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精)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12
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重点和难点分析(一)审计风险分析1、工程招标投标中的舞弊行为、违法、违规转包分包情况等问题,单靠审计手段难以发现和查实,存在取证风险。
2、材料、设备的质量以及个别重要工序如桩基础质量检验需专门机构和技术检测,用审计手段难以进行,存在技术手段风险。
3、较大、重大设计变更在进行技术和经济等多方案分析时,由于审计知识结构等问题,难于全面、准确进行分析比对,存在专业技术风险。
(二)审计重点分析1、概(预)算编制情况。
主要审查编制说明的内容是否准确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合理合法,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计价指标和其他费用是否合理;依据设计图纸,审查设备和材料价格与当地建设部门信息指导价格、当地市场价格的出入程度,管理费的计算是否正确、预留费用依据是否充分等。
2、合同签订情况。
审计进入后签订的合同,在合同签订之前要对合同草本进行审计,重点审查经济合同内容的有效性、真实性,收费是否合理。
对审计进入前已签订的合同,重点审查所签订合同或协议书中的责权利、质量、工期、取费、拨付款办法、奖罚、保修及时效等是否全面、合规,是否成立、合理;施工合同中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条件相符;审查与设计、监理等单位签订的合同是否合法、合规,收费是否合理。
3、合同履行情况。
重点检查合同履行是否全面、真实,是否存在差异及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有无违约行为及其处理结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4、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
建设项目内控制度是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保证项目建设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达到已确定的目标和质量要求,保证项目顺利建成,以控制建设人员行为目标的重要措施。
为此,审计组把审查监督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重点关注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方法是定期跟踪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如执行有偏差,审计组发现后即向被审计对象发出整改建议书。
作为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重点之一,着力把握以下三个方面:a)审查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是否建立了项目业务岗位责任制。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一、审计风险的原因
1、信息不一致:审计过程中,主要依赖企业提供的信息,如果当前
企业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或者审计信息未能及时更新,这样就会导
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2、审计人员技能和经验的不足:审计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技能和经验,如果审计人员技能和经验不足,也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3、财务报表设计和审计标准的变化:审计人员的工作要符合有关财
务报表的设计和审计标准,如果有关财务报表的设计和审计标准发生变化,审计人员的工作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4、审计方法的不合适: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如果审计方法不适当,审计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5、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环境也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
果企业的审计环境发生变化,审计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二、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1、正确的审计工作和记录:审计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和业务技能,对审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要做好记录,以确保审计的准确性。
2、经验丰富的审计团队: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当组建一支经验丰
富的审计团队,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分析近几年兴起的电子商务使审计面临的外部环境和风险特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研究以京东为例,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审计的影响,并对电子商务审计风险和电商企业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据此针对审计风险提出了优化电商审计的环境、强化电商企业管控水平、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力等建议,以促进电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京东;审计风险;防范措施;内部控制一、电子商务审计风险一电子商务对审计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审计环节会产生有利影响,电子商务中的交易行为由于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负责审计电子商务的注册会计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采取以远程审计为主、实地审计为辅的审计方法,减少审计环节中到审计现场获取数据和纸质资料的时间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但电子商务对审计环境也存在不利影响,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项新兴技术,其法规和审计规定仍不完善,如电子商务审计中特有的网络信息隐私保护、网上银行管制、电子合同等,对电商的审计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电子商务对审计对象的影响。
常规的审计对象一般是指被审计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以及与以上活动有关的文件资料和会计账簿。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这些文件资料和会计账簿不再是承载企业经营和会计信息的唯一方式,上述信息更多的是以电子数据方式体现,审计工作人员要获取真实、充分的审计证据就要保证承载电子数据的计算机等硬件以及网络、系统等软件正常运行,因此电子商务审计的对象也更加复杂,网上交易流程、电子证据以及网络安全性等都被列入审计范围。
3电子商务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传统审计中对纸质的会计账簿、凭证、文件资料等进行比对的方法不再适用于电子商务中的动态数据,因为在动态的数据平台下,纸质材料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对数据的时间节点认定也存在难度。
电子商务对审计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电子数据的获取、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等都成为审计工作人员开展电商审计的必备技能。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审计风险是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无法避免的风险,你知道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知识。
欢迎阅读。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1. 审计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
