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互文、顶针)等修辞手法

延伸: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排比的运用,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出门

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写出她的聪明灵慧。

反复——“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都是复沓,起到反复咏叹的效果,这样突出了思想,强调了感情,分清了层次,加强了节奏感,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同时,反复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这是互文与排比的套用。“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既是互文,同时也是与对偶的互相渗透,写出了战争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了木兰和壮士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英勇善战,胜利归来。这样上下句的意义互相渗透说明兼顾合指,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

顶针——“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写出了情况之紧迫,“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表现了木兰胜利回朝的荣耀。顶针的运用使得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正是因为《木兰诗》巧妙恰当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形象突出,却未见雕琢斧凿之痕,未失古朴刚健、本色自然的特色。

木兰诗里的6个修辞手法

木兰诗里的6个修辞手法 导读:引导语:《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通过具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可以使事物更生动、形象和具体。“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排比的运用,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写出她的聪明灵慧。 反复。“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2.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生生互动法: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练,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教学过程

完整版《木兰诗》教案讲课教案

《木兰诗》教案 文学院1507班钟杨苹学号:15304001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节奏韵律,背诵全文。 2、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是啊,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早在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就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千古,流传海外。(播放视频)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花木兰,去听一听她那动人的故事。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

首乐府民歌,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能够正确流利阅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 2、欣赏范读,注意朗诵节奏,整体感知全文。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四)感情再诵读,走近人物心灵 1、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2、指导朗读,要求学生以读带译,在朗诵的感情中体会木兰的形象,体会木兰的心理感情。 ①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②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③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④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⑤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⑥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 ⑦七段是歌者的赞辞,也可理解为木兰对战友们“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设喻回答,语速渐慢,语带自豪。 3、个性朗读,结合点评。节选自己喜欢的某个段落读或背,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表情丰富,且进行自我点评或者相互点评。从语速、语气及所把握的

最全木兰诗测试题及答案

《木兰诗》测试题 班次:姓名: 二、二、字词句积累 三、(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五、(二)、重点字词解释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通译为: 2、出门看火伴:通译为:(四)、古今异义词

(五)、一词多义 (六)、词类活用 燕山胡骑:当窗理云鬓:愿为市鞍马: (七)、重点句子翻译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八)、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你从文本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2例。 3.“旦辞爷娘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四、拓展阅读: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

浅析木兰诗的修辞特色

浅析《木兰诗》的修辞特色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成功地塑造了木兰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淳朴雄浑、简劲粗犷,而且易记易诵。《木兰诗》巧妙的语言与它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是分不开的。 一、句式整齐的对偶句 《木兰诗》这首民歌多处运用对偶句,不但使句式整齐,读起来铿锵悦耳,朗朗上口,而且又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民歌一开始就以这一组结构整齐的对偶句塑造了停机叹息,忧思重重的米兰形象,形成悬念,引起下文。 “阿爷无大儿,米兰无长兄”。一组对偶句点出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原来是天子大规模的征兵,父亲年老体弱无力从军。在这种情况下,米兰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在这里诗歌运用了对偶中含对偶的修辞手法,反复咏叹:一方面写出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另一方面描写了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以此烘托木兰离家越远、思家越切的心情。 对偶手法的运用在《木兰诗》中随处可见。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都对塑造米兰这一栩栩如生的形象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井然有序的排比 排比: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此文多处运用了井然有序的排比句,不但使句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而且加强了语言的气势,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展示了木兰为出征而操办的忙碌场景。这句也是排比和互文的套用。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这里两组排比句,第一组先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举家欢庆木兰归来的热闹场面;后一组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木兰归家后的激动心情。 三、极有分寸的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为表现木兰的英雄形象及显赫的战功,文章极有分寸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一夸张,生动地描写了木兰奔赴边关的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文章以“十二转”、“百千强”的夸张语言突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但木兰辞官不就,这就更突出了她不图功名、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质。也为下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四、兼顾合指的互文 互文: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

《木兰诗》教学教案

《木兰诗》教学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好”字,什么为“好”即女子也,请简要说说中国古代的好女子。(学生一定会提到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教师就顺之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 2、看注解掌握知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听录音朗读。 3、教师朗读指导。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三、疏通大意 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小组讨论。 疑难字词提问,解决“互文”问题。 四、复述课文,评述人物 1、准备以四字括这首诗情节,复述课文。 如: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征途跋涉──征战沙场──辞官还乡──合家欢聚 2、抓住文中字词说说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 五、思维拓展

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2000年4月,我国发行了《木兰从军》特种邮票,全套共四枚,若让你来设计,你会选择哪4幅画面?怎样设计场景?请说理由。 木兰的形象流传至广,我们来看看美国迪斯尼拍的“洋木兰”。 播放动漫,思考比较“洋木兰”和“土木兰”的形象异同。 六、疑难问答 学生自由提问,解决课后练习。 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 2、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4、齐读课文。

