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设计《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

能力目标:①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②学习从科技说明文中提炼并筛选信息

情感目标: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应用前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速读课文,把握大意

超低温是一个普通人所无法接触到的世界,其中存在许多超出人们常识的奇妙现象。本文就是抓住这一点来做文章,从普通人的常识出发引出超出人们常识的奇特现象,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抽象的事理说明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基本解读

1、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采用了五个小标题,请筛选文中关键信息分别归纳其主要内容。

2、什么是"超低温"?什么叫"超低温现象"?它的奇妙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超低温目前得到了哪些应用?除此之外,它还会有那些应用前景?请说说你的见多识广。

(1)

"冰雪不足以言冷":引出话题,介绍"绝对零度"概念。 "奇妙的现象":列举了许多在超低温世界里的妙趣横生的现象。

"没有电阻的导线":重点介绍超低温中的超导现象。

"广泛的应用":介绍超低温技术目前的一些具体应用。 "诱人的幻想":通过金鱼的"生命冷藏"实验原理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延续人的寿命的设想。

(2)

*冰雪(0℃)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90℃)不算最冷,月亮背面(-160℃)也不算最冷,海王星(-229℃)还不算最冷!那么"冷"是否和"热"一样可以无限地低下去呢? *理论推算,绝对零度是冷的极限,为-273.16℃。那么人们往往把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科学界一般认为低于-150℃才称为超低温)。

奇妙之处表现在:

?空气变成了浅蓝色;

?鲜花浸过液态空气后变脆;

?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发出荧光;

?水银冻得像一根大头针似的;

?铅变得非常倔强而有弹性;铅做的铃铛浸过液态空气后摇起来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锡会碎成一团粉末;

?氦会出现"超流现象";

?导线会出现超导现象。

超低温现象:是一种物质(或物体)处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温度(最低温度-273.16℃)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的和常温状态下色彩、质地、柔韧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的奇妙现象。

(3)

超低温下物体的这些性能的变化对于从事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以广泛地应用在钢铁工业、农业、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究等方面。

用超低温处理钢铁制品提高钢铁的强度;

利用超低温来锻炼种子,增强种子的耐寒本领;

利用超低温技术分馏空气;

利用超低温技术保存贵重药品;我国试制成功的"冷刀";

利用超低温技术检验航空材料;

利用超低温实验结果帮助科学研究......

除此之外,超低温技术还可应用的领域有:

火箭推动系统:一般用液化氢为燃料,以液化氧为助燃剂;

交通能源:磁浮列车、超导输电、超导储能、超导电

机;

电子技术:微波激射、超导微波技术、超导传感技术、超导体集成电路、超导计算元件、加速器、受控热核装置、中子撞击技术;

生物及医学工程的运用:液化氮冷冻的医用器具、移植器官的保存、生物繁殖中的胚胎冷冻、核磁共振成像等;

国防技术:超导反潜装置、扫雷系统、飞船载入、电磁推进、空间通讯技术、制导与反制导技术等

食品的长久保鲜和长距离运输......

本文的说明对象:

A、超低温世界存在着许多奇妙现象及其应用

B、超低温世界是怎样形成的

C、超低温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前景

D、超低温世界

*本文的说明顺序:

*A、从概念到形象的逻辑顺序

*B、从形成到发展的时间顺序

*C、化抽象为具体的逻辑顺序

*D、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

*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列数据、分类别、打比方等

*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

1、阅读课文,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D) *A、"绝对零度"已经是冷的极限,也是人们目前得到的最低温度,即零下273.16℃。

*B、鲜花、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会发生奇妙的现象,鲜花变脆,鸡蛋石蜡会射出荧光。

*C、所有的金属在超低温世界中,都会变得面目全非,形状、质地、韧性等都会发生改变。

*D、液态氦的"超流现象"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正确地解释。

*2、液态氦的"超流现象"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正确地解释,下列推断有误的的一项是:(C)

*A、目前的理论绝大多数都是从常温现实世界的现象中得到的,因而很难解释超低温下出现的现象。

*B、因为"超流现象"只是个别现象,根据从现象到理论的一般形成规律,目前还无法确定一种正确的科学判断。 *C、"超流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尽管目前无法给予其正确的理论解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最终会得到合理有据的科学理论的解释。

