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国家级高新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开发区的分类摘要:一、引言二、开发区的分类概述1.经济开发区2.高新技术开发区3.保税区4.旅游度假区5.其他特色开发区三、各类开发区的特点及功能1.经济开发区2.高新技术开发区3.保税区4.旅游度假区5.其他特色开发区四、我国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五、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类型和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了解开发区的分类对于我们把握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功能及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发区的分类概述(1)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一种开发区类型,以发展工业为主,兼有服务业、仓储物流等产业。
其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
其目标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保税区保税区是一种具有特殊优惠政策的经济区域,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模式。
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加工制造等业务,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4)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区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提供旅游、度假、休闲等服务。
其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
(5)其他特色开发区其他特色开发区是根据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设立的开发区,如农业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
其主要任务是发挥地区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三、各类开发区的特点及功能(1)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以发展工业为主,具有较强的制造能力和规模经济效应。
其功能主要包括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出口创汇等。
(2)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
其功能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
(3)保税区保税区具有“境内关外”的优惠政策,可以进行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加工制造等业务。
其功能主要包括对外贸易、保税仓储、物流分拨等。
开发区的分类【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开发区的定义与意义二、开发区的分类标准三、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的区别四、各类型开发区的特点及发展方向正文一、开发区的定义与意义开发区,是指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业集聚效应,优化产业结构,划定一定区域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实现产业集群、吸引外资、推动创新、促进就业等多重目标。
二、开发区的分类标准开发区的分类有多种标准,常见的分类包括: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按照产业类型分为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按照地理范围分为沿海开发区、内陆开发区等。
三、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的区别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在行政级别、政策支持、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国家级开发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具有更高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权限;省级开发区则由各省政府批准设立,管理权限相对较低。
两者共同的目标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四、各类型开发区的特点及发展方向1.工业开发区:以发展传统工业为主,如制造业、建筑业等。
未来发展方向是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未来发展方向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如出口加工、物流仓储等。
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外资,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国际竞争力。
4.沿海开发区:利用沿海地理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如港口物流、海洋制造业等。
未来发展方向是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5.内陆开发区:以内陆地理优势为依托,发展特色产业,如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
未来发展方向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总之,开发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分类多样化,各具特点。
开发区的分类开发区是指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同时,开发区特指的是未被开发的地方,是具有经济或人文环境潜力的地方,所以称之为开发区。
我国对开发区的分类具体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出口加工区等。
开发区是指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开发区,设有相应的管理委员会、投资公司,投入资金,对本辖区进行开发、建设,具备政府职能部门的性质,其主要管理人员一般是当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层人员。
开发区根据国家相关外资产业政策,对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鼓励类项目进行税收减免(如企业所得税的两免三减半),优惠提供工业用土地和其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金和实体投资办厂,办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三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除行使本法规定的职权外,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并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第六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协助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不属于自己管理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工作,并且监督它们遵守和执行法律和政策。
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
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发区一般可以分为自由港(含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3大类型。
20世纪中叶以来,开发区在全球的蓬勃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重视。
近20多来年,在改革开放政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中国陆续创建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开发区,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全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增长点。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中国开发区的两种不同形态,它们交相辉映,在战略目标、发展模式、主体结构、整体功能、宏观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异点。
本文将以世界开发区的历史演进和现实发展为背景,以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革为主线,从整体上对中国两类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多角度的比较研究,进而提出两类开发区未来创新的总体设想和发展模式。
