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89.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八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说明没有例外。
“保持”表示跟前面相同。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①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②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种状态不同时存在.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二、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关于惯性:(1)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等均无关.(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4)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3、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第二节二力平衡一、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3、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里叫一对平衡力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那么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运动和力的知识点总结1. 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基准物体或坐标系。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是标量和矢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 弹力:物体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 流体阻力: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5. 动量与冲量- 动量: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
- 冲量: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是矢量。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动能与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7. 圆周运动- 向心力:使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的力,指向圆心。
- 向心加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速度方向的变化率,指向圆心。
8. 相对运动- 相对速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 相对加速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加速度。
9. 刚体的平衡与转动- 刚体平衡条件:刚体上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所有力矩的矢量和也为零。
- 转动惯量:刚体对于旋转轴的惯性特性。
- 角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矩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角动量保持不变。
10. 流体静力学- 浮力:流体对物体的上升力,与物体所排流体的重量相等。
一、参照物1.定义:观察物体运动的标准或参照依据。
2.分类:(1)绝对参照物:地球。
(2)相对参照物:其他物体。
3.特点:参照物的选择不同,运动状态的描述会有差异。
二、速度1.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2.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分类:(1)瞬时速度:物体其中一时刻的速度。
(2)平均速度:物体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4.单位:m/s。
三、力1.定义: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或能够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
2.特点:(1)有大小和方向。
(2)使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
3.公式:力=质量×加速度。
4.单位:牛顿(N)。
5.类型:(1)推力:使物体朝前运动的力。
(2)拉力:使物体朝后运动的力。
(3)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四、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只受到一个力作用时,可能出现的效果:(1)静止:-力的合力为零。
-受力平衡。
(2)运动:-力的合力不为零。
-受力不平衡。
2.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可能出现的效果:(1)物体加速度不为零:力的合力不为零。
(2)物体加速度为零:力的合力为零,即受力平衡。
五、质量和重量1.质量(1)定义: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惯性的大小。
(2) 单位:千克(kg)。
2.重量(1)定义: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g)。
(3)单位:牛顿(N)。
(4)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m/s²。
六、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若两个力的作用方向相同时,两个力的合力是它们的矢量和。
2.力的分解:若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它们的合力等于这个力,且两个分力合成为该力的方向。
七、力的形式1.弹力:物体受到弹性物质的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2.摩擦力:物体在相对运动和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
3.支持力:物体受到支持物的作用力。
4.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
5.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八、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摩擦力与表面粗糙度成正比。
一、力和运动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力的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变化、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或方向。
4.重力: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5.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垂直力合成和斜向力合成。
二、机械能与机械运动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在机械能守恒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4.动力学定律:质量与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杠杆原理:要使杠杆平衡,需满足力矩相等条件。
三、导热与热能1.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热能传递的方式。
2.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振动和电子运动来传递。
3.热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率和物体的温差有关。
4.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被冷却后体积收缩。
5.物态变化与物质内能: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潜热。
四、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与物体表面相交,在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满足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4.光的颜色与频率: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不同的颜色。
5.光的透射:光从一种介质穿过另一种介质。
五、声与声音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的交替运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的,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和音色。
4.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六、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
2.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力与运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滑动摩擦、斜面运动、简单机械等知识点。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方向等性质。
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力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有大小和方向的合力称为力的合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静止的力:静摩擦力、支持力、张力等。
2.使物体运动的力:推力、拉力、摩擦力等。
3.使物体改变速度的力:重力、摩擦力等。
4.使物体形状改变的力:弹力、张力等。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可以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求解。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可以利用力的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求解。
四、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除非外力作用于物体。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是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为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五、滑动摩擦滑动摩擦是物体在相对滑动时发生的摩擦,会使物体的运动速度减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材质成分、表面粗糙程度无关。
六、斜面运动斜面运动是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
在斜面上,重力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与物体质量之比。
七、简单机械1.杠杆: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变换的一种机械。
杠杆有一定的杠杆力和杠杆力臂。
2.轮轴:是一种可以使物体沿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
运动和力是物理中的基本概念,涉及到物体的状态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的详解总结。
1.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可以沿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也可以做旋转运动。
2.速度和位移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用公式v=Δx/Δt表示,其中v 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变化量。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除以时间,用公式v平均=Δx/Δt表示。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其中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来得到。
4.加速度和速度变化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用公式a=Δv/Δt表示,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间隔。
加速度可以是正的(加速运动)或负的(减速运动)。
