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948.50 KB
- 文档页数:20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信息科学,勇于探索信息领域的精神。
1.2 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介绍信息的定义,强调信息的重要性。
(2) 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信息的多样性、实时性、传递性和价值性。
(3) 实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实例,展示信息处理的过程。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信息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1.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信息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信息处理的认识。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优点(1) 学生对信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信息的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
(3) 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了课堂活力。
2.2 不足(1) 部分学生在实例分析时,对信息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仍显不足。
(2) 课堂讨论时间安排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
(3) 教学过程中,对信息价值性的讲解有待进一步加强。
2.3 改进措施(1) 在实例分析环节,加强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调整课堂讨论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3) 在讲解信息价值性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信息的价值。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大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及其特征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P22.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P2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传递性、时效性、价值性1.2 信息的编码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
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
如(110101)2=1*25+1*24+1*22+1*20=5310.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
如13=( 1101 )2字符编码1.American Standard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27=128种编码。
2.具体请见书本P6页。
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答:“C”的ASCII值为65+2=67。
(2)已知“A”的ASCII值为(1000001)2,问“C”的ASCII值的二进制值为多少?答:=1000001+1+1=10000111.2.3汉字编码1.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一、信息信息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和传递着信息。
例如,消防车上闪烁的警灯与鸣响的警笛发布的信息是“有火警,本车正赶赴火场”;新闻报道向大众公布的信息是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事件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科研、生产、生活等诸方面的现状、动态与发展趋势;各类书籍传播的信息包括科学知识、风土人情、学术思想等。
可以说,信息与材料、能源一样,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
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取信息,并适当加工、利用和传递信息。
例如,教师学习、理解知识后再传授给学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活中,一般来说,具有以下特征。
可传递性。
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信息都具有可传递性。
印刷术的出现使信息保存在书本等纸质中,并能在时间上得以广泛传递;电话的出现使人类能跨越空间的障碍,实现了即时联络。
信息的传递性保证了知识的传播,再现了历史事件的原貌。
可加工性。
信息在传递与使用过程中,通过设计、改进,可以使之有序化。
例如,旅游归来后,可以把沿途拍摄的无序的数码影像配上心得,加工成有序的演示文稿,这是向其他人展示行程的好方法。
通过适当的加工,还可以转变信息的意义。
据传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穷困时到朋友家里去做客,适逢下雨,主人写了一个“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条子给他,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但徐渭读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没办法,只好招待了徐渭。
可共享性。
信息通过传递,不但可以使更多的人接收,而且信息本身所含的信息量并没有减少,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这是信息与材料、能源的根本区别。
时效性。
信息都具有时效性,一般来说,有效期越短的信息,时效性越强,错过了有效期,信息的效用就会降低甚至变得毫无价值,如市场动态、会议通知等。
信息的时效性和使用目的密不可分,同样的信息因其不同的使用目的,时效性也会不同,例如,天气预报对一般人来说是有效期较短的信息,但对气象研究者来说,却是有效期长的信息,可以根据它安排农业生产、预测气象趋势、作为气候研究数据等。
信息概念及其特征
信息是生活中特殊的一种客体,它具有许多特殊的属性,而信息概念
更加泛泛,它是一种抽象概念,涵盖了丰富的信息实体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一种无形的实体,它是由手段决定的实体,可以通过手段实现
不同的变化,有抽象的性质,可以像点、线、面一样,无形而抽象的存在。
信息概念的核心是把这一实体中包含的有用的消息传递出去。
这一概念可
以概括为:无论是声音、文字、图像等,都是通过特定的手段传达消息的
总称。
二、信息的特征
1、客观性:信息是一种客观的实体,它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检验,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2、变化性:信息可以随时间变化,有效信息可以及时地由一种形式
转变到另一种形式,以满足时间、空间的变化,以便更加有效地传达信息。
3、选择性:信息可以选择不同的传输途径,可以选择最佳的信息传
输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传输效果。
5、可靠性:信息传输所依赖的技术不能使信息传输更准确,信息传
输的可靠性只能由本身的特性决定。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信息的概念与内涵1.1 信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是数据、信号、消息、知识、情报等的总称。
1.2 信息的特点分析信息的基本特点,如普遍性、无限性、多样性、动态性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信息的特点。
第二章:信息的价值与作用2.1 信息的价值探讨信息的价值,如决策支持、知识创新、沟通交流等。
分析信息在个人、企业、社会等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2.2 信息的作用了解信息的作用,如指导行动、提高效率、促进发展等。
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章:信息的类型与分类3.1 信息的类型掌握信息的分类,如文字信息、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数字信息等。
分析不同类型信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2 信息的分类学习信息的分类方法,如按照来源、形式、内容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练习对给定的信息进行分类,提高信息整理和归纳能力。
第四章:信息的基本特征4.1 信息的准确性强调信息准确性的重要性,如对决策、行动的影响。
学习判断信息准确性的方法,如核实来源、比对数据等。
4.2 信息的时效性理解信息时效性的概念,知道信息有时效性的限制。
学习如何把握信息的时效性,如关注信息更新的频率、时效要求等。
第五章:信息的获取与处理5.1 信息的获取方法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调研、搜索等。
学习使用现代技术工具获取信息,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
5.2 信息的处理技巧学习信息处理的基本技巧,如筛选、整理、分析、归纳等。
通过实例练习信息处理技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六章:信息的传播与交流6.1 信息传播的途径了解信息传播的基本途径,如口头、书面、电子等。
分析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6.2 信息交流的技巧学习有效的信息交流技巧,如清晰表达、倾听理解、非语言沟通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练习信息交流技巧。
第七章: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7.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如保护个人隐私、企业机密等。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2. 能够运用信息的基本特征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用以描述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数据、信号、图像等。
2. 信息的基本特征:客观性、传递性、多样性、价值性、时效性。
