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中级)(1)
- 格式:ppt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18
(一)1、外感头痛选经:督脉,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主穴:百会列缺太阳风池配穴:风寒:风门合谷风热:大椎曲池风湿:阴陵泉头维阳明经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阳白太阳经痛:天柱后顶后溪申脉#少阳经痛:率谷外关太阳悬颅侠溪厥阴经痛:四神聪太冲内关百会2、内伤头痛(1)实证:选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配穴:阳亢:太冲太溪侠溪痰浊:阴陵泉丰隆中脘瘀血: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2)虚证:选经:督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配穴:血虚:三阴交气海脾俞肾虚:肾俞太溪悬钟其他耳针枕额脑神门外感用皮肤针太阳印堂(一侧头痛反复发作)太阳率谷悬颅头维风池外关太冲足临泣3叉神经痛选经;足太阳。
手足阳明主穴;下关合谷风池内庭太冲眼疼;攒竹丝竹空阳白外关·上颌;颧髎迎香四白下颌;承浆颊车翳风风寒;列缺风池风热;曲池尺泽气血瘀太冲三阴交肝胃火盛行间阳陵泉选经: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主穴:阿是穴外劳宫肩井后溪悬钟配穴风寒:风池风府%气血瘀滞:内关合谷肩痛:肩髃外关背痛:秉风天宗病在督脉太阳经加大椎天柱肩外俞病在少阳经风池外关耳针;颈颈椎神门选经;手足三阳经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外关阿是穴外邪内侵:风府列缺合谷(气滞血瘀:阴郄膈腧肝肾不足:肝俞肾俞气海上肢疼:曲池合谷上肢或手指麻木:少海手三里恶心呕吐:中脘内关头晕头痛:百会风池选经:阿是穴,手三阳经主穴: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条口透承山)配穴:手阳明经证:合谷手太阳经证:后溪手少阳经证:外关手太阴经证;尺泽外邪: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内关膈俞气血两虚:足三里气海主穴阿是穴手阳明肘上方(肱骨外)曲池手三里》手太阳内下方(肱骨内)阳谷小海手少阳外部(鹰嘴处)外关天井选经:阿是穴足太阳主穴:阿是穴委中大肠俞配穴:寒湿:腰阳关瘀血:膈俞次髎督脉病:后溪足太阳经:申脉肾虚肾输命门、腰骶部次髎腰腧腰眼腰眼腰椎腰夹脊耳针;腰骶椎肾神门治法足太阳足少阳主穴;足少阳腰夹脊环跳阳灵泉悬钟丘墟足太阳腰夹脊委中承山昆仑秩边寒湿命门腰阳关淤血阿是穴血海气血不足足三里三阴交选经:局部穴为主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肩部肩髃肩髎肩贞濡腧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脊背大椎大抒身柱腰阳关夹脊髀部环跳居髎秩边髀关股部伏兔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膝部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配穴: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二、内科病1、中经络选经:手厥阴经,督脉,足太阴*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丰隆合谷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阴风内动太溪风池口角歪斜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悬钟太冲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2、中脏腑选经:手厥阴经,督脉主穴:内关水沟配穴: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关元气海神阙(1)头针法选顶颞前斜线、顶旁l线及顶旁2线,|(2)电针法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通电20分钟。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心—夏—阳中之阳,肺—秋—阳中之阴,肝—春—阴中之阳,肾—冬—阴中之阴,脾—长夏—阴中之至阴要点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阴阳二气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过程。
《素问》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要点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
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要点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阴胜的实寒证,用“寒者热之”的治则;阳胜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则。
阴虚(虚热证)宜用补阴。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宜用补阳。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药物性能四气:寒、凉属阴;热、温属阳。
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升浮之药属阳,沉降之药属阴。
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点一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主要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余依此类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一五行相生:如肝生心,木生火,即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等。
二五行相克:如肾制约心,水克火。
即肾水可以上济心阴,以防止心火之亢盛等。
三五行的制化和胜复:五脏之间的自我调节,以保持其整体的协调平衡和人体内环境的统一。
要点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一是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医基础知识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是对人的整体观念,二是对疾病的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1.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2.论治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二、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一)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的概念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 2.阴阳学说的内容3.五行的概念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4.五行生克乘侮五行之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存在,五行学说以五行之间的相生和相克联系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
