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32.92 KB
- 文档页数:9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是中国政府针对环境保护事业制定的五年计划。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
以下是该规划的要点。
一、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化建设。
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能力建设,建设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
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加强大气污染源监管,推进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减少非道路移动源的污染排放。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推进水污染排放和治理行动,加快建设市区污水管网,推进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开展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危险废物、化学品和农药等的管理。
五、推进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
推动固体废物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化学品管理。
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七、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补偿工作。
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制定,推进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建设。
八、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境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执法监督。
九、推进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和技术,推进环境治理和环境科技创新。
十、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设。
培养和引进环境保护人才,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推进环境与发展的思想教育。
以上是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主要要点。
这项规划的实施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指导和保障,推动中国迈向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规划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环保事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
为转变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环保十三五规划确定了一系列重点项目,旨在建设健全的环保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针对环保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1. 建设高效节能的环保产业园区为推进绿色发展,各地将优先发展高效节能的环保产业园区。
该项目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排放。
园区将配备先进的环保设施和技术装备,推动环保产业集聚发展。
同时,园区还将着力解决环保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土地、技术等问题,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支持。
2. 促进城镇污水治理与再生利用城镇污水治理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
环保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
项目将注重提升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实现城镇污水的再生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
3.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大气污染治理是重点环保工作之一。
环保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该项目将重点解决工业固体废气、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重点领域的大气污染问题,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煤炭消费,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4. 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环保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保护和恢复重点生态系统,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
该项目将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推动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项目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5. 推动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环保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环保规划回顾总结1.“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评估“十二五”期间,XX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实效,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动工建设,环境能力建设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核与辐射管理合法规范,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县城空气质量和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主要体现在:①染防治成效显著。
①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
“十二五”期间,主要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治理。
先后完成了XXXX发电有限公司、XXXX发电有限公司脱硫工程,XXXXXX化肥股份有限公司、XXXX化工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XX煤业有限公司、XXXX煤矿废水深度处理工程,XX纸业造纸废水处理工程,XX针织纺织废水处理工程,XX实业、XX养殖废水处理工程等一批重点治理工程的建设。
完成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XXXXXX万元。
②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实行了综合整治。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全县对水泥、采煤、矽砂、造纸、非煤矿山行业进行整治,淘汰、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企业。
“十二五”期间关闭了X家6.6万吨小水泥企业及一条8.8万吨水泥生产线;关闭了X家3万吨以下小煤矿;关闭了X家小造纸企业;关闭了X家3×0.2万千瓦时煤矸石发电厂;关闭了X家小矽砂厂;关闭了X家地条钢厂;对石膏、磷矿非煤矿山采区进行了有效整合。
③对重点区域进行了重点防治。
特别是对XX镇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XX江流域进行了重点防治。
县政府发布了《加强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通告》和《加强县城烟尘控制区管理的通告》。
对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巡查制度,对饮用水水质中特征污染物砷进行周监测报告制度,严防饮用水安全事故发生。
“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1.总论1.1规划提出背景“十二五”期间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苛的挑战。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并实施,是确保县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用改善的严重保障。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第一,生态资源。
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十三五”期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控制。
现在国家在强调能源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总量控制、耕地总量控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制度)、水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等。
二是结构优化。
从能源结构优化来看,主要发展新能源、纯洁能源等,同时尽可能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
还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结构优化。
三是效率提高。
不仅是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要提高。
第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涉及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
此外,还要注重一些新污染的治理,比如说光污染、声音污染、电子垃圾污染等的治理。
二是生态建设。
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荒漠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第三,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包括四个基本内容。
一是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产业。
二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将生态建设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统一。
三是转型升级传统产业。
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需要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其中最严重的是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二是国土整治,包括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
三是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包括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哪些环保内容呢聘才网小编马上为您解读,详细请看下文。
解读十三五规划中的环保政策日前,《人民日报》公布“十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这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将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融合尤为重要,国家正在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径。