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否则该审的问题“审”不出来,审出的问题“说”不明白、“写”不清晰。
2. 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虽然计算机审计、联网审计、大数据审计方法在不断探索使用,但目前审计的方法和手段仍是以传统的手工查账方法为主,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更是如此。
3. 审计人员未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审计的灵魂是“独立性”,若审计人员踏入“灰色地带”,就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
4. 依法审计的意识淡薄。
有法不依,随心所欲,也势必会带来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1.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
审计对象的业务越来越广泛,审计人员因知识结构、政策掌握具有局限性等原因,难以全面反映和评价审计对象,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 社会对审计意见的依赖性。
审计机关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方面起到了“卫士”的`作用,但是因审计力量有限,审计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全程把关,一旦政府部门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审计部门就会受到社会的质疑。
3. 审计对象本身的内控制度不完善,也会加大审计风险。
二、降低审计风险的途径(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每一个审计案件都要做到审得出来、说得明白、写得清晰。
1. 要重视审计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提高。
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学习,审计组成员间必须建立起和谐关系,审计组成员切不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要做到技术与方法互相交流,问题要互相探讨,发现线索要互相提醒,资料要互相共享。
2. 要加强“说功和写功”的练习与应用。
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事实、审计定性依据、处理结果要能够说得明白,不仅是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要把情况说明白,对被审计单位或者进行调查取证时,更要把审计内容、审计目标或者意图说明白,以建立起和谐的审计关系,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
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应对分析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应对分析论文关键词:审计风险变化趋势应对分析论文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算化会计的普及,审计风险必将日益增多。
加强对新时期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研究并做出相对的应对分析,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二、审计风险的发展趋势三、对审计风险的应对分析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审计风险一般是指,财务报告本身存在错误,但受业务复杂程度、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方案、审计成本、审计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审计报表中的错误和舞弊,造成审计评价和意见不恰当、甚至不正确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
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内部单位控制制度研究评价基础之上的,审计过程乃至审计意见的形成与表述都受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审计人员不可能发现财务报告中所有的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
不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会招致审计失败。
审计失败是指,财务报告中存在严重不实,审计之后审计人员没有发现这类错误或者隐瞒不报,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一贯性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
众所周知,在引导经济、政治、组织和个人的决策和行动(如资源配置、财富分配)方面,财务报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审计失败会带来不利结果,如,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不实,审计未能发现,用户因此做出错误判断,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从这一角度来讲,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主要目的也就是防止审计失败。
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防范经济风险、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国家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国家审计对象主要是管理和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许多被审计单位关系到国家民生和安全,如,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它们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转具有重要作用。
审计机关未能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常见表现是,审计之后未能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财务欺诈或者持续经营能力严重不足等情形。
审计风险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和财务业务的不断发展,审计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审计风险是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和错误的概率。
它可能会导致审计师错误地达出审计结论,从而降低审计质量。
因此,正确地理解和管理审计风险是保障审计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探讨审计风险的定义、成因、分类以及管理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错误概率,包括未能发现关键信息、审计师缺乏独立性和主观性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和审计质量的降低。
1.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法律变化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财务报告可信度。
例如,法律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遵守规定、政治因素可能导致信息的不透明。
2. 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包括管理层的诚信、信息的可靠性和内部控制等。
如果企业管理层存在不诚信行为,例如侵占资产、虚增财务指标等,将会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度。
另外,内部控制不达标也会导致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下降,减少审计师对企业总体情况的了解和了解的精度。
