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 格式:docx
- 大小:38.66 KB
- 文档页数:2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我总是对理想课堂有着一种憧憬和向往,期待能够在这样一个课堂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机会。
而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名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文章,从中我对理想课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析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分别是“内容丰富境界”、“学习源头境界”和“自主学习境界”。
这些境界既有高度的理论性,也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对这三个境界进行深入探究,并总结出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
首先是“内容丰富境界”。
理想课堂的内容丰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充实、完整的知识,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个境界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在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中,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很注重课堂的内容丰富,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我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和全面。
而理想课堂的内容丰富境界更进一步要求教师要善于创造和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在我的学习心得中,我发现了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在学习中更好地适应这个境界。
首先是广泛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其次是多媒体学习,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图表、视频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是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学习。
其次是“学习源头境界”。
理想课堂的学习源头境界要求学生要主动学习,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和记忆,更要通过思考和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我的学习经验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被动的状态,只是单纯地接受和被动地记忆知识,而忽略了思考和实践这样重要的环节。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总结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的三个境界。
阅读这本书对于我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学习心得的详细叙述。
第一重境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书中提到,理想的课堂首先要能够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而这个改变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开始,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兴趣点,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更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我采取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我的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喜欢思考和探索,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重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理想的课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以及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作者提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学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够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三重境界:实现个性化教育理想的课堂还应该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需求,理想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2024年播放理想的课堂作文理想课堂的三种境界实用(8篇)理想的课堂篇一翔宇的理想课堂,追求“三个效”,即注重课堂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为此,翔宇走出了“五部曲”。
是“回归”。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开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让课堂还归“本真”,让课堂成为“课堂”。
第二是“甄别”。
机械重复的课堂缺少灵气,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浮光掠影的课堂没有实效,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导游参与的自助游,目的明确,过程精彩,随时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第三是“规划”。
新课堂构造的构建,包括器物层面的变革;流程、方法层面的设定;理念、理论层面的更新。
实现理想课堂后,教师的行为途径应是:从“执行”走向“领导”,从“领导”走向“开发”。
第四是“考量”。
理想课堂关注“四个度”:目的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用达成度。
第五是持续不断地去“定义”。
理想课堂与人一起不断生长与开展的过程,就是“定义”不断丰富开展的过程。
在翔宇人心中,理想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内容和方法的统一,主导和主体的统一,“开”与“达”的统一,“严”与“爱”的统一,“导”与“牵”的统一。
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获得幸福。
一定要认识到课堂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增进才能,同时也是情感、精神发生、孕育的过程,学习着知识也就是学习着人生,创造着知识也就是创造着自己。
它的高效益应该建筑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持上,建筑在科学的课堂构造上,建筑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而不是仅仅依赖教师个体素质的上下。
理想的课堂篇二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我们所得的一切,全都来自课堂。
大家都希望可以享受学习,在自己的理想课堂中,畅游学海。
我成认,我是贪心的,什么都追求完美。
我一直期望,能有一个像家一般温暖的课堂。
就像,那天……教师也不知怎的,心情特别好,说话就好似歌唱般,委婉动听。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本理想课堂是每个学生都向往的地方,那里有老师的真正教学,有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还有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我研究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对于理想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理想课堂的建设需要有三重境界:教师的境界、学生的境界和整个课堂的境界。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分享我对于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的理解和对实现理想课堂的思考。
首先,教师的境界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学识。
教师的境界要求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入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知识指导。
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教师才能在理想课堂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学生的境界是理想课堂可以实现的关键。
学生的境界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知识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理想课堂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并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
学生的境界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效。
