可以确定其质量。
常见的应用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当量法的参考内容:1. 化学教材:化学教材中常包含当量法的详细理论和应用。
例如,《现代化学》(第四版)一书中有关于当量法的章节,可以深入了解该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化学计算教案科学版高中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化学实验操作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化学计算主要包括质量计算、浓度计算、反应物消耗量计算和反应产物生成量计算等内容。
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丰富的化学信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硫酸铜、硫酸锌、硝酸铜、氢氧化钠、盐酸等;仪器:天平、容量瓶、试管、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必要的试剂和仪器。
2. 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加入到烧杯中。
3. 用容量瓶称取一定体积的硝酸铜,并加入到硫酸铜中。
4. 观察并记录反应结果,观察是否产生沉淀等现象。
5. 计算反应的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消耗量等数据。
6.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数据处理:1. 通过称量试剂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2. 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已知数据,计算反应物的消耗量和反应产物的生成量。
3.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和涉及的化学原理。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的误触和飞溅。
2. 实验时要仔细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仪器和场地,保持实验室整洁。
七、实验延伸:1. 可以尝试不同试剂的反应,探索不同反应条件下的产物生成规律。
2. 可以利用化学计算方法预测反应结果,验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本实验的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提高化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方法实验方法过程
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未知的领域和验证假设。
以下是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详细过程:
确定研究问题: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这通常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实验现象,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收集数据:根据研究问题,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调查、实验、观察等。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模型:在收集完数据后,需要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描述问题。
这个模型可以是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或计算机模型等。
模型的建立需要基于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计算方法:根据建立的模型,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算方法的选择需要基于问题的性质和数据的特点,并且需要考虑计算的效率和精度。
实验方法:根据研究问题,设计适当的实验来验证假设或探究现象。
实验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实验的目的、实验条件、实验步骤等因素,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计算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处理方式和处理工具的选择。
结果解释和结论: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
如果结果与预期不一致,可能需要重新审视模型和实验方法,并进行修正和改进。
总的来说,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都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未知的领域和验证假设。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实验设计。
材料计算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朱景川编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年2月实验一、第一性原理计算1. 实验目的(1) 掌握第一性原理和密度泛涵的计算方法;(2) 学会使用Visualizer 的各种建模和可视化工具;(3) 熟悉CASTEP 模块的功能。
2. 实验原理CASTEP 是基于密度泛涵理论平面波赝势基础上的量子力学计算。
密度泛涵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原子、分子和固体的基本物理性质可以用粒子密度函数进行描述。
可以归纳为两个基本定理:定理1:粒子数密度函数是一个决定系统基态物理性质的基本参量。
定理2:在粒子数不变的条件下能量对密度函数变分得到系统基态的能量。
不计自旋的全同费米子的哈密顿量为:H T U V =++其中动能项为:()()T dr r r ψψ+=∇∇⎰库仑作用项为:11'()(')()(')2'U drdr r r r r r r ψψψψ++=-⎰ V 为对所有粒子均相同的局域势u(r)表示的外场影响:()()()V dru r r r ψψ+=⎰粒子数密度函数为:()()()r r r ρψψ+=ΦΦ对于给定的()r υ,能量泛函[]E ρ定义为:[]()()E dr r r T U ρυρ=+Φ+Φ⎰;[]F T U ρ=Φ+Φ系统基态的能量:'''''[]''''[][]()()[][]()()[]E T U V GE F dr r r E G G F dr r r E G ρρυρφρυρρΦ=Φ+Φ+ΦΦ==+>⎰=+=⎰3. 实验内容实验 1. 材料的电子结构计算;实验2. 晶体材料的晶格[点阵]参数预报(要求材料体系为金属合金、化合物半导体或有机 高分子材料);实验 3. 材料的弹性模量计算。
* 在三个实验内容中可以任选一个内容进行计算,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全做。
4. 实验设备和仪器(1)硬件:多台PC机和一台高性能计算服务器。
实验一8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2、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3、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l8l的组合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指导书中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示。
