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质疑,自主“提问”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的依据。
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鼓励提问养成质疑习惯李政道博士曾说过:“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
”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
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我刚上四年级语文《观潮》时,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
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居然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根本没在书上作任何记号。
5 分钟之后,我说:“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们都茫然地望着我,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我不禁想:学生还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
于是,我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呀?有就提出来,我最喜欢勇敢的同学。
谁第一个举手?”我充满期望地看着大家。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仍然不敢举手。
这时,一位男同学非常小心地举起了小手。
我立即请他起来发言。
“老师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他轻声地问。
“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同学。
”我的一番夸奖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可见老师的鼓励很重要。
二、教给方法学会质疑问难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思维积极如“喷泉”,便会敢字当头,积极地质疑问难,但质疑问难的水平并不高,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明白”这样的低层面上。
可见,只让学生质疑问难还不够,还得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呢?1、紧扣课题提问课题一般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缩影,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眼睛。
学会质疑问难体现自主探究作者:张金维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4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070-01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怍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可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表现在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还有的是不善于提问题。
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的开端。
1.创设情境,确定探究方向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
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2.敢问,自主探究的起点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
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
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我刚上二年级语文《小黄鸡的故事》时,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居然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根本没在书上作任何记号。
5分钟之后,我说:"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们都茫然地望着我,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我不禁想:看来这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
于是,我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呀?有就提出来.我最喜欢勇敢的同学。
谁第一个举手?"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大家。
在教师的鼓励和诱导下,一个又一个问题提出来了。
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与思考的方法与建议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和思考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质疑和思考的习惯:1. 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启发性问题:在课堂上或学习材料中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
●模拟真实情境: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或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 鼓励提问文化●建立提问机制:在课堂上设立专门的提问时间,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无论问题大小或难易。
●表扬提问行为:对学生的提问行为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提问的价值和乐趣。
●示范提问技巧:教师自己也要善于提问,并向学生展示如何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3.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授批判性思维技巧:如分析、评估、推理、判断等,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评价。
●引导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局限于一种观点或答案。
●讨论争议性话题:选取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尊重不同意见,并尝试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4. 提供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材料: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音频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引导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和满足好奇心。
5. 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6. 反思与总结●引导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学习成果,发现不足并寻求改进。
●总结经验: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思考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质疑和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步。
给小学生提供培养质疑精神的环境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思考问题、主动寻找答案的习惯。
下面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
1.提供典型案例:提供一些引人注目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案例找到问题并提出质疑。
可以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疑问,如为什么太阳升起和落下?为什么云会飘动?这样的案例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2.鼓励提问: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不论问题看似简单与否都要给予正面鼓励和充分的回答。
让学生感受到提问是积极、正常和受欢迎的行为,不必畏首畏尾。
教师在回答问题时,也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提问。
3.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事物进行批判性思考,对所学知识和观点提出疑问。
通过教授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如逻辑推理、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实践验证。
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证明或否定自己的假设,以培养他们质疑和探索的思维能力。
5.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找到答案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鼓励与同伴分享:在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启发,扩展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质疑。
7.提供资源和工具: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工具,如书籍、科学实验器材、互联网等,让他们能够主动寻找和获取知识,培养自己的质疑能力。
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需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索精神。
只有当学生有了质疑能力,才能真正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习得更多的知识。
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创造『生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上进行了以下的几点尝试: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
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怕因为质疑而遭到教师的训斥。