最后,整个课堂的境界包括课堂氛围和教学模式。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在理想课堂中,课堂氛围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学生们愉快地学习和交流。
教师要通过合理的课堂组织和引导,营造出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们在舒适和自由的环境中学习。
教学模式也是整个课堂境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现代教学模式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理想课堂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认为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首先,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理想课堂六维度、三境界理想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又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最近,读朱永新教授的《中国新教育》(卷八),朱老师从一位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的课堂满意度竟然不到50%的残酷现实,引发了自身对理想课堂的追问与探索。
由此,朱老师提出了他关于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的思考。
现简述如下: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一是课堂的参与度。
理想的课堂应该努力追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深度参与。
学生参与度越高,参与得越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
二是课堂的亲和度。
“情不通则理不得”。
理想的课堂一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着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的思想交流的课堂。
三是课堂的自由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太多的课堂犹如战场,强调的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要求学生不得交头接耳、不得随便讲话。
这样的课堂少了学习的轻松,少了合作的欢声笑语,少了对话交流的诙谐幽默。
四是理想课堂的整合度。
理想的课堂切忌做过度的繁琐的分析,把原本完整的一个整体肢解得鸡零狗碎。
相反,理想的课堂更强调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五是理想课堂的练习度。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水到渠成。
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地去练习、去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多重活动中学习,在多元互动中学习。
六是理想课堂的延展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能够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延展,从课堂不断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足够的空间。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构建一种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到杜威的“五步设计”教学法,再到我们经常提及的洋思、杜郎口等等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
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徐金国)理想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又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最近,读朱永新教授的《中国新教育》(卷八),朱老师从一位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的课堂满意度竟然不到50%的残酷现实,引发了自身对理想课堂的追问与探索。
由此,朱老师提出了他关于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的思考。
现简述如下: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一是课堂的参与度。
理想的课堂应该努力追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深度参与。
学生参与度越高,参与得越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
二是课堂的亲和度。
“情不通则理不得”。
理想的课堂一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着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的思想交流的课堂。
三是课堂的自由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太多的课堂犹如战场,强调的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要求学生不得交头接耳、不得随便讲话。
这样的课堂少了学习的轻松,少了合作的欢声笑语,少了对话交流的诙谐幽默。
四是理想课堂的整合度。
理想的课堂切忌做过度的繁琐的分析,把原本完整的一个整体肢解得鸡零狗碎。
相反,理想的课堂更强调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五是理想课堂的练习度。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水到渠成。
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地去练习、去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多重活动中学习,在多元互动中学习。
六是理想课堂的延展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能够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延展,从课堂不断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足够的空间。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构建一种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到杜威的“五步设计”教学法,再到我们经常提及的洋思、杜郎口等等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2023年,我作为一位大学生参加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学习。
这是一门受到广泛关注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并实践理想课堂的构建。
在这门课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师生和谐共融、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培养。
下面,我将简要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师生和谐共融是至关重要的。
在传统的课堂中,师生之间常常存在着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师生之间是平等而和谐的伙伴关系。
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老师的积极互动和合作,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老师也会给予我们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这让我深感启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应该被看作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声音和想法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其次,学科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理想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
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理想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合作,我们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项目,解决真实的问题。
这不仅让我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我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例如,在一次课程中,我们参与了一个社会调查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我们解决了一个当地社区中的环境问题。
这样的实践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理想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最后,个性发展与全面培养也是理想课堂的关键要素之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他们应该有机会在学习中发展和展示自己的特长。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关注考试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老师鼓励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力。
