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术论文格式范文
- 格式:docx
- 大小:20.39 KB
- 文档页数:8
大学学术论文格式范文
论学术“时尚”
【英文标题】
OnAcademicFashion:StartingfromBaudrillard'sAnalysisofFashio
n
【作者简介】王晓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8。
在当今中国社会,一些门外汉都热衷于“学术”研究,成为很多领域中有“博士”和“专家”称号或者头衔的人,这时学术研究已
经转变成为时尚,已经时尚化了。这对哲学研究来说是值得重视的
事情。虽然巴尔特早就对“时尚”进行过研究,但是,把学术作为
时尚来研究却是鲍德里亚的贡献。
一鲍德里亚对时尚的分析
传统社会只存在仪式而没有时尚。时尚是启蒙运动以来的近代社会出现的,比如当我们说一个人很时尚的时候,也即说他很摩登。
按照鲍德里亚的看法,时尚的出现与符号的解放是密切相关的。在
传统社会,符号都被固定地与某些东西联系起来,并有确定的意义,符号是有限的。而到了现代社会,符号被解放出来。或者用后结构
主义的话语来说,符号成为“漂浮的能指”。它既不指称确定的东西,也没有被规定具体的意义。如果说漂浮的能指在一定情况下还
是有意义的,“在时尚中,意义的消解更为彻底”。①虽然字词的
意思往往不是固定的,要看人们如何使用它,但是这些符号毕竟是
有意义的,而在时尚中,人们所使用的各种符号往往没有什么意义,而只是纯形式的东西。牛仔裤上挖个洞,曾经是一种时尚。这种时
尚的符号没有任何意义。虽然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人们却仍然会热
衷于这种时尚,这又是为什么呢?在鲍德里亚看来,这会产生一种视
觉冲击效果。有人把这种视觉冲击效果称为“审美愉悦”。实际上
这里根本不会使其他热衷此道的人对此产生任何美感。时尚与美丑
无关。在这里,时尚实际上进行着一种表演,热衷于时尚的人就是
试图对其他人产生某种视觉冲击的效果。时尚所追求的就是高“回
头率”。这种“回头率”就如同电视节目所追求的收视率一样。
人有一种“时尚的冲动”。这种时尚的冲动是与人对“直接社会性”的追求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是与人们对于“知名度”的追
求联系在一起的。为此,鲍德里亚说:“这种冲动就是废除意义,
投入纯粹的符号,走向野蛮的直接社会性的欲望。”②这种时尚的
欲望不是对于美好东西的追求,而是对于新奇和时髦的东西的追求。在鲍德里亚看来,追求时髦东西的欲望常常是非常强烈的。其强烈
的程度一点也不比追求爱情的欲望和追求权力的野心低。只不过追
求爱情和权力的野心在生活中更重要,而时尚所追求的东西在生活
中却是微不足道的。时尚冲动的目标不过是一些差异符号。而这种
微不足道的差异符号为什么会让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欲望呢?这就是对
于“野蛮的直接社会性的欲望”。差异符号让人产生印象,能够
“吸引眼球”。越是能够吸引眼球的东西就越“时尚”。
论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
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
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作者单位】张慕华,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
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
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
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
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
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
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
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
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
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
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
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
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
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
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
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
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
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
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
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
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
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
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
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
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
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