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63.60 KB
- 文档页数:9
1、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排在前五名的是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
2、我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与邻国都有分界线,最西部的分界线是新疆帕米尔高原。
3、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
开封素有“八朝古都”之称。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比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
洛阳市被命名为“中国牡丹花都”。
4、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6、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7、公民道德寻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8、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规约功能、调节国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
9、公民道德规范订由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家庭美德规范构成。
10、事业单位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11、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纲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12、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发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3、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14、四个全面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
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1.文化艺术方面: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中国的古代文学、诗词、戏曲、美术、音乐等;
-世界的文学、音乐、美术、电影、舞蹈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历史知识方面:
-中国的历史,如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历史;
-世界的历史,如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帝国、欧洲中世纪等;
-中国的革命史,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3.科学技术方面:
-基本的物理学概念,如力、能量、电磁波等;
-基本的化学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学反应等;
-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如细胞、遗传、生态等;
-基本的地理学概念,如地球、气候、地形、人口等;
-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如计算机组成、编程语言、网络等。
4.法律法规方面:
-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法规;
-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环保法规等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法规;
-劳动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与工作和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上仅为一些公共基础知识点的概述,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知
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生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这些知识点,加强自
己的公共基础知识储备。
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所必需的一些基本知识。
它包括了广泛的领域,这些领域的知识对于我们的个人和社会发展都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总结,希望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它们。
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指人类通过实验和观察所得到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真实和客观的知识。
科学知识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它以实验和证据为基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复制性。
它不仅指导着人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指关于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知识。
它涉及到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知识帮助人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人们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指关于数字、形状、结构和变化的知识。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到数的运算、代数、几何、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精确性和实用性,它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四、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指人们掌握的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的规则。
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它不仅是人类思维和表达的方式,也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的载体。
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识,它有助于人们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意图,实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五、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是指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知识。
社会科学包括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的结构和功能,预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六、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是指关于自然界和自然规律的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它帮助人们了解自然的结构和运行规律,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为人们改造自然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公众普遍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能力。
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基础概念、原理和常识,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交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科学、历史、文化、社会和健康等多个角度,对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公众理解并参与科学发展的基础。
它不仅包括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还包括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
人们需要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观察和分析结果的方法,以及科学理论的建立和验证过程。
以物理学为例,公众需要了解物质的组成、运动和相互作用原理,了解电磁波、热力学、光学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工作原理,还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科学决策,如节能减排、安全用电等。
二、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人们对过去事件和文明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它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社会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和面临的各种问题。
公众需要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事实。
比如,对于中国历史,人们需要了解中国的封建制度、革命斗争、文化传统等。
通过了解历史,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珍视和平与稳定。
三、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对各个文化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它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电影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和表达方式。
了解文化知识有助于人们欣赏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作品和表达方式,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公众需要了解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产物和文化意义。
比如,对于中国文化,人们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传统音乐、传统戏曲等。
文化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提升文化素养,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社会知识社会知识是对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和社会问题的了解和认识。
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环境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社会知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