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8位字长的ALU构成。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 (U33)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0~D7插座BUSl~6中的任一个相连,内部数据总线通过LZDO~LZD7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U29、U30)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ALUBUS,实验时通过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D7插座EXJl~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8位数据开并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U51)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0~LD7显示。
图1。
1中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l(U3l、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l、S0、CN、M并行相连后连至SJ2插座,实验时通过6芯排线连至6位功能开关插座UJ2,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S3、S2、S1、S0、CN、M来模拟74LSl8l (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其它电平控制信号LDDRl、LDDR2、ALUB’、SWB’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LDDRl、LDDR2、ALUB、SWB 来模拟,这几个信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产生,通过跳线器切换,其中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l、LDDR2为高电平有效。
另有信号T4为脉冲信号,在手动方式下进行实验时,只需将跳线器J23上T4与手动脉冲发生开关的输出端SD相连,按动手动脉冲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2、实验接线本实验用到4个主要模块: (1)低8位运算器模块 (2)数据输入并显示模块 (3)数据总线显示模块(4)功能开关模块(借用微地址输入模块)。
实验一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和程序设计初步实验目的:1、了解Visual Basic系统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要求。
2、掌握启动与退出Visual Basic的方法。
3、了解Visual Basic集成环境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
4、掌握建立、编辑和运行一个简单的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全过程。
5、掌握常用控件(文本框、标签、命令按钮)的应用。
6、感性认识控件(对象)、过程、事件、属性等的概念,初步认识窗体、控件、属性、过程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和关系。
实验内容:建立一个“标准exe”类型的应用程序,要求单击“确定”按钮,在屏幕上显示“您好,世界!”,单击“退出”按钮,退出应用程序。
界面如图1-1所示,以sy1.frm、sy1.vbp和sy1.exe文件保存到自己的软盘上。
图1-1实验准备:1.复习相关知识:1) VB集成化开发环境2) 建立VB应用程序2.准确写出两事件代码,列出各控件所需属性(属性项目和属性值)。
实验步骤:1.Visual Basic 6.0中文版的启动与退出。
启动:1)单击“开始”按钮,然后选择“程序”中“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单击即可。
或:单击桌面上“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图标,2)新建工程对话框,单击打开“标准exe”按钮,进入环境。
退出:1) 单击集成环境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2) 单击“文件”下拉菜单中的“退出”选项。
2.界面设计:(1)添加标签Label1。
(2)添加命令按钮Command1。
(3)添加命令按钮Command2。
(4)使用格式菜单,使用两命令按钮尺寸完全一样,并恰好处在窗体的中间位置。
3.设置界面对象属性:可以通过用鼠标右键单击某一窗体或控件,在弹出的菜单中为其设置属性,也可以从属性窗口的对象列表框中选择要设置属性的对象。
1)设置Form窗体Caption属性为“Hello,World!”2)设置Command1按钮Caption属性为“确定”,名称属性为“OK”.3)设置Command2按钮Caption属性为“退出”,名称属性为“Cancel”。
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为加强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的构成教学工作量是指把实际教学学时按照规定计算办法折算的标准学时。
教学工作量(指标准学时,以下同)包括:理论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指导学科竞赛、教材编写工作量等。
二、教学工作量计算原则(一)教学工作量以教学执行计划为依据,按照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和实际执行情况予以计算;增加开课学时或增设课程必须于开学前办理教学计划异动申请手续,批准后开设或增加的学时方可计算,否则不予统计。
(二)教学工作量任务定额:专任教师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为360课时(每学期180学时),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全年教学工作量最多不能超过720个学时。
行政及教辅人员以搞好本职工作为主, 兼课平均每周(授课总学时÷18周)不超过4.5学时为宜(不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指导和利用晚上、周末排课的公共选修课和由于教学资源有限需安排晚上、周末授课的实验实训课)。
行政及教辅人员未按要求办理兼课审批手续执行兼课的,不予以核算学时酬金。
兼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的,按月发放补贴,不计工作量。
三、各类教学环节工作量计算办法(一)理论教学工作量(含由同一老师指导一体化教学或有课内实验且不分批的课程)任务含量:制定教学文件、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A、B两套)、评阅试卷(正考)、质量分析、成绩登记等。
计算公式:G=S×C×RG——教学工作量(以下同)S——不超出教学计划的实际学时数C——第1教学班为1,重复班的系数为0.8(重复班是指课程大纲、教材相同的课程)。
R——教学班级人数系数,60人以下时R=1;61-80人,R=1.l;81-100 人,R=1.2;101-120 人,R=1.3;121-141人,R=1.4;141人以上,R=1.5。