1 世界开发区的历史演进开发区作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区域载体,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科学技术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发区的历史演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孕育、生长、发展3个时期。
1.1 孕育时期(16世纪以前)开发区最早的历史发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的腓尼基。
为了扩大贸易往来,善于航海和经商的腓尼基人,曾将其南部海港提尔及其北非殖民地迦太基划为特殊商业贸易地区,并为进出该地区的外国商船提供安全通行的保障,使其不受任何干涉和限制。
这便是世界上开发区最初的萌芽和雏形。
1.2 生长时期(16~20世纪中叶)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中海沿岸的悄然兴起,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出现了以自由港为特征的开发区形态。
世界上最早以自由港正式命名的开发区是1547年意大利创建的热那亚湾雷格亨(今里窝那)港。
D O I :10.19702/j .c n k i .js e m c .2018.03.003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特征比较研究崔晓露(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上海200237)摘㊀要:我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因此具有相类似的国内外历史背景.作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这两类园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㊁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为我国形成全方位㊁宽领域㊁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章通过对经开区和高新区创新特征的比较研究,探讨两类园区在功能定位㊁区位优势㊁产业结构㊁政策优惠等方面的差异性特征,根据两类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促进其转型发展的引导策略.关键词:经济技术开发区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㊀创新特征中图分类号:F 061.5㊀文献标识码:A ㊀文章编号:1672 3988(2018)03 0016 09收稿日期:2017 08 30基金项目:上海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青年项目(2015K T-D X 01).作者简介:崔晓露(1982 ),女,河北省唐县人,经济学博士,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五分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理论与应用.㊀㊀自20世纪80年代起,亚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也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为了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开放,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地区建立了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 经开区 );此后,为了培育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1988年又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 高新区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共设立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1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较于国内其他类型的开发区,这两类园区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创新动力源,不仅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更通过园区的工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㊀㊀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它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已具备发力加速的基础,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㊁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必须始终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㊁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让创新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㊁科技强到产业强㊁经济强㊁国家强的发展61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6卷第3期2018年5月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g h a i E c o n o m i cM a n a g e m e n tC o l l e g e V o l .16N o .3M a y.2018新路径,为我国未来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本文通过对经开区和高新区创新特征的比较研究,根据两类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其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一㊁经开区与高新区创新特征相关研究梳理㊀㊀经开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节点,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丁悦等,2014).经开区建设是城市职能的延伸和对城市产业的提升,经开区与中心城市形成了城中区内置型㊁边缘区生长型㊁子城区扩展型和独立区发展型这四种结构关系类型,从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和产业集聚特征来看,我国东部沿海经开区的空间集聚程度正在增强(高超和金凤君,2015),并呈现出由多中心集聚向区域单中心集聚的演变规律,各集聚区域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经开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㊁社会环境的优良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评价我国经开区的重要指标(朱立龙等,2010).我国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东中西三大区差异显著,呈现出高低高的U型格局,并且三大区内部存在不同的分异特征,其中西部分异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近年来,我国经开区的整体生产效率正在逐年改善(冯章献等,2010),但经开区综合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其中西部最高㊁东部次之㊁中部最低(蔡善柱和陆林,2014).㊀㊀随着高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新区创新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近年来,知识溢出作为研究高新区创新特征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包括运用空间经济学的方法探讨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对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李琳,2014)㊁高新区科技金融发展特征及其空间效应(季菲菲,2013)㊁高新区网络结构和知识存量对园区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陈莉平,2007)等.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比传统产业涉及更多隐性知识,高新区创新网络内部的知识流动通过基于人才流动㊁研发合作㊁贸易投资等的知识溢出机制来实现,因而高新区创新中知识溢出的局域特征更为明显.知识溢出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一是高新区自身知识存量和吸收能力决定了其对知识溢出的吸收效率,多样性的网络成员㊁开放性的网络和网络主体间的互动对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反之,封闭网络则会降低创新的积极性(B e e r s等,2014).