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_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特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2.0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知道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信息,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学生根据教科书和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对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作模式,从而深化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
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的差异,认识到当今世界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各国可以相互借鉴。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及其实质第一课时的教学侧重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难点: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那么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最终的经济模式呢,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什么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幻灯片呈现课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本课要探究的问题课本第一个问题的引入:经历过二战的冲击,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也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以二战中被毁的英国考文垂大教堂废墟等图片呈现战后的垃圾,瓦砾和废墟图片呈现)人们在废墟中开始重建。
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课件展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一个子目文字思考下列问题1.二战后经济受到重创的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指导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然后组员选派代表回答讨论结果,其他组员评价,然后进入课本第一子母的学习。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同步解读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理论来源是凯恩斯主义,目的是幸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
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各国为了尽快结束危机,纷纷以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新模式,是凯恩斯主义的第一次成功的应用、二战后,达国家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①生产力的发展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必定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战争的特别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③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④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内容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国有企业的发展;②国家财政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③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④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新形式,它和私人垄断没有本质区别。
但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 第一,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局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从而在一定时期内缓和经济危机,促进生产的发展。
然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估计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里根政府开始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政策。
2。
市场经济中的“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具有混合经济的特征,即一方面依赖市场机制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计划、管制、财政货币政策等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和稳定,调节市场的不足,各类主要市场的演化轨迹通常是两只手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只是“看不见的手”,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用这只手概括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只“看得见的手",主要指政府主管部门对市场的调控和干预,代表人物凯恩斯。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2)通过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探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原因及其实质。
2.过程与方法:(1)利用相关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2)引导学生学会前后知识的联系、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全面认识和把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注意创新与适时调整。
【教学方法】1.利用讲述及多媒体等工具,让学生们对战后的政治,经济形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于美国和西欧的变化有所了解;2.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美国经济的发展:(1)战后20年的黄金时期二战以前,美国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国,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尚未取得绝对优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削弱欧洲的同时,却使美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有、更强大。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世界上鹤立鸡群,远远领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据1948年统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4%,出口贸易占32.4%(1947年数字),黄金储备占74.5%。
在此基础上,美国出现了经济繁荣。
从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稳定发展期。
因此,这20年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
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①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凭借巨大的经济优势,美国在大战后期开始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地位。
随着市场的扩大,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日益深入,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空前紧密,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②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一步调节。
1、战后西方国家建立了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保障,阶级矛盾缓和。
2、产业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升级,特别是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
3、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面,放弃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结合起来。
这些调整顺应了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需要,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以美国产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通过对“福利国家”的学习,培养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形成的鲜明对比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调整所带来的进步和变化。
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方国家的调节的学习,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
利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通过学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难点: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正确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新干预二战后的恢复需要国家的干预,国家干预的两种方式:70年代的“滞胀”,是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的简称。
由于国家干预的过分,“市场调节”受损,这是对滞胀的经济学解释。
其实,真正能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的仍然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欧美的所谓“混合经济”是:经济政策是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经营模式是国有和私有并存。
这也可以说是对国家干预的一种反思。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干预是“看得见的手”。
从“一只手”到“两只手”,资本主义进行了几百年的探索。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备考指要】1.战后发达国家建立了较完善的福利制度,刺激了消费增长,缓和了社会矛盾。
我国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加快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自主学习】考点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罗斯福新政(1)新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2)新政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①经济理论:________。
②经济政策:国家________经济,即实行国家对经济的________。
③作用:经济发展进入“________”。
(2)20世纪70年代以后①经济状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________与通货膨胀并存的“________”现象。
②经济政策:a.适当减少________对经济的________。
b.________与市场调节相结合,________与私有制并存的“________”。
考点2 建立“福利国家”1.“福利国家”制度含义:在“混合经济”下,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2.“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1)二战结束后,________发展起来。
(2)20世纪六七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________。
(3)七十年代以后,“福利国家”受挫但继续发展。
(4)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________,缩小________。
3.对“福利国家”的认识(1)目的:为了缩小________,减少因贫困引发的________。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正确归纳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2.让学生正确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1.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2.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课首先要熟练掌握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然后要能够列表归纳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最后要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本课是世界现代经济史的重要一课,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运行方式、发展模式,上承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下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这节课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紧密联系。
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难讲清楚。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构图三、通史链接:二战后美国确立经济霸主地位的原因政治上:提出马歇尔计划,扶植并控制西欧。
经济上:二战后,美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四、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发展历程: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广泛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特点: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4)积极作用: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同现代化巨额投资之前的矛盾,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的供需关系得到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重、难点】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及原因。
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启发法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教材的引言作为导入的入口,引导学生观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初期和战后十年左右的图片和数字,进行对比。
然后引入本课的学习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1)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提问: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世界环境相对稳定。
2、20世纪70年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1)特点:“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其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外贸增长趋缓等。
2)措施:A、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说明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挑战)B、实行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提问: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调整?直接原因是什么?结果呢?1)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直接原因:“滞胀”;3)结果: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二、建立“福利国家”提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建立“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实质: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特色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历史纵横 链接思考:传统的经济理论是什么?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1776亚当斯密《国富论》。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哪一点?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即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
