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 格式:docx
- 大小:20.38 KB
- 文档页数:13
1.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勒图尔诺(法)“生物起源说",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孟禄(美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保罗·朗格朗(法)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还有著作《演说术原理》.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6.柏拉图(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灵魂是由理性、认识、情感三部分组成的。
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著作《理想国》。
7.苏格拉底(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
他认为,心脏是思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9.培根(英1561—1626)“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10.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
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
11.洛克(英1632—1704)著作《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主张绅士教育.文化传递主义.12.卢梭(法1712~1778)著作《爱弥儿》,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被环境和教育破坏了,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1. 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学名人1.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2.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3.现代心理学之父 : 比维斯4.心理学之父 : 桑代克5.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6.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柏拉图7.外铄论--荀子、华生 洛克8.遗传: 高尔顿 霍尔 董仲舒9.环境: 华生 洛克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生活本位论 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 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生物起源说(美国)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起源说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八阶段---- 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阶段预备生涯-- 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 退出生涯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教育学家及教育理念保罗朗格郎:法国教育家,1965年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布鲁纳:美国教育家,他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
布鲁姆:美国教育家.他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位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柏拉图:古希腊著名思想家。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柏克赫斯:他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其作品为《民本主义与教育》。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
“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裴斯泰洛奇:瑞士平民教育家。
他的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地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格赛尔:美国心理学家。
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
他和斯宾塞是实质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以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他是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
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他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
是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痛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他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凯洛夫:苏联教育理论家。
他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孔子: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中国古代教育学=-孔子1、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2、”有教无类"--孔子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6、”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7、因材施教--孔子8、"学而时习之"—-孔子9、”温故而知新”--孔子1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11、"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学记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5、"师严然后道尊"——《学记》6、”君子之教,喻也"--《学记》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8、”学不躐等"-—《学记》9、教学相长—-《学记》10、循序渐进——《学记》11、”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12、”不陵节而施”-—《学记》朱熹1、"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3、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陶行知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中国教育改造》其他1、"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2、"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5、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中国教育学发展=—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古希腊=-苏格拉底1、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柏拉图1、《理想国》——柏拉图2、人的发展的最高境地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3、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的思想4、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5、是“寓学习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1、《政治学》-—亚里士多德2、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3、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亚里士多德4、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外国近代教育学发展=-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2、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3、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4、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6、《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7、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8、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9、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2、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4、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5、”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1.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人物汇总利拓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说孟禄(美):心理起源说米丁斯基:劳动起源说凯洛夫:劳动起源说,《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孟子学生乐克正:《学记》孔子:《论语》孟子:性善论、内发论墨翟:墨家代表人(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引导)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社会本位论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发展、分阶段教育、《论灵魂》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培根:创立时期观点——科学归纳法,首次提出教育要独立夸美纽斯:创立时期观点,教育学之父、课程分类(学科课程代表人物) 康德:《教育论》、首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卢梭:《爱弥儿》、自然发展、个人本位论洛克:创立时期观点(《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外铄论裴斯泰洛齐:自然发展、个人本位论赫尔巴特:教育学创立阶段观点、社会本位论、课程分类(学科课程代表人物)杜威:教育学创立阶段、教育无目的论、课程分类(经验课程)、课程理论(学生中心主义(经验主义)(活动中心)课程论)克伯屈:经验课程怀特海:综合课程斯宾塞:教育学创立阶段、将课程作为专门术语、课程分类(学科课程代表人物)马卡连柯:教育学发展阶段、教学原则——集体教育、个人教育、平行教育、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课堂管理(平行管理)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赞可夫:《教学与发展》,高难度、高速度、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性的发展布鲁纳:《教学过程》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学科中心(结构中心)课程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发现说,认知结构说)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各类著作,不做太多要求布鲁姆:掌握、目标,教学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弗洛伊德:内发论,遗忘原因——动机说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威尔逊:基因复制——内发论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机制——内发论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顿教育”——内发论高尔登:“优生学”——内发论荀子:性恶论、外铄论华生:《行为主义》“一打婴儿”环境决定论——外铄论(行为主义创始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泛化)、恐惧形成实验〔婴儿对兔子的恐惧〕孔德:社会本位论涂尔干:社会本位论罗杰斯:个人本位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10、"有教无类"--孔子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5、因材施教--孔子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25、"学不躐等"--《学记》26、教学相长--《学记》27、循序渐进--《学记》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34、"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独立学科。