公众需要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第1章数据结构与算法1、数据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是数据项。
2、算法的复杂度是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取决于问题的规模和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3、数据结构作为一门学科,主要讨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2)在对数据元素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4、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是指数据的存储结构。
5、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数据结构是逻辑结构。
6、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7、栈的特点:先进后出8、队列的特点:先进先出9、树,二叉树,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10、二叉树的遍历(前序,中序,后序)11、对线性表进行折半查找,要求线性表必须以顺序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12、查找技术1)顺序查找2)二分查找(即折半查找)13、排序技术3)交换类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4)选择类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5)插入类排序(简单插入排序,西尔排序)各种排序方法时间、空间复杂度对比15、线性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树型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16、在双向链表中,每个结点有两个指针域,一个指向前驱结点,一个指向后继结点。
第2章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经历了结构化设计(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阶段2、良好的编程风格应注意的因素1)源程序的文档化◆符号名的命名规则: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便于理解程序功能◆正确的程序注释:注释分为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
序言性注释常位于程序开头部分,它包括程序标题、程序功能说明、主要算法、接口说明、程序位置、开发简历、程序设计者、复审者、复审日期及修改日期等。
功能性注释一般在源程序体之中,用于描述其后的语句或程序的主要功能。
◆视觉组织:在程序中利用空格、空行、缩进等技巧使程序层次清晰。
2)数据说明的方法◆数据说明的次序规范化◆说明语句中变量安排有序化◆使用注释来说明复杂数据的结构3)语句的结构为使程序简单易懂,应注意如下:◆一行写一条语句◆编写程序优先考虑清晰性◆程序编写要做到清晰第一,效率第二◆在保证程序正确的基础上再提高效率◆避免使用临时变量而使程序的可读性下降◆避免不必要的转移◆尽量使用库函数◆避免采用复杂的条件语句◆尽量使用“否定”条件语句◆数据结构要有利于程序的简化◆要模块化,使模块功能尽可能单一◆利用信息隐蔽,确保每一个模块的独立性◆从数据出发去构造程序◆不要修补不好的程序,要重新编写4)输入输出输入输出方式和风格应尽可能方便用户的使用,考虑如下原则:◆对输入数据要检验数据的合法性◆检查输入项的各种重要组合和合理性◆输入格式要简单,使得输入的步骤和操作尽可能简单◆输入数据时,应允许使用自由格式◆应允许缺省值◆输入一批数据时,最好使用输入结束标志◆在以交互式输入/输出方式进行输入时,要在屏幕上使用提示符明确提示输入的请求,同时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和输入结束时,应在屏幕上给出状态信息◆当程序设计语言对输入格式有严格要求时,应保持输入格式与输入语句的一致性3、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1)自顶向下: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节,先考虑全局目标后考虑局部目标。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应用和普及程度的知识,它是人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掌握公共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对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公共基础知识的几个重点进行总结。
一、科学与技术知识科学与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科学方面,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是必要的。
在技术方面,了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重要领域的知识,有助于应对现代社会的技术挑战。
二、人文社会知识人文社会知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认知的集合体。
了解哲学、宗教、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此外,还需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三、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是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空间格局的基础。
掌握地球形态、地理区划、自然资源分布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和利用。
同时,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口特征,对于加强国际交流和拓展国际视野也很重要。
四、法律与法治知识法律与法治知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保障。
了解宪法、法律和法律的适用原则,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程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此外,从事法律职业的人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实务能力。
五、经济与金融知识经济与金融知识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概念,掌握货币、市场、供求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参与经济活动。
此外,了解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投资理财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个人理财规划和风险管理。
六、环境与健康知识环境与健康知识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基知识点总结大全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一些总结:政治知识点:1. 国家的性质和作用,如国家的定义、国家的性质、国家的作用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如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家监察机构、国家司法机构等。
3. 国家的领土和行政区划,如国家的领土范围、主权、国境线、行政区划等。
4. 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如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外交政策等。
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包括远古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等历史时期。
2. 中国近代史,包括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历史时期。
3. 世界历史,包括世界史的基本概念、世界主要文明古国、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
地理知识点:1. 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地球的形态特征、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度纬度等知识。
2. 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等知识。
3. 世界地理,包括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世界的经济地理、人口与城市地理等知识。
经济知识点:1. 经济基本知识,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体制、经济增长等知识。
2. 宏观经济,包括国民经济核算、经济政策、货币金融等知识。
3. 微观经济,包括市场与价格、供求关系、企业行为等知识。
法律知识点:1. 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法律的性质、法律的功能、法律的本质等知识。
2. 宪法和行政法,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主要内容等知识。
3. 刑法和民商法,包括刑法的基本原则、民商法的主要内容等知识。
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点的一些总结,根据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还可以进行更细分和具体的总结。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标准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方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认是辩证的否认。
15.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那么18.在社会主义建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开展阶段问题进展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根底。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根底性作用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25.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26.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的战略方针29.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2.公务员假设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日之内33.对公务员的物质奖励不包括奖章,包括奖金、奖品、工资晋级34.按国家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者可分为10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个级别。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政治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如,中国制定政策都是基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需求。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如积极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例如,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过度开发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如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就是在认识能源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如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平等、民主意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先进社会意识,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各项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知识,无论是学术研究、职业发展还是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这些知识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共基础知识点。