自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指导思想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今年以来,中央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从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到5月5日国务院正式出台此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被业界认为是指导我国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
《意见》通篇贯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次提及“绿色”一词: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等,而“绿色化”也是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提,形成“新五化”。
随即,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多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被视为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此方案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十二五”建设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一)“十二五”建设的成效“十二五”期间,本专业快速发展,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总体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就:1.专业建设开创新局面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发展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从2013年秋季恢复招生,学制三年,每届2个班,到目前为止,在校生规模到达200人左右。
学院依据专业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河南省产业发展重点,及时转变专业建设的思路,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调整专业面向,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2.师资队伍迈出新步伐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专业在十二五期间,聘请客座教授1名,引进教师2名,其中博士一人,硕士一人,自我培养博士4人,期中在读二人,毕业归岗二人,晋升副教授职称一人,晋升高级实验师1人,晋升讲师3人,工程实践岗位培训教师6人,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日趋合理。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在学校和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增大经费投入,创建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购置实验实习仪器设备800余万元,改善了实验实习教学条件,建设完善了校内校外实验实习基地,配备了多套高性能计算机,更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了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进行了实施,同时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力度,为新版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做好基础调研工作,并进行了毕业实习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跨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步伐。
5、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情况、在十二五期间,本专业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材内容,使课程建设符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增大了实训课程的学时,增加了全站仪、GPS仪器操作实训操作专项课程训练,并对《测量学》授课内容作了进一步调整,淘汰了落后的经纬测图,增加了数字测图内容,并加大了绘图技能实训科目,突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三大技能(仪器操作能力、绘图能力、测绘软件应用能力)的训练。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一、工作进展“十二五”期间,我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统筹协调,积极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5年,全省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改善22.4%、18.1%、36.6%、14.6%,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
省控重点河流在2010年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2015年年底主要水质指标基本满足五类水体要求,实现了水环境质量连续13年持续改善;南四湖由重污染湖泊晋升为全国水质良好湖泊,成功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顺利通水;在国家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中,我省分别八次、六次获得流域内第一名。
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
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现状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人民群众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很大压力。
“十三五”期间,既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攻坚期,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水、气、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和安全防控。
注重用法治思维、市场手段和科技创新化解环境瓶颈问题,以绿色发展提升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质量;注重深化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构建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注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环境监管职业化水平,努力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适应的环境质量目标。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
坚持把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优先保障。
2.生态优先。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新鲜出炉,方案有哪些规定呢?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
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环境监测事权不明晰,监测不健全,标准体系不完善,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深入开展。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和省以下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进一步理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技术和质控体系,满足环境监测管理需要,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特制订《“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紧密围绕“十三五”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积极构建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规范体系、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法规、行政和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理顺体制机制。
适度上收环境监测事权,完善考核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实现“谁考核、谁监测”,保障监测数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二)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构建全国统一的环境监测规范体系和质控体系,实现环境质量监测活动全要素溯源传递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三)严格执行各项质量。
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强化外部质量监督,有效规范环境监测活动,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三、工作目标2016年底前,上收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建立气态污染物量值溯源体系和颗粒物比对体系,完善空气质量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远程在线质控系统、数据及仪器参数变化评估及预警体系,保障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产业背景分析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取得诸多重要进展。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乐14.29%。
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In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o“十二五”期间环境治理的重点是固废、城镇污水、大气污染处理等方面。
在固废处理方面,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乐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所有县具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到2015年,重点行业二嗯英排放强度降低10机在污水处理方面,到2015年,全国新增城镇污水管网约16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医疗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置。
“十三五”期间,国家组织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等25项重点工程,在环境治理保护方面,首先要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综合整治;提倡重点流域海域水环境治理及良好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推进再生水回用,强化污泥处理处置,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
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实现75%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
组织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开发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识别系统。
完成100个农用地和100个建设用地污染治理试点。
建设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
开展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
环保设备是环保产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市场十分巨大。
中国环保设备产品共分为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等7大类、523个类别、IOoOO多种产品。