单选学派: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德。
心理意识是由元素构成,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威廉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心理的机能作用(基于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观点强调研究可操作、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洁,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华生。
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形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费洛伊德,强调意识的结构和人格的结构,存在潜意识。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人皮亚杰。
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价值。
认为人性是善的,是有价值的。
代表人马斯洛概念:教育心理学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简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答: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高等教育所涉及的教和学的现象。
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概念: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测量研究此种变量。
简答: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教学认知能力(了解,理解,分析)教学设计能力(教的设计,学的设计)教学调控能力(课堂管理)教学评价能力(评学生,评自己)正确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言语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难点是否清楚,教学态度是否认真)简答: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答:大学教育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教师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教师的自信。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教育心理学的萌芽、诞生、主要贡献者(了解)萌芽:1531年,西方学者琼·魏维斯的著作中首次出现“教育心理学"一词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教育工作中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1876年发表《教育人类学》,德国教育理论家莫伊曼倡导“实验教育学运动”,实验教育运动的另一倡导者拉伊,1903年出版《实验教育学》.美国出现了很多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诞生: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用小鸡、猫、狗等动作进行实验,并把所得出的结论推论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中,是行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1)行为主义学派(联结派):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等(2)认知学派,起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布鲁纳、奥苏贝尔等(3)联结-认知派:代表人物:托尔曼、加涅(4)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发展阶段(知道)生物成熟、活动、社会经验和平衡,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思维变化。
(1)组织:个体将思维过程组织进心理结构,简单的结构不断地被组合和整理变成更为复杂和有效的结构,图式是思维结构的基本框架或单元(2)适应:适应周围环境的倾向性,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是指试图用已有知识来解释或理解新事物,顺应是指必须改变已有图式以对新的情境做出反应(3)平衡:在认知图式和环境信息间寻求心理上内在的平衡状态发展阶段:阶段年龄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开始出现模仿、记忆和思维,出现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幼儿期到学龄早期语言和符号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逻辑运算;难以了解他人观点;不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学龄后期到中学能有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理解对话的规则,能分类和排序,理解了可逆性;分类;排序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高中和大学能符合逻辑地解决抽象问题,思维更具科学性,对社会问题、身份的关注增加皮亚杰理论的局限性:儿童和成人的思维方式经常不符合不变的阶段观;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忽视了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一、孟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0)2、持“性善论”。
(22)3、“大丈夫”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4、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万物皆有备于我”。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43)5、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还有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60)6、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
(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139)二、朱熹1、支持神话起源说。
(教育的起源)(13)2、朱熹:“愤者,……;悱者,……;启,……;发,……”。
(启发诱导)(22)3、《朱子全书*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首次使用“课程”一词,这与我们现在许多人对课程的理解有相似之处。
(课程)(108)4、“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146)5、“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46)三、孔子1、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22)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2)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145)4、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2)5、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2)6、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也是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人。
(22)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139)8、“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146)9、颜回评价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疏导原则)(181)10、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一、重要教育家与代表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期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主义和教育"。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场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育适应自然。
班级授课制。
教育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稳固性、自觉性)。
2、卢梭在"爱弥儿"中坚决的"性善论〞,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卢梭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3、康德"康德论教育"中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先后四次在歌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4、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对于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诞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洛克"教育漫话",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姓名国籍主要理论及观点廖世承中国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章志光中国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李吉林中国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桑代克美国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4. 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
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
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6.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贾德美国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他认为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沃尔夫德国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他把迁移的实质理解为新的官能经训练而发展,认为促进迁移的条件与学习内容无大关系而偏重于形式。
