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全面总结材料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8.26 KB
- 文档页数:20
小学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解题步骤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
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读完文章后,
(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
(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
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态和静态(形、声、色、态、味)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
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写作特点:写作方法。构思技巧。语言特点。描写人物方法。结构。
二十三、语言风格:有的生动形象,优美清新;有的朴实真挚,通俗易懂;有的幽默诙谐,富有趣味;有的语言犀利,讽刺性强;有的深邃含蓄,哲理性强;有的大气磅礴气势如虹。二十四、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二十五、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
二十六、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宽容、朴素、简朴......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积极向上、坚定不移、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勤奋好学......
第三部份字、词
1.解释词语:
a、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b、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c、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
d、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e、描绘法: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2.考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或者删去),好不好?“××”词好在哪里?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答:不可以。(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4、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5、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a、并列......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b、递进......不仅......而且...... ......不但......还............连......也......
c、选择......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d、转折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却............然而......
e、假设如果......就...... 假使......便......要是......那么......
f、条件只要......就...... 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g、因果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第四部份、句子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