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 格式:pptx
- 大小:982.01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特点、问题及建议摘要:我国大气污染体系经历了扬尘治理、国家大气浓度控制、大气控制试点、总量限值共同防治、空气质量控制试点等五个阶段。
主要特点是逐步走向多种形式的制度,加大了制度的制裁力度,政府机构多个部门的配合以及地方政府的作用等社会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考虑,以总量控制为基础的多污染综合治理,但也存在着体制结构不完善、与外部政府机构合作不够、控制基础设施和执行力不足、范围不合理、权力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完善制度结构,保持制度的连贯性和联动性,加强制度合作,确保政策的落实。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特点;问题分析前言: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生产将产生大量废气,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成为政府关注和治理的严重问题。
2013年以来,持续的大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大气污染的治理。
目前我国开展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改善空气污染控制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变迁过程大气污染具有污染速度快、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决定了控制的难度。
合理的大气污染控制体系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保证。
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含义。
道格拉斯·C·诺斯将制度定义为“一个社会的规则,或者说是形式上的,它们是人们创造的一些限制,这些限制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特征。
” 主要包括正式条款(包括政治和司法宪法、经济条款和条约),非正式限制(包括规则,人民日常生活规范和惯例)及其实施特点。
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实施情况的分析比较;不同时期的制度设置和制度实施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中国大气污染控制体系的变迁过程。
如下图。
二、我国大气污染控制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由于全国性会议的组织形式、体制框架以及不同阶段的大气污染监管体制存在差异,中国大气污染控制体系变化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特点、问题及建议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制度进行梳理,采用内容分析等相关研究方法,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的五个过程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分析归纳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改进建议。
标签: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制度变迁引言“贫困是阶级性的但烟雾是却是民主性的”,大气污染就如同这烟雾一般,无处不在而每个人都没有办法可以置身事外。
把视线转回如今的中国,“雾霾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问题依旧十分严重,影响着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
这是因为不同于固体污染,由于大气污染具有传播性导致只是改善某一地区的大气环境也无法保证其不会受到其他污染没有改善地区的再次污染[2]。
总的来看,从根源上来治理大气污染变得愈发重要,本文就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特点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进行了阐述。
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变迁过程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制度大致可以分为这样的五个阶段:治理工厂粉尘阶段、全国性的大气浓度治理阶段、试点范围内开展大气治理阶段、联防联控限制总量阶段、推广空气质量治理的试点阶段[3]。
第一阶段,此时国家仍然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相应的环保制度比较缺乏且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保障各个公私营工厂中的空气质量为主;第二阶段处于改革开放之后,这时环境保护开始得到大众和政府的重视,大气污染的治理主要针对全国大气浓度问题进行治理;第三阶段,试点方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采取的主要方法,而相应的制度的制定工作也开始快速发展;第四阶段,实施联防联控,对污染的总量进行限制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主要针对对象,同样也促进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第五阶段,就对大气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一阶段主要对那些已经成功的试点经验进行控制,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空气质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气十条的阶段年限大气十条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合计为15年左右的时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大气十条的三个阶段年限以及相关的措施。
首先是大气十条的第一阶段,该阶段从2013年开始,持续到2017年。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
通过强化大气污染源头的减排措施,如加强燃煤电厂的脱硫、脱硝、除尘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淘汰力度,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第一阶段年限的五年时间里,通过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的减排工作,我国大气污染的总量得到了明显的下降。
尤其是对于煤炭消费量大的地区,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实施了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通过提高燃煤电厂的减排水平,加大对工业企业的处罚力度,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第二阶段是从2018年开始,将持续到2022年。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大气治理体系,加强源头控制和综合防治。
通过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考核机制、实施最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排放源监控等手段,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在第二阶段的五年时间里,我国将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首先,加大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治理力度,继续加强工业企业的减排工作。
同时,加大对机动车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加强车辆排放检测和治理措施的落实。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降低农村污染物的排放。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三阶段是2023年至2027年,该阶段将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在这个阶段,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水平,加大对工业企业、机动车尤其是传统燃油车的减排力度。
同时,还将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快建立大气污染的实时监控系统,提前预警和应对大气污染事件。
论文: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斯德哥尔摩全球人类环境会议,对于推动全球环境问题控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我国亦是如此。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有各国政府代表团及政府首脑、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的讨论当代环境问题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在此次会议之后,1973年,我国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大会确认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惠及人民”的32字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打响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
至此,大气污染防治被提上日程并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从无到有开启了我国的大气环境保护的历史,历经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控制、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等,成为我国环保事业的一个缩影。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政府在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同时,已经开始注重与大气污染有关的科学研究,逐步投人大量资金研发有关的环境治理技术,长时间的科技研发为大气环境保护提供更多了二要的技术确保,获得的成果促进了适当的政策制订、法规健全和标准颁布。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空气污染范围尚以城市局部为主,主要关注的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tsp),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主要以改造锅炉、消烟除尘、控制工业点源污染为主。
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急剧减少,城市环境空气的二氧化硫(so2)污染越来越轻微,同时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发生了区域性的酸雨污染。
至21世纪之初,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仍为燃煤和工业,主要污染特征为煤烟尘、酸雨,空气污染范围从局地污染向局地和区域污染扩展。
这一阶段的大气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能源结构,更确切地讲是煤的燃烧造成的,属于煤烟型污染。
步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大力推进,高速发展的城市群交通和汽车产业增添了日趋严重的机动车排放量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发展历程【摘要】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起步阶段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我国逐步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全面加强了相关工作并强化监管和治理措施。