二是知识溢出对创新活动有很强的正效应,知识密集型产业(如半导体㊁医药㊁软件业㊁计算机等)的知识溢出对创新的影响更显著,企业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是其距离知识源距离的函数(P e r i,2005).三是高新区创新网络对其内部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网络影响力有增强的趋势(A g r a w a l,2002).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不仅与其自主创新能力有关,邻近局域化技术溢出效应也能提高高新区内企业创新的成功率,如同样的R&D投资,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出效率更高(C a s s a r和N i c o l i n i,2008).㊀㊀综上所述,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及国内区域创新研究的深入,探讨高新区创新特征及创新绩效的文献较多,相较而言,经开区创新特征研究㊁高新区和经开区比较研究的文献较少.虽有探讨国家经开区与高新区的政策渊源的相关文献(张艳,2011),但缺乏针对经开区和高新区创新特征的比较研究.二㊁经开区与高新区创新特征比较研究㊀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这两类开发区的特色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经济总量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发展速度很快.然而由于经开区与高新区的功能定位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创新特征(见表1).71表1㊀经开区与高新区创新特征比较研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定位以引进外资㊁发展工业㊁出口创汇为主集聚创新资源㊁促进科技创新㊁孵化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位选址交通便捷的沿海港口城市和内陆交通枢纽城市,侧重与国际市场联系方便的区域临近大学㊁科研机构和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大型企业密集的地区,侧重智力人才密集㊁信息资源㊁产业基础和创业氛围良好的区域区内企业中外合资经营㊁中外合作经营㊁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和出口加工型企业(不一定是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㊁民营科技企业产品类型高新技术产业与产品虽占有较大比重,但产业㊁产品分布较宽泛以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在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基础上,以国际贸易为先导,形成以现代工业㊁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依靠国内的科技资源,借助国际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以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产业机构高校㊁科研机构的参与程度高校㊁科研机构的参与程度较低高校㊁科研机构不断为其提供创新成果政策优惠导向外资企业从事研发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优惠具有明显的产业导向性开发区服务机构主要是政府相关机构除政府相关机构外,还有风险投资机构㊁企业孵化器㊁创新创业服务中心㊁专业科技园等发展优势在引进外资㊁外企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绩更突出在技术创新㊁科技成果孵化㊁吸引人才方面成效更显著典型案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功能定位差异㊀㊀经开区的功能定位以引进外商投资㊁发展工业㊁出口创汇为主,从而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进先进技术,优化国有经济结构.从经济数据上来看,经开区在引进外资㊁外企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成绩更为突出.2013年,210家国家级经开区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78694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为3714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2281亿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为9088亿元.㊀㊀而高新区作为以创新培育㊁技术转移为特色的开发区,其功能定位使它自创立之初就与经开区具有不同特征.高新区的功能定位,以集聚创新资源㊁促进科技创新㊁孵化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从近年来的经济指标来看,高新区在技术创新㊁科技成果孵化㊁吸引人才方面成效更显著(如图1所示).(二)区位优势差异㊀㊀经开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位于交通便捷的沿海港口城市和内陆交通枢纽城市(各省省会㊁直辖市㊁自治区首府等中心城市),侧重与国际市场联系方便的区域(如图2所示).经开区大都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通过吸收利用外资,形成现代工业结构,成为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㊀㊀高新区与经开区不同,其区位优势不在于是否地处沿海或交通枢纽,而更侧重于人才密集㊁信息资源㊁产业基础和创业氛围良好的区域,以临近大学㊁科研机构和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大型企业密集的地区81㊀㊀资料来源:根据科技部2014年相关数据整理而成.图1㊀高新区内企业拥有各类专利的产品数(单位:种)㊀㊀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而成.图2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分布图为主,如北京㊁西安等.尤其科研资源在高新区的创新机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园区企业不断提供创新成果;而在经开区的创新活动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此外,与经开区相对单一的主体结构不同,高新区内除了企业和政府相关机构外,还有风险投资机构㊁企业孵化器㊁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专业科技园等(见图3).91㊀㊀资料来源:根据科技部2014年相关数据整理而成.图3㊀高新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及R&D 经费支出情况(单位:亿元)(三)产业结构差异㊀㊀从企业类型来看,经开区内的企业以中外合资经营㊁中外合作经营㊁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型和出口加工型企业(不一定是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而高新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㊁民营科技企业为主.㊀㊀从产业结构来看,经开区在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基础上,以国际贸易为先导,形成以现代工业㊁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其高新技术产业与产品虽占较大比重,但产业㊁产品分布较高新区更为宽泛(如图4所示).㊀㊀资料来源:根据科技部2014年相关数据整理而成.图4㊀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排名前十位的行业㊀㊀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来看,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如图5所示);园区主02要依靠国内的科技资源,借助国际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以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产业结构.㊀㊀资料来源:根据科技部2014年相关数据整理而成.图5㊀高新区内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技术领域分布(四)政策优惠差异㊀㊀国家级经开区为所在地(直辖)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拥有同级人民政府的审批权限,这有利于其提高服务效率,打造更加优越的投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开发区,聚集投资,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经开区的政策优惠更多倾向于引进外商㊁外资,在产业导向性方面不如高新区集中.