3. 审计人员技能和经验审计师的技能和经验是保障审计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是如果审计师缺乏专业技能或经验,将会影响到审计过程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在审计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审计师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行动来弥补自身的缺陷。
审计风险按照其产生时间可分为前期风险、中期风险和后期风险。
前期风险是指审计计划编制阶段和初次接触客户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例如客户信息不全面,信息不足等。
中期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例如审计记录不完整、丢失文件,审核过程不可靠等。
后期风险是指在审计结束之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错误结论、审计误解等。
1. 完善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完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度,减少审计风险。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XX所”)是一家具有良好口碑和较高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企业审计、税务筹划、咨询服务等业务。
A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6年,A公司聘请XX所对其2015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XX所发现A公司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如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
针对这些问题,XX所与A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要求A公司进行整改。
然而,A公司并未认真对待,反而对XX所提出了质疑,认为XX所的审计工作存在失误,导致其声誉受损。
二、案例经过1. 争议焦点A公司认为,XX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未发现其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违规行为;(2)审计报告中的部分结论与事实不符;(3)审计报告未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XX所则认为,其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不存在失误。
对于A公司的质疑,XX所提出了以下辩解:(1)审计过程中,A公司未提供完整、真实的财务资料,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深入;(2)审计报告中的结论均基于已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存在错误;(3)审计报告已充分揭示A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
2. 诉讼过程A公司认为XX所的审计工作存在重大失误,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XX所承担赔偿责任。
XX所则辩称其无过错,请求法院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依法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A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重新审计。
经审计,发现A公司确实存在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违规行为。
然而,法院认为XX所的审计工作基本符合审计准则,不存在重大失误,故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
三、案例评析1. 审计法律风险本案中,XX所面临的主要审计法律风险包括:(1)违反审计准则,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错误;(2)未充分揭示审计对象的财务风险,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重大遗漏;(3)因审计失误,导致审计对象遭受经济损失,引发诉讼风险。
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3篇第一篇[摘要]伴随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针对风险管理导向构建完备的内部审计体系也日益成为企业做优做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首先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风险管理视角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的流程体系,并提出了健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1引言内部审计,就是对一个组织中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确认与评价,明确其是否遵循相应的规则并符合相应的标准,以及是否对资源进行了有效利用、实现了组织的目标。
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实现相应的目标,其不仅是对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同时也关注企业或组织的内部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包括发展战略、销售、人事等非财务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随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内部审计的系统和流程也越来越规范化,其对于物流企业的财务监督、企业管理等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现。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是企业或组织内部审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审计过程中基于风险管理导向,对企业或组织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和范围,确保企业或组织改善运营管理,实现价值增值。
完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于企业自身做优做精、实现内涵式发展,以及整个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构成及其影响因素2.1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特征,可得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
2.1.1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盈利情况等的影响。
这些情况的相关信息实质上包含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这三大报表当中。
第一编·第一章·审计概述第五节·审计风险三、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的关系1、定义: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2、关系描述【单选题必考点】“一定两反”(1)前提:审计风险是既定的;(2)两者关系: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3、风险的表达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不一定用绝对数量表达这些风险水平。
【提示】a)纵观历年考题,审计风险模型百考不厌,但同学们的得分率并不很高,原因在于对模型中涉及的三种风险产生混淆。
b)请同学们务必理解每种风险的含义,之后通过“一定两反”的口诀,加深记忆。