3. 信息处理和创新: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创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处理和创新。
2. 教学难点:信息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信息的基本特征。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息处理和创新的方法,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信息现象,引发学生对信息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信息的概念:讲解信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特点和作用。
3. 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讲解客观性、传递性、多样性、价值性、时效性等基本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信息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信息处理和创新的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信息处理和创新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关注信息领域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信息概念和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是知识和概念的介绍,理论性较强,无动手技能方面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和学习形式的丰富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趋于严密,在初中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对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课标分析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和收集生活实例,感受信息文化,培养信息素养。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并能列举身边的信息实例;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甄别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信息定义的理解。
2、信息实例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案例分析,感性直观;师生游戏,互动活跃;协作交流,切入重点;启发引导,突破难点;探究思考,提高兴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环境学校录播室八、教学过程九、教学效果及教后反思通过教材材料简洁明了导入课程。
运用启发引导、互动游戏、实时情景、分组对抗等手段,使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达到了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一、教案设计教案主题:《信息及其基本特征》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基本特征;2. 信息处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1. 信息的基本特征的理解;2. 信息处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PPT课件;3.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信息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信息。
2. 新课导入:介绍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准确性、及时性、可传递性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收集和处理信息,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教学拓展:介绍一些信息处理的方法,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并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息的基本特征和信息处理的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信息,接着介绍了信息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在教学拓展环节,我介绍了搜索引擎和数据库等工具,并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课堂小结,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对于课堂上的难点,我通过举例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案例分析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我没有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案例。
在教学拓展环节,我对搜索引擎和数据库的讲解可能不够详细,导致部分学生可能在运用这些工具时遇到困难。
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信息是指由数据经过加工、组织和传递等过程得到的有用的知识、理解或消息。
它是传递或表达具体内容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用于沟通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和行动。
信息具有以下特征:
1. 有用性:信息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为接收者提供有益的知识、理解或消息。
2. 异质性:信息是多样化的,可以包含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内容,例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3. 传递性:信息需要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传递,通常通过语言、符号、媒体等方式进行。
4. 精确性:信息应当准确地反映所表达的内容,不应含有误导、不实或误导性的信息。
5. 可用性:信息应该能够被接收者理解和使用,接收者在需要时能够从中获取所需的知识或信息。
6. 价值: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增加人们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决策能力。
7. 不确定性:信息在传递、解释和理解过程中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接收者需要进行推理、解读和判断。
总之,信息是通过加工和传递数据得到的有用知识或消息,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可帮助人们进行沟通、理解和决策。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信息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的分类方法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信息的分类:数字信息、文本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等信息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信息案例,理解信息的分类小组讨论法:探讨信息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入信息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信息的思考1.4.2 讲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和特征1.4.3 分析信息案例:展示具体的信息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分类1.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息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分享讨论成果第二章:信息的基本特征2.1 教学目标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理解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信息的基本特征: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保密性等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信息案例,理解信息特征的应用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信息的基本特征2.4.2 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2.4.3 分析信息案例:展示具体的信息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特征的应用2.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分享讨论成果第三章:信息的获取与处理3.1 教学目标掌握信息的获取方法和技巧学会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3.2 教学内容信息的获取方法:观察、调查、实验、网络搜索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筛选、分类、归纳、分析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获取方法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获取和处理的重要性3.4.2 讲解信息获取方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信息的获取方法3.4.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实际操作3.