*D、因为科学理论的建立往往滞后于科学的观察与发现,现有的科学理论还无法解释这种新发现的"超流现象"。 *

3、文章在谈到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有超导性能,并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铌",理由是:(B)

*A、铌在超低温状态下的超导性能比其它金属都要高。 *B、铌在-263.94℃的时候就显示出超导性能,而其它金属则需要在更低温度下才能显示超导性能。

*C、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大多都有超导性能,但铌超导时本身消耗的温度比其它金属消耗的温度高。

*D、在超低温状态下,以铌作为输电线路所损耗的电能要比以其它金属作为输电线路所损耗的电能少得多。

4、参照原文,下面有关"冷子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B)

*A、"冷子管"是人们利用超导现象制成的一种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的很微弱的光线的精密仪器。

*B、"冷子管"是由两根彼此绝缘并互相交叉的不同金属丝(钽和镎)浸在液态氦中制成的。

*C、"冷子管"体积比电子管、半导体晶体管都要小得多,并且耗费的电能也只有其100万分之一。

*D、"冷子管"非常灵敏,不仅可以用作计算机元件以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的很微弱的光线,还可以制成微波放大器使微波得到有效的放大。

5、"超低温"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C)

*A、人们利用超低温处理过的钢铁制品,其强度要提高一倍以上。

*B、利用超低温技术处理过的种子会比普通种子更具有耐寒本领,从而使得果树和庄稼更具耐寒性能。

*C、把超低温技术主要应用于液态空气工业上,可以解决空气污染、水资源不足和能源开发等问题。

*D、"宇称守恒定律"之所以被推翻,是因为"宇称守恒定律"与在-270℃的超低温下的实验结果不相符。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B)

*A、科学家们用金鱼成功地实验了"生命冷藏",人们有理由相信人的寿命的延长将不再是神话。

*B、"生命冷藏"的原理已经被生物学家所破解,也就解决了通过"生命冷藏"来延长人类寿命的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C、利用"生命冷藏"促使人类能够进行宇宙探测只是超低温技术在未来应用的一个方面,更诱人的前景还很多。 *D、人们不断地探寻着超低温世界的奥秘,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奥妙造福于人类。

所谓"提炼并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问题。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一般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主要有:

*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等。以及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③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④文中的概括句。⑤文中的过渡句。

⑥文章的标题。⑦文后的注释等。

*选择题中,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叙述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

*②表述对象变化。

*③角度转换。

*④语境转换。

*⑤正面和反面转换。

*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

*提炼并筛选文章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如下:*①把握对象:根据题目的要求理清筛选的对象和标准。

*②确认来源:按照筛选对象和标准,确认信息在原文中的检索区间。

*③提炼要点:所谓要点,就是文章中的某个现成的词语,或短句,可采取直接摘取的方法,把文章中的重要的词语或短句摘取出来。

*④根据题型选择方法,如果是专题式,一般的步骤是: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如果是选择判断题,

要根据试题转换信息的方式,透过迷惑项,采取"对比"、"求同"、"排异"的方法,把真假信息有效地区分开来,尤其是一些在表述上似是而非的"非要点词语"。

*⑤如果涉及范围大,提炼要点就可能变得复杂起来,因为范围大,干扰的信息就会增多,因此我们要把复杂的信息分成几个方面进行提炼筛选,联系上下文,抓表属性、范围、程度、地域、时间等明示信息。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_11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隋亡的原因,识记唐朝的建立。 2、理解把握唐太宗的主要事迹。 3、掌握贞观新政的主要原因、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三、复习反馈 1、581年北周外戚建立了隋朝,他就是帝。589年灭掉南方的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用六年时间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自北向南分为、、 、四段,连接了、、、和 五大水系,全长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四、自主梳理 (一)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统治期间,连年,多次发动,其残暴统治引发了,最终导致隋朝迅速灭亡。 2、唐朝建立:618年,建立了唐王朝,定都,他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唐太宗:626年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唐太宗。 2、用人和纳谏:唐太宗认识到,只有,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当时敢于直言被唐太宗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唐太宗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他 尽量做到,兼收并用。 (三)贞观新政 1、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吸取的经验教训。 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赋役制度方面: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规定可用的方式代替服役。 ②政治方面: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 其中中书省,门下省,最后交由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分别是、、、、、 ,各部分管具体政务。 ③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宽省刑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典,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3、结果: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五、随堂练习 1.下列事件中属于引发隋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重点: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从男孩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 一、揭题 板书“生命”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

