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1
- 格式:docx
- 大小:21.80 KB
- 文档页数:4
1.1细胞生活的环境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呼吸酶、载体蛋白、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泪液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呼吸酶都位于细胞内,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泪液不属于体液。
2、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代表的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答案】B【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形成②,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3、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答案】D【解析】组织液与血浆相互渗透,组织液能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到组织液,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液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注入血液。
4、在下列物质中,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是()①血红蛋白②血浆蛋白③葡萄糖④尿素⑤生长激素⑥尿液⑦细胞内液⑧泪液⑨乳汁⑩脑脊液A.①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⑨C.①⑥⑦⑧⑨D.②③④⑤⑩【答案】D【解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①血红蛋白、⑦细胞内液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⑥尿液位于尿道中,⑧泪液、⑨乳汁都有分泌管,⑥、⑧、⑨属于人体内外界环境的成分。
②血浆蛋白、③葡萄糖、④尿素、⑤生长激素、⑩脑脊液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载体和呼吸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A【解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CO2、胰岛素等激素、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他们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1章第1节的内容,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等内容。
课标要求:“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阐述机体细胞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本章是《稳态与调节》的第1章,是后几章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本节又是第1章第1节,是本书的基础内容,有利于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学习。
教学目标1.说出内环境的概念,并能解释和说明其含义,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描述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及酸碱度三个主要理化性质。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它们之间的概念关系模型。
3.通过分析人体对O2的利用和CO2排出过程,构建人体细胞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分析组织发烧等情境,提高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教学难点:(1)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知识梳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_______。
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_______体液________ 血液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血细胞_______(存在于细胞外________等_______约占1/3)2.内环境: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机体内细胞生活的__________。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随堂检测1.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解析:选D。
内环境指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
A、B、C三项所述均不是进入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肌肉注射青霉素,主要是将青霉素注射到肌肉组织液中,故D符合题意。
2.(2021·辽宁阜新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至内环境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解析:选D。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A错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并不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比如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B错误;肾上腺、胰岛、卵巢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外液,唾液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放到口腔(消化道)中,没有进入内环境,C错误;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这些液体直接与外界相通,虽然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
3.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糖被、有氧呼吸的酶、H+B.过氧化氢酶、受体、血红蛋白、H2OC.蛋白质纤维、Ca2+、载体蛋白、抗体D.Na+、葡萄糖、氨基酸解析:选D。
糖被位于细胞膜上,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 不符合题意;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不符合题意;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不符合题意;Na+、葡萄糖、氨基酸均可位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符合题意。
4. (2021·山东济南高二期中)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液与B液之间可以双向进行物质交换B.A液中pH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NaHCO3/NaClC.人发生过敏反应,结构1的通透性会增大D.A液中O2进入结构3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解析:选C。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解析:组织液可以扩散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只能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而不能形成组织液。
答案:D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C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某某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解析:人体代谢过程中的各种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外部环境;毛细淋巴管壁内侧的细胞外液为淋巴,外侧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答案:D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抑制尿液的形成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解析:一次性过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降低,使其渗透压降低,从而使细胞吸水肿胀,功能受损。
治疗时可静脉滴注高浓度的生理盐水,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使其渗透压恢复正常。
答案:A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解析: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了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为弱酸,且能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使血液中乳酸含量下降,pH基本不变。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01 体液体液: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2/3)体液 组织液细胞外液(1/3) 血浆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淋巴,等课程标准目标解读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以血糖、体温、PH 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构建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内液之间的联系。
3.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运用图示或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2 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知识点03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Cl-。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是7.35 ~ 7.45血浆pH处于正常范围的原因是与它含有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血液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
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等(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在37.5℃左右。
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和生物的生命活动。
知识点04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01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1.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来源、组成及关系比较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消化道吸收;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形成;在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如:短链脂肪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液,而中长链脂肪酸则被吸收入淋巴,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入血)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各成分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
1.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液的组成定义: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包括:细胞内液:约2/3,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渗透压维持:钾离子等细胞外液:约1/3,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主要有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1)植物无内环境。
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
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
3)血液≠血浆。
4)组织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组织液在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双向交换物质。
