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 格式:pptx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40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适应普速铁路运营要求,规范线路设备管理,提高线路设备修理和技术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维修策略,保持和恢复线路设备安全性、可靠性。
第1.0.3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
线路设备大修是为全面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固有可靠度而对线路进行的大规模修理。
线路设备维修是根据线路设备变化规律,维持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而对线路进行的日常维护和小规模修理。
第1.0.4条线路设备修理采用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
线路设备大修以周期修为主,日常维修以状态修为主。
第1.0.5条线路设备修理应贯彻“修理标准与线路等级匹配、投入产出经济合理”理念,实行线路分级管理。
第1.0.6条优化劳动组织,实行检、养、修分开,大力推进检测、修理专业化建设;积极推行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日常维修一体化管理,促进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融合。
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实行天窗修制度,铁路局集团公司应安排足够数量的天窗,以满足线路设备修理的需要。
大力推广“集中修”。
第1.0.8条积极推行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质量。
第1.0.9条积极利用现代检测监测技术加强线路检测,利用大数据提升智能化分析水平,实现对线路的智能分析,精准修理,完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第1.0.10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
铁路局集团公司应根据本规则制定实施细则。
第1.0.11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200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重载铁路除外)。
重载铁路暂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并报中国铁路总公司备案。
本规则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2.1.1条积极推进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修理质量和作业效率,确保作业安全。
第2.2.11条 线路、道岔经常保养基本内容:一、根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的状态,成段整修线路。
二、整治道床翻浆冒泥,均匀道碴,整理道床。
三、更换和修理轨枕。
四、调整轨缝,锁定线路。
五、焊补、打磨钢轨,整治接头病害。
六、有计划地成段整修扣件,螺栓涂油。
七、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或调整。
八、更换伤损钢轨,断轨焊复。
九、整修防沙、防雪设备,整治冻害。
十、整修道口,疏通排水设备,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十一、季节性工作、周期短于综合维修的其他单项工作。
八、整修、更换和补充联结零件,并有计划地涂油。
九、整修路肩,疏通排水设备,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十、修理、补充和刷新线路标志,整修道口及其排水设备,收集旧料。
28第一节 路 基29第3.7.1条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 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 mm。
30第3.7.4条 曲线超高顺坡。
3132第3.8.1条 线路大、中修时,应改善线路坡度。
如既有线路坡度超过限制坡度且改善困难时,可保持原状。
线路大、中修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设计长坡段。
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特别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其他线路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度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也不应小于200 m。
二、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型或圆曲线型竖曲线。
1.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应设置竖曲线。
20 m范围内竖曲线的变坡率,凸形不应大于1‰,凹形不应大于0.5‰。
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应为20000~10000 m,困难地段不应小于5000 m。
2.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坡度代数差大于等于1‰时,应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5000 m,且长度不应小于25m。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的发展,增强轨道结构强度,提高线路设备修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
第1.0.3条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行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强度,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线路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
第1.0.4条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
修理周期合理,线路质量均衡”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的方针,并应采用无缝线路。
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5条线路设备大修应由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承担,采用必要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并安排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施工天窗。
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天窗修制度,并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体制。
第1.0.6条线路设备修理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作业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检测方法,推行信息化技术,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和检查验收制度。
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
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时,其修理办法须经铁道部批准。
第1.0.8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为200km/h及以下的线路。
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第一节工作分类第2.1.1条线路设备大修分类:一、线路大修。