我们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种个性发展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学习心得标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门对未来教育的展望与探索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教育环境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课堂的营造、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与实践,我对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首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的第一重境界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与场景。
在这一方面,我认识到了课堂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
在一堂课中,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思考。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课堂中,我有机会参与了一系列的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分享和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和提高。
通过积极参与,我不仅提升了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二重境界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监督者。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有机会扮演教师的角色,设计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案。
通过这个过程,我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挑战。
教师需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灵活地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同时,作为学生,我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让我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第三重境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问题解决和创新的方法,例如设计思维和项目学习。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不期待我们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干国祥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便是这样一本好书。
理想课堂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即第一章所指之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它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思”。
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
干老师他证实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用心体察,任何一个汉字,任何一个词语,任何一篇普通平凡的课文,因为系前人匠心所运,所以,都并非是平淡无奇的一堆文字,而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锤炼,是漫长字词史的又一次独特运用。
怎样构建我们的理想课堂?一、理想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只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而不只是教师呼风唤雨的场地;理想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美丽,而不必一切都遵循固定的线路;理想课堂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而给予火种的是一个个只有挑战性的问题。
总而言之,理想课堂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破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对学生而言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印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和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朱永新: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
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师列出个体学生学习清单,是为了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
教学板块则要求课堂清晰划分若干板块,注上每个板块要解决的目标及可能所需时间,在讲究必要的节奏、方式灵活多样的基础上,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
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笔记
理想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向往的。
何谓三重境界呢?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作者是干国祥,他是一位极有功力的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践行者,他在教育改革、新教育课程设置、课堂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方面有杰出的贡献。
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见解既高扬着理想主义,又扎根于教学实践接地气,本书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二是据此内容发觉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
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干老师证实了一个真理: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就如同田野之于农人,车间之于工匠,舞台之于演员,同样重要。
《理想课堂的三种境界》第二章1、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指: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是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2、理想的课堂指:最大可能的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追求。
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老师的教转变到学生学的关键所在。
课堂的中心应该是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
教学不是重复前人定下的知识,而是重现这个知识发现的过程,是重新经历,经历原初的困惑与探索以及喜悦。
比如我们书中的课文,每一个词语,每一篇课文都不是凭空编辑,而是心灵思维的一次次锤炼。
如果课堂上能重视这些,这些课将变得不再平凡。
3、第二重境界的主题是指:全体学生。
其实课堂上教学有三个元素:知识、老师、学生。
优秀的教学应该是死神共同围绕“问题——知识”来进行探索。
老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带着学生共同加工。
就比如我们的共读,与孩子一起穿越经典书籍,你们将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可以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让孩子在探索中体会快乐。
4、理想课堂的三重对话指: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人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
它就要求老师不仅对文本深入了解,更要将自己融入文本,首先自己必须意识到知识的魅力所在。
唯有自己感受到知识这一事物的伟大魅力,才能影响学生发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最优状态。
如果一个老师的生命没有被打开,那么他不仅没有给学生做出榜样,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也使得自己的生命变得黯淡。
5、三重境界之间的关系:以前在学习三重境界时总会首先想到第三重境界,但越是往深处想,自己越是迷茫。
原来是自己是忽略了第一二重境界。
如果想达到第三重境界的顿悟就必须有前两种境界的漫长的学习。
连基础知识自己都没搞懂的话,其实是无法带动学生进入深入探索阶段的。
6、网师总结十条三重境界的感受:一、单调的“标准化”导致固步自封二、统一的“程式化”导致创新匮乏三、纯粹的“应试化”导致枯燥乏味四、极端的“功利化”导致压抑人性五、流行的“填鸭式”导致疲于应付六、“重结果轻过程”导致舍本逐末七、“重教法轻学法”导致南辕北辙八、“重灌输轻探究”导致浅尝辄止九、“重教材轻学生”导致兴趣丧失十、“重知识轻能力”导致眼高手低有时,实在理解不了三重境界时,就会去看大家的解析。
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理想的课堂什么样?怎样的课堂才有效?学生懵懵懂懂,启而不发怎么办?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干国祥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解教师心头之惑。
