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4
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本课的。
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内容,其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学生初中就已经涉及,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2、本节的重点是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
3、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即以艾滋病为例,说明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然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学习来解决之前的问题。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1.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四)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特异性免疫的分类和过程及区别;(3)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
(五)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的分类和过程及区别。
(六)、教具准备幻灯片(七)、教学过程与设计1.导入新课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学生:免疫调节。
板书:第4节免疫调节2.交流与讨论PPT展示HIV病毒师:HIV病毒引起什么疾病?生:AIDS。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小专题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为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内容,考试大纲要求为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课标要求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历届高考试题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题目常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综合运用、获取信息、实验与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知识点多而分散,知识抽象。
学生为重点班层次,相比较而言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反复巩固,反复强化,免疫调节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记忆难度大、任务重,概念模糊,线索不清晰。
作为一节复习课,学生需要在原来复习的基础上巩固免疫系统的组成、分类、功能、抗原和抗体等内容。
对概念之间的联系易错位记忆,易混淆难辨,尤其是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很不熟悉。
由于基础知识的搭建不稳固,所以在后续的原理应用(如免疫系统缺陷、免疫学应用等)的学习中举步维艰,因此本节课运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重点关注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功能,并结合免疫系统的知识在往年高考题中的体现,通过高考真题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抓重点、寻规律中能够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分类、功能。
(2)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3)比较各种免疫细胞的起源、分化与功能。
(4)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5)比较各种免疫失调病以及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
(6)比较抗原、抗体、淋巴因子、抗毒素、类毒素等重要名词。
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师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通过免疫调节中各种知识规律的总结分析,培养学生复习中抓要点,抓关键,寻规律的能力。
课题:《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新课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
有什么作用?
播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动画演示。
引导学生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示意图。
要求学生完成下列问题:每个字母代表什么细胞,每个数
字代表什么过程?并尝试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安排学生多
次的学习,每
一次的学习
都有明确的
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识图
能力。
多次的重复
加深对知识的掌
握。
总结
作业布置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教学反思
教研组意见教务处意见。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摘要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主要内容,通过知识抢答、动画演示、问题引导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两种免疫调节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做出总结的能力。
关键词免疫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免疫调节是人体以及其他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三大机制之一,是学习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之后,系统抵御外来环境入侵病原体的调节方式。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免疫学知识,知道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功能,但对于免疫调节过程,免疫学应用等方面缺乏认识,因此将这个知识点列为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还有一个核心概念——抗体,它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在选修三《基因工程》中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等都用到,因此这个概念的解读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免疫学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艾滋病、器官移植等热门的社会问题与免疫调节内容有关。
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理解免疫系统在机体维持稳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等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简述并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举例说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2 能力目标运用免疫调节的过程解释一些免疫学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教学过程3.1 知识比拼导入免疫新课本节课从艾滋病“科普宣传”开始,围绕“艾滋病”这个知识,我设置了7个知识抢答题:预防措施、如何看待艾滋病人、“罪魁祸首”是谁、传播途径有哪些、艾滋病英文简称、艾滋病日日期,艾滋病病因。
通过分组进行知识抢答的形式,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免疫调节》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必要的计划与安排。
其中《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免疫调节》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免疫调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
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二、建构概念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
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三、实验探究教师出示温与艾滋病人握手共餐图片提出问题:(1)你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吗?(2)为什么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果你手上有伤口你敢与艾滋病人握手吗?(3)如果感冒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穿过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两者都会引发身亡吗?(4)为什么人患感冒不会死亡,而患艾滋病就会死亡呢?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案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免疫系统在人体内的作用及重要性。
2. 掌握免疫系统的分类和功能。
3. 理解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内稳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免疫系统的分类和功能。
2. 免疫调节的机制及作用。
教学难点:1. 免疫调节的细胞信号传导机制。
2. 免疫调节与免疫功能失衡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免疫系统的分类和功能。
2. 免疫调节的概念和作用。
3. 免疫调节的机制及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免疫系统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免疫调节的兴趣。
二、讲授:介绍免疫系统的分类和功能,重点讲解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各自的功能。
三、讨论:与学生讨论免疫调节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稳态中的重要性。
四、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设备,了解免疫调节机制及信号传导的过程。
五、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内稳态中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1. 图片、视频展示。
2. 实验设备。
3. 互动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免疫调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及实验结果分析。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免疫功能失衡与免疫调节的关系。
2. 设计更加复杂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免疫调节的机制。
教学反思:1. 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是否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免疫调节的重要性和机制。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重难点:1、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______或_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__吞噬消化。
(3)____________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______产生_______的抗体。
【自我诊断】1.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D.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2.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3.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损伤的细胞。
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A.病原体B.抗原性物质C.抗体D.自身物质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A.抗体B.抗原C.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5.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B.失去一切免疫能力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6.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效应B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7.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1 2 3 4 5 6 78.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当__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_ 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2)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习本章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了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2、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创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并认识到科学发展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五、教法和学法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法、成果展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提问:人体只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清除入侵人体的细菌和病毒吗?2.播放一段泡泡男孩——大卫•菲利浦•威特的故事视频3.思考:男孩必须生活在塑料泡泡中的原因是什么?(二)免疫系统的组成1、PPT课件展示:(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观淋巴结肿大。