线路上的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必须进行线路大修。
铁道部关于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道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9.07.27•【文号】铁工务[1989]93号•【施行日期】1989.07.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铁路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铁道部关于公布铁道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发布日期:2003年6月17日实施日期:2003年6月17日)废止铁道部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工务(1989)93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为了加强路基大修维修工作,保证路基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以巩固线路质量,提高路基抗洪能力,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特制订本规则。
第1.0.2条路基大修和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一、经常保持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加固设备的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其作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及时整治路基病害,预防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应采取合理的整治方案,有效的工程措施彻底整治,不留隐患。
三、有计划地改善路基设备状态,不断提高路基承载能力和抗洪能力,满足铁路运输的需要。
第1.0.3条路基维修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综合整治,排水第一”的方针,做到计划维修,小型病害整治与经常保养相结合,并认真加强检查和巡守工作。
对新生的路基病害要“治早,治小”,防患于未然。
第1.0.4条路基大修工作应根据路基及其附属设备的技术状态和病害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病害整治,给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坚实稳定的基础。
第1.0.5条各铁路局必须建立健全路基大修、维修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路基大修、维修人员,保证有足够的路基大修、维修费用以及劳力和机具,确保路基工作的正常进行,使路基病害的整治速度赶上或超过病害新生速度。
第1.0.6条路基大修、维修工作中要依靠科学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先进的检测手段,同时要大力发展机械化,努力改善路基大修、维修工作的劳动条件,不断提高路基大修、维修质量和效率。
线路大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发展,不断改善线路设备,增强轨道结构强度,提高线路设备大修工作水平,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周期性地、有计划地对损耗部分进行更新的修理,恢复和提高设备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第1.0.3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修理周期合理,线路质量均衡”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则,适当超前于需要的方针。
安排线路大修计划和施工顺序时,必须整区段配套进行,并尽可能采用无缝线路。
铁路线路大、中修周期由通过总重决定,一般情况按表1.0.3规定执行,但在小半径曲线、大坡道或隧道等集中地段,轨型和运营条件不匹配地段,煤、砂、矿建等散装货物运输集中地段以及风砂危害地段等,铁路局可根据特殊情况作适当调整。
第1.0.4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应设置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装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和工程运输车辆,在列车运行图中,安排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封锁“天窗”。
施工封锁“天窗”线路大修不少于180分钟,线路中修不少于150分钟。
线路封锁期间,应考虑线路开通后因列车辗压造成的线路变形,必须进行整修,恢复质量标准的需要,原则上应安排在上午,遇有特殊困难时,也应安排在日落前3小时封锁终了。
有关部门应密切协作,相互配合,为线路大修工作的正常进行创造条件。
铁路线路大、中修周期表表1.0.3轨道条件周期(通过总重)Mt²km/km轨型轨枕道床中修大修75 kg/m无缝线路混凝土枕碎石400~500 90075 kg/m普通线路混凝土枕碎石350~400 70060 kg/m无缝线路混凝土枕碎石300~400 70060 kg/m普通线路混凝土枕或木枕碎石300~350 60050 kg/m无缝线路混凝土枕或木枕碎石300 55050 kg/m普通线路混凝土枕或木枕碎石250 45043 kg/m普通线路混凝土枕或木枕碎石160 250注:①当υ>120 km/h,轴重>23 t,牵引定数>5 000 t,铁路线路大、中修周期可适当缩短。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一、修理原则(一)安全第一、在进行线路修理工作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列车行驶时的运行安全。
(二)科学规划。
修理工作应按照规定的周期和节点进行,对线路现状进行全面了解,科学合理地安排修理计划,确保修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高效率。
修理工作应该追求高效率,尽量减少修理时间,控制好修理成本,确保线路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减少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二、修理范围(一)铁轨修理:包括铁轨的磨损、裂缝、缺陷等问题的修复和更换。
(二)道岔修理:包括道岔的磨损、变形、缺陷等问题的修复和更换。
(三)路基修理:包括路基的下沉、塌方、坡度问题的修复。
(四)线路设备修理:包括信号设备、通信设备、轨道电路等设备的修复和更换。
三、修理程序(一)调查检查。
修理工作开始前,要对线路进行全面的调查检查,了解线路的实际情况,包括磨损程度、裂缝情况、设备工作状态等。
(二)提出修理方案。
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制定详细的修理方案,包括修理范围、修理时间、修理方法等。
(三)组织修理工作。
根据修理方案,组织人员进行修理工作,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修理。
(四)验收和修补。
修理完成后,对修理工作进行验收,确保修理质量达到要求。
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进行修补。
四、修理工具和设备(一)包括常用的修理工具,如扳手、锤子、钳子等。
(二)包括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如钢轨更换机、道岔修理机等。
(三)包括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绳、防护眼镜等。
五、修理记录修理工作完成后,需要对修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修理范围、修理时间、修理人员、修理方法等。
这些记录对于以后的维护和管理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是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和正常运行的重要指导文件,它规定了修理的原则、范围、程序、工具和设备以及记录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线路检查记录簿工线一2(1)道岔检查记录簿工线一2(2)可动心轨单开遒岔检查记录簿(12号)注:①辙叉中部指可动心轨辙叉长心轨轨顶宽20mm左右处。
