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
- 格式:docx
- 大小:11.65 KB
- 文档页数:3
人力资源管理师(新) 基础知识(提纲)一、劳动经济学(1-16)二、劳动法(17-24)三、现代企业管理(25-59)四、管理心理和组织行为(60-84)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85-117)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16)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稀缺性。
1、相对稀缺性 2、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3、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劳动经济学既宏观也微观,劳动力的调控,又涉及到很多企业部门的需求,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
大家注意,括号里的就是考题的类型。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第一个是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稀缺,相对稀缺不是绝对稀缺,结构性的失调,市场劳动力很丰富,但是市场的要求不一样,要求招工有本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经验者,稀缺是相对的,另外一个地区的流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需求。
第二个资源的绝对稀缺性,我们说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按照劳动法规定的话,14周岁算童工,我们国家65岁退休,再加上一些残障,也就是说符合劳动力的保障不多。
我们的市场有一定的产业结构,为什么我们现在文科管理类的不好就业,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产业结构,技术人员,很多大专毕业生不够用,这里面有结构性的差。
这个题就是一个多选题,劳动力资源的绝对性。
二、效用最大化。
1、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负值则越小越好工资低的不愿意去,争取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个人的能力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投资然后产出,取得收入。
有的说是消耗或成本。
这两个问题就造成了人的使用价值和企业里对人的评价,这就涉及到很多的等级了,技术熟练程度,文化水平管理能力,分档次的。
总费用的差额应该是正值,差额越大越好。
三、劳动力市场1、生产要素市场:居民:生产要素供给者,企业:需求者2、商品市场:居民:商品和服务需求者,企业:供给者3、劳动力市场:居民户供给方(工资率)企业:需求方生产要素就是说居民劳动力他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和知识来获取报酬,是生产要素的工具,那么企业要研发产品,需要专家,要搞了个财务需要会计,要管理机构需要办公的人员。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文档
第一章:招聘流程
招聘流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职位分析、招聘渠道选择、面试技巧等内容。
1.1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是招聘流程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确定公司的招聘需求。
常见的职位分析方法包括:
•工作职责分析:分析工作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关键绩效指标(KPI)分析:分析工作的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
实例:
•我们通过工作职责分析,确定了市场部经理的招聘需求。
•我们通过关键绩效指标(KPI)分析,确定了销售部经理的招聘需求。
1.2招聘渠道选择
招聘渠道选择是招聘流程的第二步,主要目的是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
常见的招聘渠道包括:
•社交媒体招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招聘信息。
•求职网站招聘:通过求职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员工内推:通过现有员工推荐人才。
实例:
•我们通过社交媒体招聘,吸引了大量的应聘者。
•我们通过求职网站招聘,找到了一位符合公司需求的候选人。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
由于消费这些资料,人们的需要和愿望才得到满足,社会才能存在与发展。
但人所共知,生产或形成赖以消费的资料均需劳动,均需消费各种资源才能做到,而人类社会没有足以满足其全部需要的资源。
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一定时期,社会可支配的劳动资源无论其绝对量有多大,但总是一个既定的量。
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与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即具有稀缺性。
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因此,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只能以一定的规模加以利用。
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是消费各种资源的产物。
若消费各种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是无限的,那么,消费资料也就是无限的。
而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力等于支付能力。
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
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属性:相对的稀缺性、绝对的属性、本质表现。
2、效用最大化(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4)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是什么”)和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应该是什么”)4、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5)社会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计算公式: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5、劳动力供给(5-6)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6、供给弹性(6)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的反应程度。
7、供给弹性分类(6)8、劳动力需求(7)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9、劳动力需求弹性(8)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的反应程度。
曲线图。
10、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9-10)三个阶段、公式、曲线图。
11、完全竞争市场上:MRP=VMP=MP*P(11)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12、均衡分析(12)局部均衡分析(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瓦尔拉)13、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3)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14、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3)15、均衡价格论(14-1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作为劳动要素均衡价格的工资,亦称为劳动报酬。
16、工资形式(15-18)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基本工资: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概述》①基本定义:人力资源管理嘛,就是对企业里的人进行管理。
这包括招人、用人、培养人、留人这些事儿。
比如说一个公司,要找到合适的员工,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好好工作,还得给他们机会成长,同时想办法挽留住优秀的人才,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管的事儿。
②重要程度:在企业里超级重要呢。
要是人力资源管理没做好,公司就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人干活,员工也没动力,好的员工都跑了,公司就没法很好地运营了。
这就像开饭店,要是厨师服务员啥的总请不好、管不好,那饭店肯定开不下去。
③前置知识:说实话得有点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还得懂点人的心理啥的。
你得知道企业大概是咋运行的,然后员工们心里想什么才能更好地管理他们嘛。
像我之前在一个小公司工作,不懂这些的时候,看见员工辞职都不知道为啥,后来才明白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太多了。
从大公司到小创业公司都需要。
能让企业高效地利用人力,节省成本,提高竞争力。
拿街边的小咖啡店来说,要是老板懂人力资源管理,就能找个会做咖啡又热情待客的服务员,还能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至于瞎给工资,也能让服务员一直留下来好好工作。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学科里可是关键部分。