韦特海默苛勒德国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心理学创始人;西方公认的世上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注联合主义心理学鼻祖使用小猫逃出迷笼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共同要素论;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继承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始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反应结果的功能包括: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模仿的形式包括: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课程改革运动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述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发现学习”用“认知结构”取代“完形”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同化,将当前的知识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使知识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命题学习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提出“一致性分析”教学模式提出开放课堂教学模式智力三元论提出“应用智力”培养方案人本主义代表人物;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德育的认知模式发生认知论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偶故事法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心理发展涉及四个重要的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及平衡化最近发展区: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现有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后经列昂节夫、鲁利亚的完善,形成“维、列、鲁”学派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家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作用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把学习分为五类:语言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最核心的理论:学习条件学说“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泛智教育”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传统教育学代表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儿童中心主义在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现代教育代言人遗传决定论者复演论“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提倡绅士教育“白板说”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美国)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知觉;4~5岁书面语言。
6、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7、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语言的出现与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
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形式运算阶段(11~15):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美国)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
5)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成年晚期)10、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1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2、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比率智商)13、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离差智商)14、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美国)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联结学习理论15、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美国)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16、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17、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1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美国)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执行控制)19、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美国)学习分为参与式学习与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最早的冯特,心理学之父,构造学派,把心理现象分类,认为研究心理学内省就行了;之后机能学派,代表人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应用,单纯的研究心理现象是没有意义的;之后格式塔心理学,代表有考夫卡、科勒等,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不能割裂的单独研究某一种心理现象;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以及潜意识(无意识),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并认为性冲动(他称之为力比多)是人类活动的根本动力,同时提出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自我作为意识的体现,与作为无意识的本我相抗争,他的学生荣格,提出了人格面具,认为人活在世上都会伪装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本我;行为主义代表华生,斯金纳以及班杜拉,认为之前的心理学研究都是不科学的,心理研究应当可操作可量化,主张刺激-反应,这一最简单的公式,对于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看做是条件反射。
并做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加以证明;斯金纳重视强化与惩罚在行为塑造上的作用,而班杜拉则强调了社会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被看作是新行为主义代表。
认知心理学派,起源于皮亚杰以及斯滕伯格,但他们都是教育学家。
真正的代表人物奈赛尔,重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在他们看来刺激与反应之中还有一个认知过程,这才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托尔曼对于认知地图的研究比较经典;还有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应当对人性更多地给与肯定。
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动力之源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需要;一、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二、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沛.西能:生物起源说孟禄:心理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苏格拉底:产婆术培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是教心成为一种学科的标志;试误—联结理论(准练效)是教心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共同要素说卢梭:“性善论”者《爱弥儿》;个人本位论;儿童中心论代表杜威:《民主与教育》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代表、活动课程论、机能主义(安吉尔、詹姆士)、提出意识流概念;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布鲁纳:发起课改运动;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发展学习方法;结构课程论、认知—发现教学法;《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次把教育学当成一门科学、传统教育的代表、社会本位论、四段教学法、首提教学理论建立在科学上、教师中心论代表康德:把教育学带进大学讲授的第一人凯洛夫:《教育学》重视智育、教师中心论代表、课的类型和结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外铄论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个人本位论、教师中心论、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心理化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西方教育史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赞科夫:《教育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外铄论威尔逊:基因遗传格赛尔:双生子实验、强调成熟华生:外铄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感前具形)、道德发展理论(他自律10岁)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巴格莱:要素课程论(教师中心论)泰勒:目标模式德鲁克:目标管理罗杰斯:非指导教学马卡连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思想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心命名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廖世承:1924我国第一本教心学劳伦兹:关键期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双基、自羞、主内、勤自、自角)加涅:教学目标分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技、奥苏贝尔:把学习按性质和形式分接受和发现机械和有意、认知内驱自我提高附属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程序教学;班杜拉:社会学习(观察学习)理论苛勒:格式塔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关系理论(小鸡觅食)托尔曼:符合学习理论马洛斯:需要层次论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韦纳:成败归因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贾德: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安德森:把知识与技能分为陈述性程序性布鲁姆:掌握学习,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洛神塔尔:(皮革马利翁):教师期望效应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丽坦、郝钦斯、马洛斯、萨特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徐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1.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里实验室,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另一个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此学派强调内省法;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詹姆斯,于1890年发表《心理学原理》,强调意识流,代表人物还有杜威;3.行为主义心理学,起源于美国,代表人物是华生,1913年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刺激—反映”即(S—R)来表示。