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给学生搭设质疑的平台,使他们养成质疑的习惯,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由于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印象也更深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
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
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
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教师的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
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
“善待问”要因人而异,科学、机智地评价学生。
对于智力发展较迟缓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
教师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赞美的话,来温暖学生渴求得到认可和理解的心。
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教师不要轻易表扬,而要通过评价来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并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经验。
语文要素:学会质疑提有价值的问题
学会质疑提有价值的问题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首先,质疑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质疑,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其次,质疑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当我们对问题进行质疑时,会不断地追问为什么,这种探索的过程会激发我们的求知欲,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此外,质疑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批判性思维。
通过不断地提出质疑,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轻易接受表面的观点,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最后,学会质疑提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质疑,才能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从而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语文学习中,学会质疑提有价值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人的思维在不断深入反映客观事物时表现出来的、认识发展的自身环节。
“疑“促使人摆脱困境、探求新知识;新知识的产生则是怀疑的结果。
那么,一个人能知其多少,就要看有多少疑问。
正如陈献章在《白沙子.与张廷实》中所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教育教学中怎样培养疑者呢?一、让学生主动质疑,泛起思维的涟漪“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要比教师提出一百个问题更有价值,因为“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因质疑而产生的问题则是点燃和引发个体内部这种固有需要的导火线。
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是自己提问,学生回答。
并且提出的多是思维含量较低的问题,学生根本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就可随口附和出问题的“答案”。
比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等;还有一种满堂问的教学,既淹没教学的重点,又占据了学生的思考、练习、发问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久而久之,学生只管听老师的,自己提不出问题来,没有自己的想法。
把教师问,自己答看成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古板的现状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首先我们得让学生大胆主动质疑。
因为学生的主动质疑,说明学生在经过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已经进入了主动求知的阶段;其次,教师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导引下,经过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课堂教会学生进入更深的层次。
再次,学生提出的问题比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样,更能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
最后,面对学生随时可能的质疑,每个学生乃至教师都尽可能使自己的表达完美,同时也想集中精力捕捉其他发言者的思维“破绽”。
以便来一个“回击”这样就能开启学生思维。
二、让学生学会质疑,激起思维的浪花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多了,会提出一些不相关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没有价值的问题。
学会学习从质疑开始学习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个体来说,学习是实现自我价值和提升个人能力的必要手段。
然而,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时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学习效率低下等。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呢?本文将以“学会学习从质疑开始”为主题,从质疑的意义、质疑的实践、质疑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一、质疑的意义所谓质疑,就是对某个观点或事物提出质疑并加以探究。
质疑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以下几个意义:1、促进知识深入理解。
学习需要两个步骤,一个是获得知识,一个是理解知识。
而质疑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知识,探究其内在逻辑。
2、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质疑需要我们自主思考和探究,这能够帮助我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促进多元观点交流。
质疑能够促进各种观点的交流,不同人通过质疑探究,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多元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培养宽广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
二、质疑的实践质疑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究。
而实践质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问题有充分的了解。
质疑需要先了解问题,包括其背景、相关知识、争议焦点等,然后才能进行质疑和探究。
2、注意方法。
质疑需要注意方法,要根据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通过实验、文献阅读、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
3、持续跟进。
质疑是一个不断反复、持续深入的过程,需要我们进行持续跟进和探究,直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质疑的技巧在进行质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促进质疑的效果。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技巧:1、提出问题。
质疑需要先提出问题,然后再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需要注意问题的详细性、具体性,并针对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
2、找到证据。
质疑需要寻找相关证据,例如实验数据、文献资料等,以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
3、进行比较。
质疑需要进行比较,比较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优缺点等,以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和多维度。
“三学三疑”,让孩子更乐学作者:鞠锋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19年第06期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这样的课堂,容易让学生变得不愿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对学生学习意识、主动性的唤醒。
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三学三疑”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坚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学疑结合”,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自学、生疑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内容,提炼自学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參与者和引导者。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质疑,而不愿意将有限的教学时间给予孩子用于自学。
“三学三疑”课堂教学结构模式,首要的就是给予学生时间、机会与平台去实现自我学习的尝试与践行,学会设计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应做到准确、简明和恰当。
设计自学提纲,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由学生自由提出。
还有欠缺的,可由教师补充。
最关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提炼自学提纲,有利于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就生发出疑问。
由于这种疑问是学生自主生发,并非受教师引导或者触发,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互学、质疑这是课堂的必要环节,即围绕自学提纲,针对自学过程中生发出的疑问,通过同伴互学或小组互学的方式,一是总结自学过程中生发出的疑问,二是质疑新知。