5.相生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作用。
规律:6.相克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
规律:7.相乘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规律:8.相侮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规律:相克与相乘、相侮的异同:相克——正常、生理相乘、相侮——异常、病理相乘与相侮的不同:相乘与相克次序一致相侮与相克次序相反(二)藏象 1.五脏肝、心、脾、肺、肾。
2.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4.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胆:贮存与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胃:主受纳与腐熟水谷。
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糟粕,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成大便排出体外。
膀胱:贮尿和排尿。
三焦:有总司人体的气化作用,为水液代谢的通路。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一、A11、体现五行相克规律治法的是A、金水相生B、益火补土C、抑木扶土D、滋水涵木E、培土生金2、根据相生关系来确立治疗原则,肝实泻心属于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E、以上均非3、五季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4、五行中具有“舒畅,调达”特性的是A、金B、水C、木D、火E、土5、五行之中,木是水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均非6、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色发黑,脉象为沉,则病位在A、肝B、心C、脾D、肺E、肾7、八纲辨证中,阳证包括A、热证、实证、虚证B、热证、实证、里证C、热证、实证、表证D、热证、虚证、里证E、热证、虚证、表证8、“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A、阴虚B、阳虚C、阴盛D、阳盛E、阴阳两虚9、脉象分阴阳,其中属阳的是A、浮脉、数脉、洪脉B、滑脉、沉脉、迟脉C、洪脉、滑脉、细脉D、数脉、洪脉、涩脉E、浮脉、数脉、细脉10、药味分阴阳,属于阳的是A、酸、苦、咸B、辛、苦、咸C、辛、甘、淡D、甘、淡、涩E、甘、苦、淡11、下列不属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的是A、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B、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C、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D、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E、用于调整机体的阴阳12、属于“子病及母”的脏病传变是A、心病及肝B、心病及脾C、心病及肺D、心病及肾E、肝病及肺13、属于“相侮”的脏病传变是A、肝病及脾B、肝病及肾C、肝病及肺D、肝病及心E、脾病及心14、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A、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相侮E、相克15、按照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心病传肾”的发生机制是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16、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在人体作用的趋向性A、升B、降C、散D、沉E、浮1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E、阳中求阴18、对阴阳偏胜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泻其有余B、补其不足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E、调整阴阳19、“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A、阴虚B、阳虚C、阴盛D、阳盛E、阴阳两虚20、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B、阴和阳即是矛盾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21、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22、五行关系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A、木生土B、木克土C、木侮土D、木乘土E、木疏土23、根据相克关系来确立治疗原则,肝木太过而乘脾土,针对肝木太过宜选用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E、以上均非24、根据相生关系来确立治疗原则,肝虚补肾属于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E、以上均非25、肾病传脾说明了五行关系中的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子病及母26、从五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该脏病。
中医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的意思是:A.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B. 肾脏是生殖和发育的根本C.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D. 肾脏是人体水分调节的中心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五行”学说中的相生关系?A. 木生火B. 火生土C. 土生金D. 水克火答案:D3. 在中医中,“望闻问切”是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A. 观察病人外貌B. 闻诊,包括嗅气味和听声音C. 询问病人病史和症状D. 脉诊,通过触摸脉搏进行诊断答案:D4.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A. 主运化水湿B. 主疏泄C. 主藏血D. 主气化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D(剩余的单选题请按照上述格式继续编写,确保总共有20题)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医理论中的“六淫”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E. 火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A. 早期诊断B. 早期治疗C. 预防疾病D. 病后调养E. 康复治疗答案:ACDE(剩余的多选题请按照上述格式继续编写,确保总共有5题)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认为“怒伤肝”,因此情绪波动大的人容易出现肝脏疾病。
