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3)
- 格式:doc
- 大小:231.00 KB
- 文档页数:23
数据库原理总结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是构建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和组织中。
数据库原理涉及数据库的设计、建模、管理和优化等方面。
以下是数据库原理的详细总结。
1.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的概念模型。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它使用表格来组织和描述数据,可以根据关系模型构建复杂的数据库结构。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和目标,规划和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表格。
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性能等因素。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使用实体关系模型(ERM)进行数据库的建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属性。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它提供了对数据库的访问、查询、修改和控制等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还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索引管理,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4.数据库查询语言(SQL):SQL是一种专门用于操作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的编程语言。
通过SQL,可以执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SQL语言具有简单易学、灵活和强大的特点,能够满足各种复杂的数据操作需求。
5.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用于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通过在表格中创建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和访问数据。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等。
选择适当的索引类型和建立正确的索引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6.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一系列操作的逻辑单元,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数据库事务具有ACID特性,包括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通过使用事务,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7.数据库优化:数据库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关键步骤。
在数据库优化中,可以通过适当的索引和查询优化、表格设计和存储方案等手段,来提高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一、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具有持久化的特性,可以供多个用户共享和使用。
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结构的设计、数据操作的设计和数据管理的设计等方面,而数据库的管理则包括数据的存储、索引、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数据库的应用主要涉及到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等方面。
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它具有数据的持久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等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等方面,同时还包括事务的管理、并发控制、恢复和安全性等功能。
数据库系统还具有多用户和多任务的特性,可以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应用。
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指按照数据库的应用要求和使用方式来组织和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内容和操作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数据结构的设计原则、关系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数据完整性的设计原则等方面。
同时还要考虑到数据的冗余和一致性等问题,以及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作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一种用来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具有数据的存储、索引、检索、更新、删除、备份和恢复等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具有并发控制、事务管理、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可以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应用。
五、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审核性等方面。
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用户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密码管理等方面,同时还包括数据的加密、审计和恢复等功能。
数据库的完整性主要包括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约束等方面,同时还包括数据的唯一性和约束性等功能。
六、数据库性能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和优化是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数据库的存储、索引、检索、更新、删除、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数据库的基本理论、设计原则、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查询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数据库原理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它可以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方法和数据操作功能。
2.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关系和约束条件进行抽象和描述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3.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它基于二维表格的形式组织数据。
关系模型中的表格被称为关系,其中的行表示记录,列表示字段。
5.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将现实世界的需求转化为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结构、完整性、冗余和性能等因素。
6.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操作。
常见的数据库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数据库查询优化技术。
7.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索引通过建立数据和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快速定位数据所在的位置。
8.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一组操作被视为一个单独的工作单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到初始状态。
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四个特征,可以保证数据库操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9.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数据泄露和破坏的能力。
