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断面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3.86 KB
- 文档页数:2
纵断面设计知识点纵断面设计是道路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道路在纵向上能够满足交通需求、安全要求和舒适性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纵断面设计的知识点,包括纵断面的基本概念、设计要求以及常用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一、纵断面的基本概念纵断面是指沿着道路纵向方向的剖面图,用于展示道路的高度变化和坡度情况。
在纵断面中,通常会标注道路中心线的高程、道路的纵坡和跨越河流或其他地形的桥梁或隧道等。
二、纵断面设计的要求1.符合基本交通要求:纵断面设计应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并满足不同车辆的行驶需求,例如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
2.满足舒适性要求:纵断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颠簸和震动,确保驾驶员和乘客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3.考虑交通安全:纵断面设计应考虑道路的视线要求,保证驾驶员能够看清前方和路口等重要信息,并能进行安全驾驶。
4.防止径流积水:纵断面设计应考虑降雨时的径流情况,采取合适的排水措施,避免道路积水,确保道路畅通。
5.保护环境: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周边环境,减少对自然和人造环境的破坏,并进行合理的噪音和震动控制。
三、纵断面设计的常用方法和技巧1.坡度设计:在纵断面设计中,需要根据道路类型和所处区域的地形条件确定合适的纵坡,以确保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
较平缓的纵坡可以减少车辆的能量消耗,而较陡的纵坡则可以提高车辆的制动效果。
2.跨越工程设计:对于需要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地形的道路段,纵断面设计需要考虑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的位置、高度和坡度,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
同时,还需要保护周围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3.水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中的水平曲线设计用于调整道路的曲线半径,以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水平曲线应合理布置,在满足车辆安全行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曲线的长度和变化率。
4.坡度转换设计:在纵断面上,需要考虑坡度的转换点,即上升坡与下降坡之间的过渡段。
合理的坡度转换设计可以减少车辆的冲击和加速,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纵断面设计是公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根据地形地貌、交通需求和工程技术要求,以及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公路纵断面进行合理设计和布置的过程。
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首先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形地貌数据,包括地形图、高程数据、地形特征等;同时还需要获取交通流量数据、交通需求情况、设计标准等。
2.地形分析:对收集到的地形地貌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地形特征、高差变化情况、倾斜程度等。
根据地形特征,确定设计纵断面原则,如纵坡选择和过坡点的确定等。
3.纵断面起点确定: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功能要求,确定纵断面的起点位置。
起点位置一般选在连续缓坡上,使车辆能够适应转向桥梁、隧道等特殊工程的纵坡要求。
4.纵断面分段:根据起点位置和纵坡选择原则,将整个公路纵断面划分为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的坡度、坡长和坡度变化率要保持合理,以满足交通安全和舒适性要求。
5.纵坡设计:根据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结合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设计纵坡的坡度和坡长。
纵坡设计的目标是保证交通安全和行车舒适性,坡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既要保证车辆的动力需求,又要满足制动和操控的需要。
6.横坡设计:根据交通安全和排水要求,进行横向坡度的设计。
根据工程技术要求和标准,确定横坡的最大坡度和最小坡度,横坡的设计是为了保证雨水迅速排除,防止积水导致的安全隐患。
7.横断面设计: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功能要求,设计道路的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路肩宽度等。
同时,也要考虑道路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保证道路的美观性。
8.技术参数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计算并确定纵断面的各项技术参数,包括坡度、坡长、高差、横坡、曲线半径等。
9.综合评价:对设计的纵断面进行综合评价,与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对比,检查设计是否满足要求,是否符合交通安全和工程技术要求。
10.优化调整:如果设计存在不合理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需要进行优化调整,重新设计和计算,以达到设计目标和要求。
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步骤
纵断面设计是道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查与分析:首先需要对道路所在区域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水文地质情况等。
还需根据交通流量、车速要求等确定设计标准。
2. 确定纵断面线路: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确定道路纵向剖面的线路,包括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
3. 建立纵断面模型:在道路设计软件中建立纵断面模型,根据设计标准和线路确定道路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根据纵向坡度和弯道半径的要求,设计道路的坡度变化和道路曲线。
4. 设计纵断面要素:在纵断面模型中,根据设计要求设置路床宽度、交叉口、过水管、排水设施、路基坡度等要素,确保交通安全和道路使用的可行性。
5. 优化设计:对纵断面模型进行优化调整,确保道路符合设计要求和交通流量需求。
6. 完成设计报告:根据纵断面模型,编写详细的设计报告,包括纵断面的尺寸、标高、线型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施工施工。
总之,纵断面设计是道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调查分析、