受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生的影响。
另一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称为新行为主义,与华生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里活动;4.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起源于德国,代表人物是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奥地利精神医生弗洛伊德,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将人的心里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
7.认知心理学,正式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写成《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心理学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在梦的内容研究方面,霍尔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
2.1983年苏格兰医生布瑞德提出了“催眠”一词。
由巴伯尔和斯潘诺斯提出了催眠是角色扮演理论。
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尔加德提出催眠是意识的分离理论;1.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差别感觉或限,发明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2.色觉理论之三原色说由杨和黑尔姆兹提出,又称杨—黑理论;黑林提出了拮抗理论,简称四色说;3.听觉理论之位置学说也称为行波学说,又生理学家贝克西提出;4.社会认知的过程中,信息整合过程中的首因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
晕轮效应由戴恩证实。
1.20世纪80年代后期,托尔文又将陈述性记忆进一步区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2.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以声音代码为形式储存,康拉德的经典性研究证明。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27、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美国)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知觉;4~5岁书面语言。
6、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7、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语言的出现与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
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形式运算阶段(11~15):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美国)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成年晚期)10、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1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2、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MA 100CA IQ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比率智商) 13、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X-X 100SIQ ⨯=⨯15()(离差智商) 14、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美国)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联结学习理论15、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美国)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16、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17、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1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美国)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执行控制)19、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美国)学习分为参与式学习与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观察者的模仿动机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认知学习理论20、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德国)学习是通过顿悟形成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1、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美国)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22、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3、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美国)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皮亚杰(瑞士)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2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美国),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根据学习对学习者个人的意义,学习可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无意义学习。
26、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美国)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学习动机理论27、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28、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29、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三维度(1稳定与不稳定,2内部与外部,3可控与不可控)六因素(能力高低12,努力程度23,运气好坏,任务难度1,身心状态2,外界环境)30、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美国)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提高效能期待。
3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动机激发水平与学习效果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2、自我价值论——科文顿(美国)把成功看做是能力的实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33、习得性无力感理论——塞利格曼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学习迁移理论34、形式训练说35、共同(相同)要素说——桑代克(美国)两种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相同要素时)36、经验类化理论——贾德(美国)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37、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38、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布鲁纳: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39、产生式迁移理论——安德森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越大。
40、情境性理论——格林诺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如何影响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
41、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4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遗忘理论43、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44、干扰说: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45、同化说——奥苏伯尔(美国)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46、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奥地利)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47、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58、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49、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50、我国: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51、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瑞士)10岁前:他律道德;10岁后:自律道德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岁)他律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公正阶段(10~12岁)52、(两难故事)道德判断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美国)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习俗水平(寻求认可,遵守法规)、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普遍伦理取向阶段)53、理性情绪治疗法——艾里斯(美国)A(事件)、B(观念)、C(情绪)、D(驳斥)、E(新观念)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54、指导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55、发现教学——布鲁纳(美国)56、情境教学57、合作教学个别化教学58、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59、计算机辅助教学(CAI)60、掌握学习——布卢姆(美国)基本概念: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基本理念: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以成功完成内容单元所需时间而不是在团队中的名次为依据。
61、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美国)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62、教师领导风格——普雷斯顿参与式领导、监督式领导63、教师的领导方式——勒温(美国)(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64、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美国)教师的期望,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65、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66、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美国)经验+反思=成长67、1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布鲁巴奇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