数据库安全性包括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等方面。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和数据保护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以上是对《数据库原理》的部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查询语言、索引、事务、安全性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数据库系统概述一、有关概念数据库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数据库系统由四个基本概念构成: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等;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包括: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数据结构化;数据独立性高;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等。
此外,DBMS还可以对数据提供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等控制功能。
四、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
数据模型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数据模型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三个方面。
其中,数据结构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它描述了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关系模型是指一个数据库中所有二维表结构的集合。
它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上的,且对用户透明。
然而,查找关系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较慢。
关系模型的数据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规则要求主码的属性值不能为空值,以保证元组的唯一性。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是结构化数据的集合,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它包含表、字段和行,可以用于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2. 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是一种基于表的数据模型,使用关系(表)来组织和表示数据。
它的基本特点是数据的结构化、模型化和标准化。
常用的关系数据库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3.数据库的范式:范式是关系数据模型的设计准则,用于规范化数据表的结构,以消除冗余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常用的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等。
4.数据库的索引:索引是用于快速查找和访问数据的数据结构,在数据库中起到提高查询性能的作用。
常用的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全文索引等。
5.数据库的事务: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等特性。
它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并发环境下进行并发控制。
6.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是指在多用户同时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操作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并发控制方法有锁、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等。
7.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备份是将数据库的数据和结构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中的过程,用于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恢复。
恢复是指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8.数据库的优化:数据库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和效率的过程,包括物理设计优化、查询优化、索引优化等。
常用的优化技术有性能调优、查询重写、索引调整等。
9.数据库的分布式: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将数据库分布到多个节点上,各个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调。
它具有高性能、可扩展性和容错性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布式计算。
10.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损坏和数据泄露等威胁的措施和技术。
常用的安全措施有用户认证、权限控制、加密存储等。
以上是数据库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索引、事务、并发控制、备份恢复、优化、分布式和安全等方面。
数据库原理考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技术和原则。
在数据库原理的学习和研究中,有一些关键的考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对数据库原理的关键考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
数据库是持久化存储数据的集合,DBMS是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应用程序是利用数据库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
2.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描述,它定义了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
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3.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使用关系模型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
关系模型使用表格(关系)来表示数据,每个表格由行(元组)和列(属性)组成。
关系数据库具有清晰的结构和严格的数据完整性约束。
4.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设计良好的数据库结构。
常见的数据库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更高级的范式包括BCNF、4NF和5NF。
5.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是与数据库交互的一种方式,它允许用户进行数据的检索、插入、更新和删除。
常见的数据库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它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标准查询语言。
6.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数据库查询的速度。
索引存储了表格的一些列的值和对应的行指针,使得数据库可以通过索引快速定位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
7.事务管理事务是一组操作,被视为一个单一的逻辑工作单位。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事务管理来确保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是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8.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涉及对数据库的访问控制、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
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和修改数据库是数据库安全的关键目标。
9.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管理中重要的任务。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1.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2.定义并解释概念模型中以下术语:实体,实体型,实体集,属性,码,实体联系图。
3.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4.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
在参考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5.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6.试述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7.什么就是数据库中的独立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和强制性存取控制方法?8.sql语言中提供了哪些数据控制(自主存取控制)的语句?举例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