㊀㊀而高新区的政策优惠对象相较于外资企业,更多倾向于从事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优惠具有明显的产业导向性,其产业发展服从国家及其所处城市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三、经开区与高新区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㊀㊀随着国际分工与制造业的转移,新常态下我国政策与体制环境的变化,经开区与高新区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其创新障碍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经开区与高新区产业结构趋同㊀㊀近年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开区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也积极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部分高新区由于创新基础不够,其高新技术的产业特征并不明显,经开区与高新区开始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在同类开发区之间,由于定位不够明确,也出现园区结构雷同㊁缺乏自身发展特色的现象.这容易造成开发区之间的恶性竞争,为了吸引投资项目,部分园区通过低廉的地价㊁超额的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企业入园.园区间的恶性竞争不仅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也浪费了地方政府大量的人力㊁物力和财力.(二)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有效协调机制㊀㊀目前而言,很多地区的这两类开发区更像是加工贸易区㊁工业园区㊁产业区,而不是技术创新区.在财政税收压力下,相较于投入大㊁风险大㊁研发周期较长的技术创新项目,一些高新区更重视能立即产生12产值和税收收入的成熟工业项目,园区内缺乏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无论是经开区还是高新区,在我国往往均是由政府主导发展起来的,许多明星企业是靠土地㊁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入园的,并非园区自身培育起来的.这些大中型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㊁设备㊁人力进行研发,担心研发的产品被其他企业进行模仿与 搭便车 ,倾向于将生产活动的各环节包括研发㊁生产㊁销售㊁服务等内部化,缺乏与园区内其他主体间的技术合作及信息交流.长此以往,其会成为一个自我封闭的内部创新系统,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创新思维的开拓,使其研发工作停滞,还会导致高新区创新机制的运作效率下降㊁创新功能僵化,不利于园区的长远发展.㊀㊀园区内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一般而言,高新区内部企业有主导企业与辅助企业之分,其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不同,主导企业的高附加值生产与辅助企业的低附加值生产具有梯度差异.由于这种梯度差异,位于园区产业链核心的主导企业往往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获取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利润,而辅助性企业则为其进行相关副产品的生产,虽然其也随着主导产业的技术进步进行相应的产业升级,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仍然需要政府的宏观引导与扶持,帮助其提升至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三)园区规划布局和体制建设问题㊀㊀在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之初,功能相对单一,空间范围较小,以管委会模式即可进行高效管理.然而随着园区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人口日益增多,各类配套服务问题㊁环境保护问题都开始浮现.面临社会事务日益繁杂的局面,如何建立高效㊁精简的服务管理体制是这两类开发区都要面临的挑战.有时为了争取到投资项目,有些开发区不重视项目的发展领域与园区的整体发展方向是否吻合,造成开发区之间产业结构类似㊁重复建设㊁无序竞争等现象频发.另外,有些园区在土地利用规划上缺乏科学性,产业布局较混乱.四、促进我国开发区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一)引导园区特色化发展,实现错位竞争㊀㊀近年来随着新常态下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转变,我国的劳动力㊁土地等要素优势逐渐减弱,经开区和高新区仅仅依靠传统的资源成本比较优势来获利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国家区域政策的扶持重心逐渐从沿海开发区向内陆转变为全方位梯度开发格局,部分经开区面临失去政策优势的困境.这迫使许多园区从以往过于依赖政策的发展道路开始转型,通过结构调整和功能拓展使园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从单一功能的园区向综合型经济区转变.在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当注重引导园区的特色化发展,不仅要根据经开区㊁高新区不同的功能定位进行区分,也要根据园区自身的区位优势㊁产业优势制定其特色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园区之间的错位竞争,避免价值链低端的同质化恶性竞争,提升园区的发展效率与发展质量.(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㊀㊀当前我国很多经开区㊁高新区均存在缺乏有效协调机制㊁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首先,园区应当对企业入园标准进行调整,经开区和高新区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㊁产业结构等要求上有所不同,应当在制定园区特色化的入园标准予以区分.经开区应当持续发挥窗口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㊁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在培育发展新动力㊁拓展发展新空间㊁构建产业新体系和发展新体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高新区则应当对入园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要求,要注意避免以往的一味追求园区规模和企业数量的做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企业集聚,使我国22高新区的科技竞争力能得以提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我国的高新区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我国高新区的创新产出水平依然较低,重招商轻研发㊁重规模轻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发展思路上的问题使其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功能上产生了偏离和异化,处于产业链附加值的低端.结合国内外高新区的发展经验,自主创新才是高新区功能回归与提升的必然路径.当前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发达国家在科学前沿和高技术领域仍然占据领先优势,同时我国支撑产业升级㊁引领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储备也亟待加强,尤其是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因此应当通过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家群体.其次,要建立健全适应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培育和优化园区内外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各地政府应当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高新区内企业准入标准㊁园区竞争体系㊁园区创新机制等各方面问题建立了较完善的体制体系.当前园区内企业创新动力不足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㊁经济发展尚未真正转到依靠创新的轨道,不仅需要园区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园区外部整体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的支撑.(三)完善园区综合考评制度,提高政策精准度㊀㊀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正在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科研体系日益完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学㊁技术㊁工程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这也要求无论是经开区还是高新区,都必须从探索型的园区管理模式向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完善园区的综合考评制度来促进经开区㊁高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2016年4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时期经开区应坚持以对外开放为引领㊁科技创新为动力㊁体制创新为保障和考核评价为导向,通过对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夯实产业基础㊁激发创新活力㊁发挥区域带动作用㊁强化绿色集约发展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各地政府则应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提高政策精准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实现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五、结㊀语㊀㊀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首批国家级经开区㊁高新区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两类园区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5月国家科技部印发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十三五 发展规划»,其中提到,预计到 十三五 末我国的国家高新区数量将达到240家左右.