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12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绪论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性质: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 性质: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7、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优良品品种是指在—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生产上所谓良种,应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同样的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采用产量潜力大的良种.一般可增产10%或更高,在较高栽培水平下良种的增产作用也较大。
2011年第19期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学详案课程名称:《作物育种学》绪论授课章节:绪论班级:15班学生:王辉学号:20111566《作物育种学》绪论教学详案1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意义与发展;作物品种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国内外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知识,激励学生积极投入作物育种这个艰苦而又自豪的行业,为世界农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2 教学要求识记两个概念:作物育种学和作物品种;掌握作物育种学目标及优良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了解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常见的育种途径。
3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概念:作物育种学和作物品种;作物育种学目标及优良作物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4 课时分配本章用时45min,具体分配如下:5 教学方法提问法,举例讲授法6 教学内容导课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好。
你们都知道袁隆平是干什么的吗?学生回答:袁隆平是世界水稻杂交之父。
教师补充:对了,袁隆平,1930年出生——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8项国际奖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1987年度“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让克基金会“农学与营养奖”;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会“拯救饥饿奖”;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1996年,获日本经济新闻社“日经亚洲大奖”;1997年,获国际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我国第一个以农业科学家冠名的上市公司“隆平高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个公司即是以袁隆平为名命名的,公司上市后随即使袁隆平的身价超过1000亿元人名币。
★2004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2005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一系列成就,使袁隆平成为我国水稻杂交育种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成就让世界数千万人免于被饥饿折磨而死。
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育种学绪论作物育种学:是指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订与实施;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及创新;选择的方法与理论;人工创造新变异的途径与方法;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与途径;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育种方法:作物品种( Cultivar ):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这个群体中的各个体具有相对一致的,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且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能够表现出品种所特有的优良性状。
作物品种( Cultivar )与变种( Variety )的区别作物品种:是人工进化的、人工选择的,即育种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作物品种也有其在植物分类学的地位,属于一定的种及亚种,但不同于分类学上的变种。
变种( Variety ):是自然选择、自然进化的产物,一般不具上述特性和作用。
随着耕作栽培条件及其他生态条件的改变,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种的要求也会提高,所以必须不断地选育新品种以更替原有的品种。
作物品种除了纯系品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型,如杂交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所有类型的品种都应具有上述的基本性能和作用。
优良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适应性强,表现丰产性;②抗逆性强,表现稳产; ③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④栽培管理容易,成本低。
品种的特征特性(1)特征:植物体各部分或器官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上的症状叫特征。
(2)特性:植物体在生理生物化学和加工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叫特性。
特征特性总称为性状。
性状从遗传角度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从栽培角度分为;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
分子育种:是通过分子技术对育种的目标基因和目标性状进行转移和选择,进而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
通俗的说就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育种操作。
作物育种学绪论基本要求: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掌握作物品种的概念。
难点:作物育种学的性质。
第一节作物育种学的意义与发展1、概念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3、作物育种学的性质4、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5、作物育种学的发展6、现代作物育种学的特点第二节作物品种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1、作物品种的概念2、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第三节国内外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1、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的成就2、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第一章育种目标基本要求:了解育种目标的概念,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
重点: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难点: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第一节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第二节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1、高产2、稳产3、优质4、适应性强,熟期适当5、适合机械化作业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基本要求:掌握主要作物的繁殖方式;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特点。
重点: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难点: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第二节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1、自交的遗传效应2、异交的遗传效应第三节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1、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2、作物品种类型3、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第三章种质资源基本要求: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种质资源的保存、鉴定研究和利用。
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种质资源的保存。
难点: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第一节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1、种质资源的概念2、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第二节作物起源中心学说1、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2、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第三节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1、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2、种质资源的搜集3、收集材料整理4、种质资源的保存5、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研究6、种质资源的利用第四节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利质资源数据库的目标与功能2、利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第四章引种与驯化基本要求:了解引种的基木原理、引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
绪论作物品种:作物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定作物群体。
它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状,在生物学上、经济上和形态上具有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
进化三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1 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 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3 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和技术;4 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选择的理论与方法;人工创造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常规育种:常规育种是从遗传物质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遗传物质重组所产生的各种变异类型中,通过选择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异品种。
常规育种的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2、盲目性较大。
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1主要发展动向:育种目标要求提高。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加强。
3.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和仪器,对目标性状进行微量、快速、精确的鉴定和分析,以提高选育效率。
4.除了传统的育种途径外,还大力开拓育种的新途径和方法,包括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