5.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处于没有任何阻力和支持力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由重力决定的。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大约是9.8m/s²。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可以用公式s = 1/2gt²表示,其中s表示位移,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6.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也即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7.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体力学运动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用公式F = ma 表示,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8.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它表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9.原动力和动量守恒原动力是指物体在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原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八章《运动和力》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详解总结。
一、运动的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考系的位置发生改变,称为运动。
2.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
3.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位置、位移和路径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点的位置。
2.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末位置的变化量。
3.路径:物体运动时所经过的轨迹。
4.平移和旋转:物体的位移可以是平移或旋转。
三、速度与速度的计算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速度: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四、速度和位移的关系1.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当速度方向变化时,位移方向也随之变化。
2.速度与位移的正负关系: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时,速度与位移为正值;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速度与位移为负值。
五、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变。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位置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六、加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1.加速度: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加速度: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加速度: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4.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七、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2.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速度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通过速度-时间图像中的面积可以计算位移。
八、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使物体发生形状、位置或速度改变的作用,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或天平。
九、力的效果1.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位置或速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知识点一、运动和力的根本概念1. 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运动。
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力:力是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形状改变的原因。
二、平抛运动1. 平抛运动:物体在程度方向上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自由落体运动。
2. 平抛运动的方程:程度方向上的位移 x = v × t,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y = v0 × t - (1/2) × g × t2,其中 v0 为初速度,g 为重力加速度。
3. 平抛运动的特点:程度方向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竖直方向上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三、力的三要素:作用力、力的作用点和受力物体。
1. 作用力:引起物体运动或形状改变的力。
2. 力的作用点:作用力作用的物体上的一点。
3. 受力物体:承受力的物体。
四、力的效果1. 力的合成: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合成后,相当于一个合力作用在物体上。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的效果。
五、力的计算1. 力的计算方法: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力的计算公式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 × a。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使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六、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不规那么性而产生的阻碍力。
2. 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接触性质和受力物体的质量。
七、弹性力1. 弹性力的概念:物体受到变形作用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称为弹性力。
2. 弹性力的类型:弹簧力、胡克定律力等。
3. 弹性力的特点:与物体变形量成正比,方向与变形形成的力相反。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下册关于运动和力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力及其作用效果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力的两个关键概念。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是XXX,符号是N。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
用一根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的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它对于分析一个力来说,既形象又直观。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弹性是指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力是指弹性物体受到外力后产生的力。
弹簧是一种典型的弹性物体,它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
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发生弹性变形,变形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量、拉力、压力等。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根据需要测量的力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型号。
其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不能超过其额定测量范围,否则会对弹簧测力计造成损坏。
最后,要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测量结果,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精度的保留。
2.塑性是指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
3.对弹性物体来说,形变后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最大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能回复到原来的形状,称为弹性形变;超过弹性限度的形变则不能回复到原来的形状,称为非弹性形变。
4.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比如拉弯的弓,这种形变我们很容易观察到。
还有些形变我们不易观察到,比如把书放在桌子上,书和桌子都发生了弹性形变,只不过这种形变量很小,我们不易观察到。
因此,书和桌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压力和支持力,还有拉力、推力、张力等等,它们实质上都是弹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阻力对的物体运动的影响1.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正确的观点:伽利略等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所有物体都适用。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指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或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3)“或”指两种状态必具其一,不同时存在。
(4)含义: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永远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永远匀速直线运动。
(按原来的速度和方向)(5)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到的(或验证)的。
是由实验加科学推理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的原因。
不受力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若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因为受力。
三、惯性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惯性大小是由物体质量决定的,质量大,惯性大,与物体形状、运动速度、受力情况无关。
4.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
只能说“具有惯性”5.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惯性的危害。
6.解释惯性现象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说明,出现的变化,由于惯性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什么状态)发生现象,(或产生结果)7.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知识点二二力平衡一、力的平衡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叫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1.二力平衡是力的平衡中最简单的现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条)3.判断二力平衡的方法,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也可以根据物体状态判断。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1.求力的大小方向根据物体状态判断二力平衡,再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判断另一力的大小、方向。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⑹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等大、反向、同线)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第七章力与运动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伽利略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就减小的越,若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根据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在大量的基础上,通过而抽象概括著名的牛顿牛顿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到底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要根据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去判断。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运动。