《木兰诗》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题 (10《木兰诗》)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阿zǐ()策勋.()雄 cí() 赏赐.()理云bìn() pèi头()扑shuò()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鞍鞯.(jiān)溅溅.(jiān)啾啾.(jiū) B.红妆.(zhuānɡ)霍霍.(huò)可汗.(hán) C.唧唧.(jī)朔.气(shuò)燕.山(yān) D.胡骑.(qí)金柝.(tuò)赏赐.(cì)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通义:②日扳仲永通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 ..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万里赴.戎机(奔赴) B.出郭.相扶将(外城)朔气 ..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C.关山度.若飞(度过)愿驰.千里足(奔驰) D.雌兔眼迷离 ..(眯着眼)愿为市.鞍马(集市)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8、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诗中的“、”一句,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③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④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⑤可汗问所欲,________________;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互文、顶针)等修辞手法 延伸: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排比的运用,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出门

木兰诗阅读答案

篇一:木兰诗阅读答案 木兰诗阅读及答案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木兰当户织⑵不闻机杼声所忆⑸昨夜见军帖⑺愿为市鞍马⑽关山度若飞⑾朔气传金柝 二、一词多义:⑴市①愿为市鞍马⑵机①万里赴戎机⑶买①东市买骏马 ②东市买骏马②不闻机杼声②欲买舟而下 三、划分朗读节奏: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默写填空: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⑸“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五、选择题: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 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 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 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参考答案】 一、⑴对着;门⑵织布的梭子⑶只⑷思念⑸文告⑹表示多数,不是确数⑺为此;买⑻早晨⑼战争⑽过⑾北方 二、⑵①买; ⑵①军机军事⑶①买②集市②织布机②雇,租 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⑵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⑶将军百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题目(答案):

1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测试姓名计分班级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 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14、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15、《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 是(共10 字): 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16、 二、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

2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三、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的粗略? 详写: ①②③④; ②略写:① 2、说一说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3、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4、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① ② 5、“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诗的作用是写出木兰停机叹息,表现()。 6、“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 7、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手法是(),表现了木兰(、和)的性格。 2

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

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 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课时 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改写文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木兰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53904

城南街道中学13年3月29日命题人:审核:审批: 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 (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⑴木兰当户织⑵不闻机杼声⑶惟闻女叹息。⑷问女何所忆⑸昨夜见军帖⑹军书十二卷⑺愿为市鞍马⑻旦辞爷娘去⑼万里赴戎机⑽关山度若飞⑾朔气传金柝 二、一词多义: ⑴市①愿为市鞍马⑵机①万里赴戎机⑶买①东市买骏马 ②东市买骏马②不闻机杼声②欲买舟而下 三、划分朗读节奏: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默写填空: 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 ⑸“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五、选择题: 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 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 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 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修辞手法作用

木兰诗修辞手法作用 木兰诗修辞手法作用 《木兰诗》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反复、互文、顶针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排比的运用,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写出她的聪明灵慧。 反复——“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

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杨玉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孝顺父母。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6’)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 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木兰诗习题含答案

木兰诗习题含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题 (10《木兰诗》)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阿z ǐ( ) 策勋. ( ) 雄 c í( ) 赏赐. ( ) 理云b ìn ( ) p èi 头( ) 扑shu ò(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鞍鞯.(ji ān ) 溅溅.(ji ān ) 啾啾. (ji ū) B.红妆.(zhu ān ɡ) 霍霍.(hu ò) 可汗 .(h án ) C.唧唧(j ī) 朔.气(shuò) 燕.山(y ān ) D.胡骑.(q í) 金柝.(tu ò) 赏赐. (c ì)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 通 义: ②日扳仲永 通 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 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 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 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 万里赴.戎机(奔赴) B.出郭.相扶将(外城) 朔气.. 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C.关山度.若飞(度过) 愿驰.千里足(奔驰) 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愿为市. 鞍马(集市)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巧妙的修辞,独特的效果──浅析《木兰诗》修辞手法的运用

巧妙的修辞,独特的效果──浅析《木兰诗》 修辞手法的运用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通过具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可以使事物更生动、形象和具体。“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排比的运用,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写出她的聪明灵慧。

最新最全木兰诗测试题及答案

《木兰诗》测试题班次:姓名:

4.@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6.《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你从文本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2例。 3.“旦辞爷娘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四、拓展阅读: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 , 3.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木兰诗》阅读题(含答案)

《木兰诗》阅读题(一)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木兰当户织⑵不闻机杼声 ⑷问女何所忆 ⑸昨夜见军帖⑹ ⑺愿为市鞍马⑻旦辞爷娘去 ⑼万里赴戎机⑽关山度若飞 ⑾朔气传金柝 二、一词多义: ⑴市①愿为市鞍马()⑵机①万里赴戎机() ②东市买骏马()②不闻机杼声() ⑶买①东市买骏马() ②欲买舟而下() 三、划分朗读节奏: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默写填空: 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 是。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 是。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 是。

⑸“,”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五、选择题: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 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 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 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阅读题(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