9.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10.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1.dbms的完整性掌控机制应当具备哪些功能?12.理解并给出下列术语的定义: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依赖、候选码、主码、外码、全码(all-key)、1nf、znf、3nf、bcnf、多值依赖、4nf。
13.建立一个关于系、学生、班级、学会等诸信息的关系数据库。
14.在一个订货系统的数据库中,存有顾客、货物和订货单的信息。
15.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及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16.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可分为哪几类?17.下面的结论哪些就是恰当的?哪些就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恳请得出一个反例表明之。
18.试述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步骤。
19.什么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试述其设计步骤。
20.试述查阅优化的通常准则。
21.试述查阅优化的通常步骤。
23.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有哪些?24.mammalian操作方式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1.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请问】数据模型就是数据库中用以对现实世界展开抽象化的工具,就是数据库中用作提供更多信息则表示和操作方式手段的形式构架。
数据模型就是严苛定义的概念的子集,这些概念准确叙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总结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信息、信息特征及作用(1)信息的内容是关于客观事物或思想方面的知识。
(2)信息是有用的。
(3)信息能够在空间可时间上传递。
(4)信息需要一定的形式表示。
2.数据、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及数据的特征(1)数据哟“型”与“值”之分。
(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
(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之分。
(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3.手工管理数据库阶段(1)手工管理阶段不保存大量的数据。
(2)手工管理数据库阶段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刻库进行管理。
(3)手工管理阶段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
(4)手工管理阶段是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
4.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1)出现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库技术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3)关系方法的理论研究和软件系统的研制取得了很大成果。
5.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的组成(1)操作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主语言编译系统。
(3)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软件。
(4)数据库应用系统及数据库。
第二章数据库模型与概念模型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a.数据结构b.数据操作c.数据约束条件2.常见的数据模型当前,数据库领域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主要有3种,它们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3.层次模型1)层次模型的定义a.有且仅有一个节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节点成为根结点。
b.出去根节点之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2)层次模型的存储结构a.邻接存储法。
邻接存储法是按照层次书前序穿越的顺序,把所有纪录值依次邻接存放,即通过物理空间的位置相邻来安排层次顺粗,实现存储。
b.链接存储法。
链接存储法是指用引元来反映数据之间的层次联系,它主要有子女-兄弟链接法和层次序列链接法两种方法。
4.网状模型1)网状模型的基本特征a.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双亲。
b.结点可以有多余一个的双亲。
5.关系模型1)关系模型的存储结构在关系数据库的物理组织中,关系以文件形式存储。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以数据的组织、存储、管理和检索为核心内容。
数据库原理涵盖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与规范、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查询优化与调优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数据库原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据库概述1.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硬件中、能被多个用户共享、具有永久性的数据集合;数据库具有数据的自描述性、共享性、冗余度低、数据独立性等特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操作的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库定义语言(DDL)、数据库操作语言(DML)、数据库查询语言(DQL)等组成部分。
二、关系数据库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数据库领域中最重要的数据模型之一,以关系(表)的形式存储数据,通过关系之间的连接来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
3.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关系代数是一种用于处理关系数据库的形式化语言,包括选择、投影、连接、交、并等操作;关系演算是一种基于谓词逻辑的查询语言。
4.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三、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2.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用于评估数据库模式的合理性和优劣的标准,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3.数据库索引:索引是数据库中用于提高查询效率的数据结构,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
四、数据库查询优化与调优1.查询优化:查询优化技术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关键,包括选择最佳查询计划、重写查询语句、使用索引等方面。
2.查询调优:查询调优是针对具体查询语句进行性能优化,包括改进查询语句、优化表结构、使用合适的索引等。
五、事务与并发控制1.事务:事务是数据库操作最小的逻辑单位,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2.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是保证数据库并发操作正确性的一组技术和方法,包括锁机制、时间戳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等。
数据库系统概述一、有关概念四个基本概念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2.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操作功能 3.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6.其他功能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桌面DBMS Access ,VFP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SQL Server , Oracle, MySQL , DB25.数据库系统(DBS)的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2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1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 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作功能3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6其他功能4.DBMS 可以对数据提供哪些控制功能?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的泄密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检查: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并发(Concurrency)控制: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防止相互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