一、数学知识点1.数学符号:加减乘除、括号、小于大于等于等符号的含义和使用。
2.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以及运算规则和优先级。
3.代数:方程式、不等式、函数、变量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4.几何: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5.概率与统计:概率的计算、统计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
二、英语知识点1.词汇:常用词汇的拼写、词义、同义词、反义词及常见词组的应用。
2.语法:常用的基础语法规则,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的用法。
3.句型:常见的基础句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的构造和应用。
4.阅读理解:基础阅读技巧,如理解文章主旨、推理推断、找出关键信息等。
三、科学知识点1.物理学基础:物质、能量、力、运动、光、电等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化学学基础:元素、化合物、化学式、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常见化学现象。
3.生物学基础:细胞、遗传、进化、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态环境的认识。
4.地理学基础:地球的构造、地貌、气候、人口分布、交通运输等基本概念和地理知识。
5.天文学基础:星球、星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太阳系等基础知识。
四、历史与社会知识点1.古代历史:古代文明、帝王将相、重要事件和发明创造等。
2.现代历史:近代史、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3.政治制度: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宪法、政党、选举制度等。
4.经济知识:经济学基础概念、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等重要经济知识。
5.文化传统: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重要文化遗产等。
五、健康与生活知识点1.身体健康:预防疾病、锻炼身体、饮食均衡、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2.心理健康:心理压力的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需要注意的事项。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权利义务性。
3.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
社会作用一方面,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另一方面,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4.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5.法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6.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1)民事制裁。
(2)行政制裁。
(3)刑事制裁。
(4)违宪制裁。
7.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8.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母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9.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11.人大作用: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票原则。
15.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只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国人大常委会认为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有问题,可以发回,但不能撤销。
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回的法律自发回之日起立即失效,一般不具有溯及力。
16.特别行政区具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和终审权、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但是没有防务权和外交权。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基知识点总结大全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基础性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各行各业中,公共基础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环境保护等等。
下面我们将对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概述,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些知识。
政治知识政治知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府的职能、政治理论、国际关系等内容。
首先是国家的政治制度,这包括了国家的组织形式、国家权力的机构设置、国家的政府体系等。
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权力机构主要包括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等。
这些机构的职能和相互关系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
其次是政府的职能,政府主要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制定政策、维护国家安全等。
政府的职能可以通过制定法律、颁布政策、进行外交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我们需要了解政府的职能范围以及政府职能的具体内容。
再次是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涉及到了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了解国家政治体系、国家政策的制定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是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指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我们需要了解国际关系的发展现状、国际组织的作用、外交政策等内容。
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经济知识经济知识是指对经济原理、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等内容的了解。
在当今社会,经济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经济知识也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是经济原理,经济原理是指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包括了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资源配置、供求关系等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经济体制的特点、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供求关系的影响等。
其次是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政府在经济领域制定的各种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汇总1. 数学1.1 基础代数知识•一元一次方程式:ax+b=0,其中a,b是常数,x是未知数。
•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拆分为若干个因子的乘积。
•指数与对数:指数是幂的简写,对数是指数的反函数。
•函数:将一个自变量映射到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1.2 基础几何知识•勾股定理:a2+b2=c2,其中a,b,c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
•圆的面积公式:$S = \\pi r^2$,其中r表示圆的半径。
•向量:由大小和方向组成的量。
•平面几何基本定理:如同位角定理、平行线定理等等。
2. 物理2.1 运动学•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单位是米/秒。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单位是米/秒的平方。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的运动造成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某个位置的能量。
2.2 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不可能自动反转。
•绝热过程和等温过程:绝热过程中不会发生热传递,等温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 化学3.1 基础化学知识•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区分。
•化学反应的物质守恒性、化学计量学和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
•分子的构成,包括离子化和共价化。
3.2 有机化学•氢、碳、氧、氮、硫、卤素等各种元素在有机化学中的化合物特性和组成方式。
•烃、醇、羧酸、酮、醛、酯、胺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结构。
4. 生物4.1 基本遗传学知识•基因的概念、结构和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变异形式。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 基本生态学知识•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方法。