然而,由于两类园区初始设立目标的不同,园区的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经开区和高新区的创新特征也有所不同,包括功能定位差异㊁区位优势差异㊁产业结构差异和政策优惠差异等.2008年后,整个世界经济进入慢增长的新常态,各国间的竞争优势差异更多地体现为科技创新实力的角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开区和高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面临转型升级的发展抉择.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经开区㊁高新区差异化的创新特征,并针对两类园区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瓶颈,根据其各自的创新特征,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即新常态下应当根据经开区㊁高新区不同的战略定位,完善园区综合考评制度,在引导园区特色化发展㊁错位竞争的同时注重提升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两类开发区的创新驱动作用,不仅为提升当地经济发展质量做出贡献,也为我国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32。
【数据发布】我国批准的各类经济区域最新名单:新区、自贸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综改区
截至2017年4月,我国有7个经济特区、19个国家级新区、11个自贸试验区、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5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中国开发区网对各类经济区域名单进行了详尽整理,供大家参考。
一、国家级经济特区(7个)二、国家级新区(19个)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各地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新区名称主体城市批获时间面积(平方公里)浦东新区上海1992年10月1210.41滨海新区天津2005年10月2270两江新区重庆2010年6月1200舟山群岛新区舟山2011年6月陆地1440海域20800兰州新区兰州2012年8月1700南沙新区广州2012年9月803西咸新区西安、咸阳2014年1月882贵安新区贵阳、安顺2014年1月2451西海岸新区青岛2014年6月陆地2096海域5000金普新区大连2014年6月2299天府新区成都、眉山、资阳2014年10月1578湘江新区长沙2015年4月490江北新区南京2015年6月2451福州新区福州2015年9月1892滇中新
区昆明2015年9月482哈尔滨新区哈尔滨2015年12月493长春新区长春2016年2月499赣江新区江西2016年6月465雄安新区河北2017年4月100(起步区)。
探讨国家高新区与经开区的构建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驶上快车道,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地方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备受关注。
然而,学界和政策界对二者的概念、定位、模式之间的差异缺少深入认识,在现实发展中二者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趋同,造成创新资源的重复投入和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在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新时期,二者亟待转型。
从科技创新链出发,为我们更好地认识高新区与经开区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同的定位及可能的转型路径提供了恰当的研究视角。
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技术、产业与经济的结合提出了新要求,推动着科技创新链向前后端延伸。
各地涌现的高新区和经开区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就需要在知识创造和产业发展两种价值之间寻求平衡,二者各有侧重。
1 科技创新链中的价值负载受知识链思想的启发,本文认为可以将从科学、技术、产业到最终实现经济价值的全过程定义为科技创新链。
早在2005年第三版的《奥斯陆手册》中就指出,创新是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扩散的全过程,其定义本身就包含了从科学、技术、产业到经济的整个过程。
成功的创新必然包含一条从知识生产到知识物化,再到成功地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的科技创新链。
科技创新链把科技链和产业链连接起来,把科技活动与产业、经济活动连接起来,从科技创新链来看,整个链条的核心在于科技知识的流动及其价值的实现,而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是要最终带来经济效益。
因此,在科技创新链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价值:知识形态的价值和现实的经济价值,科技创新的实现过程代表了科学技术的知识形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最终实现所谓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高新区和经开区的发展目标都是要实现经济价值,只是两者在科技创新链的各个环节中,知识形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获得水平各有侧重。
2 高新区和经开区构建的“中国样本”世界范围内的开发区大致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三大类,三者的定位和特征比较清晰。
而我国的开发区主要以后两者为主,分别对应于经开区(类似出口加工区)和高新区(类似科学工业园)。
两区一典范一基地内容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的以引进外资、推动技术创新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区域。
这些区域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并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的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目标的区域。
这些区域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和领先的技术研发团队,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则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的以促进自主创新为主要目标的区域。
这些区域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国际领先的企业和技术。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基地则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的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要目标的基地。
这些基地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升级和发展。
总之,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推动经济增长、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1 -。
问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政务区、新区、实验区、试验区等等的法律地位。
2.经济开发区:是指某一个地方政府规化一个专门的区域,提出关于税收减免,土地价格便宜和政府支持的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金和实体投资办厂,办公司。
其作为一个非一级行政区域, 其体制性质在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中找不到依据, 它的法律地位仍处于不明确的状态。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虽然依据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实际行使了部分区域性行政管理职权, 但因其没有合法的权力来源, 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序也就没有法律的依据和保障, 发生与市级部门之间的权力冲突是必然的。