数据库恢复(Recovery):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
数据模型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
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概念模型一、模型的三个世界1.现实世界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数据库原理重要知识点1.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定义了数据如何组织和表示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广泛应用的模型,它使用表来表示实体和关联的关系。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根据需求规范和业务逻辑将现实世界的数据映射到数据库模式的过程。
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
常见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M)和规范化。
3.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用来检验关系模式是否满足其中一种规范化要求的概念。
常见的数据库范式包括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范式化可以确保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中无多余和冗余的数据,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用于检索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常见的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关系代数。
SQL是一种声明式的语言,可以用来从数据库中查询和操作数据。
5.事务管理: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事务管理是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机制。
常见的事务管理技术有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和并发控制。
6.索引: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查询的速度。
数据库中的索引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列的值来排序和数据。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
7.数据库优化:数据库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物理存储优化、查询优化和并发控制优化等方面。
数据库优化可以减小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增强数据库的并发能力。
8.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是将数据库的副本保存到另一个位置,以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数据库恢复是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还原数据库到之前的状态。
常见的备份与恢复方法有全备份、增量备份和事务日志。
9.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是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的一种措施。
它包括用户认证、访问控制、审计和加密等方面。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概述1.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独立性、数据共享性、数据冗余度低和数据完整性等特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DBMS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负责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等操作,并提供数据安全控制和数据一致性保证等功能。
二、数据库模型1.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数据的抽象描述,如实体-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逻辑模型是对概念模型的进一步细化,如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半结构化模型等。
2.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之一,它使用表格的形式表示数据,表格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关系模型定义了关系的结构和操作。
三、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数据库设计的范式:第一范式要求属性值不可再分;第二范式要求非主键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第三范式要求非主键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属性。
四、关系数据库操作1.关系代数:关系代数是对关系的操作集合,包括选择、投影、并、交、差、自然连接等操作。
2.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查询语言,支持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数据查询等操作。
五、索引和查询优化1.索引的作用和种类:索引是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数据结构,通过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符合条件的数据。
常见的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全文索引等。
2.查询优化:查询优化是指对数据库查询语句进行分析和改写,以提高查询性能。
优化方法包括选择最佳查询计划、加入合适的索引、调整查询顺序等。
六、事务和并发控制1.事务的概念:事务是数据库中执行的一个逻辑单位,它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序列,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2.ACID特性: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等特性,即ACID特性。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 数据库根底知识〔第 1、2章〕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 Access 桌面DBMS VFPSQLServer Oracle客户机/效劳器型 DBMS MySQLDB24.数据库系统〔 DBS 〕 数据库〔DB 〕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开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能否保存 不能保存 可以保存 可以保存 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某一应用程序整个应用系统无共享,一组共享性差,一个数数据的共享程度数据只能对应一个据文件只能对应一共享性高应用程序。
个应用程序。
数据的独立性不独立,它是应用独立性差数据库与应用系统程序的一局部。
完全分开概念模型一、模型的三个世界1.现实世界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1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二、实体及属性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屡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三、实体间的联系: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1:1联系1:n联系m:n联系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1:1联系1:n联系m:n联系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实体型:属性:联系:说明:①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学校有假设干个系,每个系有假设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假设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假设干研究生。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数据库的架构、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操作和查询、事务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对《数据库原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描述事物属性和关系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地、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由DBMS、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组成的完整系统。