互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与平台的过程。
课堂上,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紧,学生的表达机会与时间很少。
互学的环节,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欠缺。
在学生同伴互学或小组互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如何互学与质疑,评价学生互学与质疑中的亮点表现。
三、导学、释疑这是课堂的重要环节,即根据自学提纲,首先邀请学生担任“小老师”,讲解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尚有小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的知识,从而让一部分学生重温新知,确保另一部分还没有学会自学知识的学生学会新知;其次是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尚没有学会的较难的知识;最后是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是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让小学生学会质疑。
1. 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小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很敏感,引导他们充分了解、探索和了解外部世界,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能让他们学会质疑。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新事物的问题,让学生探索答案,主动思考和研究。
2. 鼓励学生提问要让小学生学会质疑,不仅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还需要鼓励他们提问。
老师可以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遇到新词汇或新概念时,可以问“这是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索答案。
3.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当小学生提出问题时,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和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让学生考虑一个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等方面。
通过多角度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一个问题,并学会质疑。
4. 支持学生讨论和辩论支持小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可以让学生学习不同观点和思考方式。
老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进行辩论,从而激发他们的思想,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会质疑。
5.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和观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现象背后的道理,并尝试质疑该现象是否正确。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现象。
6. 使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例如,使用教学资源。
例如,老师可以使用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7.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重要方法。
当学生自主学习时,他们可以思考各种问题,解决问题,并思考各种问题的答案。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贵质疑学会质疑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失为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都是从思考问题开始的,“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敢疑”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参上明确指出本文是寓言,主要表现了愚公大智若愚的精神。
可学生可能认为愚公搬家更省事,现代移民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学生有这种认识未尝不可。
二、传授质疑方法,让学生“会疑”让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
我在教学《孙权劝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教师口述劝学故事,让学生提出问题。
这里提问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真诚地面对学生的发问,机智地处理学生的问题,将学生的问题整合为有序、有机的“资源”,实在地纳入整节课的学习中。
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了出来——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的?结果如何?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对学生说:“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请看课文。
”这个新课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三、坚持质疑训练,让学生“善疑”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因为任何能力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训出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学生质疑,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质疑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说,质疑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他们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才能逐渐形成质疑的习惯。
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培养好奇心培养好奇心是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的第一步。
好奇心是推动学生质疑的动力,只有有了好奇心,学生才能主动去思考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质疑。
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背后的原因,发现规律和规则,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怎样解决等等。
二、提倡多角度思考提倡多角度思考是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的第二步。
多角度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更好地去质疑。
教师和家长可以教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多方位去考虑,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
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多方面地思考这个问题,不要仅仅从表面去看问题,要尝试着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思考,从而引出更多的疑问和质疑。
三、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是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的第三步。
提问是质疑的第一步,只有有了问题,才能展开思考和解答。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提问,不要害怕问问题,不要害怕犯错误。
只有敢于提问,才能找到答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疑问。
四、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是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的第四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有自由探究的空间,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自由地探索问题,自己去寻找解答。
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质疑和思考。
让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
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
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
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我们在教学中,应逐步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的“个性”特点,其实县教研室的考师们在“四环节教学法解读”中,己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天窗。
下面我依据教学实践来谈一谈我的收获:一、依据课题质疑板书课题后,我们可以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比如读了《金色的脚印》这个课题后,学生很自然地会这样质疑:为什么是“金色的”脚印呢?这就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依据反常之处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文有许多反常之处,这正是钓堵匠心独具所在,若能抓住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质疑,势必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如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课文写着一个春天的早晨盲童安静捉住蝴蝶并放飞的故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张望。
”老师可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就会提问:“安静是一个盲童,她怎么张望?她张望些什么?安静很喜欢蝴蝶,她为什么把蝴蝶放飞了?”在解疑的过程中,文章的主题迎刃而解。