而且一旦陷入法律纠纷, 司法机关就会陷入一边是法律的原则和公正执法, 另一边是国家和政府发展经济开发区特事特办的政策的两难境地。
我国现有的地方性经济开发区条例和规范性文件一般都是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视为地方政府派出机构。
然而,在行政法领域,派出机构一般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派出机关一般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权力(行政权) , 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 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的社会组织。
派出机构是由政府的工作部门根据需要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置的派出组织, 是行政机关为更好地实现其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而设立的一种行政组织。
在我国, 派出机构的种类繁多, 如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司法所等。
派出机构不同于派出机关, 派出机关是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 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
我国现有的政府派出机关仅有三种, 即行政公署、街道办事处和区公所。
派出机构虽然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 但其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并不确定。
一般而言,行政职权应由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来承担并加以实施。
派出机构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只能以设立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 只有在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或授权的情况下, 才可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行为,此时才具有授权性行政主体资格。
开发区的分类(一)开发区的分类1. 工业开发区工业开发区是指为了促进工业化发展,集中建设的一种特定地区,主要用于发展工业生产、推动经济增长。
工业开发区通常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以及工业用地和厂房等基础设施。
2. 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是指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高新区通常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它们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并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它们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为主要目标,集聚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产业。
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常提供各类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4. 港口经济开发区港口经济开发区是以海港为核心,以港口运输为主导产业的特定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位于沿海地区或河口附近,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条件。
港口经济开发区致力于发展航运、物流、贸易等领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5. 农业示范区农业示范区是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具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示范推广,引导农民转变传统农业观念,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6. 旅游开发区旅游开发区是为了挖掘和开发特定地区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特色,提供各类旅游设施和服务,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7.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国家政府批准设立的特殊区域,具有一定的行政和财政自主权。
这些开发区以“四个中心”(突破口、创新源、活动区、增长点)为基本特征,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示范区域。
国内各类国家级经济区域梳理2018-10-17国内各类国家级经济区域梳理自我国批准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大经济特区以来,国内陆续出现了众多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区域,这些国家级经济区域在不同的时间点成立,具有不同的名称、级别和规模,同时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
国家级经济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基于不同的定位和目标,创建了国家级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多种经济区域,下面对上述经济区域进行分类梳理。
一、国家级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用减免税收等优惠办法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的特定地区,其实质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经济特区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当前,国内有7大经济特区,具体名单如下:序号经济特区名称所在地批准时间1 深圳经济特区广东1980年8月2 珠海经济特区广东1980年8月3 厦门经济特区福建1980年10月4 汕头经济特区广东1981年10月5 海南经济特区海南1988年4月6 喀什经济特区新疆2010年5月7 霍尔果斯经济特区新疆2014年6月二、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属于副省级行政单位,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各地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何为高新区呢?高新区时指: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的范围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补充和修订。
高新区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具备国家科委《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中规定的条件。
认定工作由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
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手续是,兴办者向开发区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核定后报省、市科委批准。
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性政策。
如享受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优惠,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证,经批准可设立技术进出口公司,享受外贸经营权,可通过银行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可优先纳入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免购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可以自行制定产品试销价格或自行定价,可以对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五年内企业交税收新增部分可用于开发区建设,安排劳动就业和招收职工时可得到优先考虑等,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也会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负责统筹管理及招商等。
高新区创业的历程199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
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行政职能上属于什么级
别?