真题和模拟题精讲单项选择题【模拟题】下列有关审计风险模型中的相关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审计风险指注册会计师因执行业务不当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B.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作出的职业判断能否有效降低重大错报风险C.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D.在既定的重大错报风险下,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呈同向变动[答案]C[点评]选项A中,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并不指注册会计师因执行业务不当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选项B中,重大错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被控制、调节、降低或消除;选项D中,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呈反向变动,所谓“一定两反”的重要结论。
单项选择题【2007年真题】下列有关审计风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将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B.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重大错报风险C.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消除检查风险D.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在完成审计工作时,能够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答案]D[点评]同学们通过本题,再次巩固两个观点:检查风险可以降低,但无法消除;重大错报风险是独立于财务报表存在的,只能评估,而无法改变和控制。
采购业务内部审计风险(面面俱到)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从上面给出的三个风险来看,还真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下面我们来看看,细化的29项次级风险,内部审计针对这些风险一样要有针对性地审计。
1 、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采购依据不充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公司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1.1 采购计划与需求情况脱节或实际采购未按采购申请执行,可能造成盲目采购、物资短缺或积压。
1.2 采购未按采购计划执行,导致计划无效。
1.3 采购计划编制依据不准确,导致采购计划与实际需求不符。
1.4 采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1.5 采购依据不充分、不合理,相关审批程序不规范、不正确,可能导致公司资产损失、资源浪费或发生舞弊。
1.6 采购订单未统一编号并归档,档案保存不善,出现问题无法追查原因。
1.7 采购订单未经供应商书面认可或回复,供应商可能不按订单供货。
1.8 采购依据不充分,采购过程不按原确定配额采购,掩盖不良调整,给公司带来质量或经济损失。
1.9 信息系统里的无效订单不进行清理,可能产生无效订单被执行,导致错误采购或多采购。
1.10 采购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2 、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采购配额确定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2.1 采购价格确定方法不合理,可能造成采购价格偏离市场价格,采购成本偏高或产生非正常性波动。
2.2 重要部品未从认定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可能导致质量风险或存在差错或舞弊。
2.3 认定新供应商程序不合规、考察供应商过程不严格、考察结果未经适当审核审批、选择供应商过程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情况、供应商评价结果不公正、合格供应商名单未及时更新等,可能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审计风险的应对引言概述: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审计目标无法实现或审计结论不准确。
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应对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审计风险的应对。
一、内部控制风险的构成1.1 系统和流程风险:包括系统设计不合理、内部流程不畅、信息系统漏洞等。
1.2 人员风险:包括员工不诚信、员工技能不足、人员流动性大等。
1.3 资源风险:包括资金不足、设备老化、供应链中断等。
二、外部环境风险的构成2.1 法律法规风险:包括法律法规变化、合规要求不符合等。
2.2 经济环境风险:包括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激烈等。
2.3 政治环境风险:包括政策变化、政治动荡等。
三、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法3.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3.2 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其对审计目标的潜在影响程度。
3.3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重要性和优先级。
四、应对审计风险的措施4.1 内部控制加强: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制度和流程,减少内部控制风险。
4.2 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明确应对措施,及时应对外部环境风险。
4.3 审计程序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审计程序和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五、审计风险应对的挑战与前景5.1 挑战:审计风险的构成和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5.2 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审计风险评估方法和应对措施将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结论: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应对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以及调整审计程序,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目录简介含义基本特征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的可控性组成要素审计风险的识别审计风险的估测审计风险的评价审计风险的成因审计内部环境的影响审计外部环境的影响审计风险控制控制措施防范措施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对策审计风险的意义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审计风险模型简介含义基本特征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的可控性组成要素审计风险的识别审计风险的估测审计风险的评价审计风险的成因审计内部环境的影响审计外部环境的影响审计风险控制控制措施防范措施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对策审计风险的意义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审计风险模型展开编辑本段简介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柯勒会计词典》把审计风险解释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观点是: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的风险。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知识详解审计风险知识详解审计风险是什么你知道吗?审计风险的作用你知道吗?下面是yjbys 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审计风险的知识。
欢迎阅读。
1固有风险(IR):借用投资学当中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固有风险理解成是这两种风险的综合体,这种风险受各类因素的影响。
比如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经营战略带来的风险、以及一些重大会计估计导致的风险等等,这类例子有很多。