板书“平分”“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这么多问题怎么办?(从课文中去找)怎么读?(轻声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交流 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 三、细读课文,领会中心 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是(出示:男孩开始犹豫…………终于点了点头) 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把你心中的犹豫,思考写在空白处。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多善良的男孩呀,是的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更何况是个10的孩子,所以一开始男孩开始…………)多善良的孩子,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你有了这些感悟时,请你在来读读这段话。 2、抽血时,(出示:读男孩安静地不发出………………)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说(2个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 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3、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100岁时,男孩(出示:确认…………)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读,)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的胸膛,读第5段………… 所有的人震惊了,这就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亲情!这就是浓浓的兄妹亲情!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_1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想】 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文,理解其主要内容。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文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方法】自读 讨论 探讨 【时安排】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语 我们经常赞叹:世界真奇妙!是啊,世界本身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我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惊叹。而世界的奇妙往往深藏不露,要掀开它的面纱,要靠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成果又往往离我们较远,要靠科普作品的宣传。 我们自降生到人世间之日起,我们已经对寒暖有了真切感受。隆冬时节,冻得发抖,我们会说:真冷!但我们不知道这“冷”会冷到什么程度,冷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现象。 让我们走近这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二、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补充词语解释 【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十五日游于月中,看到一座宫府,题名为“广寒清虚之府”。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 【面目全非】形容相貌改变得很厉害,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闷葫芦】文中指密封而摇起来声响不清脆的葫芦。可用来比喻难以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形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师: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师: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魏征 师: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2)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重点:从男孩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一、回顾 1、上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交流各自的所得) 2、在大家对课文的回顾中,我们再次体会了男孩子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这种浓浓的亲情使我们震撼,也使我们向往。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细细感受这可以触摸的真情。 二、品读 1、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2、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7-8页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三、积累 1、在积累本上摘抄本课好词。7页抄一抄以及学生自己的词语。 2、金钥匙指点: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来。 四、拓展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等课前3分钟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易错生字的识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一、课前3分钟:讲亲情故事。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1/ 2

2、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4、书写生字。(正确、美观) 三、学习7页比一比。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读后先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2、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在语境中体会用法。 四、作业超市 1、选用学过的词语编写一段话。 2、帮家长做家务。 3、给家长洗脚。 2/ 2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设计《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 能力目标:①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②学习从科技说明文中提炼并筛选信息 情感目标: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应用前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速读课文,把握大意 超低温是一个普通人所无法接触到的世界,其中存在许多超出人们常识的奇妙现象。本文就是抓住这一点来做文章,从普通人的常识出发引出超出人们常识的奇特现象,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抽象的事理说明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基本解读 1、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采用了五个小标题,请筛选文中关键信息分别归纳其主要内容。 2、什么是"超低温"?什么叫"超低温现象"?它的奇妙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超低温目前得到了哪些应用?除此之外,它还会有那些应用前景?请说说你的见多识广。

(1) "冰雪不足以言冷":引出话题,介绍"绝对零度"概念。 "奇妙的现象":列举了许多在超低温世界里的妙趣横生的现象。 "没有电阻的导线":重点介绍超低温中的超导现象。 "广泛的应用":介绍超低温技术目前的一些具体应用。 "诱人的幻想":通过金鱼的"生命冷藏"实验原理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延续人的寿命的设想。 (2) *冰雪(0℃)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90℃)不算最冷,月亮背面(-160℃)也不算最冷,海王星(-229℃)还不算最冷!那么"冷"是否和"热"一样可以无限地低下去呢? *理论推算,绝对零度是冷的极限,为-273.16℃。那么人们往往把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科学界一般认为低于-150℃才称为超低温)。 奇妙之处表现在: ?空气变成了浅蓝色; ?鲜花浸过液态空气后变脆; ?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发出荧光; ?水银冻得像一根大头针似的; ?铅变得非常倔强而有弹性;铅做的铃铛浸过液态空气后摇起来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