(对)2. 针灸治疗时,所有的穴位都可以随意选择,不需要根据病情来定。
(错)3. 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是指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
(对)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结果。
(对)5. 中药的煎煮过程中,所有药材都应该先浸泡后煎煮。
(错)(剩余的判断题请按照上述格式继续编写,确保总共有10题)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五行”学说中的“相生”和“相克”关系。
答案:相生指的是一种元素能够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例如木生火、火生土等。
相克则是指一种元素能够克制另一种元素,例如水克火、火克金等。
中医内科学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1.《金匮要略》中,奔豚汤的主药是A.桂枝B.李根白皮C.柴胡D.芍药E.生葛根正确答案:B。
解析:方中李根白皮,即李树的根皮,《名医别录》载其“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为方中主药。
2.五行相乘的基本概念是A.母病其气有余而乘其子B.子病其气有余而乘其母C.其气有余则乘己所胜D.其气有余则乘其所不胜E.其气不及则己所胜者侮而乘之正确答案:C。
解析: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
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
3.治疗血虚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正确答案:A。
解析:气能生血,是指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
血液的化生以营气、津液和肾精作为物质基础,在这些物质本身的生成以及转化为血液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应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这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4.治疗肠痈腹痛,宜选用的药物是A.山豆根B.白头翁C.马勃D.板蓝根E.大血藤正确答案:E。
解析:大血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茎,有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作用。
5.白昼视力正常,黄昏以后视物不清的常见原因是A.风热上袭B.肝火上炎C.肝阳化风D.肝肾精血不足E.痰湿上蒙清窍正确答案:D。
解析:肾藏精,肝藏血,因此精血不足也可以认为是肝肾不足。
如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也可能引起肾精亏损。
夜间肝肾精血不足致黄昏以后视物不清。
6.五行生克的规律不包括A.土为火之子B.土能生金C.金为水之母D.木为土之所胜E.水能克火正确答案:D。
解析:“克我”者为所不胜,木克土,所以木为土之所不胜。
7.气机升降转输的枢纽是A.心、小肠B.肺、大肠C.脾、胃D.肝、胆E.肾、膀胱正确答案:C。
解析:脾胃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其升降运动构成了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suì]、大戟[jǐ]、海藻、芫[yuán]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liǎn]、白芨[jī];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tuó]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léng],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一、解表药(13+10=23)(一)发散风寒药(13味)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多炙用),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此外能解鱼蟹毒)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之圣药)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月解表之药)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风寒、风热不明者,均可广泛使用。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治上半身风寒湿痹尤多。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有小毒)蒿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风寒感冒,颠顶疼痛。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yí]:发散风寒,通鼻窍。
(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二)发散风热药(10)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尚能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少阳证之要药;还可退热截疟。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二、清热药(13+7+28+6+5=59)(一)清热泻火药(13味)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泻肺冒气分实热之要药)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中医中级基础知识内容
中医中级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基本概念、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经络体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
2. 中药学:包括药性、功效、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3. 针灸学:包括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操作方法、针灸治疗常见的疾病等。
4. 推拿按摩学:包括推拿按摩的基本理论、手法、操作方法、常见病症的治疗等。
5. 中医养生学:包括中医的健康观念、饮食、运动、精神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6. 中医临床技术:包括中医临床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如火罐、刮痧、艾灸等。