②弹性可弯中心后部指在长心轨弹性可弯中心后第一间隔铁处及侧股对应位置。
工线一2(3)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检查记录簿(18号及以上)注:①*指该项在道岔号数为30号及以上时应查。
②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尖轨中部与尖轨尖端、尖轨跟端之间增加了对尖轨中前部、尖轨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根据道岔类型均匀布置。
③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导曲线部分增加了对导曲线部分中前部、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根据道岔类型均匀布置。
④辙叉中部指可动心轨辙叉长心轨轨顶宽20mm左右处。
⑤弹性可弯中心后部指在长心轨弹性可弯中心后第一间隔铁处及侧股对应位置。
⑥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辙叉中部与弹性可弯中心后部之间增加了对辙叉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在辙叉中部与弹性可弯中心后都之间根据道岔类型均匀布置。
工线一3交分道岔检查记录簿工线一4菱形道岔检查记录簿工线一5曲线正矢检查记录簿曲线位置km+~km+曲线半径m 直缓点位置:号测点+ m缓和曲线长m 曲线全长m 缓直点位置:号测点+工线一6无缝线路长钢轨位移观测记录簿注:①在单线上各测点顺计算里程方向编号,在双线上各测点顺列车运行方向编号。
②顺编号方向位移为“+”号,逆编号方向位移为“-”号。
③顺编号方向分左右股。
工线一7线路综合维修验收记录验收人:(签字) 年月日工线一8道岔综合维修验收记录验收人:(签字) 年月日工线一9伤损钢轨月报.注:①在规定的检查月份以外,亦按月填报。
填报人:②表中包括探伤组及其他检查发现的所有伤损钢轨。
单位:③无缝线路以原两焊头之间为l根,累计现存数中“重伤钢轨”系指无缝年月日线路上用夹板加固者。
④伤损夹板包含没有达到第3.5.10条更换标准的其他裂纹夹板。
工线一10线路设备状态评定统计报告注:①“段、线名”栏先填写各工务段名,后填写各线名(或另用一张)。
【颁布单位】铁道部【发文字号】【颁布时间】1989-7-27【失效时间】【全文】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道部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
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3条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
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维修工作组织第一节维修工作内容第2.1.1条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
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
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临时补修主要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及其他不良处所,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第2.1.2条正线线路综合维修周期的年数,由铁路局比照表2.1.2(略),结合线路大中修周期,根据各线(或按区段)的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规定。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路线路修理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的重要工作,对于铁路线路的维护和修理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铁路线路修理的规则和要求,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性。
一、线路修理的必要性。
铁路线路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其安全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随着铁路运输量的增加和线路使用时间的延长,线路的磨损和损坏情况也会逐渐加剧,因此线路修理是必不可少的。
线路修理可以有效地延长线路的使用寿命,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二、线路修理的规则和要求。
1. 定期检查,铁路线路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线路的损坏和磨损情况,及时采取修理措施。
定期检查的频次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修理标准,线路修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线路的轨道几何、轨道线型、轨道平整度、轨道纵向坡度、轨道横向坡度等各项指标。
修理后的线路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安全和稳定。
3. 修理工艺,线路修理应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和方法,包括线路的砟石补充、轨道调整、轨道翻新等工艺和方法。
修理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线路修理质量。
4. 安全措施,线路修理时应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修理人员的安全。
修理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5. 质量检验,线路修理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修理质量符合要求。
对修理后的线路进行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6. 记录和归档,对线路修理的过程和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归档,建立线路修理档案。
对修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检验结果进行记录,为今后的线路维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三、线路修理的注意事项。
1. 防止天气影响,线路修理应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如大雨、大雪、大风等天气情况下应暂停修理工作,以免影响修理效果和安全。
2. 防止列车影响,线路修理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列车对修理工作造成影响。
修理现场应设置临时警示标志,对列车进行临时管制,确保修理人员的安全。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总则第1.0.1条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适应普速铁路运营要求,规范线路设备管理,提高线路设备修理和技术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维修策略,保持和恢复线路设备安全性、可靠性。
第1.0.3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
线路设备大修是为全面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固有可靠度而对线路进行的大规模修理。
线路设备维修是根据线路设备变化规律,维持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而对线路进行的日常维护和小规模修理。
第 1.0.4条线路设备修理采用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
线路设备大修以周期修为主,日常维修以状态修为主。
第1.0.5条线路设备修理应贯彻“修理标准与线路等级匹配、投入产出经济合理”理念,实行线路分级管理。