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思想政治教育:①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②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她对唐朝历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承前启后方面。因此,她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应该被肯定的皇帝。③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能力培养:通过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培养学生运用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培养历史人物的功过。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材分析 1.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回忆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然后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势下,唐朝建立起来。唐朝前期繁荣强盛,其间有许多政治大事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2.“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业绩。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措施构成了“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与隋末暴政形成鲜明对比。其内容有:政治方面: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沿用并加强三省六部制,确立新的宰相制度,要求三省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互相检查的作用。还要说明唐太宗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扩大了唐朝统治的基础。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上措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广大农民定居下来,以辛勤劳动迅速改变农村的凋残景象,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于是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治世局面形成了,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有效作业分层练习(拓展)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学校班别姓名 一、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观赏欣赏玩赏赞赏 1、我静静地()着优美的交响乐曲。 2、中外游客不约而同地来到令人神往的九寨沟,()那美丽的山水。 3、大家()着同学们亲手制作的飞机、轮船、汽车模型。 4、这次活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大家的()。 二、句式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1)例:漓江的水真静。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花坛真漂亮。 (2)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3)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三.补充诗句,并在诗句后面的括号内写出诗句所描写的季节。(1)小河才露尖尖角,()。 () (2)孤舟蓑笠翁,()。 () (3)停车坐爱枫林晚,()。 () (4)碧玉妆成一树高,()。 () 南开实验学校有效作业分层练习(拓展)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学校班别姓名 给我一个承诺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路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 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一沓美钞(chāo)对他表示酬

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过的人。 几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没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我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爱心是不需要回报的,但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条金线。用爱心把它们串起来,这就是一条最最珍贵的无价的项链。 1.查字典,填写下表。 2.认真读短文,填空: (1)“那句克雷斯永远不会忘记的话”是指: (2)在文中,“给我一个承诺”中这个“承诺”是指: (3)当少年也说出克雷斯说过的话后,克雷斯的胸中涌起一股暖流的原因是: (4)文章结尾写道:“用爱心把它们串起来”中的“它们”指的是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阅读答案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阅读答案 ①经过科学界理论上的推算:得知“冷”并不像热一样可以无限发展。冷有一个最低限度,就是零下273℃,这一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当温度降到零下100℃以下时,称为超低温。 ② 超低温世界妙趣横生:本来软绵绵,要直就直,要弯就弯,非常“听话”的铅,会变得性情倔强,富有弹性;好端端的锡壶会变成一团粉末;水银在零下269℃就不再是调皮的液体,而变成了稳定的固体;电流通过这样的低温导体时,电阻突然消失。铝、锌、、锂、锡等23种纯金属和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③ 在超低温条件下,空气将变成可以流动的液态,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像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放置其中的鸡蛋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浅蓝色的荧光;鲤鱼呈“沉睡状态”,生物的生殖细胞都“冬眠”了,它们都将自己的生命速度拨到了零点。但即使经过几年,它们还可以再回到常温世界,在白发苍苍的兄弟姐妹中,显示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④ 根据一些动物在冬天的低温环境下冬眠的习性,及某些在超低温下快速冷冻的动物复温后又活过来的试验,有人设想,把因病而无法医治的人迅速冷冻起来,等将来医疗技术能够医治时,再把人体解冻,治好他们的疾病。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被人工冷藏的人,他是1967年1月19日开始被冷藏的。此后,美国已有许多人仿效这种做法。 ⑤超低温技术在工业上已广泛应用,低温液化空气的技术已发展成为制氧工业,飞向太空的火箭用低温制得的液氢做燃料,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超导技术也离不了液氦。 ⑥利用超低温,可以培育耐寒的农作物品种,如有的种子本来很怕寒冷,温度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就会被冻死。科学家采用逐渐降低温度的办法,使这些怕冷种子的耐寒本领大大增强,能够经受住零下200多摄氏度的超低温。 ⑦超低温在医学领域更是发挥了作用,上海等地的一些医疗单位采用冷冻疗法,成功地为许多肿瘤患者医治了恶性肿瘤。他们将极冷的液氮喷到肿瘤上,使肿瘤结成冻块,然后让它复温解冻,经过这样多次反复,就能把恶性肿瘤细胞全部杀死。 ⑧超低温的利用,有着广阔、诱人的前景,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5.解释文中“超流现象”的意思。 6.“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出现了许多奇妙的现象”一句在文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_1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 北师大版 班级:姓名:小组:编号: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 被唐太宗比喻为。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出现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规定的方式代替服役,使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三省中,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最后交由执行。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经济,国力,被誉为。 拓展练习 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①西晋②西汉③东汉④隋朝⑤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④ 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6、“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平分生命》教案