•生态系统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如食物链、生态圈、群落等。
5. 计算机科学5.1 算法和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等。
•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树等。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各个领域中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它包括了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出一份公共基础知识点大全,以供参考。
一、科学知识1.物理学知识点- 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 力学:力、质量、牛顿定律等。
- 光学: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
- 电磁学:电流、电压、电阻等。
- 热学:热传导、热膨胀、热辐射等。
2.化学知识点- 元素与化合物:常见元素、化学键等。
- 反应与平衡:酸碱反应、氧化反应等。
- 物质的性质:酸碱性、溶解性等。
-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等。
3.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等。
- 遗传学:基因、染色体等。
- 生物分类学:物种分类、进化等。
- 生态学:生态系统、种群关系等。
二、技术知识1.计算机知识点- 硬件:CPU、内存、硬盘等。
- 操作系统:Windows、Mac、Linux等。
- 网络与互联网:IP地址、域名、HTTP协议等。
- 编程语言:C、Java、Python等。
2.通信知识点- 信号与系统: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
- 电路与网络:电路模型、网络拓扑等。
- 电磁波传播:调制解调、无线通信等。
- 网络安全:加密算法、防火墙等。
3.建筑知识点- 结构设计:荷载计算、受力分析等。
- 施工工艺:基础处理、建筑材料等。
- 建筑样式:古典风格、现代风格等。
-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
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1.历史知识点- 世界史:古代文明、重大事件等。
- 中国史:朝代更替、历史人物等。
- 地方史:地域特点、历史遗迹等。
- 文化遗产: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GDP、通胀率等。
- 微观经济学:供求关系、价格弹性等。
- 金融学:货币政策、投资基金等。
- 国际贸易:关税、汇率等。
3.法律知识点- 宪法与法律体系:人权、行政法等。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1.政治学:政治制度、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法治与社会治理、国家元首及其职权等是政治学的重点内容。
2.经济学: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经济增长与发展等是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3.法学: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是法学的重点内容。
4.历史学: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等是历史学的重点内容。
5.文化学: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多样性等是文化学的重点内容。
6.教育学: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方法论等是教育学的重点内容。
7.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应用等是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8.地理学:地理的定义、地球的结构与变动、地理分区与地理环境、地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是地理学的重点内容。
9.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问题与解决措施等是环境科学的重点内容。
10.社会学:社会学的定义、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等是社会学的重点内容。
除了上述内容,公共基础知识还包括语言学、信息技术、人文艺术、国际关系等多个学科。
要掌握好公共基础知识,需要进行系统学习,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理解和巩固。
掌握公共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对于参与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考点会因不同的考试或者面试而有所不同,所以在准备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重点把握。
同时,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和思考,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一、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作用: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纠纷矛盾。
3、法律的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
4、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效力范围分为空间效力范围和时间效力范围。
5、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政治常识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2、政治的基本形式:民主、专制和法治。
3、我国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政治的核心: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5、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三、经济常识1、经济的概念: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法制和开放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4、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变量,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5、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四、管理常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活动。
2、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3、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责。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总结汇总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公共基础知识相关内容范围(如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方面),以下为您提供一个较为通用的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框架示例:一、政治常识。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哲学部分。
- 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等)、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政治经济学部分。
-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价值规律: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
-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从理论到实践(如俄国十月革命)再到多国发展。
2. 毛泽东思想。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道路等)。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等)。
-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权利义务性。
3.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
社会作用一方面,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 ; 另一方面,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4.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5.法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6.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 (1) 民事制裁。
(2) 行政制裁。
(3) 刑事制裁。
(4) 违宪制裁。
7.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8.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母法 )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9.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11.人大作用: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票原则。
15.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只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国人大常委会认为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有问题,可以发回,但不能撤销。
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回的法律自发回之日起立即失效,一般不具有溯及力。
16. 特别行政区具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和终审权、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但是没有防务权和外交权。
17.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政府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18.我国人民法院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
19.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剥夺政治权利)20.劳动与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力也是公民的义务。