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息获取和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分享讨论成果第四章:信息的管理与利用4.1 教学目标学会信息的管理方法掌握信息利用的技巧4.2 教学内容信息的管理方法:分类、存储、传输、安全等信息利用的技巧:检索、分析、整合、创新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管理方法和信息利用的技巧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信息管理和利用的方法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性4.4.2 讲解信息管理方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信息的管理方法4.4.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管理和利用的实际操作4.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息管理和利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分享讨论成果第五章:信息素养的培养5.1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学会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5.2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学习、实践、反思、交流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信息素养的经验和方法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素养的重要性5.4.2 讲解信息素养的内涵: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5.4.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实际操作5.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分享讨论成果第六章: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方法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方法:互联网应用、移动应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便捷性、个性化、智能化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理解其对生活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分享个人经验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引入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6.4.2 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6.4.3 分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展示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其对生活的影响6.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分享讨论成果第七章:信息伦理与法律7.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掌握信息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7.2 教学内容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诚信、公平、尊重隐私等信息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自觉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信息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伦理和法律案例,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的经验和方法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伦理和法律的重要性7.4.2 讲解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7.4.3 分析信息法律法规案例:展示具体的信息法律法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其基本内容7.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的方法和经验,分享讨论成果第八章:信息安全与防护8.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8.2 教学内容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防火墙、加密、安全协议等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信息安全案例,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的经验和方法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8.4.2 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8.4.3 分析信息安全案例:展示具体的信息安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8.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的方法和经验,分享讨论成果第九章:信息社会的挑战与机遇9.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认识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思考信息社会的发展方向9.2 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就业压力、网络安全、信息泛滥等信息社会带来的机遇:创新、便捷、全球化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挑战与机遇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信息社会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挑战与机遇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信息社会发展的看法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9.4.2 讲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9.4.3 分析信息社会案例:展示具体的信息社会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挑战与机遇9.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息社会发展的方向,分享讨论成果第十章:未来信息技术的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未来的想象和创新培养学生的信息未来意识10.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信息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信息的分类方法。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信息与信息的基本特征一、教材分析这一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共设置了两部分的内容:“一、信息”;“二、信息的特征”。
从认识信息的基本含义作为出发点,然后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本节是整套书的基础内容。
本节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化的形态和内涵有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材中列举了几个典型例子,并设置了探究活动,目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探讨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
这对学生认识到利用信息创造财富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二、学生分析由于本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知识面广、理解力强,我在收集周围具体实例的同时,特意从《三国演义》中挑选了两个实例,虽然“失街亭”和“空城计”这两个案例用半古文的形式呈现,但凭借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能力,在理解这些事例时毫不费力。
这些案例集中了思想性、知识性、丰富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类整理和归纳,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教学目标分析本课旨在从周围环境引出信息的概念,通过具体事例归纳信息的特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积极建构,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为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四、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1)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
在认识信息含义及了解信息的重要特征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在信息应用中所蕴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信息存在的形态及其内涵。
(3)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为了符合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本课中列举了许多实际例子,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有谁能说出刚才响起的优美的铃声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吗。
学生回答:“要上课了。
”不错,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我们身边到处是信息,只要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信息,比如:教师里老师的板书,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新闻联播,十字街口的红绿灯等等,今天我们就进行有关信息的学习,信息与信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