xxxxxx学校小学部语文科教学设计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紧张、担心,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安静,并微笑着,安慰邻床上的妹妹。) (2 声音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立刻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就要死了。) 指名朗读 (3)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A 、理解“震撼”的意思。 B 、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当男孩从医生嘴中得知自己不会死,还能活到100他又是怎样的呢? (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A 、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B 、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联系说话的语气理解) C 、出示插图,看图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观察男孩的表情) D 、同桌互读这段话,互评。 E 、指名读。 F 、齐读。 四、教师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浓浓的兄妹情。 2、板书课题:平分生命 二、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词语(出示1) 唯一 犹豫 颤抖 震撼 一瞬间 相依为命 郑重其事 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学生版)导学稿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课题】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 2、学习从科技说明文中提炼并筛选信息。 3、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4、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应用前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探讨 【课时安排】1课时 【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积累(识记词义) [广寒宫] : [面目全非] : [闷葫芦] : [小巧玲珑] : [悠然自得] :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一)整体感知 1.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采用了五个小标题,请筛选文

中关键信息分别归纳其主要内容。 【明确】 2.什么是\'超低温\'?什么叫\'超低温现象\'?它的奇妙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3.超低温目前得到了哪些应用?除此之外,它还会有那些应用前景?请说说你的见多识广。 【明确】 4.课文是以什么顺序把这个奇妙的世界说明清楚的?说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 5.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看看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文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 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二) 女皇帝武则天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同步测试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相同一项是 ()a.摄取镊子慑服嗫嚅蹑手蹑脚b.膨胀 帐篷帐目怅然为虎作伥c.倔强崛起挖掘诡谲一蹶不振d.暂时錾刀崭新辗转斩草除根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荧光广寒宫膨胀率 b.倔强摄氏度闷葫芦 c.涨裂超低温纯金属 d.损耗软绵绵好端端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人们在实验室里获得了比海王星上更低的温度,却一直无法获得零下三四百摄氏度的低温。② 采用这种办法锻炼种子,许多果树和庄稼的耐寒本领大大增强。③坐着宇宙飞船到那么遥远的星球上去,人的生命是不够用的。④用冷刀开刀,可起麻醉、止血作用,能够病人的痛苦。a.虽然由于考查减轻 b.尽管因为考查减少c.虽然因为考察减少 d.尽管由于考察减轻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超导现象 的,引起子科学家们的关注。如今,他们正在努力一种金属或合金,使它在室温或稍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就能出超导现象。如果能够这种金属或合金的话,那将电力工业上的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a. 发现寻找显示找到引起b. 出现找到展现寻到引发c. 研究找寻出现研制引导345678 2019-06-27 同步测试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相同一项是 ()a.摄取镊子慑服嗫嚅蹑手蹑脚b.膨胀 帐篷帐目怅然为虎作伥c.倔强崛起挖掘诡谲一蹶不振d.暂时錾刀崭新辗转斩草除根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荧光广寒宫膨胀率