中学生物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三道防线)二、教材分析本章前三节已经介绍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是维持人体稳态的基础。
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且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于免疫调节的一些知识会有所了解,注重对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三道防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流程图的方式,概括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点及其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当下热点问题,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实例,呼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理性对待谣言。
四、重点难点1.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三道线。
2.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问答法、讲授法等六、教学过程1.从生活实际导入:引用新型冠状病毒的例子,从而导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新课教授:(1)“免疫系统”知识的教授:请学生们自行阅读书上的蓝色背景图片,带领学生们一起读图,并举适当的生活实例来加深印象。
(2)过渡: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病原体,但我们一般不生病,这是为什呢?(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知识的教授:通过举生活实例来讲述三道防线的内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概念的教授;由此过渡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请学生们先自主阅读书上的相关内容,老师在学生的讲述下在黑板上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
在画图的过程中,详细讲解该过程(如抗体、抗原的特点;二次免疫),并要求学生在下面跟着老师一起画图。
3.新课结束:老师根据书上资料分析的案例来巩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
七、设计感悟:1.关注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于机体免疫调节的认识。
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比较强的,联系实际生活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启发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科学地认识实际生活,能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伪科学。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用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其中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的防卫功能。
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是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教材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相一致,将免疫也作为一种调节方式,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个体水平上来思考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免疫所涉及的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如艾滋病、过敏和接种疫苗,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学生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学生对免疫器官有一定认识,第一、二道防线的内容也已详细的介绍。
这些学过的知识都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高二的学生在学习了2本生物必修课本后,对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提高,在图文转换,阅读,分析问题内在联系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防控”。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应先让学生有感性的认知。
通过学生收集泡泡男孩、艾滋病资料等一系列问题讨论展开,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出对免疫调节的学习,提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在讲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中,第一、二道防线内容只做简单的回顾。
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能力目标:
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
(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
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学生:免疫调节。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
(1) 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 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 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 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师:大家自主学习教材P35-P36这一部分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
(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
(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
(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阅读教材P35-P36有关内容,并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
通过这些问题引入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的学习。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师:在初中的时候关于免疫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我们知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几道防线?
学生:有三道防线。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
资料分析:P37。
以艾滋病为例,认识到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教师: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我们先来学习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
教师:先请学生阅读教材P37关于体液免疫的内容和图2-15,课件展示阅读提纲:(1)什么是抗原?大多数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
(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高效?
学生:阅读、分析相应内容并针对阅读提纲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讲解抗体的特点,用“5月11日上午,长沙市世界之窗园林工作人员何楚恒在给草地拔草时被毒蛇咬伤”的事例,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用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生病说明抗体的分布。
教师:根据教材“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
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片进行投影展示,相应代表进行解说。
教师: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从而进入细胞免疫的教学。
2.细胞免疫
教师:下面我们来观看细胞免疫过程的动态演示,观看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分析,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
演示多媒体CAI:动态演示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
教师:提示:
(1)吞噬细胞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2)效应T细胞有没有接触抗原?
(3)你能说出记忆细胞的作用吗?
(4)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抗原是如何消灭的?
教师:根据教材“图2-16细胞免疫示意图”,对细胞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把相应过程补充完整。
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细胞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
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片进行投影展示,相应代表进行解说。
教师强调:通过细胞免疫,使侵入细胞内的抗原失去藏身之处,暴露在体液中,然后抗原还是与抗体结合成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由此可见,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相互协助,共同抵抗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教师精讲
对外毒素——细菌(产毒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称为外毒素,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细胞内寄生物,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病毒,先由体液免疫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传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从靶细胞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
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
课堂小结
教师依据板书,对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并提出: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细胞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HIV病毒攻击T细胞后,会破坏人体的整个特异性免疫,使人的免疫系统全面失去功能。
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就会长驱直入,使人发生严重的感染或癌症,甚至死亡。
这就是艾滋病的直接死亡原因。
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共用注射器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
因此我们要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教师: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我们知道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必不可少的保障。
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六、板书设计
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六、设计感悟
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
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
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所以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整理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收放欠自如。