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2、70年代以后: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方法】方法: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第三产业一张图片导入讲述新课: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先把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过程给学生交代清楚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传统的自由放任束手无策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至前所未有的程度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的形成过程: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1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萌芽时期。
它出现于个别国家的个别部门,规模很小,层次很低。
毕竟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附庸。
(2)二战结束前的不稳定发展时期。
欧美主要大国和日本为应付危机和战争,都曾大规模地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年~1933年大危机和二战期间,在性质和方向上出现重大分化。
一是坚持资产阶级经济体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是向法西斯专制畸变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二战后上升至主导地位和走向完善时期。
(4) 黄金时期:①时间: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
②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5)滞胀时期:①时间:到20世纪70年代。
②表现: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③应对措施:美英等国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与私有并存的“混合经济”。
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教学设计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内容解读】1.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2.分析【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
同时,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入手,选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漫画等素材,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世界现代经济史的重要一课,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运行方式、发展模式,上承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下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这节课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紧密联系。
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难讲清楚。
【教学方法】方法: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3)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看音像资料,懂得提取有效信息、锻炼分析能力(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难点:1、重要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
2、辩证地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问题式探究学习。
2.教学用具:电脑、实物投影仪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二战前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什么状况?”生:回顾。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面对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解决。
其中,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度过危机,缓和了矛盾;此外,德国、日本等国却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加紧推进军事化,对外进行扩张,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 师:“战争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生:回顾。
师:战后的悼念与深思:【思考1】面临着战后的重建,假如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你认为怎样才能尽快恢复经济呢?【思考2】在调整政策方面,你认为有哪些成功经验和理论可以借鉴呢?【学习新课】1、推进新课:师: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对经济带来的破坏,对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进行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本课学习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破题扣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同时,引导学生带着探究问题阅读教材P88-90页(探究一:战后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为什么?探究二:新变化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探究三: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 (师生互动、探究学习)2、引入史料素材进行探究问题一学习:(1)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获取信息:材料一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轰炸机订单;波音工厂关闭, 70,000名工人失去工作。
60年代在美国政府联邦资金的资助下,波音取得了重大进展。
材料二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世界现代经济史的重要一课,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等变化。
上承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下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本节课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紧密联系。
本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变化的史实,并理解福利国家、混合经济、第三产业、“新经济”等概念。
②理解变化的实质并领会变化的启示。
③提高有效提取信息、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表格,提高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学生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参与讨论,锻炼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进步的,在生产力发展中生产关系是不断调整和相互借鉴的,应该努力吸收其它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为我所用。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与启示。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从整体来看求知欲望强烈,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普遍存在初中阶段对历史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分析问题往往从个人喜好和经验出发,缺乏理性、深度等。
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入手,选用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漫画等素材,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链接思考:传统的经济理论是什么?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1776亚当斯密《国富论》。
教学目标: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
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哪一点?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即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
历史纵横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
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2、70年代以后: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主导。
二、建立“福利国家”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国家的实质: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历史纵横“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2.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制度的完备及作用: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演变:产生于19世纪末;一战间加强;一战后削弱;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危机爆发后,加强(美、德、日、意);二战中,高潮;二战结束至70年代,普遍发展;70年代以来,减少干预,发展为干预与市场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其理论来源是凯恩斯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福利国家政策在分配领域中的集中表现。
3 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福利制度的弊端及其规模的缩小:但是,“福利国家”制度也有许多弊端,①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②另一方面福利国家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破坏家庭责任,自杀率高,性行为泛滥,简单的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懒惰,甚至酗酒、婚前性行为、离婚、单亲、犯罪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学思之窗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思 考◎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关于第三产业的兴起: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思路引领:“福利国家”的作用答案提示:“梯子”是指国家社会给人们提供发展的渠道和机会,“安全网”就是指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
第三产业兴起的社会条件第三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第三产业的繁荣和第一、第二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而第三产业又以其新技术改造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
读教材后归"纳福利国家"政策发展概况:(1)过程:成功实践: 20世纪而战结束后发展完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缩小规模: 20世纪八十年代(2)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的基础(生产力提高) (3)社会福利资金来(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4)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 (5)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因此教材着重了美国的情况,首先强调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及时应用,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
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
《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
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新经济”的“新”是不同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
美国的“新经济”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社会财富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第三产业的繁荣,是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又反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从而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它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历史纵横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部门。
它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也包括教育、法律、医疗保健、娱乐、休闲、旅馆、饭店等服务行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涵盖的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2.“新经济”的出现: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O 年的持续增长。
当时,美国的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这一概念由此问世。
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三产业对社会的影响概念: 材料(一)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材料(二)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新经济现象? 答:第三产业在战后蓬勃兴起,并扩大到服务业以外的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就业人数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
5【本课测评】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学习延伸】根据你的观察,谈谈我国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你认为哪些行业成就比较突出?哪些行业还相对滞后?思路引领: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各阶层关系的变化 答案提示: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至为完善。
第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第四,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思路引领:从第三产业包括的领域出发,比较分析 答案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中国的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不断便利人们的生活。
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别比较大,建议教师根据当地的情况分析具体哪些行业突出或者落后。
【师生合作探究】我国的小康社会和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究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即“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与“福利国家”的联系与区别? )材料: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明显加快了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步伐。
学术界对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构建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等见解,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概念。
答::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明显的标志。
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
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