7. 中医病案分析:包括中医医案分析和辨证论治,以及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8. 中医文化:包括中医文化和中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医文化的背景和内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中医、针灸学中级(主治大夫)考试要点总结(一)1、外感头痛选经:督脉,手太阴,脚少阳经穴主穴:百会列缺太阳风池配穴:风寒:风门合谷风热:大椎曲池风湿:阴陵泉头维阳明经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阳白太阳经痛:天柱后顶后溪申脉少阳经痛:率谷外关太阳悬颅侠溪厥阴经痛:四神聪太冲内关百会2、内伤头痛(1)实证:选经:脚阳明经,脚少阳经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配穴:阳亢:太冲太溪侠溪痰浊:阴陵泉丰隆中脘瘀血: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2)虚证:选经:督脉,脚阳明经,脚少阳经主穴:百会风池脚三里配穴:血虚:三阴交气海脾俞肾虚:肾俞太溪悬钟其他耳针枕额脑神门外感用皮肤针太阳印堂(一侧头痛反复发作)太阳率谷悬颅头维风池外关太冲脚临泣3叉神经痛选经;脚太阳。
手脚阳明主穴;下关合谷风池内庭太冲眼疼;攒竹丝竹空阳白外关上颌;颧髎迎香四白下颌;承浆颊车翳风风寒;列缺风池风热;曲池尺泽气血瘀太冲三阴交肝胃火盛行间阳陵泉选经:阿是穴,手太阳,脚少阳主穴:阿是穴外劳宫肩井后溪悬钟配穴风寒:风池风府气血瘀滞:内关合谷肩痛:肩髃外关背痛:秉风天宗病在督脉太阳经加大椎天柱肩外俞病在少阳经风池外关耳针;颈颈椎神门选经;手脚三阳经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外关阿是穴外邪内侵:风府列缺合谷气滞血瘀:阴郄膈腧肝肾别脚:肝俞肾俞气海上肢疼:曲池合谷上肢或手指麻木:少海手三里恶心呕吐:中脘内关头晕头痛:百会风池选经:阿是穴,手三阳经主穴: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条口透承山配穴:手阳明经证:合谷手太阳经证:后溪手少阳经证:外关手太阴经证;尺泽外邪: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内关膈俞气血两虚:脚三里气海主穴阿是穴手阳明肘上方(肱骨外)曲池手三里手太阳内下方(肱骨内)阳谷小海手少阳外部(鹰嘴处)外关天井选经:阿是穴脚太阳主穴:阿是穴委中大肠俞配穴:寒湿:腰阳关瘀血:膈俞次髎督脉病:后溪脚太阳经:申脉肾虚肾输命门腰骶部次髎腰腧腰眼腰眼腰椎腰夹脊耳针;腰骶椎肾神门治法脚太阳脚少阳主穴;脚少阳腰夹脊环跳阳灵泉悬钟丘墟脚太阳腰夹脊委中承山昆仑秩边寒湿命门腰阳关淤血阿是穴血海气血别脚脚三里三阴交选经:局部穴为主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肩部肩髃肩髎肩贞濡腧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脊背大椎大抒身柱腰阳关夹脊髀部环跳居髎秩边髀关股部伏兔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膝部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配穴: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阴陵泉脚三里热痹:大椎曲池二、内科病1、中经络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丰隆合谷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脚三里气海阴风内动太溪风池口角斜歪颊车地仓上肢别遂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别遂者,加环跳、阳陵泉、悬钟太冲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脚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2、中脏腑选经:手厥阴经,督脉主穴:内关水沟配穴: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关元气海神阙(1)头针法选顶颞前歪线、顶旁l线及顶旁2线,(2)电针法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通电20分钟。
中医的中级知识点总结一、中医的基本理论1. 阴阳学说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古人总结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有阴阳之分,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人体中,阴阳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它们的平衡与失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体健康。
中医医生就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五行学说另一重要的中医学说是五行学说,它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归为五行:木、火、土、金、水。
每一种五行代表一种特定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在人体中,五脏也可以对应五行,如心对应火、肝对应木等。
中医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会根据五行学说来进行诊断和用药。
3. 气血理论气血理论是中医中一个基本的理论。
气对应气息,血对应营养。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因此,中医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会关注患者体内的气血状况。
二、中医的诊断方法1. 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目结膜等,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望诊是中医医生最早采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2. 闻诊闻诊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闻患者的气息、声音、口臭等,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闻诊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中有着很大的作用。
3. 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家族史等,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问诊是中医医生最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在诊断疾病时,中医医生会综合利用望诊、闻诊、问诊等方法,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三、中医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它是通过给患者服用中药药物,以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的另一种主要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在患者的特定穴位上施加适当的针刺或灸烫,以调节患者的阴阳、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是中医的另一种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以改善患者气血循环,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内科中级知识点总结一、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1. 阴虚火旺型肝火上扰证临床表现:患者多见头痛,头晕,目眩,面赤,眼睛干涩,口舌干燥,口苦,口臭等表现。