线路确定、纵断面模型建立、要素设计、优化调整和报告编写等步骤,确保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纵断面设计-纵坡及坡长第一节概述路线纵断面图:沿着公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公路的纵断面。
纵断面图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公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把公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公路的空间位置。
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况的过程。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公路等级、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综合考虑路基稳定、排水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纵坡的大小、长短、竖曲线半径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路线纵断面图的构成:纵断面图上由两条主要的线和文字资料两部分构成;(1)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2)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线,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公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两种线形要素所组成。
直线(即均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水平长度及纵坡度表示的。
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坡度的大小,用高差与水平长度之比量度,即路线纵断面图上的标高:(1)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定如下: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
第二节纵坡及坡长设计一、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和坡长限制(一)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
纵坡大小的取值必须要通过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后合理确定。
1.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1)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
(2)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
第三章_纵断⾯设计第三章纵断⾯设计3.1 设计原则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路线纵断⾯。
由于⾃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要求,路线纵断⾯总是⼀条有起伏的空间线。
纵断⾯的设计是根据汽车的动⼒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然地理条件以及⼯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何构成的⼤⼩及长度,以便达到⾏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以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的。
所以在进⾏纵断⾯设计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满⾜道路等级要求的⾏驶速度、运输的经济性、⾏车的安全性。
3.1.1道路纵断⾯设计原则如下1、纵断⾯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保证⾏驶安全。
2、为保证⾏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利⽤挖⽅就近作为填⽅,以减轻对⾃然地⾯横坡与景观的影响。
4、相邻纵坡之代数差较⼩时,应采⽤⼤的竖曲线半径。
5、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符合平均纵坡的规定并采⽤运⾏速度对通⾏能⼒与⾏车安全进⾏检验。
6、路线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衡。
7、位于积雪或冰冻地区的公路,应避免采⽤陡坡。
3.1.2纵坡设计标准⼀、道路最⼤纵坡限制道路最⼤纵坡限制表表3-1《标准》规定:1、设计速度为120 km/h、100 km/h、80 km/h的⾼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是,经技术经济论证,最⼤纵坡值可增加1﹪。
2、公路改建中,设计速度为40 km/h、30 km/h、20 km/h的利⽤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纵坡之可增加1﹪。
⼆、道路纵坡长度限制设计纵坡度⼤于表3-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3-1的规定限制坡长。
设计纵坡度超过5%,坡长超过表3-1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和段。
缓和段的坡度为3%。
1、最⼤坡长限制理由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驶不利。
连续的上坡发动机过热影响机械效率,使⾏驶条件恶化,下坡则因制动频繁⽽危及⾏车安全。
2、最⼤坡长的规定见下表公路不同纵坡最⼤长度坡长表3-2 计算⾏车速度(km/h)120 100 80 60 40 30 20纵坡坡度(﹪)3 900 1000 1100 12004 700 800 900 1000 1100 1100 12005 600 700 800 900 900 10006 500 600 700 700 8007 500 500 6008 300 300 4009 200 30010 200注意格式三、最⼩坡长限制各级道路纵坡最⼩长度应⼤于或等于表3-3的数值,并⼤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纵断面设计
(一)道路纵断面
道路平面图只能表明道路中线的实际走向和平面位置,但不能反映道路的高低位置。
纵断面是沿公路中线竖直部切,由于经济和自然因素纵断面总是高低起伏的空间线。
(二)纵断面设计图
1.图示部分
1)地平线:由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绘制的不规则折线,
反应了原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
2)设计线: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美学等因素后,人为
定出一条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设计好的道路
中线的高低起伏情况。
纵断面设计是由直线和竖曲线
组成的。
○1直线。
即直线坡段,坡度i用两桩号之差的高差
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有上坡和下坡之分。
直线段的坡度和长度大小对行车的速度,安全,舒适
和运输的经济性等影响很大。
○2竖曲线。
在直线坡段的坡度变化处为平顺过渡而
设置竖曲线。
有凹形和凸形两种其大小半径R和长度
L表示。
3)竖曲线及结构物图示。
图中标注竖曲线及桥涵和相关
参数等。
2.表格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