一、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究竟为哪三重?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这可以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干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知识——真理”,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
这和目前很多有识的教育专家、学者呼吁的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实施生命化教育应该是相通的。
二.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从课程整体出发来确定,有效教学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及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有明确方向的预习、严谨的教学板块、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教学反思。
明确合理教学的三类目标: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整理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明确,不含糊。
有效教学的三类目标不同于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而是将三维目标整合于具体的操作程序上。
A类目标指的是基础性、阶梯性目标。
是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
比如,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认读生字,读通课堂、标自然段序号等,就属于此类目标。
B类目标指的是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本单元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
狠心目标要求在课堂上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教学,不用大量时间教学的一律不得列为核心目标。
C类目标是指副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此类目标,扩展阅读也属于此类目标。
2不从零开始的课堂教学:定向预习,是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一个特色。
预习,曾经是一项很常态的教学策略。
新教育说预习是一特色,其实是指的“预习定向”。
每一次新课学习之前,都针对学习内容,提出具体的可操作和检测的学生自由学习内容。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濮阳县三实小王颖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受益匪浅。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多么希望有一个教学的框架或者模式,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尽管提出框架或者模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前人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新教育实验仍然认为有重新梳理与研究的必要,因为,这往往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起点。
我们希望,新教育有效教学的框架,首先可以视为我们的一个理解课堂的工具。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主体由五部分组成:1.教材及教材解读。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模块(左手栏)。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右手栏)。
教学目标。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在具体操作上将目标分为层次井然的A类(基础性、阶梯性目标)、B类(核心目标)和C类(附着性、拓展性目标),则是为了让授课教师更清晰地把握课堂的方向与任务,不笼而统之地将宽泛的教育目的袭用作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一区分,从某种意义上,既是为了突出B类目标,即核心知识,又是为了让与文本及教学过程相关思想、情感类目标,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既不否定这一类目标,又不冲淡知识、能力教学。
预习作业。
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中,预习成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预习作业,也就不再只是体现A类教学目标的铺垫性工作,而应该是同时涉及B类目标和C类目标的对知识的完整的学习。
也就是说,通过预习作业,通过定向的预习,学生要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
在此基础上,当他走进课堂的时候,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也就不再从零开始——这种从零起步开始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是学习速度快的同学甩下速度慢的同学的主要原因,而他们的学习掩盖了相当部分同学来不及独立学习这一事实;或者为照顾速度慢的同学完成独立学习,课堂不得不一再停顿,从而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效率低下,得不到真正发挥。
而完备的预习,也就是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速度及特点,完成独立学习。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____字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作为一本反映了未来教育方向的优秀著作,为我深入了解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书中所呈现的理想课堂所打动,这激发了我对于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对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一、对于理想课堂的认识理想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主导学习的过程,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理想课堂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室的形态,更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书中,作者将理想课堂的建设划分为三个境界,即“课堂变精彩”、“课堂实用化”和“课堂赋能”。
这三个境界相互衔接,每个境界都是前一个境界的深化和延伸。
在我的理解中,这三个境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这三个境界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理想的课堂。
二、对于课堂变精彩的认识课堂变精彩是理想课堂建设的第一个境界,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在这个境界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高度的参与和主动性。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的精彩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尝试过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教授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知识点。
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师生互动也是课堂变精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会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
同时,我也会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更好地学习。
三、对于课堂实用化的认识课堂实用化是理想课堂建设的第二个境界,它要求教师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就如田野之于农人、车间之于工匠、舞台之于演员同样重要。
近期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让我不时地想起朱永新先生说的一句话: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在这个问题上,一千个老师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答案。
理想的课堂,简单地说就是最大可能地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追求,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
它包括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那么,怎样才算理想的数学课堂?我认为优秀的数学课堂应引导学生从做题中体会数学的思维。
要让课堂教学实现学生与知识的共鸣,重现知识这一伟大的魅力。
数学教学应当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充分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主动地获取知识。
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快乐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关键。