2.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基于关系理论,将数据组织成二维表格形式。
-实体-关系模型:基于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
-层次模型:数据组织为树形结构。
-网状模型:数据组织为图形结构。
-对象模型:以对象为中心来描述数据。
3.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关系代数:一组运算符和规则,用于操作关系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包括选择、投影、并、差、交、连接等。
-关系演算:基于数理逻辑的一种查询方式,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
4.数据库设计-概念设计:确定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和模式。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
-物理设计:确定存储结构、访问路径、索引等。
5.数据库查询-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和查询。
-查询优化:通过优化查询计划来提高查询效率。
6.事务处理-事务: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更新的基本单位,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特性。
-并发控制:用于处理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可能出现的并发不一致问题,包括锁、并发控制技术等。
7.数据库完整性和安全性-完整性约束:用于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等。
-安全性: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等。
8.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备份:将数据库的副本存储在其他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
-恢复:将备份的数据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包括崩溃恢复和事务恢复。
以上是《数据库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深入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和操作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数据库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集合,它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数据库原理的重点总结:1.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用于描述数据结构的一种概念工具。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关系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它基于关系代数和谓词逻辑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2.数据结构: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是用于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结构有表、索引、视图和触发器等。
表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行和列组成,用于存储实体和属性值。
索引是用于加速数据的查询操作,它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
视图是一种虚拟表,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
触发器是一种数据库对象,它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操作发生时自动触发执行一些操作。
3.数据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操作包括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
插入操作用于向数据库中插入新的数据记录。
删除操作用于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
修改操作用于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
查询操作是最常用的数据操作,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4.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符合一定的约束条件和规则。
常见的数据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
实体完整性指的是数据库中的每个实体必须具有唯一的标识符。
域完整性指的是对数据库中的字段值进行约束。
参照完整性指的是数据库中的参照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用户定义完整性是指用户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自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5.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概念设计是指对数据库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和概括。
逻辑设计是指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果,将数据库映射到关系模型或其他数据模型。
物理设计是指根据逻辑设计的结果,确定存储和访问数据库所需要的物理结构和组织方式。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一、有关概念1.数据2.数据库(DB)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Access桌面DBMS VFPSQL ServerOracle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DB24.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开发工具应用系统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概念模型一、模型的三个世界1.现实世界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二、实体及属性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三、实体间的联系: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1:1联系1:n联系m:n联系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1:1联系1:n联系m:n联系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属性:联系:说明:①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
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
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数据模型一、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①每个结点代表一个实体型。
②只能直接处理一对多(含一对一)的实体关系。
③查找层次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较慢。
二、网状模型:用图结构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①每个结点代表一个实体型。
②可以处理多对多的实体关系。
③查找网状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最快。
三、关系模型:用二维表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1.重要术语: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元组:二维表的一行,即实体;关系模式:在实体型的基础上,注明主码。
关系模型:指一个数据库中全部二维表结构的集合。
2.特点:①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的基础上的;②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③查找关系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最慢。
小结:数据有三种类型,DBMS就有三种类型,DB亦有三种类型。
数据库系统结构一、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①单机结构:DBMS、数据库、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