二、依据重点词句质疑阅读,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去探究作者或优美、或朴实、或华丽的词句背后所隐藏的内涵,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中紧紧抓住非悟不可的重点词句进行质疑,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疑中白土,疑中创造。
例如:《詹大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此时我告诉学生:弄明白这个句子的含义,对理解全文帮助很大,你们能根据这个句子提出儿个“为什么”吗?学生提出:“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表现在哪里?詹大佑的杰出才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抓住关键句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质量的问题,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引言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知识更新日新月异。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学会质疑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质疑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质疑的源泉,也是培养质疑能力的第一步。
好奇心让孩子产生疑问,希望找到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多给孩子介绍一些有趣的事物,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
在动物园看到一只特殊的动物,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这种动物的习性、生活习惯等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知道提出问题是很好的行为。
二、引导提问提问是质疑的开始,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学会提问。
在孩子探寻问题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引导他们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
要鼓励孩子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不”等,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要告诉孩子提出问题是没有对错的。
三、鼓励探索质疑需要不断的探索,孩子提出问题之后,家长和老师要鼓励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
在生活中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查阅书籍、网站、请教别人等方式去解答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进行探索,不要轻易给予答案,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保持开放在引导孩子学会质疑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保持开放的态度。
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即使是一些可能比较奇怪或者是脱离常规的问题。
也要给予孩子很好的回答,不要因为问题的深度而压制孩子的提问欲望。
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回答下,孩子会更加合理的提出问题。
五、实践应用质疑的能力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应用,家长和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更多实践质疑的机会。
在购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这种商品价格比其他商品贵?在阅读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是什么?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思考游戏规则的合理性等等。
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但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质疑和筛选,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这项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还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下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
一、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引领人们走向知识的第一步,也是学会质疑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新奇的事物,让学生产生兴趣;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去看科技展览或参加一些多元化的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二、鼓励提问鼓励小学生提出问题是学会质疑的第二步。
提问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事物,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提问,在他们提出问题时积极回答,并且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要告诉孩子,提问是一种好习惯,不要害怕提问。
三、引导思考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还应该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
思考是质疑的第三步,它能够让小学生更理性地对待问题,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在家里,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对话,引发他们的思考。
四、学会寻找答案学会质疑并不仅仅是提出问题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寻找答案。
我们应该鼓励小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询问他人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教会小学生怎样正确地获取信息,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五、实践应用学会质疑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才能够掌握这一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活动来帮助小学生锻炼质疑的能力,比如让他们参与实验、进行讨论、写一些小论文等。
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和鼓励,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在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耐心。
但是这项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让学生自主提问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正成为学生提出问题的发动者,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
关键词:设疑激趣引思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进程,也不仅仅再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知识,启迪思维,而是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
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
为了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线索,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一、转变观念,让学生知问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生发出来的。
因而教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树立“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的思想。
学生不仅可以问老师、问课本,还可以问专家、问教授、问权威,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人类的每次发明和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具备了提问能力,实际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素养。
同时,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白,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
教师应为学生大胆提问提供良好条件。
二、鼓励学生敢于提问1、为学生创造敢于提出问题的氛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扫除心理障碍。
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热情地鼓励、积极地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多提问,帮助学生找好学习的突破口,必然有助于消释师生间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形成和谐、平等的问的氛围。
其次,创造一种全面、和谐、宽松发展的条件和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习要自由提问和质疑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名家的至理名言启示我们: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质疑反思”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质疑反思”这一中心环节,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反思,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优化氛围一一调动学生质疑反思的积极性提问不仅是老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质疑问难上,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