舌质红绛,苔薄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益阴清肝,泻火解毒。
方药治疗:柴胡泻肝汤。
2. 肺气虚弱型咳喘证临床表现:患者多见气短,咳嗽,气喘,声嘶,不易回音等表现。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濡。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和肺止咳。
方药治疗:小建中汤。
3. 脾胃湿热型湿热蕴结证临床表现:患者多见胸胁满闷,肚胀不适,大便稀溏,尿黄赤,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疏肝理气。
方药治疗:龙胆瀉肝汤。
4. 肾阴亏虚型虚火上炎证临床表现:患者多见头痛,目眩,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消渴,舌质红绛,苔薄黄,脉细数。
治疗原则:益阴清热,养肾泻火。
方药治疗:左归饮。
5. 血燥淤滞型心痹证临床表现:患者多见胸闷心痛,舌质紫绀,舌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或弦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消痹。
方药治疗:皂矩丸。
6. 肾气亏虚型尿频遗尿证临床表现:患者多见尿频,遗尿,夜尿增多,肢体乏力,脉细数。
治疗原则:固肾止遗,益气固摄。
方药治疗:杞菊地黄丸。
7. 脾胃阳虚型泄泻证临床表现:患者多见腹泻,大小便泄泻,肢体乏力,舌质淡胖,苔薄白腻,脉沉迟。
治疗原则:温中固脾,止泄固脏。
方药治疗:理中丸。
8. 肝肾阴亏型眩晕耳鸣证临床表现:患者多见眩晕,耳鸣,头晕,头痛,月经不调等表现。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疗原则:养肝清热,益肾安神。
方药治疗:天麻钩藤散。
二、中医内科治疗法1. 中药治疗:中医内科以中药治疗为主要方法,通过中药调理气血,扶正祛邪,治疗内科疾病。
2. 针灸治疗:中医内科常用针灸治疗,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推拿治疗:中医内科也常用推拿治疗,通过按摩特定部位,促进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艾灸治疗:中医内科也常用艾灸治疗,通过燃烧艾叶,温热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全科相关专业知识职称考试相关专业知识(一)1, 实热证的面色表现是A A满面通红B两颧潮红(虚热证)C面青颊赤(寒热往来之少阳病)D面黄显明(湿热熏蒸)E面赤如妆(戴阳证)2, 舌体强硬, 语言蹇涩, 证属: 热入心包(成因有二: 一外感热病热入心包, 二内伤杂病)3, 心脾二经有热的舌态是: 吐舌(多属于心脾有热, 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 或正气已绝;弄舌多见于热甚动风先兆。
吐弄舌亦可见于小儿智力发育不全)4, 舌体瘦薄, 舌色淡白见于:气血两虚5, 哪项外表现为音哑或失音E 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痰浊壅肺D肺肾阴虚E心肺气虚6, 外感热邪的寒热特点是: 发热中, 恶寒轻7, 长期微热, 烦劳则甚, 少气乏力, 属: 气虚发热8, 午后或入夜即低热, 感觉有热自内向外透发, 属:阴虚潮热9, 肝阳上亢头痛的特点是: 胀痛10, 肾阳不足腰痛的特点是: 冷痛绵绵不休11, 肾阳虚泄泻的特点是: 黎明前腹痛即泻12, 沉脉的脉象特征是: 轻取不应, 重按始得(伏脉: 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虚脉举之无力, 按之空虚;脉来沉而细软为弱脉;按之欲绝, 若有若无谓之微脉)13, 哪项外脉象均有力E A弦脉B滑脉C洪脉D长脉E濡脉(濡脉浮而细软, 脉位表浅, 细软无力, 轻取可触之)14, 紧脉的脉象特征是:如牵绳转索(紧脉脉象脉来绷紧有力, 屈曲不平, 左右弹指, 如牵绳转索, 脉理为邪气内扰, 气机阻滞, 脉道拘急惊慌而致)15, 气滞证的主症是: 胀闷难受16, 心脉痹阻证的主症是: 伤心17, 舌尖有芒刺, 多属C A肝胆火盛(舌边有点刺)B胃肠热盛(舌中生点刺)C心火亢盛D胃阴不足E肾阴亏虚18, 桂枝汤的臣药是: 芍药(桂枝为君, 姜枣相配, 共为佐药, 甘草为佐使药)19, 导赤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木通(导赤散的组成: 生地, 木通, 生甘草梢, 竹叶)20, 小青龙汤的君药有:麻黄(麻黄, 桂枝为君, 发汗解表, 除外寒而宣肺气)21, 金锁固精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牡蛎(沙苑子, 芡实, 莲须, 龙骨, 牡蛎, 莲子)22, 川芎茶调散原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薄荷(既可助君臣以祛风又可清利头目)23, 芍药在小建中汤原方中的用量是: 六两24, 实脾散和真武汤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白术, 茯苓, 附子(真武汤: 炮附子, 白术茯苓, 芍药, 生姜;实脾散: 附子干姜, 白术甘草, 厚朴木香, 草果, 槟榔木瓜, 茯苓, 生姜, 枣)25,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用是: 平肝熄风26, 养阴清肺汤主治: 白喉27, 平胃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B A苍术B茯苓C陈皮D厚朴E甘草(还有生姜大枣)28, 半夏厚朴汤主治: 梅核气29, 理中丸组成药物中不包括E A甘草B人参C白术D干姜E茯苓30, 天麻钩藤饮的功用: 清热活血31, 大承气汤原方煎服法中最终纳入并微煮的药物: 芒硝(以水一斗, 先煮二物, 取五升, 去渣, 内大黄, 更煮取二升, 去渣, 内芒硝, 更上微火一, 两沸, 分温再服。
中医全科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职称考试基础知识(一)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E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C、时令晨昏对人体的整体影响D、脏腑相关是一个整体E、人体是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界相统一2、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B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必然的D、量变的 E偶然的3、可用于说明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病机原理的是 B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4、用阴阳归纳药物性能,则下列属阴的是 