第1.0.6条优化劳动组织,实行检、养、修分开,大力推进检测、修理专业化建设;积极推行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日常维修一体化管理,促进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融合。
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实行天窗修制度,铁路局集团公司应安排足够数量的天窗,以满足线路设备修理的需要。
大力推广“集中修”。
第1.0.8条积极推行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质量。
第 1.0.9条积极利用现代检测监测技术加强线路检测,利用大数据提升智能化分析水平,实现对线路的智能分析,精准修理,完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第1.0.10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
铁路局集团公司应根据本规则制定实施细则。
第1.0.11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200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重载铁路除外)。
重载铁路暂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并报中国铁路总公司备案。
本规则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定执行。
TG/GW102-2019中国铁路总公司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19年3月前言2006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本规则主要起草人: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忠吉、晓阳、田新宇、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金洲、子清、田常海、胡玉堂、维帧。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育宏、牛道安、万坚、冬、桉、晓南、贾跃军、文波、邱金帅、罗国伟、丙强、涂文靖、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福宾、许圣强、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启峰、刚、贾桂良。
铁道部关于铁路线路维修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道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9.07.27•【文号】铁工务[1989]93号•【施行日期】1989.07.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铁路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铁道部关于公布铁道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发布日期:2003年6月17日实施日期:2003年6月17日)废止铁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工务(1989)93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
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3条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
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维修工作组织第一节维修工作内容第2.1.1条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
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
铁道部关于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正文:---------------------------------------------------------------------------------------------------------------------------------------------------- 铁道部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工务(1989)93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为了加强路基大修维修工作,保证路基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以巩固线路质量,提高路基抗洪能力,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特制订本规则。
第1.0.2条路基大修和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一、经常保持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加固设备的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其作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及时整治路基病害,预防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应采取合理的整治方案,有效的工程措施彻底整治,不留隐患。
三、有计划地改善路基设备状态,不断提高路基承载能力和抗洪能力,满足铁路运输的需要。
第1.0.3条路基维修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综合整治,排水第一”的方针,做到计划维修,小型病害整治与经常保养相结合,并认真加强检查和巡守工作。
对新生的路基病害要“治早,治小”,防患于未然。
第1.0.4条路基大修工作应根据路基及其附属设备的技术状态和病害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病害整治,给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坚实稳定的基础。
第1.0.5条各铁路局必须建立健全路基大修、维修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路基大修、维修人员,保证有足够的路基大修、维修费用以及劳力和机具,确保路基工作的正常进行,使路基病害的整治速度赶上或超过病害新生速度。
第1.0.6条路基大修、维修工作中要依靠科学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先进的检测手段,同时要大力发展机械化,努力改善路基大修、维修工作的劳动条件,不断提高路基大修、维修质量和效率。
第1.0.7条本规则适用于全国各线。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
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3条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
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维修工作组织第一节维修工作内容第2.1.1条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
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
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临时补修主要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及其他不良处所,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第2.1.2条正线线路综合维修周期的年数,由铁路局比照表2.1.2(略),结合线路大中修周期,根据各线(或按区段)的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规定。
道岔和站线的综合维修周期,由铁路局规定,其中正线、到发线岔的综合维修周期可与线路同步,但最长不宜超过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