3.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反之,如果物体的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或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称定律5.对惯性的理解: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与是否受力,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
惯性不是力。
知识点2: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跟的方向相同,用字母表示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跟的方向相同,用字母表示知识点3:力的平衡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互称为。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辨析:平衡力: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作用在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作用在物体上;重要实验实验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明利用下面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每次让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然后分别在水平的毛巾面、棉布面和木板面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2)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的摩擦力的作用(3)分析三幅图可得: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的越(4)推理:若水平面阻力为零,小车将做运动,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法,以前学过的探究实验时也运到运用到此方法(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6)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②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没有意义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7)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 能转化为能,在水平面上滑动时,能转化为能实验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定滑轮的作用是,实验时小明在左盘中放入质量大的砝码,在右盘中放入质量小的砝码,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于是他把木块换成小车,并选择较(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⑵说明:【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利用惯性的实例: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的实例:小型客车前排乘客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车限速、汽车禁止超载。
解释惯性现象的基本步骤:①确认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②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改变;③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发生了何种现象(或造成了何种结果)二、二力平衡1、几个力平衡:物体在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2、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使用力的合成法则来求合力。
4.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效果1.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方向。
2. 弹簧力: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弹簧力,弹簧力与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3.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5.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三、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度相等。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一定关系。
4. 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折射角度不同而分离,形成彩虹。
5. 光的吸收和透射: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被吸收,而遇到透明物体时,会透射。
四、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音调、音量和音色三个基本特性,音调与声波频率有关,音量与声波振幅有关,音色与声波波形有关。
4.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声音的强度与入射声音的强度和障碍物表面的性质有关。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一、力和运动1. 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单位为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运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F=ma,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该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力,都会产生与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6.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和表面类型有关。
7. 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由于空气阻碍物体运动产生的力。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的过程,可以通过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表示。
5. 功率:功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多少,可以用公式P=W/t表示,其中W为做的功,t为时间。
三、压力、浮力和密度1. 压力: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可以用公式P=F/A表示,其中F为压力作用的力,A为作用面积。
2. 浮力:物体部分或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上升的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4.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可以用公式ρ=m/V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四、声音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也振动,进而传播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震动的空气分子形成机械波,从声源向四周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和共鸣。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一、力1.力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称之为施力物体。
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称之为受力物体。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
(3)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小铁钉)。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了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个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一只手去拍击另一只手,两只手都会疼痛;用手压弹簧时,有弹簧推手的感觉。
我们可以称之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直线性)、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性)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力可以改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我们就说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能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也随之改变。
例如,以不同大小的力拉拉力器,方向、作用点相同,用的力越大,被拉的越长(控制变量法)。
所以要研究一个力的的作用效果,就必须明确这个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1、用一根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③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④在同一个力的示意图中,力越大,线段一般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这样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了。
所以,它对于分析一个力来说,既形象又直观。
学习资料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这就是说物体只要不受力(受到平衡力或合力为零),原来静止的物体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4.物体质量决定惯性大小。
质量越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越强,即惯性越大。
5.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一种属性。
二、力的平衡1。
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2。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到的力叫平衡力;物体只受两个力时叫二力平衡。
3。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叫平衡力。
简单称之为: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如果物体上只受到两个力作用,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滑动时,在它们接触面存在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的接触面有关;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当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静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静止状态时,在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
5.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要考点,也是常考热点,在本章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节包含两个重要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者是不可分割两个知识点,是互相关联而又互相补充的知识。
在本节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理解;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经常与二力平衡结合;三、物体不受力的含义;四、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五、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惯性的例子.考试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常见有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理解等;(2)惯性:常见考查方式有:对利用和防止惯性的例子认识和解释、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对物体惯性的理解等。