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行政职能上属于什么级别?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主要是看这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后台是谁?比如是北京,那就是正厅级。
但是我国城市等级种类有好多种呢,我们最常见的城市当属地级市和县级市,国家级开发区在任何城市都有可能设立。
以湖北省襄阳市作为研究对象,襄阳是国家级高新区首批入选城市,也是国家级经开区的落户城市。
尽管该市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但是咱们的讨论点是什么级别?
我时常也琢磨过这个问题,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一把手的个人行政级别是副厅级,但是高新区建制是正处级。
襄阳市经开区党工委的一把手有时候兼任市政府党组成员,从个人职务上也非常了不得。
但是根据我的判断,该市经开区也是正处级建设。
上面提到的是直辖市和地级市的两开区级别,还有副省级城市,我也简单介绍一下,武汉市是中部唯一副省级城市湖北省省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首批高新区之一,其建制为副厅级,但是经常看到领导履历显示个人级别是正厅级。
其次还有所谓的副地级暨省管市及县级市的两类国家级开发区,理论上讲在地方非常重视发展经济的情况下都不会安置低级别主官负责开发区。
一般均是设置为仅次于地方一级领导的职务负责开发区。
国家级高新区标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国设立了国家级高新区,以打造一流创新载体和高质量发展区域。
本文将探讨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和相关要求。
一、国家级高新区的定义国家级高新区是指经国家认定并委托管理的地方经济特区,具有国际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集群优势,以及一定规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新创业氛围和人才集聚能力。
二、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目标1. 推动科技创新:国家级高新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科技团队和企业,形成科技创新的链条和生态系统。
2. 促进产业升级:国家级高新区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国家级高新区要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提供创新创业政策和金融支持,搭建科技金融平台,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育,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
4. 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国家级高新区要加强产业集聚和整合,形成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附加值,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和要求1. 技术创新能力:国家级高新区要具备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成果。
2.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国家级高新区要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链条。
3. 产业集群优势:国家级高新区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规模化和集聚化效应。
4.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国家级高新区要有较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企业的技术转让和科技服务能力,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开发区与经济特区开发区与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和重要手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它们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状况与经验、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展望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特区。
一、概念和历史开发区,顾名思义,指的是我国为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而创设的一种特殊管理区域。
它是以引进外资、发展出口等经济开发为主要目标的特殊区域。
发展重点在经济建设和产业转移等领域。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创设了一批开发区,如深圳、珠海等,后来又陆续增加了其他地区,如江苏和福建的苏州工业园区和厦门海沧经济开发区。
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特殊经济地位,享有更多经济特权和管理自主权的特殊区域。
它是以开放为中心的经济创新区域。
我国于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城市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后来又增加了其他特区,如海南琼海、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等。
二、发展状况与经验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内部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们在区域经济、产业转移、吸引外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国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例如,深圳特区于1980年设立时,是一个相对落后而且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的小城市,但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强市之一。
而苏州工业园区、浦东新区等也都成为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城市。
在产业转移方面,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崛起对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大力引进和聚集各种产业资源和人才,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企业最终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并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例如,深圳特区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外商投资,并催生了一批知名企业,如华为、腾讯等,促进了当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国家级高新区行业分析报告国家级高新区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国家级高新区是指由科技部和其他部门共同认定的集科技创新、科技孵化、科技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等功能于一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域。
国家级高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持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分类特点国家级高新区是按照一定的面积、功能和管理方式等条件来划定的。
按产业划分,可分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不同类型的高新区。
国家级高新区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其产品所涉及领域通常与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有关。
高新区在产业链中处于较高端,产业结构更为复杂,经济结构更为多样化,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产业链国家级高新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同时也包含了与之相关的中小型企业与人才。
其产业链包括: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企业、孵化器、营销销售机构等环节。
四、发展历程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从1988年到1992年,共设立了9个国家级高新区。
第二阶段是加速阶段,从1992年到2010年,共设立了98个国家级高新区。
第三阶段是质量提升阶段,从2010年至今,全国共设立了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其中包括了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
五、行业政策文件为了促进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
其中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等。
六、经济环境国家级高新区的经济环境可以说是十分优越的。
这些高新区拥有各种便利的政策和措施,为企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空间。
经济环境中还包括人才、资源以及基础建设等。
七、社会环境国家级高新区的社会环境相对优越,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治安良好,人才济济。
八、技术环境技术环境包括了研发及生产设备、技术含量以及相关专利等方面,国家级高新区具有先进的技术环境与技术平台。
新区、特区、开发区、自贸区,有什么区别?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各种“区”层出不穷。
各种“区”有何不同?国家级新区主要是行政区划调整的一种措施,由中央政府批准设立并拥有相应的配套政策。
新区的地理范围比较小,通常是一个市内的某一个区域。
经济特区是为了稳妥推进改革,中国一直采取先局部试点、再推广经验的渐进式改革策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既着眼于产业发展的规律又着眼于区域发展规律。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
自贸区即自由贸易区,园区内的生产、贸易和投资活动适用的关税、审批和管理政策灵活。
各种“区”相互之间并不是排斥的,同一个地方可以同时具备多种“区”的身份。
何为高新区呢?