从血浆中(动脉端0.5%2%)运出氧气养料到组织液,在运向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运出细胞到组织液,90%组织液在运到血浆(静脉端),10%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淋巴液经过锁骨下静脉汇合到血浆。
5)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淋巴液。
6)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内皮细胞)组成,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且毛细淋巴管壁通透性大于毛细血管壁。
多条毛细淋巴管汇合成较大的淋巴管,汇集成2条最大的淋巴管,分别汇入左右锁骨下静脉,用于回收非正常渗入组织液中蛋白质。
7)血浆从左侧A流经组织细胞到右侧B时:肌肉细胞:氧气:A>B,二氧化碳:A<B,肺泡细胞:氧气:A<B,二氧化碳:A>B肝脏细胞:葡萄糖:饥饿时:A<B,饭后:A>B。
8)氧气浓度: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二氧化碳浓度: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肺泡。
突破口:单向箭头。
即“单进单出”者为淋巴液。
丁、D、d都代表细胞内液,丁:组织细胞(大多数)D:血细胞,d:淋巴细胞。
10)组织液生成与回流:11)细胞内液≠细胞液,细胞液指液泡中的液体。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前者占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
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汗液、泪液、唾液、尿液、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不是体液。
2.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少数细胞能够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还有其它如脑脊液。
4.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
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5.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免疫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激素、抗体、细胞因子在内环境中存在。
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不在内环境中。
6.血浆与组织液是双向物质交换,组织液单向形成淋巴,淋巴单向汇入血浆。
血浆与组织液成分最相似,三者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7.细胞外液类似海水的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钠离子在细胞外液浓度高,钾离子在细胞内液浓度高。
8.内环境三项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百分之90以上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
PH在7.35-7.45之间,主要的缓冲物质碳酸和碳酸氢钠,多余的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
温度37摄氏度左右,一个人一昼夜体温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9.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消化系统的主要场所小肠,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另外也可以通过皮肤排汗的方式。
10.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至少跨过9层膜。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跨过11层膜。
二氧化碳从产生场所排出体外至少跨过9层膜。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跨过6层膜,12层磷脂分子,6个磷脂双分子层。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教学内容本章内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1节,主要介绍了细胞生活的环境。
具体内容包括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主要通过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实现;以及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流,包括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指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2. 掌握物质交换的方式:学生能够掌握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并能够举例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差异。
3. 理解信息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流方式,包括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等,并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方式的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具体实例,如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养料,动物的神经细胞传递神经冲动等。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如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指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2.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交换的方式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细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交流的方式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等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
4.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难点: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物学实例中,如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养料,动物的神经细胞传递神经冲动等。
5.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如何在生物学学习中应用这些方法。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知识结构
「单细胞生物(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生活的环境J 「细胞外液的成分
L多细胞生物(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渗透
压、酸碱度、温度
二、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
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
⑴同上。
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图片。
七、学生活动
1、启发学生观察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我们知道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必需的养料,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那么人体的体内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学生阅读教材P2—3 相关内容,教师设问:
1、什么叫体液?
2、血液全是体液吗?
3、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
4、什么叫细胞内液?
5、什么叫细胞外液?
6 、内环境是指什么?“内”的含义是什么?(“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来看,细胞
外液属于其生活的外界环境,其内环境为细胞内液;而从人体来看,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7、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如何?
8、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9、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10、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11、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1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13、人体注射胰岛素可看作进入内环境吗?
14、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
15、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输卵管、输尿管和膀胱等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吗?教师结合教科书中
的图讲清讲透上述问题。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
、细胞外液的成份
[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4 资料。
讨论: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学生阅读教材P5 相关内容,并结合P4 表,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
4、正常人血浆的PH 是多少?
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 的相对稳定?
6、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7、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8、HC0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 将发生什么变化?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一一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 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
H 2CO 3/NaHCO 3、NaH ?PO 4/Na 2HP0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
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 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
PH 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 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 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 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将学生分组讨论教材 P5问题。
教师结合下图归纳总结。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 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三) 总结
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
(四) 作业布置 1、 教材P6练习。
2、 教材P7 “体温变化规律”的调查。
(五) 板书设计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中
细胞内液
-血浆 细胞外液W 组织液
L 淋巴
2、 内环境的概念
3、 内环境成分中三者的关系:
t 消化.吸收作用} *
消此黍统 T
膏养ft 金
h 谢终产ft
4孕畀 —敵气—
二瓯化我,企就永
K 条的祀谢〕」泌尿系境
4皮肤一 f 排泄作用)
1、体液
二、细胞外液成分
「水:90%左右
1、血浆的主要成分1无机盐:
1蛋白质:
I其它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2、正常人血
浆的PH值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L食物殘渣
I-
t消化.吸收作用}
*消此黍统 -
内讯1组
背养ft廣=
环'代谢幣产ft细
胞
境
'■荐养物质右譏算—氧气」£—
■■、少n咏K条的祀谢〕」總尿系统
4 皮St —
f排泄作用)
1%左右
7% ―― 9%左右
1、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