BA、温B、苦C、甘D升E浮(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5、下列哪项是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A A、泻南补北 B、滋水涵木 C、金水相生 D、益火补土 E、培土生金(相生疗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相克疗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泻火补水))6、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脾病传肾属于 DA、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盗母气7、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 CA、主管饮食消化B、传化食物糟粕C受盛传化水谷D化生贮藏精气E受纳腐熟水谷8、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心(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9、肝的生理特点是 C A主疏泄B主藏血C主升、主动D主血海E主筋,开窍于目10、肾主纳气,是指肾可摄纳B A元气B清气C肺气D肾气E精气11、主要体现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两脏是AA心与肺B心与肝C心与脾D肺与肝E肝与脾(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12、下列哪项不属于气的生理功能E A防御作用B固摄作用C气化作用D温煦作用E滋润13、五脏中,最易导致气机郁滞的是:肝14、治疗血瘀证时,常配以补气、行气药,其理论依据是B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15、性质较稠厚,分布于骨节、脏腑和脑髓等组织的物质是C A血B精C液D气E津(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
中医全科医师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辅导知识点:阴阳五行1.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既可以标识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又可以标识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2)普遍性3)相对性4)属性的规定性3.阴阳的相互关系:1)对立制约[属性相对、相互制约]2)互根互用[阴阳互藏、阴阳互根、阴阳互用]3)消长平衡[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皆消皆长]4)相互转化[渐变、突变]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i.阴阳偏胜:阳盛则热,阴胜则寒ii.阴阳偏衰:阴虚则热,阳虚则寒iii.阴阳互损iiii.阴阳转化4)指导疾病的诊断5)知道疾病的防治6)归纳药物的性能5.五行:对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属性的概括6.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指树木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木”。
2)火曰炎上:“炎”,有焚烧、灼热之意;“上”,即向上。
“炎上”指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蒸腾上升之象。
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火”。
3)土爱稼穑4)金曰从革5)水曰润下7.五行属性的归类:直接取象比类法,间接推演法8.五行的生克关系:1)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的递资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
五行之间递相制约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相乘:相克太过,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一致。
4)相侮:反向制约,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又叫“反克”,或者“反侮”,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相反。
## 六、发病的基本原理 ##- 要点一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不足(主因)- 要点二外在条件:有邪气-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发病类型:- 要点一:感邪即发;- 要点二:徐发;- 要点三:伏发(有明显的潜伏期);- 要点四:继发;- 要点五:复发;- 要点六:合病(一起起病)与并病(一前一后起病);## 五、病因 #####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 要点一: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1、季节性、地域性;2、外感性;3、相兼性;4、转化性。
(==没有传染性、流行性==)。
-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侵袭阳位:感冒。
(水、湿易侵袭阴位。
)-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风疹、荨麻疹、行痹;数变:发病急骤,变化无常:面瘫。
- 3、风为百病之长。
-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冷。
- 2、寒性凝滞:痛。
- 3、寒性收引:腠理、经脉、筋脉收缩拘急。
- 3.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性重浊:困重、秽浊。
- 2、湿为阴邪,易于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脾阳受困- 3、湿性凝滞:病程长。
- 4、湿性趋下:下半身水肿重,阴部疾病。
- 4.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与火邪鉴别:燥邪不耗气==)。
- 2、燥易伤肺。
- 5.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热、头面部- 2、火热易伤津耗气:口干、大便干- 3、火热易生风动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出血。
- 4、火热易致肿疡:红、肿、热、痛。
- 5、火热易扰心神:神昏谵语,狂躁妄动。
- 6.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高热、心烦、面赤。
-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口渴,气短乏力。
- 3、暑多挟湿:呕恶,困倦,大便溏泄。
### 疠气 ###- 要点一:疠气的致病特点:==传染性强==### 七情内伤 ###-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最容易伤心肝脾,首先伤心==-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惊则伤心)==- 3.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