高新区时指: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的范围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补充和修订。
高新区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具备国家科委《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中规定的条件。
认定工作由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
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手续是,兴办者向开发区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核定后报省、市科委批准。
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性政策。
如享受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优惠,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证,经批准可设立技术进出口公司,享受外贸经营权,可通过银行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可优先纳入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免购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可以自行制定产品试销价格或自行定价,可以对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五年内企业交税收新增部分可用于开发区建设,安排劳动就业和招收职工时可得到优先考虑等,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也会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负责统筹管理及招商等。
高新区创业的历程
199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
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
截至2010年,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量达到了69个,其中有13个是在2010年由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高新区鲜明的特色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高新技术产普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要进一步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高新区丰富的内涵
1.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2.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区;
3.深化改革和加快体制创新的试验区;
4.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对外开放的展示区;
5.培养、造就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学校;
6.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
7.体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新社区。
高新区发展的领域
1.电子与信息技术
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
3.新材料及应用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
5.航空航天技术
6.海洋工程技术
7.核应用技术
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9.环境保护新技术
10.现代农业技术
11.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什么是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早在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从发展模式看,增加区域经济总量是其直接目标,以外来投资拉动为主,产业以制造加工业为主。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方向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享受的优惠条件少于经济特区(只有工业企业才可享受一些优惠条件);着重于发挥枢纽作用,即对内对外辐射作用,沟通中外经济联系,通过外引内联促进内地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为繁荣全国经济作出贡献;
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任务
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开发国内紧缺产品,满足全国生产建设需要;及时掌握和传播经济技术信息;培养各方面人才,以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工作的需要。
经济技术开发区类型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具有较强的科技力量,且外贸也较发达。
但由于各开发区的地理位置不同,且经济、文化发
展水平也有差距,因而其开发模式也不相同,大体分为4类:
①发展尖端科技,建立新兴产业的开发区。
它所依托的城市一般是工业基础较雄厚,工业门类较齐全,科技和经济管理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和天津;
②沟通内外经济联系,发展转口和出口贸易的开发区。
一般毗邻深水良港、交流网络发达,地处国际航运发达的地区,并具有较广阔的腹地、对外经济活跃的开发区,主要起传递经济信息,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增进中外经济联系和交往的作用,如大连、宁波等;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适用于地处风景名胜、周围地区旅游资源发达的开发区。
重点是发展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④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展中外经济合作的开发区。
为加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必须完善其投资环境(如制定经济优惠法规,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充分利用其所依托城市的经济、技术、对内外经济联系和宽广的腹地优势;建立一个政企分开的高效率管理机构。
国家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优惠政策:
①区内开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企业(统称开发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其中,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市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和第二年免征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②对开发区企业征收的地方所得税,需要给予减征、免征优惠的,由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决定。
③开发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商将从企业分得的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汇出税。
④外商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而有来源于开发区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依法给予减征企业所得税优惠。
其中,提供资金、设备的条件优惠或者转让的先进技术,需要更多给予减征、免征优惠的,由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决定。
⑤开发区企业进口自用的建筑材料、生产设备、原材料、零配件、元器件、交通工具和办公用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税。
⑥开发区企业用进口的免税原材料、零配件、元器件加工的产品转为内销时,对其所用的进口料件,照章补税。
开发区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除石油、成品油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产品外,免征生产环节的工商税;内销产品照章征税。
⑦在开发区企业中工作或者在开发区内居住的外商人员,携带进口自用的安家物品和交通工具,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证明文件,在合理数量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税。
12个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电讯畅通,供水、供电充足,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