(二)分多批进行或多人指导的实验课工作量计算实验课含分多批进行的课内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实训课(与理论课一样进行排课、按课堂纪律要求进行上课的、不含集中整周(连续数天)进行或者分散指导的实践教学环节)。
化学计算教案:高中化学计算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计算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掌握浓度、含量、摩尔质量等化学计算实验的计算方法;3.巩固化学计算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化学计算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化学计算实验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类型,它主要依靠数学和物理的知识进行计算,来得出实验结果。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掌握浓度、含量、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还需要掌握化学计算实验的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
2.浓度计算实验浓度是指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或量的比例,通常以mol/L或g/L为单位表示。
浓度计算实验可以通过溶解产物的吸收光谱或滴定法等方法来确定溶液的浓度。
这种实验需要学生掌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3.含量计算实验含量指的是产物在反应中的量,通常以摩尔或克为单位表示。
含量计算实验是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产物的化学量,从而计算出反应的化学计量比。
通过含量计算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计量关系,并能够掌握溶解、加热、加压等实验技能。
4.摩尔质量计算实验摩尔质量是指一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量,通常以g/mol为单位表示。
摩尔质量计算实验是通过实验数据,测定出产物的质量和摩尔数,通过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推算出反应物的摩尔质量。
这种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摩尔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多媒体讲授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将化学计算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讲解给学生。
2.实验操作法化学计算实验是一种高度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在化学计算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化学计算实验的教学评价中,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验数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作为评价依据,从而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素养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实验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实验室工作开展,根据国家教委在高校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室评估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对我校以前制定的实验人员工作量计算方法作适当修改,以便各院实验室计算工作量时参照。
一、基本原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实行工作量考核,是按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范围和工作内容量化考核,突出重点,有主有从原则,以实际实验教学为主,实验室管理、大型设备管理及其他实验教学工作为辅的原则。
本次修改后的工作量计算以实验室为核算单位。
二、实验室工作量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1、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课程实验教学工作量L1。
主要是指导实验教学工作量(含实验前备课及参加实验全过程的指导工作)2、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量L2主要是指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仪器设备的准备、调试及实验后批改实验报告等日常工作。
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量L3主要是指一仪器设备单位在10万元以上(含五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的设备管理,设备的论证、采购、办理有关手续,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全年使用不少于400小时(以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为准)4、补贴工作量L4主要是指帐、卡、物相符率经检查考核后达100%,设备完好率达85%及实验室正、副主任的补贴工作量。
5、其他实验教学工作量L5主要是指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实验工作,开设新的实验,开放性实验,论文,成果,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及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等工作量。
三、计算方法1、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工作量L1(含研究生、本科生公共选修课实验)NL1={ [ ∑T×R ]/[7000×K1] }×200 (学时) i=1N:为实验个数T:为某个实验的每次实验时数(即:实验大纲规定时数)R:为某个实验参加的学生人数K1:为折算系数,其取值根据专业性质确定2、实验教学管理工作L2L2=L1×K2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量L3L3=C×K3C:设备每台套价值大于等于5万元小于10万元按10学时计算设备每台套价值大于等于10万元小于40万元按15学时计算设备每台套价值大于等于40万元小于100万元按20学时计算设备每台套价值100万以上按30学时计算K3:年度设备使用机时大于400小时,K3取1.1年度设备使用机时小于200小时,K3取0.54、补贴工作量L41)根据各单位固定资产台帐的台套数(以校设备科固产台帐为准),凡帐、物、卡相符率考核后达100%;设备完好率达85%,台套数在(200台以下)的单位给予15学时的补贴;台套数在(200-500)的单位给予20学时的补贴;台套数在(500-800)的单位给予30学时的补贴;台套数在800以上的单位给予40学时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