2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便民高效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22.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23.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24.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1)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2) 海关处理的案件 ;(3) 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4) 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25.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6.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家有时候也是法人,在民法中与公民平等)27.民法的基本原则: (1) 平等原则 (2) 自愿原则 (3)) 公平原则 (4) 诚实信用原则 (5)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6)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原则。
28.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独立呼吸说,脑死亡说)29.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18 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8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 ); 无民事行为能力 (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 ) 。
30. 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或居所,没有任何消息达 2 年,处于生死不明的状态31.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一定期限, (4 —下落不明、 2—意外事故、 0—有关机关认定不可能生还 ) 。
32.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应的民事主体。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3.成立法人的条件: (1) 依法成立。
(2) 法人必须具有独立的财产。
(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4.有效合同的要件:当事人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法。
35.无效合同的要件:欺诈胁迫型 ( 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 ) 、恶意串通型 ( 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 ) 、伪装掩盖型 ( 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损害公益型 (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违反强规型 (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 ) 。
36.可撤销可变更合同要件: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
一经撤销,自始无效。
37.效力待定合同要件:无权处分行为、无权代理行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超越能力行为。
未被追认的合同无效。
38.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
表见代理实质上是无权代理,是广义无权代理的一种。
39.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0.物权法的原则: (1) 物权平等原则 (2) 物权法定原则 (3) 公示公信原则 (4) 物权不得滥用原则 (5) 物权效力优先原则。
41.抵押权,即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担保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
42.质押权,即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转移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就其占有的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43.留置权,即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留置该财产,并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44.所有权是物权种类中最重要的一种权利,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所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45.国家专有的财产主要包括国有土地、海域、水流、矿产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无线电频谱资源等。
集体所有的财产包括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农村土地,城市郊区土地。
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在债的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称为债权人与债务人。
债权是指债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即债权人得请求特定人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46.债的发生根据: (1) 合同之债 (2) 侵权行为之债 (3) 无因管理之债 (4) 不当得利之债。
47.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是人身关系经法律调整后的结果。
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48.人格权:①生命权。
②身体权。
③健康权。
④姓名权与名称权。
⑤名誉权。
⑥肖像权。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⑦隐私权。
49.身份权 -- 包括荣誉权,配偶权,监护权等(不是所有人都有荣誉权)50.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丧失继承权:①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②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 ③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 ④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51.法定继承人和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与丧偶女婿。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52.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承遗产的份额。
遗嘱的形式: (1) 公证遗嘱 (2) 自书遗嘱 (3) 代书遗嘱 (4) 录音遗嘱 (5) 口头遗嘱。
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 ; 没有公证遗嘱的 ; 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53.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设立遗嘱把遗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无偿赠给国家、社会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并在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54.遗赠扶养协议是指遗赠人和抚养人之间订立的,关于抚养人承担对遗赠人生养死葬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死亡后转移给抚养人所有的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具有优先执行的效力。
55.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和商标权又称作工业产权。
56.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57.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专利的期限为 20 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58.商标申请在先原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 ; 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 ; 如果同日使用或者均未使用的,则由各申请人协商 ; 协商不成的,在商标局主持下由申请人抽签决定。
59.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 10 年,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 12 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
60.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2 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1.特殊诉讼时效: 1 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 ;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 年:身体伤害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
4 年:涉外合同。
5 年:根据《保险法》规定,人寿保险的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五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1 身未租寄;2 年有效期;3 环被污染;4 年有两际;5 年人身险; 20 殊可延62.结婚须具备的法定条件:①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②必须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
③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63.我国结婚的法定禁止条件有两种:①禁止一定范围的血亲结婚。
②限制患有法律规定的某种疾病的人结婚。
6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1) 罪刑法定原则 (2)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65.犯罪的实质:具有社会危害性。
66.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社会关系)和犯罪客观方面。
67.刑事责任年龄:(1) 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 即不满 14 周岁的自然人 )(2)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14 周岁以上 16 周岁以下的自然人对杀人、放火、强奸、抢劫、贩毒、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承担刑事责任两故两火两毒 )(3)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16 周岁以上,包括已满 16 周岁 )68.犯罪主观方面 , 指的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