它和企业的其他管理模块像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啥的都有联系,像链条上的一环。
②关联知识:和组织行为学联系紧密。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里的表现啥的,这对人力资源管理,比如如何激励员工很有帮助。
还有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得在法律的框架里行事,像裁员啥的都得遵守法律规定。
我以前呆过的公司,就因为不懂劳动法差点惹上官司,还好最后及时补救。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人才的甄选和激励。
甄选人才不好做啊,光看简历不行,面试的时候也可能看走眼。
激励员工也难,每个员工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奖金、表扬还是晋升,老费脑筋了。
比如有的员工就是想多休息,那你光给奖金可能他也没动力。
④考点分析:在人力资源专业的考试里,这是必考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考证辅导课程类型:理论课课程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适用层次:中技学时:144节课学分:8学分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一)本课程的作用、地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是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基础课,也是考证必修课之一,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此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管理人才,实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初步学会制定计划,懂得个体分析,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本部门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练习法、模拟实训法(三)课程学习目标及基本要求:掌握如何分析个体、劳动法的基本知识、企业计划的制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结合相关案例来加强对本课程的学习。
(四)课程类型:专业考证课(五)先修课程:《现代企业管理基础》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劳动经济学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工资形式、失业及其类型、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熟悉效用最大化、劳动力市场均衡;了解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
本章教学重点: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工资形式、失业及其类型、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本章教学难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知识点: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劳动力市场、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知识点: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劳动力市场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三级)基础知识教材知识点汇总一、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主要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率参率=劳动力×100%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100%该年龄(性别)人口劳动力供给变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供给无弹性E=0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供给有无限弹性E=~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单位供给弹性E=1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供给富有弹性E)1 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供给缺乏弹性E(1 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
2、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
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
4、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
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是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们的必备教材。
本文将围绕着这本教材,探讨其涵盖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通过阅读教材,可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定义、作用、范围和发展趋势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基础。
2. 招聘和选拔。
教材详细介绍了招聘和选拔的流程、技巧和工具,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如何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广告、筛选简历和面试等各个环节。
3. 培训和发展。
教材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类型的培训方式和技术。
此外,还介绍了员工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法。
4. 绩效管理。
教材针对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考核标准的制定、考核周期和方式、绩效反馈和纠正不足等。
5. 员工关系和法律法规。
教材讲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环境和员工关系管理。
此外,还介绍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就业法律、劳动法律和劳动纠纷有关法规。
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本教材,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学生学习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 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
材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这本教材,能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和方法,为将来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实际意义。
这本教材是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的参考书,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参考这本教材,合理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并能够更好地管理员工,提升企业绩效。
三、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的实用性
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变成实际可行的方案,对学生和企业都具有很大意义。
下面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实用性的几个方面:
1.强化案例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引入具有代
表性的案例,使学生可以将人力资源理论体现到实践中去。
2.强化项目及演习式教学,提高操作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
基础知识教材应结合现实员工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评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互动与交流环节,建立学习社群。
在课堂教学中,
倡导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和分享工作经验,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实际经验,提升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是一本必须掌握的教材,对
于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都具备相当的实际用途。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熟悉、透彻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同时,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教材教学模式作改造,提高教材实用性,使它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