一、注重数学知识的情境化、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素材,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有丰富的背景。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挖掘数学生活化的因素,利用多媒体教学,出示这样一个画面: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颗小石子,一圈一圈波纹漾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同心圆,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学习圆的知识的乐趣,也能感受到圆的曲线美,让他们在情境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在数学课堂的是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尽量讲得少些,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勇于猜想,勇于创新,自己验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如果简单只让学生死记公式并去解决问题的话,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注重结果,却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只会适得其反。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干国祥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10,宋诗相对于唐诗的一个特点就是讲求理趣。
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杨万里的“万山不许一溪奔……堂堂溪水出前村”,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最优秀的哲理诗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直接说理,而是全凭意象的营造,或用意象之间的差异形成张力,或追问意象形成之源,有意无意间造成了哲思。
16,如果说一篇课文是一个语文“全息点”(即整体地包含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所有层面的语文知识),而整个语文课程是一套线性系统的话,那么教学就是要在这套线性的系统中,为文本找到它适合的坐标,并通过对全息的文本进行有所侧重、有所忽略的处理,来实现课程的意图。
82,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美。
《庄子》叶澜“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
这一方面是近代以来理性主义哲学和主智主义教育主流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习惯于把原本为整体的事物分割为部分、方面的思维方法的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体当做认知体来看待。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150,教师的教育生命本身也是目的,而不仅仅只是手段。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也理所当然地包括教师在内。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与实践的书籍,其中提出了建设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我在阅读这本书后,对理想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思考,对书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书中提到的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教师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适应他们的学习方式。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利用个人策划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展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目标。
而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接受。
然而,在现代社会,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我的学习中,我特别注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
这样一来,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一点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趣、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我的学习中,我经常会选择一些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课程和主题进行学习。
这样一来,我能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动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不仅让我对理想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我在学习中指明了方向。
通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相信我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因为要让学生走出教室仍然面对问号,怀抱新奇。
好的课堂就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
考得满意,获得幸福。
理想课堂的高效应该建筑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上,应该建筑在科学的
课堂结构上,应该建筑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师主体的素质高低。
一定要认识到课堂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增进能力,同时也是情感、精神发生和孕育的过程,学习着知识也就是学习着人生,创造着知识也就是创造着自己。
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项目研究认为,课堂可以从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的落实、知识
理解抵达的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这三个层次来考察其成败;这三个层次
上的优化,可以谓之。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作为教师,一个问题将伴随着我们整个的职业生涯,而往往是直到我们离开讲台退休时,仍然没能获得一个明确的答复。
这个问题就是: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有时候,课堂上学生喜悦的眼神,课后同事的赞誉把我们推到人生的极乐时刻,让我
们获得一种罕有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我们却深陷于机械、枯燥、刻板以及自我怀疑之中,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教学最难琢磨、最难把握的事情了,我们就像是古老的巫师,有
时在课堂上似乎是为了吸引听众而在乞灵于神秘之物。
课堂教学的技艺究竟是否存在,如
何获得?如果说它是一项技术,为何在师范院校及培训机构,却没有传授这项技术的课程?
如果说它是一门艺术,为何更多的时候,旨在促进生命成长的课堂上,却显得比任何其它
人类活动都要更加死气沉沉?
也是为了解决同样的难题,这几十年来中国绝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上聚焦于
“听课”这种教师课堂行为观察及改进的教研方式上。
占据这种教研活动中的课堂话语,
它同时也是教育杂志、面向一线教师的各种培训及会议、校际及学区的教研活动上最为流
行的课堂话语。
这种话语基本上围绕一个焦点而展开,这个焦点就是:怎样在众人面前上
出一堂精彩的、打动人、吸引人的好课?
这就是几十年来课堂教学研究的最主要范式,其极端的表现形式,就是舞台上的公开课。
公开以便观摩的课堂,是教学行为得以研讨的前提,也是年轻教师走上讲台最好的范例。
事实上,这种公开的观摩活动,对中国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影响极大,其积极意义不
容否认。
但是,大家也都清楚一个事实,就是这种课堂话语中所探讨的,并非是一般意义
上的教学内容,研究指向的,并非是普通的、日常的课堂教学,而只是特指优质课比赛、
公开课展示所需要的那种特定的课。
如一位老师坦诚地认为“选公开课,第一感觉最是要紧;没感觉的课文,千万碰不得”——也就是说,为了上好这种课,教材是特选的,课堂
教学流程是反复演练的,现场效果被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步。
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的教研活动,是用于研究几乎只占百分之一的特殊课——每位
老师每个学期上一堂公开课,这堂课与日常教学关系并不大,日常的课堂教学,事实上并
未按照这种公开课的模式在进行。
也因此,日常课堂教学究竟如何操作,怎样真正有效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问题就被简单粗暴地斥为应试教育,推下了桌面,只能成为一种
潜话语,形成了明说优质课、暗搞题海战的潜规则。
这样,在公开表演课占据公开的、桌
面上话语的同时,应试教育的题海话成为更日常的、更为普遍的学校课堂教学事实话语,
成为真正统治课堂教学的潜台词与潜规则。
这套从来没有在杂志上公开宣告自己的话语,
事实上每一个教师都心知肚明,虽然几乎没有人会公开宣称它的合法性。
对于追求理想课堂的干老师,日理万机却能亲自执教,我很是佩服!敢于挑战这样关
乎生死的课题,更是让我肃然起敬。
无论在一节课上孩子们学到多少东西,留下多少疑问,都会带给学生终生的思考,从这一点来说,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课堂上高悬的永远应该是
问号,课即将结束时,干老师说“我也没有答案”,这句话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
没有
答案,学生就得继续思考。
这句话比任何慷慨激昂的话都有分量,走出课堂的很长时间里,学生都会去思考关键时刻如何做出抉择。
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