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九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

  • 格式:docx
  • 大小:21.28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

一、改革

(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

4、口号:自强求富

5、宗旨:师夷长技以自强

6、主张: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向西方学习,维护清朝统治。

7、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

8、破产标志:甲午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10、性质:是一场失败的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11、评价: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来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戊戌变法:

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主要活动:序幕: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中外纪闻》强学会)高潮:百日维新结束:戊戌政变。

5、“百日维新”的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6.主张:学习西方,进行资产阶级改良,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

7、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能发动和组织群众。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强烈反对。

8、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9、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0、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传播,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11、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考点:(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改革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之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行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

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这种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启示: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

(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查理·马特改革:公元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办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特点: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影响: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大化改新:⑴社会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

局混乱。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⑵时间:公元646年

⑶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⑷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封建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改革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3、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能再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5、实质:对农民的剥削。

6、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意义: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总之,俄国近代化缓慢而沉重。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

改革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幕府统治的危机。

时间:1868年

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废藩立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最深远影响)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①积极成果:实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由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摆脱民族危机;启示亚洲国家。②消极影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洲国家人民带来灾难。

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三)

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改革内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历史意义: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额指导意义。

罗斯福新政根本原因: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