一、选择题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3.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A.0~t1时间内小球处于平衡状态B.t1~t2时间内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C.t2时刻小球处于静止状态D.t3时刻小球处于非平衡状态4.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5.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6.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甲、F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关系是A.F甲>F乙,F=F甲+F乙B.F甲<F乙,F=F甲-F乙C.F甲=F乙,F=0 D.F甲=F乙,F=F甲+F乙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B.大小相同的两个力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C.弹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8.如图所示,一盏台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台灯受到的重力与台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台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台灯受到的重力与台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台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9.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B.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使松的锤头紧套在锤柄上C.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D.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10.小明得到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A.一定能够射中A点B.一定射在A点左侧C.一定射在A点右侧D.控制速度大小,以上都有可能11.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如图所示,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平衡车前行时,轮子受到路面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前的。
C.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行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D.若平衡车前行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平衡车会慢慢停下来12.最近“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在全国各地开展。
汽车行驶时,司机和乘客都要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情况下对车内的人造成伤害()A.突然启动时B.突然刹车时C.突然加速时D.突然超车时二、填空题13.海南省正在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规定汽车礼让行人.汽车不避让行人且冲过斑马线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不易停住.汽车轮胎表面刻有深槽花纹,是为了_____摩擦力(选填“增大”或“减小”).14.如图所示,歼15战机正从“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加速起飞,以_____为参照物,战机上飞行员是静止的,此时他受到了____的作用(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15.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1秒内,物体处于______状态,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第2秒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假若此时物体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______状态。
16.假设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雨滴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 成正比,与下落速度ν的平方成正比,即2f kSv =阻,其中k 为比例常数。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r 为半径),每个雨滴的密度相同,且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则雨滴从静止开始到做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其所受合力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有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2,则这两个雨滴的落地速度之比为_____。
17.如图甲所示,长木板B 和物块A 的粗糙程度完全相同,长木板B 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块A 放在长木板B 的上方,细绳拴在A 上,跨过定滑轮后又拴在B 上.已知A 的质量为2kg ,A 、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A 重力的0.3倍,现在B 上施加一个大小为F =20N 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恰好能使B 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长木板B 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 N ,方向为水平向_____,B 的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N .若将AB 之间的绳子剪断,将AB 并列放在地面上,如图乙所示,要推动整体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 1的大小是________N .18.重力为50牛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10牛的拉力,在水平面上以5米/秒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牛。
当拉力突然撤消时,物体将____________运动(选填“继续向前”或“停止),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牛。
19.小孩盘腿坐在两端支起的木板上,使木板发生弯曲,是力______的作用效果。
小孩受到支持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______(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的道理来保证墙壁与地面垂直。
20.用力F =40N,按住一重10N的木块,如图所示,当木块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滑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N,摩擦力的方向______.21.如图(a)所示,物体甲重10N,被15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为_______N。
如图(b)所示,物体乙重10N,在6N的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为_______N。
乙22.如图所示,小新用力推动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直线前进,则木箱受到______ 对平衡力,木箱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N。
23.如图所示,重为10N的物块在F=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块继续向前运动,经过C点,最终在D点停下。
物块在AB段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撤去拉力后,物块还能继续往前运动一段距离,原因是______;物块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AB段所受的摩擦力;最终物块停止运动,主要原因是______。
24.一本书静止放在课桌上,书受到的重力是G,书对桌面的压力是N,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F,其中属于平衡力的是_____;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_____。
(填物理量符号)三、实验题25.小云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面积有关。
据此她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验证上述猜想。
如图所示,A、B是材料和各面粗糙程度均相同,但体积大小不同的长方体。
(1)她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A,应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直线运动;根据_____的知识可知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由图甲、乙可知,小云验证的是猜想___________。
(选填“一”、“二”或“三”)(3)实验中小云发现,提升弹簧测力计时很难保持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始终不稳定,为了能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你有什么改进意见吗_______?(可以适当增加或改进器材)26.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____.(3)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________.2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压力大小有关;B.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C.与木块运动的快慢有关;D.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明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他得到如下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次数长木板表面木块放置木块运动测力计示数/N1平整平放慢 1.22平整平放较快 1.23粗糙平放慢 1.5根据表中数据,小明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填字母符号)是错误的。
比较1和3两次实验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3)上述实验的探究方法与下列哪个实验的探究方法相同(______)A.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B.重力与质量的关系C.测量大气压的值28.小明同学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如图.(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___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____知识,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①下列各种应用中,利用了上图实验结论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A、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②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A、v1一定大于v2B、v1一定小于v2C、v1一定等于v2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3)小明利用甲、乙图所示的方案,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改变压力,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描点作图可以得到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压成正比,其变化规律可以表示成f=kF压,则k=______.通过分析k的含义可知,接触地面越粗糙.k值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4)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又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他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他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______(选填“正确”、“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计算题29.如图,重为25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请作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____)30.如图所示,木板A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木块B放在A的上面,细绳栓在B上,且跨过定滑轮后又拴在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