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反思。
突出学为中心。
譬如,让学生当小老师解答同学的提问;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此外,给爱提问、爱动脑的学生授予“质疑星”、“解疑星”。
当这些星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时,再给予他们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
这样,就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热情。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实存有许多疑惑、许多想法、许多见解...有些想法或许幼稚、或许简单、或许难以想象、或许难以理解,但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奇思怪想”积累起来, 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教学的过程就变为“学习的过程”不同思维的学生都参与到认知的全程之中。
整堂课,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出现在同学之中,这不仅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使学生再一.次获得了自主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学会质疑,自主“提问”
当前课堂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不再是“灌输”、“填充”;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提问”实际上就是实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是“要求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对话式教学”。
在这种学习状态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才是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就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创新、学会提问谈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明确提问的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主体往往是教师。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毫无问题走出课堂”被认为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成功。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一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因此,一堂真正成功的课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教师应把提问的主动权回归于学生,鼓励其大胆想象,主动提问。
以往,教师常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职责,当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并有重大分歧时,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教师往往会粗暴地批评学生的不同观点,并直接把教学引入下一个环节,从而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堂课中,激发学生质疑的灵感往往不多,教师更应该保护学生难得的思维灵感和质疑精神。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仅要站在教学的角度来考虑,更应该具备学生的意识,时时考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应该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并为其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条件,引导学生随时发现问题。
二、点燃思维的火把。
众所周知,思维是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而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便是利用问题进行教学的典范。
他认为知识不是靠灌输的,而是学生自己去发现,他往往通过连续不断地提问,解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之处于思维高峰状态中。
例如,我在教授《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一课中,首先展示了一个动画小故事,接着提出:“这个动画是由哪些素材构成的?”,“声音、图片……”;“主要是由什么素材构成的?”,“图片”,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可见任何教学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问题教学”所发现的就是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是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契机,为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本身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形象思维。
想象对发展人的思维起着重要作用,是促使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和深化的重要因素。
想象是在知觉和记忆的基础上,对大脑中已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后进一步深化的认识,它不局限于个人狭窄的直线经验和方位。
借助想象,人们能极地丰富自己的认识与体验。
想象更是促使人们创造性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
”课件,创造考了想象将寸步难行。
并且,想象有助于调节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
想象的过程是借助于许多表象产生新的形象,他们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构成人的意志行为的内在推动力。
人们通过想象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从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小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反战的心理阶段,他们往往习惯于借助具体的形象,通过系那个想和联想去认识抽象的知识和道理。
但传统的的课堂教学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权威的结论和标准答案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难以有自己的创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现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如《在换片中插入图片》中,当插入了羊和物以后,我提出“羊羊们在野餐了,还有哪一个重要角色没有出场啊?”学生积极的答到:“灰太狼”。
我接着问道“你觉得他会藏在哪里呢?”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树上,有的树下,还有的说坐着滑翔机在空中……。
可见,想象是重要的思维品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而提问时一种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有效手段,问题作为一个引发思维的导火索,其本身在内容和结构上就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他们走入想象的广阔天地,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知识、技能、掌握思维的规律和方法。
四、培养质疑的头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先阶段教育的重大课题。
而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质疑就不可能创新,任何的创新都是由某个或某些问题引发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另一方面,质疑本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把提问作为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掌握着提问的主动权,而学生知识最讯教师的提问被动地思维,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最终目标,视没有问题为课堂学习的最高追求。
这种方式的教学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的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能力。
提问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示范,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
例如在调整图片的大小,一个学生评价他人作品时说道:“我觉得他的作品整体布局合理,就是羊的图片它是浮在空中的,应该站在地上。
”制作者立刻反驳他:“我们做的是动画片,可以允许夸张的呀。
这表现的是小羊愉快的跳跃啊。
”我接着两位同学说道:“同学们,针对对于他们的说法,你有什么想法吗?”下面的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这课掌握的比较扎实。
由此可见,在新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善于利用问题引起学生的质疑。
因为看似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没有批评斥责,而是鼓励,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质疑的信心和兴趣。
使课堂提问变为“教师提问----学生提问”这种多向的、开放性的、生成性的交流互动。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体现为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创新都源于对事物的疑问,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激起人们探索的欲望,点燃创新的激情。
因此,“提问”也就成为从古至今中外教育家一致认同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有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注重对学生自主“提问”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今天学生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