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9.24 KB
- 文档页数: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以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古诗赏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
“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
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
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故人西辞黄鹤楼,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烟花三月下扬州。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孤帆远影碧空尽,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为全文的精彩句子)【释义】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指孟浩然)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唯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
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赏析】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
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
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翻译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此诗的相关诗句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及赏析导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鉴赏及诗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说明:⑴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遗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 1985 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抵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纪比李白大,在坛上颇负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重,相互感情深沉,所以称之为“故人”.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季光景。
下:顺水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可以知也。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6)辞:告别。
译文: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告别,在鲜花绚丽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失,只看见浩浩大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别的情味。
它不一样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分别,也不一样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谅的分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分别。
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分别,还由于此次分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域相联系,在快乐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神往,这就使得此次分别有着非常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青称心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沉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快乐,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此次分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华,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前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⑶辞:辞别。
⑷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⑹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老朋友向往辞别离开了黄鹤楼,在这烟花三月乘船去扬州,只见朋友的船越来越远消失在天边,只剩下长江边上的流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一、《送孟浩然之广陵》及注解《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赏析这首送别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送孟浩然 之广陵》 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灿若群星的盛唐诗 坛上,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怀有特殊的感情。
他在《赠孟浩然》诗中盛赞孟浩 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次揖清芬。
孟浩然的高风亮节深为李白所敬仰,因此,两人的友谊至深,可谓是神交。
友谊至此,一当睽离分手,不能不顿生依恋之情。
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在黄鹤楼上为他送行。
情深意眷,依依不舍。
何不1/5把离别的惆怅化作力量。
于是诗人即由起兴, 即景运笔, 衷心祝愿友人一路顺风。
诗中, 诗人不写自己送客, 而是特意置换主客位置, 写客“辞”己, 并以“下” 字紧承“辞”字, 宛曲有致地传达出客人的愉快风发神情。
“烟花三月下扬州” 写出日暖花繁、岸柳如烟的盛景,暗含诗人对友人此行的艳慕,就写出了分别之 际的欢愉情景。
虽是挚友离别,却没有寻常的离愁别绪,这番情景很是别致。
但是两人毕竟情谊至深, 此地一别, 后会无期, 因而依恋之情在所难免。
“孤 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 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 而且写出诗 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 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 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
寄寓了诗人 多少惜别之情啊! “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 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
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唯见”一词把 这种感受刻划的淋漓尽致。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 一、 《送孟浩然 之广陵》及注解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 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 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 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 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 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 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 着天边奔流。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赏析 这首送别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1/6《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 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 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 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 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 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 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 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赏析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作品名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年代:盛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者:李白题材:赠别诗作品原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草书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草书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⑴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词句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远的天际奔流。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李口诗词《黃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赏析《黃鹤楼送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黃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作品名称:创作年代:盛唐作品出处:《全》体裁:七言绝句作者:李白题材:赠别诗作品原文《黃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草书作品《黃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草书作品黃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3)。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词句注释⑴黃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黃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黃鹤楼,在这柳絮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远的天际奔流。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离别古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
尽:消失。
8。
唯见:只见。
9。
天际:天边。
《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
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
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及解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的开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点出了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仙人曾在此乘鹤升天,这使得黄鹤楼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故人”指的是诗人的好友孟浩然,一个同样在诗坛享有盛名的诗人。
“西辞”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孟浩然离开的方向和姿态,仿佛能看到他与诗人在黄鹤楼前拱手作别,转身踏上西行的旅途。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友人出发的时间——阳春三月,还道出了友人的目的地——扬州。
三月的江南,繁花似锦,如烟似雾,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而扬州,更是当时繁华的都会,以其秀丽的风光和繁华的市井闻名于世。
诗人用“烟花”来形容三月的春色,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又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热闹喧嚣。
友人在这样美好的季节前往这样美丽的地方,本该是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对于送别之人来说,心中却难免涌起离别的惆怅。
“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友人的船只渐行渐远。
江面上,只见那一片孤帆在水天相接之处逐渐消失,直到只剩下一个小点,最后完全看不见了。
“孤帆”一词,既突出了友人形单影只的身影,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目光的专注和内心的不舍。
而“远影碧空尽”则写出了诗人长时间凝望的情景,表现出他对友人的牵挂和留恋之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视线的最终落点。
当友人的船只消失在天际,诗人的眼前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向着天边流淌。
这奔腾不息的江水,似乎象征着诗人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他望着江水,心也随着友人一同远去。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
李白没有过多地描写离别的悲伤,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离去情景的刻画,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不舍和祝福。
诗中的景色描写,如“烟花三月”“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等,不仅为诗歌营造了优美的氛围,也与诗人的情感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合一的境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精选四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精选四篇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一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
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
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
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
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翻译赏析关键信息:1、诗歌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作者:李白3、诗歌体裁:七言绝句4、创作背景: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写下此诗。
5、诗歌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1 原文解读“故人西辞黄鹤楼”,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仙人乘黄鹤而去,这使得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故人”指的是孟浩然,一个“辞”字,生动地描绘出了友人辞别时的情景。
111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描绘了阳春三月,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景。
孟浩然前往扬州,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繁华的地方。
此句不仅点明了友人前行的目的地,也烘托出了送行时的美好氛围。
112 “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一直目送友人的船只远去,直到孤帆的影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
“孤帆”突出了友人的孤独远行,而“远影”则体现了诗人目光的追随和不舍。
113 “唯见长江天际流”,最后诗人的目光停留在天际流去的长江水上,心中的离愁别绪如同江水一般绵绵不绝。
以景作结,余味无穷。
21 翻译赏析老朋友向西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211 诗歌的翻译忠实于原文,准确地传达了原诗的意思。
在翻译中,“烟花三月”被翻译为“willow catkins and blooming flowers in the third moon”,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被翻译为“A solitary sail, a distant shadow, vanishes into the blue void”,生动地描绘出了船只远去消失的画面。
212 从赏析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
前两句叙事,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后两句写景,以景寓情,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融入到无尽的江水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的诗许多是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词语解释】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5、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的尽头。
【诗文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
然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讲解】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其诗中多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二)文意赏析
注释:故人:就是老朋友,指孟浩然;
辞:辞别,黄鹤楼在扬州的西方,所以说是“西辞”;
烟花:阳历三月是春天最好的时节。
春天百花盛开,田野上常有迷蒙
蒙的雾气,古人称为“烟花”,形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下:顺流直下,可见船走得很快;
碧空:湛蓝的天空;
尽:消失;
天际:天边;
译文:在春光烂漫的时候,老朋友孟浩然要离开李白,到扬州去了。
孟浩然的船出发了,李白站在黄鹤楼前,眼看那挂帆的孤舟,带着老朋友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浩荡的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
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孤帆,随着江水追着朋友向远方去了。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不同于其它的送别诗,诗中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仅点明了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两人的关系——两人是好朋友,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
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情境中诗意的气氛涂抹得更加浓郁,让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迷人的春景。
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而且将诗人渴望去扬州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要注意的是,“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同时,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由此也可见目送时间之久。
“唯见长江天际流”,虽然描写的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
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
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是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三)阅读测验
1.背诵古诗,在田字格里默写“孟”、“浩”、“陵”、“辞”和“唯”几个字,注意其注音和正确写法(每个字写2遍);
2. “之”的意思是();
3. “广陵”是现在的();
4.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老朋友()之情。
5. 李白和杜甫被合称为“大李杜”,那“小李杜”是哪两位诗人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