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策效果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需要展望未来,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效果和水平,促进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演变过程充分展现了政府的决心和努力,也为全球环保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发展历程,起步阶段,建立体系,强化监管,治理措施,绿色发展,效果评估,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大气污染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2013年发布的《大气十条》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长远目标,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减少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国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加大治理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不同阶段的政策措施,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新一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2 问题意义大气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空气质量恶化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发展历程中的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巨大。
空气质量恶化会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甚至加重心脏病、中风等慢性疾病的危险。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气污染的产生源于能源消耗、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增长。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正在进行工业化进程,这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工业废气的排放。
当时的政府关注的是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而对环境污染问题关注不够。
因此,大气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剧。
特别是在工业重点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急剧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增强,中国政府开始加大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力度。
一系列的环境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限制。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这些措施初步缓解了大气环境污染的问题,但并没有根本解决。
到了21世纪,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人们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北京成功申办到了2008年奥运会,这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契机。
为了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关闭高污染企业、推广清洁能源等。
这些措施使得北京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样板。
然而,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且愈发严重。
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发展速度过快、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高、粉尘污染等。
另外,东北地区的冬季大气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冬季供暖所产生的煤烟排放造成的。
因此,中国政府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应对大气污染的解决方案是多方面的。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
第三,加强市民环境意识的提高,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高污染排放的交通工具使用,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起源、发展阶段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问题的起源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追溯到工业化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厂和企业被建立起来,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
此外,长期以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之一。
二、发展阶段1. 初级阶段在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历程中,初级阶段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源是燃煤和工业废气,如煤矿、钢铁和化工等行业。
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欠缺,污染物排放量庞大,导致大气污染加剧。
2. 恶化阶段恶化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增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煤炭的使用和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得大气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
此外,交通运输的发展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 高峰阶段高峰阶段发生在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
这一时期,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峻。
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逐渐下降。
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导致雾霾日益加重,引发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担忧。
三、应对措施为了解决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源普查办法》等,以规范大气环境治理行为,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
2. 推行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我国积极推行清洁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
3. 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我国不断完善大气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空气质量,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中国的大气污染及治理概况作者:杨振风摘要:我国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虽然一些常规污染物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新的污染接踵而来,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为此,我们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阻止大气污染态势的发展,还给我们一个绿色的家园。
本文将对我国大气污染的来源、类型、危害以及治理措施作出具体的分析与表述。
关键词: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环境承受力大气环境容量氮氧化物统筹治理正文:一、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1)近年来,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
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998年的209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948万吨,减排143万吨,减幅6.8%,其中生活污染源减少116万吨,高于工业污染源,减幅达23.3%;烟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445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070万吨,减排385万吨,减幅26.5%,其中工业污染源减少326万吨,高于生活污染源,减幅达27.7%;工业粉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32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991万吨,减排330万吨,减幅达25%.虽然近年来污染物排放有所减低,但污染仍然很严重。
据专家分析,二氧化硫排放量水平仍高于环境承受能力的60%左右。
( 2 )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许多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友好装趋势,但是城市空气污染仍较严重,污染类型以煤烟型污染为主,颗粒物仍是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人口在100万~200万的特大城市最重。
酸雨分布面积变化不大。
1995~2000年降水平均PH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三年有所回升,总体变化不大。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初见成效。
近年来,酸雨控制区降水平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比例呈减少趋势。
在全国的600多座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
(3)老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20多年来,中国对大气污染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主要针对一些常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
VOCs治理发展的过程以及发展趋势近几年,我国大气污染形势非常严峻,污染物非常多,主要包括PM、SO2、NOx 、VOCs、NH3、H2S、O3、Hg等,其中VOCs排放量近几年非常巨大。
为此,“十三五”期间,全面加快VOCs污染防治势在必行。
然而我国VOCs污染治理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
我国VOCs治理发展的历程简述我国VOCs治理与管控工作起步较晚,与美国相比落后了约30多年。
2010年后国家对石油化工、印刷包装、涂料等行业开始重点整治。
从国家法律法规宏观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对VOCs治理控制的重视始于“十一五”末,并在“十二五”期间尤其是2012年后开始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及技术政策,从顶层设计逐渐开始加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32号)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法律,但该法由于制定时间较早,仅有诸如有机烃类尾气、恶臭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等类似概念,未明确VOCs控制要求,不过2016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将VOCs纳入了监管范围。
在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开展VOCs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将VOCs 和SOx、NOx、颗粒物一起列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防控重点,开启了我国VOCs 管控与治理之路。
