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PPT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34
拟行路难教案解题拟,摹仿。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古辞和袁辞都不存。
鲍照《拟行路难》18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诗意理解倒水在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知人论世知人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一辈子愤愤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官,最后死在战乱中。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诗风雄健奔放,俊逸潇洒,其诗文与谢灵运一样有影响,在生年就颇负盛名,对唐代诗人李白等产生重大影响,居然史书无传。
可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情况。
钟嵘为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鲍照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论世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
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