b.倔强摄氏度闷葫芦 c.涨裂超低温纯金属 d.损耗软绵绵好端端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人们在实验室里获得了比海王星上更低的温度,却一直无法获得零下三四百摄氏度的低温。② 采用这种办法锻炼种子,许多果树和庄稼的耐寒本领大大增强。③坐着宇宙飞船到那么遥远的星球上去,人的生命是不够用的。④用冷刀开刀,可起麻醉、止血作用,能够病人的痛苦。a.虽然由于考查减轻 b.尽管因为考查减少c.虽然因为考察减少 d.尽管由于考察减轻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超导现象 的,引起子科学家们的关注。如今,他们正在努力一种金属或合金,使它在室温或稍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就能出超导现象。如果能够这种金属或合金的话,那将电力工业上的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a. 发现寻找显示找到引起b. 出现找到展现寻到引发c. 研究找寻出现研制引导345678 2019-06-27 同步测试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相同一项是 ()a.摄取镊子慑服嗫嚅蹑手蹑脚b.膨胀 帐篷帐目怅然为虎作伥c.倔强崛起挖掘诡谲一蹶不振d.暂时錾刀崭新辗转斩草除根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荧光广寒宫膨胀率 b.倔强摄氏度闷葫芦 c.涨裂超低温纯金属 d.损耗软绵绵好端端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人们在实验室里获得了比海王星上更低的温度,却一直无法获得零下三四百摄氏度的低温。② 采用这种办法锻炼种子,许多果树和庄稼的耐寒本领大大增强。③坐着宇宙飞船到那么遥远的星球上去,人的生命是不够用的。④用冷刀开刀,可起麻醉、止血作用,能够病人的痛苦。a.虽然由于考查减轻 b.尽管因为考查减少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教学设计教案优选稿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教学设计教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①背诵和积累课外选编的成语。 ②阅读短文,练习讲故事。 ③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学会演讲的方法。 ④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演讲的技巧,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一、回忆成语故事背诵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背成语、积累成语。 1. 听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成语的规律。 2. 学生齐读。 3. 师讲述反义的成语的特点。 4. 学生自由讨论。 5. 检查 6. 找带“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的成语,看哪组写得多。

三、默写成语。 (二)阅读。 一、阅读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1. 看图导入激趣。 ①播放影片后,猜成语。 2. 学生自读故事,完成自学要求。 ①把短文读正确、流利。 ②读懂故事内容,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同桌交流理解成语的方法。 ④体会《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汇报交流情况。 4. 练习讲故事。 ①讲故事要求。 ②自己练习讲。 ③同桌评议。 ④指明讲。 第二课时 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⒈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⒉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⒊师小结: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之三

---------------------------------------------------------------范文最新推荐------------------------------------------------------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之三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子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时,勇敢地出了自己的鲜血并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子勇敢,表达了浓浓地兄妹亲情。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7个,会写生字11个。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1 / 9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读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识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范文最新推荐------------------------------------------------------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由奶奶送给我的小鸡中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重要,今天老师也给大家来了一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放音乐讲故事。 3、故事后来发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不明白地方画下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词 3 / 9

初中历史_贞观之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课程标准】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2、知道武则天和“开 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鲁教版初一下册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讲述了 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 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 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 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 热情。具体到本课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 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 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 的出现。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 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也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 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 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通过观看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 息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层次,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但学生的基础不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掌握对知识扩 展的“度”,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把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初中知识的学习,具 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能力。但由于认知深度的局限性, 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 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 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对本课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 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的基本史实。2、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 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展示影 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2、通过分组 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 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 奋发读书的决心。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方法】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 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 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 材料分析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男孩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浓浓的兄妹情。 2、板书课题:平分生命 二、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词语(出示1) 唯一犹豫颤抖震撼 一瞬间相依为命郑重其事 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提示: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交流。(指2、3名学生:勇敢、善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既然我们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在妹妹患重病需要输血的危急时刻,当医生征求他能否为妹妹输血时,男孩却——引读 出示2: 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师:犹豫了一会儿,“犹豫”什么意思? 生:指拿不定主意。 师:那他在犹豫什么? 生:该不该为妹妹输血。(你的理解非常准确) 师: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你从“点了点头”又读懂了什么? 生: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为妹妹输血。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真是一个勇敢,善良的男孩呀!但是,当抽完血后,这个勇敢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1、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 3、出示: 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4、指名读。(2名学生)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师:注意!是声音颤抖地问,谁再来读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