其中,大气和水污染处理设备为主要产品,分别占环保产品年总值的40%以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环保设备行业的产品结构、性能和质量显著改善,国产环保设备已趋于成熟。
其中电除尘和布袋除尘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之列;污水处理领域可全部完成处理工艺设备和配套设备的生产,有些技术设备已打入国际市场;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中,有些超过国外先进水平。
2012年3月2日,工信部公布《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环保装备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乐2015年达到5000亿元;环保装备出口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突破100亿元;形成10个以上区位优势突出、集中度高的环保装备产业基地,10-20个在行业具有领军作用的大型龙头环保装备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的优势环保装备企业。
在诸多政策利好下,中国环保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坚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战略任务,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发展理念,积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推进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取得了较好成效。
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监管能力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
围绕中央“十三五”规划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方面,我区即将开展水、气、固等方面的各项工作。
同时“十三五”规划的开展,大大带动了环保行业的发展。
(二)人才需求分析继国家、省市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继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至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年总产值翻番。
从国家、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来看,环保部提出2020年及203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现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因此,在“十三五”期间的环保企业规模和数量都将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大量增加。
目前我国环境检测行业正处于市场化转型阶段,第三方环境检测行业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环境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5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至少在30%以上,预计到201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
据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将达1055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检测机构不断布局扩张、并购重组,市场规模将会更大,检测机构发展壮大机会也将更多,需要的人才也将增加2-3倍,更好的为相关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此外,环保设备销售所需销售类、设备安装及技术支持类岗位,对高职人才需求约40人。
环保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最多,岗位涉及研发助理类、环境检验类、辅助设计类、施工类、环保设施运营类、管道工程类等,合计170人左右。
根据环保产业“十三五”规划,作为保障京津冀发展的重要协同区域,加之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工作的进行,使我区环保行业进行自检再飞速发展,所需人才就业面向全境,一些大型环保企业的业务面向全国,因此,高职人才缺口会继续增大。
(三)专业建设基础我院在2005年增设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
2016年更名为“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
该专业的建立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形式的需求,旨在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十多年的建设,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名(其中博±2名),占100%;副高以上职称3人,占38%;专职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6人,占75虬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实行“工学结合、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素质教育贯穿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训交替,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专业建设有大气与水体土壤检测实训室、环境治理实训室、大气与水体检测实训室、35个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室);在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注重实习实训的内涵建设。
配套了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方法;校企合作成立实习实训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实习实训教学工作小组,规划指导和落实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初步形成了学生顶岗期间校企双方双重管理的运行机制,保证学生实习实训质量。
相关教师走进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既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又得到社会的认可。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大多数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工作锻炼都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力量。
二、专业建设规划(一)建设思路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内教发【2013】9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学院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创新“院内学仿真、院外顶实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突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注重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完善科学、长效、过程化、人性化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二)总体目标以低碳环保产业飞速发展为契机,以国内外一流环保类专业为标杆,探索培养低碳环保领域面向国际工程教育认真标准的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小班化教学为载体,以导师制项目为驱动,构建完善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学习效果为目标的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办学普遍认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水平,打造专兼结合的一流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契合低碳环保产业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搭建“教学、科研、服务”一体、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一流教科研平台;加强与境外院校合作,引进和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和科研合作,提升专业国际影响力。
通过4年建设,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全国领先、国际接轨的高水平专业。
(三)具体建设内容1.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围绕低碳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背景,探索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或协同育人中心,培育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小班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研制面向优质就业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1套;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核心的全过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以赛促教”,以信息化大赛为平台,提升教学团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获得省级奖项1项以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发2门微课课程,提升移动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虚实结合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效果;开展自主招生培养改革试点,促进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人才培养;完善和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并完善创新成果置换学分制度,获创新创业大赛奖项3-5项,学生创业比例工4%;“以赛促学”,完善证书置换学分制度,进一步提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高级)通过率稳定在60%以上;完善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毕业生教学满意度叁90%,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工80%。
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打造一流教科研水平的教学团队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管理,形成混编教学团队,促进专兼教师教学和科研整体水平提升;提升基层组织管理水平,完善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培训机制;完善加强“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培养,培养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教学名师各1名,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和专业影响力。
3.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建设一流教学条件建设基于职教平台的课程8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1-2门、校级2-3门)、教材1部、微课2门,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组建完整的环境工程产学研平台;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