2012年10月,《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首次提出“全面开展VOCs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完善重点行业VOCs排放控制要求和政策体系,2014年底前一般控制区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大力削减石化行业VOCs排放等,掀起了VOCs污染防治的开端。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提出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以PM10和PM2.5为主要目标,其中“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考核比重为7%。
大气十条的阶段年限
大气十条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系列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旨在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划,大气十条被分为三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年限。
1.第一阶段:2013年-2017年第一阶段的大气十条实施时间为
2013年至2017年。
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减少工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和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具体包括提高燃煤电厂的脱硫和脱硝设施建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治理,加大车辆尾气治理力度等。
2.第二阶段:2018年-2020年第二阶段的大气十条实施时间为
2018年至2020年。
该阶段的重点在于进一步降低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排放,加大农村和城市区域的空气治理力度。
具体涉及淘汰小散乱污企业,加强农村厕所改造,加速清洁能源替代等。
3.第三阶段:2021年-2025年第三阶段的大气十条实施时间为
2021年至2025年。
该阶段的重点是实现更为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推动深度治理工作。
具体包括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继续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行更严格的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
大气十条的实施阶段和年限是为了逐步落实各项措施,达到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
中国空气污染问题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环境挑战,已经对人民的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空气污染问题。
一、历史演变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并非一日之功,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尤其是重工业和能源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中国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通过控制排放、引进清洁技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等途径,减少了某些污染物的排放。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汽车数量激增,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此外,生态环境破坏、农村以及工业污水排放等也对空气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未来展望面对空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未来,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政府正在倡导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减少煤炭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加强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管和治理,提高管理水平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其次,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的污染治理也是未来的关键。
中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系统。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此外,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的提高也是未来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养成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总之,中国空气污染问题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仍然严峻。
但是,随着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参与,相信中国将会取得更好的空气质量,并为人民创造更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注:此文为虚拟文章,仅供参考)。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特点、问题及建议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建国以来所制定的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正式制度,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政策、政府会议、环保机构等方面的信息,运用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来研究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变迁过程,归纳特点,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治理;制度变迁随着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环保理念得以大力提倡,人们对于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大气污染作为当下最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非常重要。
1.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变迁过程第一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其治理性质为工厂粉尘治理。
该阶段属于典型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将发展重心放在了经济建设方面,忽视了环境保护。
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环保制度,但是制度主要针对的对象为工厂产业,且制度的内容不够健全完善,主要只是针对空气质量,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方面。
这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初始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由于将近十年的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大气污染浓度已经明显上升,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所以,国家开始逐渐重视环境保护及大气污染治理。
这一阶段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内容就是治理大气浓度上升问题,促进了环保制度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阶段我国召开了环境保护会议,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同时也出台了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这正式标志着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期,该阶段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治理相关制度的制定得到快速发展,正式步入大气污染治理试点阶段。
在90年代中期我国在环境保护会议中就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制定了重要指导方针,将环境保护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挂钩,并作为重点内容,推进了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一个新篇章。
第四阶段:21世纪初期至10年,该阶段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控制污染总量,采取并实施了联防联控措施,进一步推动了环保制度的发展。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回顾与展望摘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的演变而不断深化。
几十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控制和空气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在系统回顾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基础上,展望提出新时期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创新思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主要经历了消烟除尘构建大气环境容量理论(1972—1990年)、分区管控防治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1991—2000年)、总量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见顶下降(2001—2010年)、攻坚克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1—2020年)四个阶段。
当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下,在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情况下,更先进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为大气污染减排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文提出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创新思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清洁高效,低碳少污,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弄清大气污染来源成因,为科学治污提供坚实基础;清洁生产,全程控制,显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属地责任,联防联控,改善局地质量,降低区域间相互影响;智慧监控,数据归真,强化污染源监管。
1972年6月5日,世界上第一次国际环保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团及政府首脑、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的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或《斯德哥尔摩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关于环境的传统观念的终结,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