2控制风险(CR):一般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内部都有各类不同的管理制度,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我们可以将企业内部的这种管理制度叫做内部控制,那么控制风险就是这些规章制度没有被运行、被管理层临驾以及舞弊的风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得到很好的执行,那么相应的控制风险就越小。
3检查风险(DR):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错误,但是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的风险。
用最通俗的语言来看的'话,就是审计师的道行不够。
4审计风险(AR):在以上三种风险的共同作用下,就能够确定审计风险。
我们以注册会计师“进场”为分割点,将审计风险分为审计前风险[实际状况]和审计后风险[理想状况,注册会计师预先设定的合理保证水平]。
关系是:AR=IR*CR*DR其中IR*CR又被称为重大错报风险或者综合风险,之所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是由于审计风险模型更新所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是最新审计风险模型的表述。
该关系用最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来表述的话则为:审计后风险=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综合风险)*实际的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告诉我们,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属于即定的历史事实,无法改变;实际的检查风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我们实施的审计程序的质量和数量,用俗话说就是注册会计师的水平,水平高,实际的检查风险就低;水平次,实际的检查风险就高。
我们通过上面这种关系可以发现,审计后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和企业“博弈”之后的结果。
延伸阅读:在介绍完五种不同的风险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其串起来,从风险的角度来解释审计的流程:假设我们不考虑企业的任何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我们将其称为固有风险,也称为控制前风险;当考虑内部控制后,如果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得到直接,则可以发现相关的错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固有风险。
内部审计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约束和监督机制,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防范舞弊、降低风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工具。
但同时,由于在审计活动中,审计风险客观存在,并始终贯穿着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影响了审计质量,因此如何识别、评价、防范和化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重要性体现在其可以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活动起到自我监控和自我促进的作用,具体如下:(一)自我监控作用1、监控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是否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2、监控信息的真实、可靠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各项信息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是否真实、正确、及时及相关,确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渠道是否健全和畅通。
3、监控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内部审计可查明被审计单位责任人是否真实可靠的完成应负经济责任的各项指标(如利润、产值等),并对责任人的工作做出正确的评价。
4、监控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产增减结存情况的审核、查询和盘点,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确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自我促进作用1、促进自我制约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来自外部或内部自己制定的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并督促其改正,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自我约束。
2、促进自我改善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各层次、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揭露存在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善工作的建议,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自我改善。
三、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一)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随着企业经营范围扩大,原有的经营领域单一化模式已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资源及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在其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所承担的风险增大。
1.素质风险:由于内审人员素质、水平、技能、知识结构和范围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造成监督失控、失误、失察。
如基建财务审计只能简单地看合同金额和实际付款金额、工作量是否对应,无法就取费标准、工程造价是否合理作出分析和判断,而问题又恰恰多发于后者;对金融执法执纪的监督只限于执行标准、程序、方法是否合理合规合法,对执法执纪的效果及其对当地金融效率、金融风险的影响无法深入。
2.工作量风险:工作量与工作时间是否匹配、安排是否科学,人浮于事、干少闲多、互相推诿、互相攀比;事多人少、敷衍塞责、蜻蜓点水、质量低劣,都形成工作量风险。
3.信息风险:对被审计者提供不真实的财务、管理、执法信息,内审人员囿于时间和水平不够、信息渠道不畅、获取信息成本太高等原因,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4.界定风险:对原任与现任、主管与直接、个人与集体的责任划分,责任的性质、大小、重要性界定,责任的审计范围把握,易失之过严和过宽。
5.方法风险:审计的方法偏重于事后、时点监督,没有向实时的、动态的、全过程的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偏重于现场审计,没有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并逐步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的转变。
现场检查成本高、效果差、易流于形式,发现问题时问题已成事实,不能扼事态于萌芽,更不能防患于未然。
现场审计也只能对输入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原始文件和打印出的业务账簿、报表等有形资料进行审计,而不能对软、硬盘上的业务数据库等无形资料进行审计。
6.手段风险:手段落后,如手工操作费时多,不利于集中精力处理主要问题;差错多、效率低、不准确、不精确、主观臆断多、量化分析少,审计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不够;资料保存难、查询难,不利于数据库的建立和今后工作的开展;审计范围小,审计的广度、深度不能拓展。
还有些问题如贪污受贿仅靠目前的审计手段无法查证,缺少执法执纪机关的特殊手段。
7.报告(评价)风险:审计评价是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管理责任情况发表的综合评价,涉及被审计者的切身利益,任何不实或不当的评价,都可能会引起审计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