②C/S结构:局域网结构客户机:装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服务器:装DBMS、数据库③B/S结构:Internet 结构服务器:装DBMS、数据库、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客户机:装IE即可三、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1.三级模式①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模式只涉及数据库的结构;模式既不涉及应用程序,又不涉及数据库结构的存储;②外模式:是模式的一个子集,是与某一个应用程序有关的逻辑表示。
特点: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但同一个外模式可为多个应用程序使用。
③内模式:描述数据库结构的存储,但不涉及物理记录。
2.两级映象①外模式/模式映象:保证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②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3.两级映象的意义①使数据库与应用系统完全分开,数据库改变时,应用系统不必改变。
②数据的存取完全由DBMS管理,用户不必考虑存取路径。
数据库管理系统1.DBMS的功能:负责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控制。
①数据定义:即定义数据库中各对象的结构②数据操纵:包括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
③数据控制:包括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2.DBMS的组成:DDL语言DML语言DCL语言实用程序注意:①SQL集DDL,DML,DCL功能于一体;②所有应用程序通过SQL语句才能访问数据库一、基本概念1.码: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
2.候选码:一个属性集既能唯一标识元组,且又不含有多余属性,一个关系模式可以有多个候选码。
3.主码:任选候选码中的一个。
4.主属性:主码中包含的各个属性。
5.非主属性:不包含在主码中的各个属性。
6.外码:设F是关系R的一个属性,不是R的主码,但却是另一个关系S的主码,则称F是关系R的外码。
例:student ( 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Sc ( sno, cno, grade)Sc的主码为:(sno,cno);外码为:sno二数据库设计(第3章)一、数据库设计的步骤①需求分析:了解分析用户的需要、要求。
②概念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画概念模型(即E-R图)。
③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并优化。
④物理结构设计⑤数据库实施⑥数据库运行与恢复概念结构设计一、局部E-R图设计1.确定局部范围通常把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或各个主要功能作为局部。
2.确定实体与属性①属性是不能再分的数据项;②联系只发生在两实体之间;③原则上,能够作为属性,就不要作为实体。
二、合并成总体E-R图1.消除各局部E-R图的冲突问题。
2.按公共实体名合并,生成初步E-R图。
3.消除冗余的属性和冗余的联系,生成总体E-R图。
逻辑结构设计一、联系的属性和主码(1)联系的属性:必须包含相关联的各实体型的主码。
(2)联系的主码1:1联系:可以是相关联的任一实体型的主码。
1:n 联系:必须是n 方实体型的主码。
m :n 联系:必须是相关联的各实体型的主码之和。
二、E-R 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1)把每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2)1:1联系:可以消化到相关联的任一实体型对应的关系模式中。
班长( XH , XM , NL,BH) 班级(BH ,RS )(3)1:n 联系:可以消化到n 方实体名对应的关系模式中。
例:一个班级有多名学生,每名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班级。
每一个班级有一名班长,他是学生中的一员。
学生(XH ,XM ,NL ,BH ) 班级(BH ,RS(4)m :n 联系:必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并且不能消化。
学生(sno ,sname , ssex , sage , sdept) 课程(cno , cname ,credit ) 选修(sno , cno , grade )(5)多元联系:不能消化 例:物理结构设计与数据库实施1.物理结构设计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为每个关系模式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与存储方式。
选择存储结构:即决定每个表的记录顺序。
选择存取方式:即决定为哪些属性建立非聚集索引,以便加快查找速度。
一般把经常查询的属性名指定为非聚集索引。
2.数据库实施主要工作:定义数据库结构;组织数据入库;编写应用程序;数据库试运行;三关系数据库(第4章)一、域( domain)1.定义:域是一组具有相同类型的值的集合。
2.域的基数:域中所含数据的个数。
二、笛卡尔积1.定义:给定一组域D1,D2,D3,则D1×D2×D3称为笛卡尔积。
2.笛卡尔积D1×D2×D3对应一个二维表,所含元组的个数等于各个域的基数之积。
三、关系1.定义:笛卡儿积的一部分元组称为关系。
2.关系的目(或度):一个关系所含属性的个数。
3.关系的性质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同一关系的属性名不允许重复。
四、关系的完整性1.实体完整性:指关系的所有主属性都不能取空值。
注意:实体完整性不仅仅是主码整体不能取空值。
2.参照完整性:指一个关系外码的取值必须是相关关系中主码的有效值或空值。
例:班级( 班名,人数)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密码,班名)在学生表中,班名的取值必须是班级表[班名]的值或空值。
关系代数一、传统的集合运算设关系R 、S 的结构完全相同,则: R ∪S :由属于R 或属于S 的元组组成。
R ∩S :由既属于R 又属于S 的元组组成。
R -S :由属于R 而不属于S 的元组组成。
思考:(R ∩S )∪(R -S )=?R ×S :设R 有m 个属性,K1个元组;S 有n 个属性,K2个元组,则R ×S 含有(m+n)个属性,(K1×K2)个元组。
二、专门的关系运算1.选择:从关系R 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
记为: )(R F σ2.投影:从关系R 中选择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并把新关系的重复元组去掉。
记为: (R)A∏3.条件连接:将两关系按一定条件连接成一个新关系,记为:S )(R S R F F ⨯=∞σ 说明:条件连接:两关系可以没有公共属性,若有公共属性,则新关系含有重复属性。
4.自然连接:将两关系按公共属性连接成一个新的关系,并把新关系的重复属性去掉。
记为: S R ∞说明:① 自然连接:两关系至少有一个公共属性。
② 对于R 的每个元组,S 都从第一个元组开始判断,若两元组的公共属性值相同,则产生一个新元组添加到新关系中,最后把新关系中的重复属性去掉。
等值连接?5.除:给定关系R (x ,y )和S (y ,z ),则R ÷S=P (x ),其中x ,y ,z 为属性组。
求解过程:① 求R 中x 可以取哪些值,并求各值的象集。
② 求S 在属性组y 上的投影K 。
③ 检查每个象集是否包含K注:除不是一个必须的运算,可以由其它运算符代替。
例:设有关系R ,S 如下图,求R ÷S 。
R解:在关系R 中,A 可以取四个值,a1,a2,a3,a4。
a1的象集为{(b1,c2),(b2,c3),(b2,c1)} a2的象集为{(b3,c7),(b2,c3)} a3的象集为{(b4,c6)} a4的象集为{(b6,c6)}S 在(B ,C )上的投影K 为{(b1,c2),(b2,c3),(b2,c1)} 显然只有a1的象集包含K ,故R ÷S={a1}结论:如何写关系代数表达式?答:① 查询涉及多个关系时,一般使用∞→∏→σ 。
② 查询涉及“否定”时,一般用差运算。
③ 查询涉及“全部”时,一般用除运算。
④ 查询涉及“至少”时,一般用×四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第5章)T-SQL一、SQL语言的特点①SQL语言集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控制的功能于一体。
②所有的DBMS都支持SQL语言。
SQL基础一、创建和使用数据库1.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2.使用数据库Use数据库名3.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数据库名二、定义表1.创建表create table 表名(属性名类型,…,属性名类型)①指定标识字段:identity(标识种子,标识增量)②指定公式字段:属性名as 表达式例:create table student(no int identity(1,1),name char(6),chi smallint,mat smallint,score as chi+mat)2.删除表drop table表名,…, 表名三、select语句select */表达式表[into 新表]from 表名,…,表名[where 条件][group by 属性名][having 条件][order by属性名][Asc/Desc]1.Select 子句①*代表所有属性名②若一个属性名来自多个表,则属性名前须冠以表名,格式为:表名. 属性名③设置表达式的别名:表达式As 别名④限制查询结果的记录行数:all 返回全部记录top n 返回前面n号记录distinct 表示取消重复行说明:top n只能放在关键字select的后面;all、distinct只能放在关键字select或聚合函数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